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經濟、救觀光,誰說只能靠陸客】
「拚經濟」是全民最關心的事情,到底要怎麼拚,高雄市長韓國瑜的「貨出去、人進來」,特別是要靠陸客來台觀光、買房地產,才能救得了台灣經濟,似乎成為唯一的答案。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在今天的施政總質詢,為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交通部林佳龍部長提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 。
由於美中貿易大戰等不確定因素,今年外銷出口不容易有表現,拚經濟只能靠拉動內需,要靠民眾多花錢(消費)。但不為人知的是,台灣的消費力跟產業問題一樣,都呈現「出走」、「外移」,導致內需熄火。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內需服務業的GDP佔比從2012年的65.6%一路衰退至2018年的63%。
(一)台灣消費力出走,外籍旅客花費也萎縮
台灣只要有超過5天的連假,從臉書上的洗版可以發現,大家喜歡出國到日本、泰國去旅遊。尤其是日本,是台灣民眾最喜歡的旅遊國家,台灣與日本近年來有驚人的觀光逆差,1年高達將近1000億元。2017年台灣人到日本旅遊的人次為456萬,日本人來台灣的人次卻不到200萬,中間有至少250萬人次的差距。
我們1年流失掉1000億元的消費力,這1000億元如果能留在台灣, GDP成長率可以增加0.4個百分點,讓目前的2.27%預估更樂觀一點,甚至「保3%」是有可能的。
我們自己的消費力不但出走、外移,外籍旅客在台灣的消費力也衰退,每人的「日均消費金額」從2014年的221美元萎縮到2017年的179美元。
這種雙重衰退,都指向同一個問題:我們的觀光品質缺乏「服務的創新」,只強調硬體設備,也沒有針對自由行背包客的數位消費趨勢做轉型。
(二)日客四大優勢,比陸客帶財
振興觀光市場、帶動內需消費,我們只能夠靠陸客?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真「日客」才是商機含金量最高的客源。
台灣是日本人最喜歡的旅遊國家,2017年日本團客日均消費為214.05美元,高於陸客的184.38美元,而台日雙方是友好的國家,觀光交流比較穩固,但我們跟對岸卻處於半敵對狀態,觀光交流隨時都受到政治因素影響。
因此,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強開發「日客」來台的市場。但目前日客在台灣旅遊的情況,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根據觀光局2017年日本旅客最愛台灣景點調查,幾乎全部都集中在台北,中南部的景點都缺席。我覺得很可惜,以台南來說,它是台灣的古都,台南美食也是非常有名,但這些優點特色卻都沒有讓日本旅客充分感受到。
(三)振興觀光市場「三箭」對策
所以,我向蘇院長、林部長提出3個訴求:(1)日客來台人次每年至少雙位數成長;(2)增加台日雙邊的二、三線城市航點對飛;(3)地方政府提出吸引日客旅遊方案。
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帶頭改善旅遊品質,要拿出有新的旅遊產品,讓行政院長幫你賣到日本去,讓觀光局有新東西去日本招商,讓民航局有客源幫你增加航點、航班。
我認為,地方政府要提出吸引日客來台方案,讓日客「中進中出」、「南進南出」。蘇院長可以舉辦地方政府競賽,讓成績好的縣市獲得較多統籌分配款。
(四)舉辦地方政府拚觀光競賽
不只是針對日客,政府也要同步鼓勵國人旅遊消費優惠誘因,推出新一波的旅遊補助,國人與軍公教一體適用。同樣的,蘇院長可以舉辦地方政府刺激觀光消費競賽,績優者給較多統籌分配款,參加的特約商家可享免徵5%營業稅,使用特約信用卡,消費者可享集點優惠等。
針對我提出的3大訴求,蘇院長、林部長都認同。
蘇院長表示,包括台中、台南都還有非常多的文化內涵,會受到喜歡深度的日本旅客喜愛,尤其背包客喜歡看不同的景點,我們可以開發多一點適合自由行背包客的景點行程,在吃喝玩樂、購物能夠一再吸引他們。
蘇院長還說,我們大量與日本締結姊妹縣,釋出降低日方航班在我們二、三線城市的降落費,再加上旅行社提供誘因,讓日本觀光客來我們的中南部旅遊,林部長有地方治理的經驗,可以多加油,做到我提出的目標。
林部長則說,日客來台觀光面臨一些瓶頸,無法突破200萬人次,跟全球一樣面臨觀光產業「量增價減」的趨勢,但這也是個契機,陸客的消費力已經衰退,改由日本、韓國、東南亞旅客取代。增加二線城市的旅遊涉及到包機、優惠等,我們的旅遊產品能夠更多元、深度體驗,讓日客願意一來再來。
對於能夠吸引高消費客群的地方縣市,政府能夠給予較多的統籌分配款等獎勵,很高興我的提議,蘇院長也認為這是可行的方法。
經濟的發展有短期、中期跟長期,我們希望能夠面面俱到,在調整經濟結構的同時,也能照顧到更多內需產業,讓台灣民眾安居樂業。
影片:http://yt1.piee.pw/E6UWV
簡報:https://pse.is/FG5AQ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