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1950臺北北門上貼滿簡體字政治標語的影像(引用自LIFE)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臉書看到到底該用「台灣」還是「臺灣」的論戰,會吵這個應該相當程度源自於馬英九主政時期通令各機關應該要用「臺」,許多臺派覺得這是黨國價值所以認為應該要用「台」才是對的,在爭論中有些人為了強化主張的正當性開始創作出一堆奇怪的說法,甚至還有人說「臺」「台」是指不同地方,每次看到都胃痛....
有在翻閱日本時代甚至清代文獻資料的同好應該都會發現,在日本時代或清代,當時絕大多數都用「臺灣」(保守估計80%以上),「台灣」也有在用但壓倒性的少很多。「台灣」變成主流使用是二戰後KMT-ROC時期的事。
原本普遍用「臺灣」,戰後在國民黨政權影響下變成「台灣」,後來他們又為什麼要改成主張用「臺」?就從歷史來回顧這些脈絡吧。
日本治臺初期就曾對「臺」「台」到底哪個才對進行討論,當時臺灣總督府、臺灣銀行等機構相繼以「台」字為基礎變形為徽章(上下三角形或上下半圓形),有些意見認為「台」是錯的,應立即改正。
在爭議中漢學家館森鴻表示,雖然「臺」、「台」兩字在字典中並非同義字,但自古以來兩字卻都曾被用來稱呼臺灣。水戶彰考館總裁川口長儒所著臺灣鄭氏記事上記載:『明人稱之為東番(出自明史的東西洋考)、或稱為台灣(出自天下郡國利病書)、或稱之為臺灣(出自明史)。』,川口長儒的見解是台和臺只是取其音,並非取其字義。因此館森鴻認為,雖然他認為「臺」較為正,但寫成「台」也不能說就是錯的,而當時「臺」「台」都有人用,只是一般大多使用「臺」字。
而1920-30年代的中國,曾有幾波簡化漢字的運動,不確定造成多大實際影響,畢竟是外國的歷史。但顯然臺灣在日本統治50年後,漢字的使用習慣已和中國有顯著差異,簡體字隨著國民黨政權的影響戰後開始充斥在臺灣各處。「台灣」也是這時開始才變成主流。
後來中共全面惡搞簡體字之後,國民黨為了中國正統之爭於是刻意強調繁體字,延續為一些黨國政客(如馬英九之流)的主張,還要求各級機關用「臺」,但其實民間都已經習慣用台了。
當然每個人高興用「臺」「台」都是自己的自由,但歷史脈絡還是弄清楚比較好,古早「臺灣」就是主流,戰後的「台」「臺」演變背後有文化的移植和外來政權爭奪中國正統的脈絡。但隨著國民黨立場逐漸轉變為舔共以延續其在臺利益,說不定哪一天堅持大寫「臺」的立場又會有所改變,不知道到時原本主張用「台」的人會不會又要換了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