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文社與《台灣文學》略考》
發行日據時代代表性文學雜誌《台灣文學》的啟文社,是由張文環、陳逸松、王井泉以及中山侑等人於1941年5月共組的出版社。由於不滿日本皇民作家西川滿主編的《文藝台灣》,於是於1941年5月27日創辦了《台灣文學》。
舊址位於太平町3丁目28番地的啟文社,比對之後,非常意外地發現竟然與蔣渭水大安醫院同址!當年的大安醫院一共同時有三個門面,舊址對應了延平北路二段上的義美延平門市(29號與31號)、行冊(33號)與廣隆進菁仔行(35號)。
《臺灣文學》為季刊形式的雜誌,共發行了10期10冊。發行資金由王井泉、陳逸松、張清港援助,主要主編為張文環,中部地區由《臺灣文藝》發行人張星建負責、南部地區由鹽分地帶詩人吳新榮負責;從創刊號至1942年7月11日的第2卷第3號由蔣渭川的日光堂書局代理,之後轉由現址約於延平北路一段62號,舊址位於上奎府町2丁目24番地的清水書店代理販售。隔年1943年7月31日第3卷第3號秋季特輯號,再改由台灣文學社發行。同年11月13日於現今中山堂的公會堂召開台灣決戰文學會議後,呂赫若主編的《臺灣文學》終刊號第4卷第1號,於12月25日發行後停刊。
出版僅有短短兩年餘,《臺灣文學》卻囊括了日據時代最活躍的作家們作品,諸如賴和、楊逵、呂赫若、龍瑛宗與黃得時,當中也不乏日籍名家西川滿等。張文環的著名創作《閹雞》刊於1942年7月11日的《臺灣文學》第2卷第3號,王昶雄的代表作《奔流》則收錄於1943年7月31日的第3卷第3號,同期並收錄了張冬芳翻譯的老舍《離婚》。
除此之外,《臺灣文學》並力邀台灣最著名的畫家參與,包括林玉山、林之助、楊三郎、李石樵、李梅樹、陳春德與日本桑田喜好等等,創刊號封面為李石樵所繪。
曾經代理《臺灣文學》的日光堂書局與啟文社同樣位於太平町3丁目28番地,根據蔣渭水後人蔣朝根說法,蔣渭川的所在位於這個舊址三開間最北邊的一戶,比對現在地址,應為現今廣隆進菁仔行的位置,延平北路二段35號。
再對照《1932年臺北市職業別明細圖》,當中可見蔣渭水文化書局的標示,而在蔣渭水於1931年8月5日離世後,蔣渭川於1934年於原址開設日光堂書局,隨後的《1935年臺灣博覽會紀念臺北市街圖》與《1936年臺北市職業別明細圖》皆能見到日光堂書局的標示。
往後的古籍地圖雖然沒能覓得啟文社的標示,但是從地址能夠確認從前的所在與現行的對應位置——蔣渭水的大安醫院與義美食品延平門市。
至於啟文社會位於這個地址?按照邏輯推論,他們或者是商請蔣渭川的日光堂書局照應協助,畢竟《臺灣文學》最初的五期皆由日光堂書局代理發行,全部在同一地址編輯製作可能時效更加倍迅速;也或者,啟文社只是單純在這裡和他人共享了一個辦公空間?
真相還待後人嚴謹考證,可是一個地址竟然能夠囊括台灣的文學、醫學、民主以及美味,真是太讓人驚訝了呢。
台灣水文地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巫師地理,感謝抽獎贈書活動 ]
公布得獎名單喔
不好意思,巫師小編消失一段時間。因為最近帶領學生在指導地理奧林匹亞競賽,然後自己又南北奔波在弄甄選。調整一下心情,又再次出現(笑)。這裡要分享這些優質好書,而且也是跟人文地理、區域研究,有所關聯的書籍,並且公布粉絲專頁感謝活動的贈獎名單。巫師掏腰包哦~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Vol.3】
這裡要大大感謝,出版社:野人。大力贊助!
簡介:本書直擊衝突核心,以最強大的地理圖表,解答諸多國際議題、地緣糾紛的根源。作者以歐陸視角分析、濃縮複雜資訊,用一張地圖就能展現政治、人口、經貿、文化等不同尺度的訊息,同時輔以極有條理的文字說明,清楚梳理事件的「歷史脈絡 →當前現況→演變趨勢→未來展望」,是所有關注世界局勢、重視國際觀的讀者,一手掌握地緣政治最新動態的圖解聖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92373
🎉恭喜抽中得獎者(兩位):江孟庭、鄭安安
📌一看就懂台灣地理
個人覺得,學好地理需要搭配圖解 😀
簡介:本書分為地質、地形、氣候、水文、生態系五大部分,每個主題再從不同分類及項目,作者黃美傳具有多年地理科的教學經驗,以文字敘述各項地理現象的成因,並藉由照片及插圖輔助,圖文並茂的方式,讓讀者易於了解,也不致感到艱澀枯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7112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孔昭翰
📌被遺忘的拉美─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誌:農村、童玩、青草巷,我從亞馬遜森林回來,追憶台灣鄉土植物的時光
這本書讓人很驚艷,原來南美大陸跟台灣有深厚淵源!
簡介:
日常生活中的拉美
從生活裡的各層面──田裡、夜市、供桌、青草巷、童玩、台語歌、俗諺、休閒嗜好……處處可見融入其中的糧食蔬果、鄉花野草、園藝植物,自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以來,它們如何風靡台灣的民生市場、擔負經濟貿易的重任,見證幾代人的回憶。
中西文獻裡的拉美
從西方植物學至台灣歷史文獻,探尋拉美植物自地理大發現後,來台的歷史淵源、當時人們的接受情形、它們又如何融入台灣鄉土?此外也探究拉丁學名的涵義,連結到台語的命名,以及從中衍生的趣聞。
胖胖樹眼中的拉美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大家熟悉卻不一定知道來自拉美的懷舊植物,二是作者實際到拉丁美洲的見聞,從植物學家的眼光,連結起鄉土植物與拉美原鄉。文中穿插介紹80種熱帶植物,記錄其生態特性及文化應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96324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Queenie Hsu
📌被隱藏的帝國:一部發生於「美國」之外,被忽略的美國史
美國為何可以成為如此?這是一本滿耐人尋味的書
簡介:
多數人都熟悉封面上方那張「經典」美國本土地圖;或許也都知道,美國以共和國之名自我標榜,同時卻大行「帝國擴張」之實,如今,它的世界霸權影響力依舊顯見。
但在本土之外,星條旗高揚的還有那些散落全球、住著許多「美國人」的島嶼、環礁和群島,卻一直以來備受忽略。
從建國以來,除了向西擴張,美國人也積極將觸角伸進中美洲,甚至拿下如波多黎各、美屬維京群島等地。而在靠近遠東地區,更有知名的太平洋領地,包括夏威夷、關島,以及二戰中至關重要的中途島、威克島、豪蘭島等多個軍事基地。
上述這些地方,有的是遭到殖民式資源掠奪,有的則是當地原住民承受來自本土白人的欺壓,甚至是被推上世界大戰的戰場。
長久以來,這些地方籠罩在美帝陰影之下,且常常為美國歷史所忽略,或不被承認為「真正的」美國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家丹尼爾.因莫瓦爾要為讀者講述的,正是美國自建國以來在這些地方崛起、擴張、活動的種種事蹟,這是美國成為「美帝」的關鍵,卻從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887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su_tingyu
📌跟以色列人做生意,和你想的不一樣!造就以色列成為科技強國的七大溝通和創新模式
這個是巫師加碼贈送!也是要感謝出版社:真文化
簡介:
Google導航系統、自動駕駛、通訊軟體、USB隨身碟、膠囊內視鏡、沙漠農業灌溉系統等,都是以色列改變世界、傲視全球的高科技發明。面積比台灣小、人口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的以色列,為什麼能夠發明出許多改變世界的高科技產品?
以色列是個移民國家,一間企業內,就可能包括了俄羅斯人、美國人、亞洲人、阿拉伯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如何在這樣多元文化的情況下,更有效率溝通、共同激發新點子,這就是以色列獨有的企業文化。
本書作者採訪多位以色列、以及和以色列人合作過的各國商務人士,整理出了以色列企業的七大特質,掌握這些特質,即使第一次和以色列人談生意,也能快速和以色列人建立起互信、友善的關係。本書亦適合不含以色列人的多元文化企業,尤其全球化企業,讓你更容易取得生意夥伴的信任。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8791
🎉恭喜抽中得獎者(一位):F-Wei Hsu
--
這裡,要再次感謝這些年來,喜歡巫師地理的粉絲朋友。可以了解到地理原來跟這麼多議題有所關聯,也讓更多人可以關注到許多時事與國際情勢。這次活動,包含291位網友在Fb留言參加,有2位表示打氣並讓出抽獎,以及有64位在巫師的ig留言(巫師的ig是 Wizard.geo)。我有很認真地把大家都留言都看完。然後我一一整理名單,運用Excel跟網路的抽獎程式,抽出這些幸運兒。
要麻煩這些幸運兒,私訊巫師地理喔!您的通訊地址、姓名、連絡電話,讓巫師小編可以在近期寄送給您。
感謝大家的參與活動,希望這個活動可以讓大家了解到這些好書,也可以持續關注臺灣在地跟國際連結的議題 :)
台灣水文地圖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走讀大稻埕📚 #線上直播中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講師|高傳棋 老師
日期|2021/07/25(日)10:30-12:00
( 講座為線上直播講座,在家也能走讀大稻埕 )
高傳棋老師是台北城裡走跳的行家,透過實際的步伐體驗街區真實的面貌,就像古代丈量地圖的學者,以腳步的方式重新走訪那些地圖上真正的狀況。
此次的講座透過高傳棋老師對於古地圖的知識知識,以古地圖的角度講述搭配航行的水岸,讓台北城裡那些浪漫的水文記憶,重新回到你我的雙眼裡。
以大稻埕與淡水的曖昧關係,讓那些鮮為人知即將被遺忘的故事,有下一個淵遠流長的可能性。
高傳棋|台灣古地圖田野影像工作室負責人
萬華加納仔出生,畢業於台灣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對古地圖十分著迷,精於地圖的研究與收藏,在過於依賴電腦作業的時代下,仍以徒步的方式走訪各大小鄉鎮,細細品味所到之處的那些老樹、老建築以及老人們的故事。以對照古今地圖、商家名片、廣告傳單等方式重現歷史原型,發表過多數史地類專文和著作,並再版過許多張老地圖。
現為台灣古地圖田野影像工作室負責人,著有《古地圖看台北》、《台灣百年生活圖錄》等。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