【貼心提醒📣】
明天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文化治理研究論壇,
大家都跟小編一樣興奮吧><
再次提醒各位明日論壇的時間地點,請不要錯過囉!
------------------------------------------------------------------
「文化治理研究論壇-台灣文化治理研究的十年辯證(2011-2021)」
◆日期:2021/04/01(愚人節)
◆時間:19:00-21:00
◆地點: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學研究大樓五樓)
------------------------------------------------------------------
報名已額滿,但當天會有線上直播
沒有報名成功的朋友們別緊張,關注本專頁,我們線上見😍
另外因應疫情,明日活動現場請全程配戴口罩
已報名的朋友也記得填寫健康聲明表呦
👉https://forms.gle/RwQWamavrr17bqLb6
同時也有3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Jerry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吳鳳(1699年2月17日-1769年9月9日),字元輝,清朝福建省平和縣人,任臺灣清治時期之嘉義通事。 因日治時期與臺灣戰後時期,皆曾在台灣的小學課本裡描述其「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習俗而捨生取義」。嘉義現存有吳鳳廟,奉吳鳳公為神祇。 關於吳鳳「犧牲自己以革除原住民出草習俗」的故事,最早可查到清朝...
台灣文化治理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十年辯證 の 次世代青年與談人 介紹 】
兩位老師有十年的學術耕耘
我們青年世代也是經過十年的成長的!
且看這兩位十年間崛起の優秀少年少女們
會如何回應兩位老師( •̀ .̫ •́ )✧
「就決定是你了,上吧___!」ε-(=`ω´=)
👩第一位青年與談人|
工業技術研究院文化科技應用發展部 柯惠晴
👉臺灣古厝再生協會幹事、野菜食驗室發起人、中區再生基地、國立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臺灣文化政策智庫中心
👉著有《全球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藝文節慶、賽事活動與都市文化形象》(2014)
👉參與文化部「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暨文化政策白皮書」
﹊﹊﹊﹊﹊﹊﹊﹊﹊﹊﹊﹊﹊﹊﹊﹊﹊﹊
👦第二位青年與談人|
戴秉儒aka治理的巨人
▌學經歷
•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畢業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所
目前正在研究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並以文化治理的視角來窺探台灣攝影資產發展。
文化治理的理論框架真的好用嗎?是研究上的助力?還是阻力?
主講者們『文化治理名言』會不會被『治之不理』呢?
快來聽聽他如何以自身的研究取徑與兩位主講者對文化治理的看法扣合,又會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ᴗ⁍̴̛⁎)
#文化治理名言 #我要畢業 #獻出你的心臟 #愚人節快樂
﹊﹊﹊﹊﹊﹊﹊﹊﹊﹊﹊﹊﹊﹊﹊﹊﹊﹊
令人期待的跨時代的論述新生加上跨時代的對話,
愚人節沒那麼充實的吧😍
————————————————————————————————————————————
雖然報名已截止,但十年後的現在,我們還有直播啊!!(敬請關注活動頁面)
成功填寫報名表單的各位,也請記得幫我們填寫健康申明表
以加快當天入場速度,謝謝各位!
https://forms.gle/RwQWamavrr17bqLb6
————————————————————————————————————————————
「文化治理研究論壇-台灣文化治理研究的十年辯證(2011-2021)」
◆日期:2021/04/01(愚人節)
◆時間:19:00-21:00
◆地點: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學研究大樓五樓)
台灣文化治理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十年辯證👨の王志弘 教授】
﹊﹊﹊﹊﹊﹊﹊﹊﹊﹊﹊﹊﹊﹊﹊﹊﹊﹊
十年之前 我剛認識你 你喜歡喝酒,
我是冷冷的教授
你問我是否想要合作
辯證文化治理的研究
十年之後 我們變成溫暖的教授
已白花了頭 但熱情依舊
學會也到了交接的時候
讓我們再一次攜手合作
------歌詞改編自《十年》
#希望有機會在現場聽兩位老師高唱一曲
#歌名要叫愚人節快樂還是是文化治理呢
#期待又怕受傷害
﹊﹊﹊﹊﹊﹊﹊﹊﹊﹊﹊﹊﹊﹊﹊﹊﹊﹊
📣歷經十年歲月主講人|
國立台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王志弘教授
📣橫越十年時光之題目|
文化治理:邁向生活網絡與基礎設施化
﹊﹊﹊﹊﹊﹊﹊﹊﹊﹊﹊﹊﹊﹊﹊﹊﹊﹊
十年後,當我們都老了,卻也是一場論述的新生
邀請大家一起參與這個過程(報名已額滿,我們線上見囉!)
﹊﹊﹊﹊﹊﹊﹊﹊﹊﹊﹊﹊﹊﹊﹊﹊﹊﹊
「文化治理研究論壇-台灣文化治理研究的十年辯證(2011-2021)」
◆日期:2021/04/01(愚人節)
◆時間:19:00-21:00
◆地點: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學研究大樓五樓)
台灣文化治理 在 Jerry Ts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吳鳳(1699年2月17日-1769年9月9日),字元輝,清朝福建省平和縣人,任臺灣清治時期之嘉義通事。
因日治時期與臺灣戰後時期,皆曾在台灣的小學課本裡描述其「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習俗而捨生取義」。嘉義現存有吳鳳廟,奉吳鳳公為神祇。
關於吳鳳「犧牲自己以革除原住民出草習俗」的故事,最早可查到清朝有文獻記載類似故事,之後由日本政府開始做為安撫原住民、教化漢人百姓的工具,由官方高調歌功頌德,拍攝歌舞劇、電影,宣傳原住民文化屬於「野蠻落後」,應該被「教化」與「開化」;而吳鳳則被描繪為「寬大」、「仁慈」,以自我犧牲弭平紛爭的「義士」,為其治理政績背書而廣為老一輩人所知。
到了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的時代,不僅直接翻譯並延用日本人的著作,繼續發揮其政治宣傳效益,吳鳳的故事更加被渲染炒作,在嘉義縣中埔鄉有了吳鳳廟、吳鳳紀念園,甚至阿里山鄉的前身也叫做吳鳳鄉,今日也有以吳鳳為名的技術學院等等。透過教育宣傳,文學渲染,電影戲劇等等的影響,這些「感念吳鳳」的舉動使漢人角度的吳鳳故事漸漸成為了一個「史實」。
不過比對鄒族口傳歷史、傳統文化則有許多疑點,偏離事實、歧視原住民,並造成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而備受批判。在原住民團體的一再抗議下,1989年教育部正式將此故事從教科書刪除。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B3%E9%B3%B3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QhuleHvqtuN_LDwq99EnA/join
感謝各位衣食父母的支持與努力
Licence:
You’re free to use this song in any of your videos, but you must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 your video description (Copy & Paste):
Song: DayFox - Riding The Wave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g4_XaC8IJsg
台灣文化治理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緊!衝市政進度,讓高雄更好
歡迎鄭文燦市長來到高雄,高雄不只好吃的東西太多,產業的轉型也在加緊衝!
今天一早到議會備詢,中午與鄭文燦市長一起搭乘文化遊艇遊愛河灣、大港橋,在亞洲新灣區及棧貳庫談城市願景、交流治理經驗。
桃園亞洲矽谷是當時2016蔡英文總統政見,面臨未來5G時代,高雄也將在亞洲新灣區,發展升級5G AIoT新創園區。
藉由兩城市交流、與海空雙港互補合作,盼讓台灣的 #北桃園、#南高雄 成為5G AIoT全球領頭羊的角色,和時間賽跑,搶得先機。
鄭文燦市長也肯定亞灣區的各項建設,包括 #海洋流行音樂中心、#會展中心、#軟體園區、#駁二碼頭 及 #棧貳庫 等,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數位科技轉型。
這是高雄城市發展的樞紐,將帶來年輕人與高科技產業。
下午則北上行政院開會,討論與市民息息相關的大林蒲與亞洲新灣區議題,希望爭取中央支持,加速推進。
台灣文化治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文化治理 在 臺灣文化治理研究的十年路線辯證論壇2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藝術史研究學會Taiwan Art History Association. 台灣 藝術史研究學會T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