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帶外送是一門長期的生意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六月十四日,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
霎時間,餐廳的競爭者,從餐廳同儕,變成了調理食品、雲端廚房、家庭煮夫煮婦。
當然,餐廳原本就要和以上飲食選項競爭消費者的注意力與時間,然而,禁止內用,等於斬斷餐廳的主要命脈,也阻止「完全服務餐廳」(full-service restaurant)發揮其優勢— 創造現場體驗。一間餐廳的營收來源,假設原本有內用、外帶外送、外燴服務、活動包場,禁止內用與聚會,就只剩下外帶外送了,只能約莫涵蓋原本營收的二至三成,毛利還較低。
外帶外送,該不該做,該怎麼做?
#疫情迫使消費轉型
很多人早早跳下來做了,先做再說,拼現金流,銷庫存。一時之間也無法細想成本結構和持續性。根據美國舊金山「Golden Gate Restaurant Association」調查四百間餐廳的數據,舊金山餐廳在疫情初期,去年三月封城到去年五月之間,有六成業者外帶外送是虧錢在做。台灣業者的情況,很可能也是這樣。
也有人先按兵不動,熄燈休業。疫情存活率,比的是手骨粗,但手骨再粗,也會面臨消費轉型、人才流失的挑戰。我的意思是,這疫情不是一時半刻捱過去就行了。首先,病毒一旦進入社區,就很難走回頭路,看看鄰近的香港,即便目前屬於低風險,去年十一月初爆發的第四波疫情,也是到今年三月底、四月初才近尾聲,那是足足五個月;而即便高峰過去,也會有一段震盪期,每天都會有確診病例,只是看傳染鏈明不明確。
即便之後開放內用,應也會有梅花座、客容量限制等等規定,繼續箝制營收,與消費者出門吃飯的信心。
美國「國家餐廳協會」(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今年一月的統計資料顯示,53%的美國成年人將外帶外送視為「基本的生活方式」,並且有6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比疫情前更傾向消費外帶外送的食物;美國餐廳也回應以上需求,46%的家庭式餐廳或fine dining餐廳表示在去年三月至十二月之間增加了外送選項,casual dining和fast-casual餐廳的比例則是44%。即便美國正在推進疫苗施打,許多州解封,餐廳客流量回籠,外帶外送的趨勢也不會一夜逆轉。事實上,美國餐廳業者對於近在眼前的全面解封,仍然有疑慮,因為去年真的讓他們怕了,如果不小心再來一次封城怎麼辦?
正在重啟營業的美國餐廳,還遇到另一個問題:徵不到人。先前疫情的失業潮,逆轉成為人才荒,許多餐廳員工不願意回到餐飲業,或者因為領取政府補助而未回應徵才需求(但許多州正在收緊失業救濟)。對於重視服務、強調手藝的餐廳而言,解僱了團隊,很難再把一樣有才華、有默契的成員組回來。
#外帶外送是長期戰
這是一場長期戰;病毒進入台灣社區後,趨勢更明顯了。解方是疫苗,沒有錯,但我們都知道那要花一段時間,目前餐飲業的作戰持續到今年底,都是樂觀的。
餐廳經營者動起來,一方面回應消費趨勢;二方面保住團隊人才;三方面維繫供應鏈,食材生產者、進口商、酒商、餐具商等等等等,牽連範圍很廣。
尤其,對於重視手藝與服務的餐廳來說,與疫情搏鬥的困境,其實是一個「去廚師化」的過程。外帶外送、調理食品、雲端廚房,越能標準化越好,越有一致性越好,即便會減損個性與才華的光亮,只要送到消費者手中具備穩定的水準,最妥當。各位廚師們,你們不會不服氣嗎?
求生為先,很無奈地,外帶外送可能是眼下最直接的變現方式,如果要做,主廚與餐廳業主就要把外帶外送看成一門相對長期的生意。若著眼於調理食品,或也是做出更美味產品的契機。積極地想,這或許是正向循環的起點。
把外帶外送建制化,相當於,開一間新餐廳。聽起來頭大,但是,餐廳不能一直仰賴熟客的愛心與義氣。我說的是,沒有電子支付,只能現金面交或者轉帳;外帶自取流程不便,外送時間難以控制;餐點打包冷熱不分,失溫衰退;餐點本身禁不住運送。
這些都是痛點,都要解決,而一旦解決了,生意會更上層樓。
#第三方外送平台的替代方案?
我原本經常使用第三方外送平台,這陣子我刻意不用,直接支持餐廳的外帶外送。身為消費者,我希望外帶外送的體驗可以更流暢,我會更樂意訂購。就像,以前總會想一週挑個幾餐去餐廳吃,現在的情境,就是轉成外帶外送。
此刻會讓我考慮是否選擇某家餐廳的外帶外送,有二大因素:付款方式、運送方式。最理想的狀況是,我可以線上付款,並有外送員直接將餐點送到我家門口,完全零接觸。
第三方外送平台直接解決這二個問題,但餐廳付出較大代價,二大主流UberEats、Food Panda的高額抽成(35%),尤其對成本結構以內用為主的業者造成傷害。有什麼替代方案?概括來說,只要抽成沒那麼高(例如20%以內),卻能同時提供訂購介面、金流服務、物流服務,對於餐飲業者就比較有吸引力。例如新加坡商線上訂餐系統「Oddle」,或者開闢外帶外送服務的「inline」,都是抽成較低的方案。
有沒有可能餐飲業者自己搞定第三方支付與物流呢?第三方支付如Line Pay、街口支付,手續費約莫2.3%,只有金流服務,沒有訂購介面、物流服務,餐廳老闆要自己斟酌;至於物流,Lalamove爆單的情況下,越來越難媒合司機,是否有可能將餐廳的閒置人力轉為物流服務?
外送平台的替代方案,是不是有可能用「合作社」的模式來經營?這是我看到的一個美國案例:「Loco Co-Op」,一個由餐飲業者自己經營的外送平台。他們的做法是,設立一定數量的股份,假設一股二千美元,餐廳業者可以來認購,分店數量越多的業者,可以認購更多股。想加入的業者也未必要認購股份成為投資人,也可以單純加入成為會員。一旦成立,其運作就和一般外送平台沒什麼二樣:由承攬司機負責運送,用平板來操作後台;消費者則是下載app來訂購餐點。雖然期初仍要向使用服務的業者抽成15%,但希望隨著規模擴大而能降低抽成。
和一般外送平台不一樣的地方是,這外送平台的盈餘,會分配給各該投資人,也就是餐廳老闆自己;若有剩餘,也會以回扣的方式,依照餐廳業績,發放給非投資人的餐廳會員。
合作社的外送模式,是否有可能讓幾個相熟的餐廳老闆自己就組織起來呢?
又或者,政府能積極介入?高雄市政府「高雄好家載—防疫互助經濟」紓困方案,讓閒置的計程車投入外送,就是很好的作法。根據自由時報5月29日的報導,此方案「整合餐飲業、點餐平台與一卡通,由14家計程車隊擔綱外送,民眾只要點餐滿499元,高市府就補貼85元基本車資,讓運將將美食送到家,預計下週上路。」
#問題定義了生意
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一段很棒的話。
美國餐飲大亨、創辦Shake Shack漢堡、Union Square Cafe的Danny Meyer,在NPR的podcast節目《How I Built This》中,提到他的外祖父、也是一位成功企業家給他的建議:
「別再抱怨問題;問題定義了生意。生意做得好的人,不是那些問題最少的人,而是那些善於解決問題、享受其過程,並和優秀的同僚一起面對的人。」
("Stop complaining about problems; problems are the definition of business. The people who do best in business aren’t the ones with the least problems, but are the ones who solve their problems better and have more fun doing it with better people.”)
與大家共勉。
(圖為Wildwood與Tart Taipei的外送餐點:牛排沙拉、酥脆中卷、貓耳朵麵、炙烤玉米、焦糖布蕾塔、班蘭咖椰塔、草莓香草塔。)
台灣玉米進口商 在 比家的日式餐桌(西式的也有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春天的滋味。
早上在東門市場看到今年第一把白蘆筍,白中透紫,好美啊。幾年前我都還會特地去進口商訂法國白蘆筍,連續吃了好幾年,但從去年開始,我覺得台灣白蘆筍的品質一點都不輸歐洲。
今天這把白蘆筍非常驚人,我一邊削皮,一邊聞到一股濃郁的清香,心裡正想著,這什麼味道?原來是蘆筍,非常香,一種接近青蘋果、花香的氣息,我忍不住拿起蘆筍聞了又聞,真迷人。
我認為白蘆筍最美味的吃法就是水煮,水不用多,少少的,沒蓋過蘆筍也沒關係, 可以加蓋半悶蒸半煮,煮大約三分半鐘。調味和佐料也盡量簡單就好, 不要搶了白蘆筍的清甜。我今天走傳統路線,配水波蛋、削幾片帕梅善乾酪、淋初榨橄欖油,抓一些些塩花上去,這樣就好。
結果當然是美到不行,這是我這幾年裡,無論是在外面餐廳還是自己家裡,吃到最好的白蘆筍,又甜又香,即使煮熟了,削皮時那股香氣依舊濃烈。老天爺,這真的是白蘆筍嗎,這完全打敗所有法國白蘆筍啊。
總之,今晚的主菜就是白蘆筍, 其他都是配角。做了鰹魚片涼拌秋葵,裝在今天下午才剛入手的新盤子裡,很可愛;煎了朋友自製的蘿蔔糕,再加上白酒番茄燒蛤蜊, 最後喝一碗玉米排骨湯收尾,心滿意足。
用新盤子就是心情好,下午和暴躁兔兩人一起去看日本陶作家的展,出發前我們還先約好预算上限,要督促彼此都不能花超過預算😂,在店裡我們互相扶持(? 千挑萬選猶豫幾百回後,各自「只」買了兩個小碟,算是安全下莊吧,畢竟店裡其他人大概都各結了五、六個品項,我們很持家啦。
對了,百靈牌手持攪拌棒再幾小時就要結單了,還在猶豫的朋友請把握時間囉,我把連結放在留言處~~
台灣玉米進口商 在 陳亭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因素飼料原料漲,穩定豬價應超前部署
-
近期豬飼料原料黃豆、玉米產地價格高漲,加上國際缺櫃因素,造成國內豬肉漲價壓力,我和 陳秀寶 蔡易餘 家己人,一起召開「疫情因素飼料原料漲,穩定豬價應超前部署」記者會,要求農委會應在春節前穩定豬價,並邀請畜牧處長張經緯出席說明目前因應方式。
-
我在記者會上說,南美洲兩大黃豆、玉米出口國巴西、阿根廷,因為反聖嬰現象造成乾旱,及阿根廷農業團體罷工影響,加上國際航運價格因缺櫃因素,造成黃豆價格飆漲。還有一份台灣畜牧協會提醒其客戶的通知,表示黃豆到貨嚴重延遲,恐慌需求出現,確實是貨櫃大缺造成原物料進入時間無法掌控,恐直接影響到未來豬價。
-
根據農委會進口飼料行情數據,黃豆粉價格由去年10月26日每公斤13.6元,至1月25日已經漲到18.5元,漲幅超過三成五;進口玉米粒價格也從去年10月26日每公斤7.7元漲到9.4元,漲幅也超過兩成。
-
蔡易餘也說,貨櫃缺櫃使海運不順暢,「進口商唉唉叫」,貨櫃比裡面原料還貴,國際情勢之下,原物料上漲已經是無法抵抗因素。豬農飼料來自黃豆、玉米,面對物價的上漲,豬價是否會在過年前反應?蔡易餘也列出近5年的紀錄,每年豬價的高峰都是在春節時刻,今年加上原物料上漲,他擔心消費市場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希望農委會未雨綢繆。
-
陳秀寳表示,彰化縣是養豬第三大縣,目前黃豆、玉米漲幅大,交通部成立「國際海運運輸平穩定工作小組」,但可能趕不及需求,目前豬農反應,一頭豬飼料成本,增加將近1100元,希望農委會、交通部加強橫向溝通,讓飼料進口可以更加順利,畢竟調不到貨櫃等於沒有飼料,將出現飼料缺口。
-
農委會畜牧處張經緯處長說,豬肉有年節性需求,過年前一週,將增供10萬頭豬隻,透過行政院平台跨部會溝通,國輪亦做好出港準備,只要原物料有需求,會給予最大協助。
-
我提醒,這個平台要落實,並注意貨櫃運量的調配,讓飼料供需穩定,實質了解養豬戶飼料缺乏的狀態。近5年豬價波動在一定區間內,目前漲跌狀況也沒有超出近5年波動。台灣養豬自配戶超過2成,飼料供給對他們來說事關重大,如果此議題處理不好,可能演變為另一波民生漲價風暴,既然現在知道狀況,就請農委會因應國際情勢,降低衝擊。
-
張經緯處長說,「畜情壓力確實高」,由於玉米、黃豆在南美國家確實供應失序,目前也向北美和其他國家採購。貨櫃造成全球大缺櫃的問題,46%的玉米、大豆用貨櫃運送,目前商請業者以散裝貨輪緊急採購,從北美國家進貨,「今天就有一艘船在裝船,2月中抵達台灣,未來裝船情形將動態調整」。另協調台糖釋出8000公噸庫存大豆,反應需求,也釋出搗碎稻米、尋找替代性原料甘藷等作因應。
台灣玉米進口商 在 "烤玉米"商機大!本土烤玉米品牌改良生產硬體提升產量透過電 ... 的推薦與評價
烤 玉米 "商機大!本土烤 玉米 品牌改良生產硬體提升產量透過電商讓 台灣 小吃銷至海外│記者李漪灝林育鋒│【薪動大未來】20210118│三立iNEWS. ... <看更多>
台灣玉米進口商 在 中華食物網-進口大宗榖物原料專家- Post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華食物網-進口大宗榖物原料專家 · March 3 at 9:47 AM ·. 【台灣養豬 產業歷年行情圖】 2002/7~2023/2玉米、豆粉、豬價行情圖來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