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非常榮幸受邀錄影「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影音紀錄片」以台灣鄧雨賢音樂文化協會-音樂總監身分演繹台灣歌謠於-台灣戲曲中心-台灣音樂館🙏
拍攝團隊遇見好友攝影大師/「男人與他的海」皓然
同時也有8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與故鄉一同成長,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2005年我擔任代理市長到現在,總共有5,000多個日子,我對故鄉高雄的期許跟夢想,努力為高雄做事的決心,從來沒有改變過。 風和日麗、陽光普照的日子,來到綠園道,不僅是一條新的美麗軸線,也有城市發展的百年烙印。過去工業的城市如今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美麗的新港都。 ...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華姵-長笛百變天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王欣儀 俠女仁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愛玩客 iWalk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Sax Rub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討論] 吳正忠:台灣流行音樂現況探討- 看板popmusic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TMTA 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二戰後台灣的流行音樂發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台灣"流行"音樂圈是否停滯 - 追星板 | Dcard 的評價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王欣儀 俠女仁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巴威颱風解除,不過北流真的要來襲了❗️😄
一如我之前質詢時所披露的,大家期待10年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即將在9/5正式開幕,8/22晚進行第一次全館開放的滿載測試演唱會。
在整天密密麻麻的普渡行程中,雖然因下午淋雨晚上一直頭痛,不過依然親往演唱會聆聽關心、一起見證歷史❗️也代表了我對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支持之心‼️💪❤️
沒有讓我失望的曲曲精彩,尤其表演團體中有《MJ116》,MJ代表木柵,116是文山區的郵遞區號;來自我的選區、出生的地方,更是令人超high的❗️一定要用力給他捧場下去啦~😆
北流加油❗️希望一切順利,迎接9/5的正式來襲,讓更多創作音樂人能有發揮的舞台‼️
#音樂無敵無界
#每人戴口罩的演唱會
#期待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開幕
#黃韻玲董事長加油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北流9/5開幕🎉演唱會卡司曝光】
台北新地標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歷經10年規劃和興建,即將在9/5正式開幕,10/3 #金曲獎 也規劃將在這裡舉行,開幕演唱會的卡司陣容曝光,擔任壓軸的是樂團蘇打綠改名之後,重新出道的樂團 #魚丁糸‼還有歌手 #魏如萱 #徐佳瑩 #文慧如 #慢慢說樂團 也會盛大演出‼🎶🎵🎶🎵
#北流
#開幕
#卡司
#演唱會
⬇延伸閱讀⬇
✅北流表演廳9月揭幕 驅動台灣流行音樂發展新引擎
https://bit.ly/2CcfH4g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與故鄉一同成長,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2005年我擔任代理市長到現在,總共有5,000多個日子,我對故鄉高雄的期許跟夢想,努力為高雄做事的決心,從來沒有改變過。
風和日麗、陽光普照的日子,來到綠園道,不僅是一條新的美麗軸線,也有城市發展的百年烙印。過去工業的城市如今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美麗的新港都。
這一年來,有非常多的心情感觸。
假如我們閉上眼睛,可以細細回想,在綠廊道走一遭,有以衛武營為中心的鳳山中城計畫啟動;輕軌復工、大南環通車、亞洲新灣區園區的啟用,以及流行音樂中心跨百光年,在高雄都讓我們留下最燦爛的夜晚。
前鎮漁港的改建將成為台灣的豐洲市場,逍遙園的重啟,展現了日本華族的美學跟冒險精神。龍巖冽泉的復原成為柴山的新門戶,左營舊城的再次通水讓我們歷史能夠繼續緩緩地流動。
鐵道如今變成綠園道,附近的市民朋友,匆忙的心情不再,取而代之是寧靜幸福的感覺。鄉親在樹蔭下乘涼,三五好友話家常,這就是我們營造宜居城市最好的寫照。
市府團隊全力的衝刺,按部就班、加足馬力,讓我們的城市能夠推動,讓經濟引擎可以重新點火。
在整個國際局勢的改變中,我們必須能夠回應整個世界的變局,跟上國際的腳步,產業的開發,其中包括仁武產業園區、橋科、亞洲新灣區。我們儘速重新推動仁武產業園區;5G AIoT園區。電信商、系統整合商跟平台商,國際大廠也都來加碼投資我們的亞洲新灣區。高雄在全球的產業供應鏈裡,將不只是台灣的高雄,而且是世界的高雄。
捷運紅線延伸,黃線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治水抗旱在前一陣子,我們成為台灣第一個水情緩轉的城市。面對武漢肺炎與變種病毒的挑戰,這段時間,市民朋友的團結防疫,也讓我們成為更緊密的一家人。
另外,青年創業的補助,空汙的改善,新動物園運動進行,國民運動中心的陸續規劃,公托、公幼、長照據點的陸續擴點,新住民會館以及勞工自治委員會在服務我們的弱勢朋友、照顧我們市民朋友,我們真的很用心而且努力在做。
假如我們能用另一種比較輕鬆的心情,騎著腳踏車,將可以慢慢的品味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陣的微風,每一個早晨灑落,不管是鳳儀書院、或者落日絢麗染亮的蓮池潭,我相信大家都會有跟我有一樣的感覺,高雄是我們心愛的故鄉。
當帝冠老車站回歸到城市中軸線的時候,會是我們高雄市最亮眼的寶石,結合綠廊道,串連成鑽石閃亮般的瑰麗項鍊。繼續地讓我們高雄成為一個活潑,充滿活力、充滿夢想的城市。
.
擔任代理市長時,我們爭取鐵路地下化預算,希望負擔能夠降到25%。人生是多麼的奇妙,後來我擔任高雄市的市長,鐵路地下化綠園道工程也將全線完工,目前已完成99.9%,預計可以在8月底完成。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之一西鄉隆盛曾說:「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處,人生無處不青山」。但是,我後來發現人生要實現理想,原來就近在眼前。與自己的故鄉一起成長,真的是人生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高雄是一個面積新北加三個台北市大的一個城市,有勤奮工作的人民、瑰麗的風景、山川壯麗、大海遼闊,是一個偉大的城市。
此刻,綠廊道的陽光和高雄未來一樣,正在我們眼前閃亮耀眼。
我相信,假如有人問我說,一生最自豪的事情是甚麼?
能夠為高雄這個偉大的城市,我最深愛的故鄉,奉獻我一生的精力;在面對轉型挑戰的階段,奉獻我人生最精彩的歲月,這是我一輩子的驕傲。
感謝這一年來市民朋友對我的很多的期許、批評與指教,都是為了高雄和我們的生活能夠更加美好。
我一定會繼續努力,用盡力氣,替我們的故鄉高雄努力打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Udx9ktRJ6I/hqdefault.jpg)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愛玩客 iWalk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依山傍海的鼓山區,從古至今都是高雄重點發展的區域。日治時期,鼓山區的南邊蓋了兩條濱海鐵路,通往商港、漁港和漁市場。其中,通往漁港的鐵路,日語稱「Hamasen」,這也是今日「哈瑪星」聚落地名的由來。哈瑪星在當時不只是水陸交通的樞紐,也是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更是高雄市最先走入現代化的地區。
高雄市的海岸線約有 63 公里,不過 2021 跨年夜當晚,最吸引全台目光的就屬市政府在港灣區(駁二藝術特區、棧貳庫、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一帶)所舉辦的「2021 跨百光年跨年活動」;百年前的哈瑪星是高雄現代化的起點,經過時代的興衰更迭,如今的港灣區早已成為文藝復興新生活運動的基地。這次,就要讓瑤瑤(郭書瑤)和嵐嵐(張景嵐)這兩位女神,從哈瑪星出發,了解高雄港灣的發展史,並走進棧庫群,體驗高雄灣區 2.0 的文藝復興新生活。
快訂閱 愛玩客帶你到處玩!
愛玩客YOUTUBE↓
https://goo.gl/AcZ9yD
#高雄玩夯局 #郭書瑤 #張景嵐
愛玩客FB↓
https://www.facebook.com/isetiwalker/
愛玩客IG↓
https://www.instagram.com/sanlih_iwalker/?hl=z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N15TnUbNFw/hqdefault.jpg)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Sax Rub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齊心抗疫.吹響台灣】活動包括董舜文老師、王云希Ruby老師、謝青峰老師、黃敏惠老師與劉永鴻老師等人在疫情嚴重之際,大力協助促成百人合奏,《明天會更好》影片連結
今年5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高,全國展開了連續10週的第三級警戒,但有一群熱愛音樂的老師及學生,他們的熱情並沒有因此冷卻,「台灣藝文與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文龍與「雲聲.聲造所」執行長游秋榮,號召全台超過百位薩克斯風愛好者,將大家熟悉的《明天會更好》,以遠端錄音、線上合奏的方式重新錄製,除了表達對於醫護人員的誠摯感謝之外,更是對於台灣未來的衷心祝福!
適逢台灣降級解封之際,這份來自民間音樂家自主發起的串連活動格外有意義,也驗證了台灣的音樂生態是如此蓬勃與精彩!成立於 2016 年的「台灣藝文與教育發展協會」(https://taedweb.com/)將唱片製作人、詞曲作者、音樂老師、刊物作者、媒體工作人員及一群來自各行各業愛好音樂並有服務熱誠的朋友組織起來,並有音樂、藝文、圖書、教育等技術領域有關人事組成的顧問委員會,提供全方位的諮詢服務。未來目標是凝聚台灣藝文教育界的力量,將其推廣到全世界各個需要溫暖的角落。
另一主辦單位「雲聲.聲造所」2020 年於台北市成立的音樂實體空間,透過定期舉辦講座、教學等活動,提供一個平台給薩克斯風、吉他、弦樂以及國樂愛好者互動交流,期望能為台灣的音樂推廣付出一份心力。
❤️喜歡Ruby的朋友可以購買專輯首收藏囉❤️
『云中月圓 - Sax Ruby 王云希薩克斯風演奏專輯』
專輯介紹:
華人音樂圈第一位流行薩克斯風女演奏家
CD收錄十首動人心弦的歌曲
專輯包含十首歌曲的薩克斯風譜(流行技巧簡譜)
和RUBY的手繪插圖
購買方式:
阿道夫樂器官網
https://www.adolphe.com.tw/product-detail-2243328.html
各大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城
❤️❤️❤️❤️❤️❤️❤️❤️❤️❤️❤️❤️❤️❤️❤️❤️
「Sax Ruby流行薩克斯風線上教學系統」上線啦❤️快來加入Ruby的會員吧!
🌟加入即為終身會員
(內含至少三年課程,和saxruby獨家製作的歌曲伴奏)
🌟會員費用:40000元(台幣)
❤️❤️加入會員即贈送「流行薩克斯風攻略24小時」教材(全簡譜)
🌟教授內容:
以各國流行歌曲為主,一週一堂課(約1小時)
1.以「流行薩克斯風24小時攻略」教材為主。
教授吐音、裝飾音、上下滑音、抖音、喉音等⋯技巧。
2.流行歌曲的情感展現。
3.流行歌曲的即興和改編。
4.如何錄製個人影音。
例如目前第一課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第一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節奏訓練
第二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裝飾音
第三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上下滑音
第四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抖音
第五堂 月亮代表我的心+變奏
讓Ruby老師用最簡單的方式教會您演奏您喜歡的流行歌曲!
每一個技巧應用和歌曲詮釋都將不藏私的教授!
🌟線上課程的好處,讓您不用出門即可完成學習😊
隨時隨地想上課就上課,也可依照自己的程度來選擇課程唷!
電話報名(02)2252-7878
🎷歡迎加入「阿道夫薩克斯風公益樂團」
全省都有喔!
歡迎致電詢問
(02)2252-7878
🎷阿道夫音樂學苑薩克斯風教學
[教材推廣班]
平日晚上(請電洽板橋教室詢問適合日期)
晚上7:00-8:30
[Ruby高級技巧演奏團體班]
以教授國、日、英文的經典老歌流行歌為主
週三19:00-20:30
也有SaxRuby一對一課程,歡迎詢問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國光街189-5號3樓
02-29542255
❤️Ruby簡歷❤️
2004 高雄市附屬青年管樂團saxophone
2007 考取高雄市文化局街頭藝人執照
2007 於六合夜市街頭展演
2008 接受中天新聞採訪/接受日本電視台“瀨上剛in臺灣”採訪
2009 於婚禮樂團、外場活動做表演
2010 加入臺灣民謠爵士樂團
2010 固定於高雄黃金愛河咖啡廳演奏
2011 受邀至中視縱藝大哥大節目演出
2011 豬哥亮萬秀之王2巡迴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1 鄭進一請您的家後來聽家後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固定於高雄藍色狂想表演
2012 固定於高雄barcode和DJ做演出
2012 民視三星報喜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曾心梅台北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2 余天聽歌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3 蔡小虎眾星拱月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4 海軍第27屆國家音樂廳海韻音樂會特別來賓
2014 民視明日之星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5 李翊君新加坡演唱會孔鏘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5 海軍第28屆國家音樂廳海韻音樂會特別來賓
2016 許富凱少年夢高雄巨蛋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6 黃品源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薩克斯風
2016 余天華麗轉身台北高雄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6 民視王牌雙響炮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李翊君翊往情深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黃品源夏日狂歡高雄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7蔡小虎福虎生風幸福送乎你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翁立友 有你真好台北小巨蛋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李翊君翊往情深新加坡演唱會孔鏘超級樂團薩克斯風手
2017 黃品源東莞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8 華視天生王牌 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陳雷 「歡聲雷動」台北小巨蛋 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華視黃金年代孔鏘超級大樂隊薩克斯風手
2018 黃品源台大體育館星火燎源演唱會薩克斯風手
2019 發行個人薩克斯風專輯「云中月圓」
2019 代言「朋音閲譜」電子平板
2019 代言泰國「vibrato sax」薩克斯風
2020 代言原聲品牌薩克斯風
2020 發行「吹落企!薩友同樂會」三重奏流行薩克斯簡譜
2021 代言「伴奏王」樂器專用播放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XDLPGRdSsA/hqdefault.jpg)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TMTA 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TMTA 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 1779 likes · 6 talking about this. Nonprofit organization. ... <看更多>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 在 [討論] 吳正忠:台灣流行音樂現況探討- 看板popmusic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轉錄自Roxy Rocker
https://goo.gl/uwBvH4
https://goo.gl/WYmSsM
日前,RoxyRocker採訪了前滾石唱片的營運長、現任圈圈音樂主編吳正忠先生,同時,
他本人也非常大方無私地將畢生收藏的4000多張黑膠唱片,全數贈與RoxyRocker搖滾
酒吧;如今,在音樂產業中已有數十載豐富資歷的他,對於當今台灣的流行音樂現況有了
一些反思及想法,無論是對於政府補助的現象,抑或是當今獨立樂團在音樂產業中的定位
,吳正忠先生都提出了許多他的觀點以及看法,對了流行音樂產業做出鋒利地針貶。
------------------------------------------------------------------------------
為什麼我覺得,在台灣做音樂,尤其是搞樂團的,整個環境也變得跟時下的政治環境越來
越像了?越來越講究政治(路線)正確?而這種情況,正跟台灣的流行音樂環境每下愈況
的處境息息相關!
我記得大學時看了一本國外批評抽象畫當道的藝術評論書籍,書名大約是:『他們都沒有
受到邀請』,書的內容大意是;當藝術家們一昧埋著頭宣揚抽象主義時,他們忘記了大多
數的觀眾都沒受到他們的邀請。也就是真正能欣賞、看得懂他們在做什麼的人,實在不多
,甚至於只有一小撮。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我們承認藝術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勝於只是個
人情緒(或稱理想也行)的宣洩,那麼,我們是不是要考慮觀眾的參與?與大多數人的溝
通、參與、理解、共鳴?而不是自己搖旗吶喊,宣洩自己的情緒、想法,卻總是責怪觀眾
、聽眾看不懂、聽不懂?
於是,我們時下的流行音樂發展,尤其是樂團的發展,的確存在著嚴重的誤區。流行音樂
當然可以是一種藝術形式,可是流行音樂的出發點並不是從藝術創作的角度出發的。大家
應該知道,無論是巴哈還是韓德爾,當初也是宮廷裡流行的一種通俗音樂的形式。簡單的
說,跟巴哈等人同時期存在的古典音樂創作者,我相信還有很多很多,就像台灣時下擁有
的獨立樂團一樣。
為什麼巴哈等少數人能夠被傳頌至今?就是因為他們在當時是比較受到大多數人歡迎的、
是比較廣為流傳的音樂。我們無法否認,當代的音樂,不管你稱它為什麼,它都是商業活
動裡的一環,也就是娛樂經濟的一環。矛盾的是,我們既然需要商業上的成功來肯定自己
、壯大自己;卻又一昧的否定、排斥商業上的成功?
是這樣子嗎?我絕對不相信時下的樂團從心裡排斥成功,他們之所以排斥,是因為他們實
在很難做到:讓市場上多數的人都欣賞、接納他們。我一再說,音樂創作者,如果以自己
的標準來衡量,要自爽是很容易的,甚至於不需要標準,但是要讓多數人都接受卻有一定
的難度。於是,台灣時下樂團可以稱為“千花齊放”,但是台灣流行音樂的春天在哪裡?
我真的還看不到!
更矛盾的是,如果沒有了商業市場來的支撐,那麼我們的音樂,無論你說那是多好的音樂
,似乎都無法生存下去。問題來了;就像台灣現在的流行音樂環境,只有死路一條。大家
自己喊喊很爽,可是每個人都無法靠音樂創作、表演吃飯,每個人都得打好幾份工,才能
勉強的維續著自己喜歡的音樂創作或表演。我們真的不需要市場嗎?錯了!現實的狀況是
:市場不需要我們,因為他們已經「很久沒受到邀請了」。這個情況和目前台灣流行音樂
的走向,尤其是樂團的發展有不可分的關係。
獨立歌手還好,因為在這個領域裡,沒有人去區分地上還是地下,商不商業的問題,但是
一提到樂團,目前的情形可真的是涇渭分明。有趣的是,現在大多數的樂團,幾乎都很害
怕跟「主流」、「商業」、「市場」沾上邊,深恐被罵的狗血淋頭,更有趣的是,台灣現
在已經幾乎沒有主流樂團了,如果有的話,現在的獨立樂團就是「主流」!他們害怕被歸
為主流,因為隨著不斷洗腦,被商業市場接受是一種沒有骨氣的罪惡,但是想辦法努力的
去拿政府的各項補助,卻變成了一種有骨氣的行為,每每想到這裡,都覺得十分荒謬!
可悲的謬誤是什麼?
任何一位了解西洋流行音樂史的人都知道,隨便翻開西洋流行音樂發展史,那些了不起、
殿堂級的樂團多不勝數,而且他們專輯銷量動輒數千萬張,那些無法靠著專輯銷售或表演
維生的所謂樂團,幾乎通通被淘汰了,如果因此還能留名的,也是鳳毛麟角。
所以,我們能夠因為他們在商業上的成功;因而批評他們的音樂創作很爛嗎?
正是商業上的成功支撐了他們的創作,但是前提是:他們要先證明自己有在這個領域裡被
人接受的能力,他們能夠引起共鳴,他們邀請了大多數的人參與了他們的音樂,這是他們
生存的條件!商不商業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能力與聽眾溝通~較大多數的聽眾
;接著引起共鳴?
很殘酷的是,有這種能力的人並不多,於是受責難的卻是台下等著溝通的聽眾。於是台灣
的唱片市場進入了惡性循環,樂團的數目達到了歷史上的新高,市場卻越來越冷漠,樂團
的數目多到像一本數百頁的教科書,政府當道者歡欣鼓舞,說這是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
內行人都知道,這更像是「迴光返照」!
於是,政府插手了,求援的聲音紛紛響起,大家也把政府的補助視為德政,然而事實真的
是這樣子嗎?
先不說政府的補助分配制度有多少的問題,光說政府的這一項措施,就有很大問題。首先
,它增長了樂團/藝人的依賴心理,使得他們應該努力去改善的-與聽眾溝通的能力;也
就是要引起聽眾共鳴的能力,越來越弱。政府出手了,卻使樂團/藝人越來越懶得去做這
種努力,於是一種標榜著只要有「態度」就足以俾倪一切市場因素的「音樂」充斥著市場
,觀眾、聽眾也被越推越遠,越來越疏離了!如果以上所言非事實,那麼我們的音樂市場
怎麼會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還有這個政府需要負責的,是演出市場的式微。沒有健全、蓬勃的音樂市場,當然不會有
好的演出市場,但是政府為了選票,用民粹的手法所舉辦各類不用門票的各類演出,嚴重
的傷害了已經搖搖欲墜的演出市場,是壓倒台灣演藝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政府要做的,
應該是提供我們一個健全的音樂環境與市場,相反的,政府目前做的都不是這些事情,我
們的市場機制被政府破壞,政府用的卻是飲鴆止渴的方法在解決問題。
我的意思是,當現在數以百計的樂團/獨立創作者,都把能不能夠發行作品;依賴政府來
的補助,他們不必尋求市場的肯定與經濟資源,我們還能夠對未來的市場有什麼期待?
畢卡索在發表立體派的畫作之前,他已經證明了他的寫實能力亦無人能及。什麼意思呢,
當你一昧的怪罪聽眾/消費者水準太低,無法理解你的創作之前,麻煩你先創作一首讓多
數人聽得懂、有參與感的作品,證明你不是不能;乃不為也!
「態度」是什麼?態度應該也有很多種,那麼那一種態度才是正確的?誰說了算?如果態
度就是「我行我素」,那麼市場不買單你也必須認了,因為沒有人有義務一定要認同你的
態度,更遑論買單?你自己很爽干我屁事?市場是一個比較廣泛、客觀的標準,如果你不
願意「委屈」溝通,那麼結果也沒什麼好怨的。所以不願向市場妥協,轉而向政府伸手真
的比較有「態度」嗎?所以不需要獲得市場的認同,只要做一些自爽自嗨的作品,真的就
是「好的作品」嗎?我樂見獨立樂團的發展,但必須是一種正向的發展。時下獨立樂團/
藝人的許多觀念,對於我來說是無法成立的,也違背了音樂創作的初衷與市場原則,因為
我堅信,只要是市場上能夠接受的作品,無論好壞,它一定是滿足了社會中某一部分群體
的需要,它,就有存在的價值。
如果我們期待台灣的獨立音樂力量壯大,甚至於躍上檯面成為台灣流行音樂再興的主要力
量,那麼我們必須正視這些謬誤的觀念跟做法,因為我們正被這些謬誤所困住!重點是:
沒有市場的支撐,政府再補助,只會讓流行音樂工業更形脆弱。接受市場的試煉,是流行
音樂工業永續生存的不二法門!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台灣這個苟延殘喘的唱片市場上,一個獨特且奇異的現象,
讓人覺得非常詭異!
想當年,我們做的唱片動輒賣個數十萬張,也沒拿過政府一毛錢。當然時過境遷,不過我
想問的是:「政府這些措施除了鼓勵一大堆人能夠靠補助出唱片之外,我們的唱片市場和
工業到底改善了什麼?」
依我看是「培養」了一大堆名不符實的樂團/藝人!
學藝術的人都知道,任何一項專長,甚至於廚師、醫師等,都有天份的因素在裡面,最後
能夠在該行業裡面拔尖、出人頭地的,除了付出很多努力,最後的決定因素還在於「天份
」。以前,對於天份的認定,有專業的唱片公司把關(現在唱片公司已經沒有這項功
能了),但是現在「把關」的是政府,音樂課程可以是通才教育,但是作為能夠在舞台上
一呼百應的藝人這絕對是「專才」事業。音樂產業是個「質」重於「量」的工業!
好大喜功的政府,可以吹牛說現在台灣的流行音樂,在政府補助之下有多少又多少的樂團
/藝人產生,事實卻是,我們的流行音樂工業產值仍然一路下滑,已經有十多年幾乎沒有
產生過第一線的樂團/藝人了,現在依然仍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那一代,幾乎全是 90 年
代末的那一批,相較於大陸目前的資金、人才濟濟,台灣交出華語流行歌壇王座的日子,
其實已經很近了!
市場很重要,因為很顯然的沒有了市場就沒了活水,我們的市場是個什麼樣的狀態?我常
常分析市場的規模,然後印證為什麼台灣不能像現在這樣搞音樂,因為這樣子只是自斷活
路。
台灣現在大約只有兩千多一點萬的人口,按比例如果喜歡類「黑死金屬的人口」是萬分之
一(可能還高估了),那麼最好的狀況專輯可以賣個 2000 張(這應該是絕對高估),粉
絲也差不多。如果這個比例放在美國,近三億的人口,萬分之一是 30000 張的銷量,那
麼再偏的音樂類型或風格,在西方世界裡的銷量都比我們容易生存,更何況這還是「他們
的」文化,他們的市場是全世界,比華語流行歌曲的要大得多。這種比例下所產生的經
濟效益,以我們的市場經濟規模卻完全無法支撐,所以台灣的市場注定了:在一個極端分
眾的市場,而市場規模不夠大的時候,導致市場的分裂與破碎就等於「大家都吃不飽」。
然而我們的政府的文化政策從來不去思考這種問題。
政府真正要做的、應該要做的是整理台灣的音樂環境,提供一個能夠讓台灣流行音樂生存
的環境;也就是要想辦法在池裡把魚養多、養好,然後發給漁竿讓有興趣有能力的人去釣
,而非像現在的想辦法給魚。遺憾的事情是,政府現在做的事情剛好相反,不斷餵魚的結
果,弱化了流行音樂自身的求生能力;討好年輕人的免費演唱會政策,更把魚線砍斷,政
府才是流行音樂市場的破壞者之一。
台灣的政府許多作為,正是加劇台灣流行音樂邁向沒落的主要原因,而非表面上看起來;
擁有數量優勢的「欣欣向榮」。我還是相信,流行音樂這種通俗音樂文化就是要生根於市
場的土壤,如果以現在的狀況而言,要靠著政府補貼才能做音樂,那表示它已經不是一種
屬於大眾的流行通俗文化?它:是不是已經變成了「古典音樂」了呢?
談了這麼多,好像我是一個庸俗的市場主義的倡議者?錯了,我這一輩子最喜歡的就是搖
滾樂(雖然我各種音樂都聽),所以台灣的第一支重金屬樂團「刺客」就是我簽的。在不
斷地實務嘗試裡,我務實地發現:當我自己喜歡的東西,並無法強制的推銷給他人的時候
(尤其必須考量台灣的市場規模),那麼我是不是應該思考:怎麼樣才能讓這個工業順利
地生存下去的同時,也給我喜歡的音樂留一點空間?似乎也只有這條路,才能在理想與現
實之間找到一條相對平衡的路?
於是我漸漸的養成了;我在唱片公司工作,我的職責是讓公司獲利並能夠好好的生存,唱
片公司也才有能力、願意投資做一些有理想、一開始卻會賠錢的音樂的觀念。我的理念是
;獨立音樂有可能是流行音樂發展遇到瓶頸時的一股活水,當流行音樂在市場遇到瓶頸的
時候,這股活水可以提供流行音樂繼續走下去的活力。也就是說,獨立音樂的存在,是時
時刻刻準備著加入主流市場,為市場提供創新的貨源!
就是說,所謂的獨立音樂應該是主流流行音樂隱藏的先頭部隊,我們致力於市場的主流流
行音樂的推廣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培養」這股隱藏的力量,這樣子流行音樂才能生生不
息,不斷的繁衍下去。
例如在Sub-Pop旗下的NIRVANA跟在BMG旗下的Nirvana是同一支樂團,那麼我們
可以說當NIRVANA大獲商業上的成功的時候,它就是一支不好的樂隊嗎?這種例子在西
方世界屢見不鮮,根本就不用討論。
然而台灣一向擅長的意識形態,綑綁了我們對於流行音樂的真正認識,本末倒置,以主流
市場為仇寇;我們畫地自限,一方面拿補助,以「遠離市場」為藉口,卻無時無刻不想著
多賣一些專輯,多有一些演出。這種矛盾讓我們現在的流行音樂陷入了無法前進、也無法
後退的困境。
拉拉雜雜的胡寫了這麼多,沒什麼順序與邏輯,只是對於台灣時下流行音樂市場淪落至今
的一些思考與深沉感慨。台灣流行音樂市場的沒落,有著許許多多主、客觀的原因。客觀
的原因我們很難去扭轉,例如大陸人才、資金、市場的崛起,台灣已經不得不從中樞退到
了邊緣。
然而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底蘊很厚,如果我們不是如此地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以及作為
所引導,我們終究、或許還能保有一席之地。可是我發現,台灣的流行音樂環境在政府出
手之後完全沒有更好,甚至於走向了自毀的道路,這難道沒有原因?
我悲觀嗎?是的。記得國中的時候愛上當時的「西洋熱門音樂」,那是那時所謂的流行音
樂(也包含搖滾樂吧?卻沒有地上地下之分)。那時聽這些東西的應該都不是好學生吧?
尤其是當時的西方社會;3個H的思潮當道:嬉皮/海洛英/暢銷曲(
Hippies/Heroin/Hits),這讓當時許多成人認為西洋流行音樂不是什麼正當的東西,而當
時的我忿忿不平,認為:「為什麼只有古典音樂才是正經的東西?」
然而西洋流行音樂發展至今,這些歧視般的謬誤早不復存在,自己卻又來了個主流、非主
流、地上地下音樂的分野與爭端,讓我覺得有些時空倒轉的荒謬感。其實這一系列文章想
要表達的主題只有以下三點:
1.搞音樂的人,應該以更寬闊豁達的心胸去接受音樂多元存在的事實,不應該動輒排斥跟
自己不同路的人,所有的音樂都應該被尊重,這才是真正的"搖滾精神",而且也能讓自
己走的路更寬廣!
2.音樂就是音樂,能夠大賣、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並不是什麼罪過,音樂除了宣洩情緒,擅
於溝通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音樂的好與壞,跟主流、非主流;地上或地下無關。就
算是農民,也有選擇他們喜歡聽的音樂的權利,也該被尊重。
3.搞政治的終究是搞政治的,我們不能期望那些只想要政績、要選票的人是:真正了解音
樂、能夠幫助音樂正向發展的人。要知道政府的補助只是一帖暫時讓你痲痹的嗎啡,最後
廢了我們的生存能力;除非他們真正知道台灣台灣流行音樂工業式微的原因在哪裡;否則
他們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
後記-
吳正忠先生在一系列的文章發表完畢後,心裡有感地在自己臉書上寫道:
三年多前,離開台灣有近十年之久,回來跟朋友們合開了一家Live House,本來打著從
發掘人才到出版專輯等一系列開發音樂、繼續參與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如意算盤。等到半
年之後數百萬資金耗盡,才知道台灣的流行音樂環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原來我是一隻誤
入叢林的小白兔;十年的光陰,我已經從一隻獅子變成了小白兔?
反思了很久,連主婦之店都熄燈了,我還能有什麼不捨?還能做什麼?半輩子以上都在搞
這一行,還能做什麼?接著類似的店還是一家開、一家倒地情況,證明了台灣幾乎已經沒
有人有熱情花錢去聽歌了,市場的冷漠連曾經戰績輝煌的好友凌威,他搞了一輩子的PUB
、Live House最終都不得不棄甲,對於初入門的我還能有什麼抱怨(嘿嘿,凌威別怪我
洩密)?
讓我更為大開眼界的是,今年八九月的時候,去參加了所謂的「台中搖滾音樂節」,這個
音樂節的景象讓我印象深刻,回到台北之後久久不能忘懷。這個音樂節的名號不可謂不響
,一共有一個主舞台,四個小舞台;距離雖不遠卻是五個舞台幾乎同時進行表演,我當時
有點覺得不可思議!
當然這又是一個由政府補助(甚至於全部出資)的免費音樂節。絕大多數的表演團體都是
:既無知名度;無酬勞,甚至於連交通費都要自理,卻需要爭取資格才能獲邀參加;因為
想要參加露個臉的樂團實在太多太多了!
於是我想;這樣子的音樂節的意義在哪裡?嘉惠了誰?對誰有幫助?結論是;實在找不出
這個音樂節有任何意義,如果真正有的話,就是給這一大批(台灣可能有上千個)平常根
本找不到舞台、機會演出的樂團,一個難得的「免費」露臉的機會吧?當聽完了其中幾個
樂團之後,我覺得;當盛會結束,他們回去之後該幹什麼還是繼續幹什麼,照樣日出日落
,然後也沒有多少人會對他們留下什麼印象,這就是台灣目前欣欣向榮的樂團產業的實相
!
主舞台的狀況好些,其他的幾乎都是門可羅雀。當我們可以好好的只用一個舞台(也省了
很多成本),集中資源辦好一場有水準、有質感、可以收費的演唱會的時候,我們偏偏要
搞一個好大喜功的多舞台、跟市集一般的免費演唱會。也許這是模仿國外部分國家的音樂
節建制,但那是國外,以台灣這麼小的市場這麼搞,難看是想像得到的。可怕的是,這種
搞法已經是台灣的音樂節常態,政府如果沒有出錢,那麼這種演唱會絕對賠得慘兮兮的。
可是政府出錢辦這種音樂節,除了替政客爭取政績之外,我實在看不出對於流行音樂工業
有任何一絲絲的幫助。於是台灣的音樂節要跟時令的旅遊玩樂掛勾,要跟辦桌掛鉤;好一
點還能獲利,如果你以為這是靠音樂的號召力所完成的業績,那麼對不起,這都只是假象
。同樣的「春浪」在南台灣墾丁舉辦時,還能收支兩平甚至於小賺,到了台北的大佳河濱
公園卻以慘賠收場,這;是不是給我們了一些啟示?
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從那一天開始,我終於接受台灣的流行音樂工業榮景已經一去不復
返的事實,我也預知了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未來!
註:我後來非常後悔投資Live House,而應該去投資練團室才對!!
------------------------------------------------------------------------------
全文轉載於吳正忠先生個人臉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6.152.20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opmusic/M.1450762508.A.3F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