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
#借鏡他國遠距教學經驗
#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的第一線教學現場實況初步蒐集
#數位落差不只是硬體
#監督各部會局處整合改善
疫情警戒期間,我辦公室收到來自老師、家長、校方等各方許多意見,反應因應「停課不停學」的 #遠距教學 問題。例如老師必須緊急應變、準備、進修、處理軟硬體設備;學生家裡網路頻寬不夠、家長必須邊工作邊協助小孩上課蠟燭多頭燒;學校擔心有學生學習進度落後等等。
但其實遠距教學不光是因應疫情而來,已是數位科技快速成長下的各國趨勢。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完善遠距教學的各項準備,當時的重點在保障 #弱勢或偏鄉學生 的學習權益。
七月警戒期間,我請我辦公室在花蓮與台北市大安區服務的同仁柯青余、王格致和徐邱宜婕,請教多位校長、教師及家長在教學現場的實際狀況,以下重點整理跟大家分享。
📊 #花蓮縣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共訪問:11位校長5位教務主任1位老師4位家長(涵蓋11所小學、7所國中與1所高中)
➡到課率
學校間差異頗大,有學校到課率為百分之百、也有學校的到課率和實體一樣、還有學校的到課率變為60-80%。有趣的是,還有一所學校表示,到課率比以往實體上課時高。
➡數位硬體資源
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有告訴我們比較明確的狀況,他們表示,硬體部分沒有問題,缺少部分學校都已想辦法補及借給學生。有提到借用數量的學校,通常學生出借平板率為2%到5%;有兩間學生人數較少的學校出借平板率為20%。
➡教學現場實況
① 除了兩間學校表示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外,不少學校都有零星缺席狀況,並表示。比實體上課時差,需要老師加倍努力克服。包括打電話提醒學生上線,像有受訪者提到,有時學生是睡過頭,老師電話提醒後就會上線。四所學校表達他們有事前演練過,其他則未告知演練狀況。
② 一所缺課率高達20-40%的學校的校長提到,過去實體上課時,出席率其實非常好。他認為遠距學習會造成高缺課率,主要因為該學區位於都市與鄉村的交界,許多家長已另外花錢將學生送往都市學校就讀;留下的學生多數來自隔代教養家庭或社經弱勢家庭,部分家長較不重視學生數位學習,但許多則是因為家中無人照顧小孩,只好將小孩帶到工作場所,到田裡或到工廠,導致學生無法專心遠距上課。
③ 針對線上缺課部分的彌補:
部分受訪校長認為,學校的老師都已經非常盡力去叮嚀與家訪,但要改善家長的重視還是很難;但,學校已經準備規劃實體補課,希望可以彌補線上學習不足的地方。也有受訪老師及校長表示,老師已針對少數缺課學生特別聯繫家長,透過家長手機進行個別補課。
④ 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部分學生表現比實體上課時好,更能發表意見;但也有些校長認為遠距數位學習效果並不好,只能是過渡作法,希望能早日回到實體上課。
⑤ 有家長擔心無法進行實體考試,會影響未來升學。也有家長反應,老師之間數位能力落差相當大,效果很不一。也有家長建議,希望讓北部都市的老師與花蓮進行數位交流,交換課程,讓學生透過多元師資幫助學習。
📊 #北市大安區 遠距教學實況整理
受訪者:20位校長、1位主任、1位老師、6位家長(分布於21所公立國中小學)
➡到課率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知道、也願意提供比較具體的狀況,他們提到學生到課率95%以上、幾乎百分之百(有些睡過頭就沒辦法到課;或是低年級有家長因防疫把小孩送到鄉下阿公阿嬤家,比較沒在管。)
➡數位硬體資源
所有的受訪者中,有一半的受訪者有回應數位軟硬體資源的部分,他們表示硬體設備上沒有問題。其中有四所學校的受訪者很具體的提到,全校需要借平板或網卡的只有一兩位或個位數。
➡教學現場實況
① 有三所學校提到事前演練過,多數學校表示在調整後,整體教學狀況良好。有些國小因低年級注意力較難集中,會以非同步教學方式進行或在晚間上課,因為需要家長陪同。有些老師和校長提到,遠距效果沒有實體好,期待早日回到實體上課,因為前一兩週新鮮感降低後,學生專注力容易下降。
② 帶給家長的挑戰與機會:
部分受訪者提到,家長都很配合,只是過去實體上課時老師負責的課堂管理,會移轉成為家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但,也提供了機會,讓有些家長更了解孩子狀況,與老師更緊密合作。
③ 對體育藝能等課程的挑戰很大:
部分受訪者提到,體育課與表演藝術課等過去很靠實體互動的課程,受到很大影響,非常依賴老師能否找出新方法,例如利用互動軟體來保持學生興趣。
④ 評量方式的公平性:
有些家長相當擔心評量方式能否公平;也有家長擔心,學生上網時間過久,變成網路成癮。
⑤ 部分受訪者提到,原本資訊能力較弱的老師特別辛苦,需要自學或學校資訊小組的協助。當然,資訊能力強的老師,對學校幫助也很大;例如,龍門國中因為有老師資訊能力特強(被稱為龍門國中唐鳳),還自行開發了軟體,成立「龍門雲端聯絡本」,讓學生家長與老師透過這個系統互動。
【#數位落差 不是只是硬體】
相比其他國家因為疫情超過一年以上的遠距教學,台灣的教學受到影響的程度相對較小,且也有較多的準備時間,但,我的團隊蒐集到的訊息顯示,準備的仍然很不足。特別是,硬體的電腦、平板或網卡相對仍比較容易快速補足,可是,數位學習高度挑戰家庭的支持能力,因為家庭空間環境、家長職業或家庭照顧支持系統不足所導致的學習上的落差,卻沒有解決。
自去年上任以來,我便持續透過質詢及預算審查,要求教育部參考國外經驗來完善準備,包含網路建置、強化頻寬、充實載具及設備、軟體與數位平台的支援,特別是教師的數位能力以及教育的整體思維等各面向;我尤其強調必須要保障各類弱勢學生的學習權益,不能讓數位落差成為他們的學習阻礙。
但可惜的是,即使教育部都有努力,但,這次停課不停學開始後,實務現場的狀況看出還是準備的不夠好:教學使用的軟體、硬體及教學方式等各面向,規劃應變多半只能靠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自己,辛苦測試執行;不少學生學習也因此中斷,根據民間團體調查,全班皆能在家線上學習的國高中小學生僅佔50%(之前記者會訊息)。
【疫情下的教育與不平等:借鏡他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蒐集的各國資訊顯示,疫情下的停學以及遠距教學,會使得原本就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平等,更加的擴大。
也因此,這些國際組織建議政府增加教育資源,優先關注如何彌補學校停課或改為線上教學時,學習機會受到較大影響的弱勢學生。另一個重點建議則是,全面協助教師培養數位能力。教師的數位能力不是只是會技術操作電腦與軟體,還包括如何更為彈性地結合數位與實體教學,以及,有能力依學生個別差異而調整的教學方法。最後,各國教育政策都相當關注學生以及老師在疫情期間及之後的心理健康與情感支持。
【重返學校後該做的事】
📍彌補不平等與跟上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政府以鼓勵課後輔導,以及鼓勵建立學生的同儕教練網的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核心課程跟上。OECD也認為建立學生彼此教導的關係,有助於同時幫助學生的學習與社交。
法國政府去年就宣布增加教師額外150萬小時的財務支持,讓老師能在課後輔導落後的學生。荷蘭政府則額外拿出244百萬歐元幫助學校彌補covid-19帶來的影響,主要也是補助各校舉辦假期中與課後的補課活動。
📍支持老師們發展數位能力、共學交流,以及安全的數位平台與教學軟體
政府應拿出資源協助老師們學習如何專業地將數位工具與教學整合,並支持老師們建立共學網路,交流並發展創新的教學方式。
此外,政府也有必要,開發或提供能夠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的平台以及教學軟體,確定所有的學習者都能安全地使用。
📍關注與提供學生心理與情緒支持
疫情期間,許多學生在家庭中,以及缺乏社交活動,往往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或情緒沮喪,恢復上課後,非常多國家提供了更多的心理諮商支持以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例如,韓國與希臘決定聘用更多的學校醫護人員以及心理諮商人員。
【監督教育部 如何全面縮小數位落差 讓每一個老師與學生都被培育】
去年審查前瞻三期預算時,我已提案要求教育部應加快培育 #教師數位教學能力 以及 #學生數位學習能力。
近期,綜合以上第一線實況以及國外經驗,我在紓困4.0預算審查中,持續針對遠距教學及停課提出4個提案,包括教育部應先全面盤點居家線上學習實際執行現況(特別是針對資源不足之偏鄉、弱勢及特殊需求的學生)、針對遠距教學進度落後的學生提供 #補救教學、針對遠距學習常遇到加倍困境的 #特教生 須成立專門小組處理,以及停課期間學校仍應提供學生 #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 。
目前教育部已執行:
❶ 公告放寬學習扶助要點結餘款的繳回條件,讓受疫情影響學習進度的學生可以獲得補救教學。
❷ 正在推動編纂 #各類特教生線上學習參考指引。
❸ 發佈「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期間各級學校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通訊關懷與輔導諮商參考原則」,確保學生輔導支持不中斷,接住上萬學生。
保障學生受教權,特別是弱勢學生,一直是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我會持續追蹤。最後,數位教學,並不會如同許多師長認為的,只要回到「正常」生活,就不用再面對。從國際組織的趨勢看到,數位學習勢必是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教育趨勢。我們如何幫助老師在能力與思維上準備好,也才能將其整合到教育中,真的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啊!
**感謝花蓮縣與台北市大安區這些願意受訪的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寶貴意見,讓我們對遠距教學的現況與問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電話 在 許添盛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穿越生死迷思研討會正式宣傳影片(中英字幕)登場!!
由許添盛醫師為您介紹超強講師卡司與內容:
https://youtu.be/8LN9Z2cuUY0
請大家多多把影片分享出去,
2020年透過對生死的思索與探討,
相信為更多人能帶來身心安頓之力量!!
🔶【歡迎分享】
歡迎各單位與醫學會索取海報與電子DM,
我們會登記下來並郵寄給您。
🥰報名系統已可登錄報名!敬請把握早鳥特惠!
連結請點:http://bit.ly/報名穿越生死迷思研討會
🕺2020/10/31前報名繳費完成,可享早鳥優惠價 2000元 ,敬請多加利用。)
🔷2020「穿越生死迷思」-瀕死經驗與死亡焦慮之內在意義探索研討會
簡介
臨終的瀕死體驗會引發臨終者強大的死亡焦慮,
臨床上是對臨終者是否能夠善終的最大挑戰。
了解瀕死的經驗過程及其意義,乃是克服死亡焦慮的最重要關鍵。。
瀕死經驗是死亡關口復生者的體驗,向我們展現死後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寬廣。瀕死經驗不只揭示了最深邃的生命體驗,研究指出,它也具有一種力量,能夠轉化並改善瀕死經驗者的人生。
本研討會邀請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許添盛醫師、南華大學生死學系—蔡昌雄教授、安寧照護專家—王浴護理長、以及知名瀕死體驗分享家—趙翠慧總執行長,從瀕死經驗與臨死經驗探索為入口,加入身心靈視角與存在主義哲學觀點,進一步探尋我們身而為人如何面對必不可免的死亡焦慮,為當下的生命找到前進的意義。
歡迎醫療、護理、社工、心理與各界人士報名參與本研討會!
❖ 依匯款順序保留位置,報名額滿會開放候補名額,位置若有空出會先通知並以醫護人員為優先依序遞補。
🌸日期 : 2020年11月22日週日 8:30-17:20
地點 : 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 國際會議廳(6樓)(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1段17號六樓)
捷運善導寺站三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
🌼【匯款帳號】
銀行:玉山銀行(北新分行)ATM代號:808
帳號:0901-940-008053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學會
※匯款後請來訊息LINE ID: @vtx6890z
或BeClass系統回覆 告知您的姓名、匯款日期、銀行帳號末五碼!
聯絡電話:(02)2219-3379 ,LINE ID: @vtx6890z
周一至周五10-18點
【參與對象】
對瀕死經驗與生死議題有興趣之醫事人員、心理、社工及醫護相關系所學生,
與一般社會大眾。
※此報名費將開立捐款收據,進場時領取,憑收據入場!
※此研討會結束後將依照報到的簽名表,mail寄出研習證書電子檔案。
【繼續教育積分】
西醫師、精神科醫師、家醫科醫師、藥師、護理師、專科護理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申請中。
【講師介紹】
許添盛 醫師
學 歷:台北醫學院畢業
現 職:
財團法人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
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學會/常務理事
賽斯文化/發行人
著 作:
我愛的人要走、用心醫病、你可以不生病、絕處逢生、許醫師安心處方、許醫師諮商現場、許醫師抗憂鬱處方、在孩子心裡飛翔、絕處逢生、不正常也是一種正常,以及有聲書:抗癌心法、許醫師安心之道、親子心生活等等,數十本著作及有聲出版品。
除了正統的醫學背景,最擅長的卻是不用藥的心靈醫病,許醫師鑽研身心靈全人思想十數年,成就卓著。尤其專精於癌症與精神患者的治療領域,並發展出獨門的身心靈整體醫學,為「療癒」開創一條全新的希望之路。
蔡昌雄 教授
現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與教學領域:
臨終關懷、生死學、超個人意識、當代禪宗哲學、宗教心理學、詮釋現象學
學經歷
美國天普大學 宗教所 博士
美國天普大學 政治所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大學
曾任美國天普大學宗教系助教、美國羅格斯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生死學系主任、生死學研究主編、台灣生死輔導學會秘書長、澳洲南天大學兼任教授、安寧照顧基金會學術委員、靈性種子教師、佛教大林慈濟醫院安寧專科醫師培訓計劃顧問,並於大林慈濟醫院安寧病房主持讀書會多年。中英學術論文數十篇,譯著包括《榮格》、《神的歷史》(立緒),及《臨終諮商的藝術》(心靈工坊)。
著作:
2016年11月 《生命教育基礎教材》,五南圖書,第一作者
2015年08月 《悲傷輔導理論與實務自助手冊》,揚智,第三作者
2007年04月 《臨終關懷的全人照顧意涵》,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2005年08月 《醫療田野的詮釋現象學研究應用》,南華大學教社所
2004年10月 《靈性發展》,新文京開發出版
2002年01月 《禪道美藝中的空性與靈性:兼論「場所」轉換的概念》
2001年12月 《Toward A Ch'an Philosophy of Action : A comparative Review》,三民書局
2000年05月 《西田的場所哲學與禪的空間覺識》,南華大學宗教研究中心
王浴 護理長
現任:蓮花基金會常務董事
經歷:前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志工督導
專長/著作:臨終照護、哀傷輔導
趙翠慧總執行長(瀕死經驗分享者)
現職: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總執行長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
經歷:嘉祿陶藝文教基金會董事
加拿大溫哥華中文學校校長
創辦慧文中文學校、慧仁教育中心
曾受各大平面媒體、電視媒體專訪。
海內外演講達三千場次。
著作:美好生命系列(清涼音出版)
生命的邀約-重回人間、活著真好
生命的享受-享受生命
生命的觀照-慈悲寬大、超越自我
生命的禮讚-從天堂帶回的訊息(文字書)
🌵【研討會須知】
1. 研討將於8:30準時開放入場,不提供劃位,因青發處8:30開門,煩請準時報到入場。
2. 為真實紀錄活動與宣傳等目的,主辦單位會在活動現場進行拍照、錄影、錄音等行為,報名即同意主辦單位保有活動當日影像再製播放權利。
3. 主辦單位保有修改、變更或暫停本活動之權利,如有未盡事宜,悉依主辦單位相關規定或解釋辦理,並得隨時補充公告之。
4. 為配合防疫避免群聚感染,研討會不提供便當,但下午時有密封的茶敘小點心供與會者外出食用。
🍀【配合台北市政府青少年發展處之防疫措施】
►進入場館前,本會將於青少年發展處一樓入口派兩位專員進行額溫測量,提供酒精消毒手部,
為確保所有人員健康狀況,請務必全程正確配戴口罩。
►若研討會前14天內有出入境紀錄,請勿報名參加。
►為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及配合政府防疫,報到時請配合填寫「健康聲明表」,並出示填寫完成證明後方可入場,以利後續追蹤。
►如有以下狀況者,將婉拒入場並恕不退費:14天內有出入境紀錄、確診病例接觸史、新冠肺炎之相關症狀、額溫超過攝氏37.5度、未配戴口罩、未配合填寫「健康聲明表」。
交通資訊補充:
1. 捷運善導寺站:3號出口,沿林森南路步行約10分鐘。
2.臺大醫院站:2號出口,行至景福門後,再沿仁愛路步行約12分鐘。
3. 公車仁愛林森路口:22、37、208、261、270、295、621、630、651、671、和平幹線(原15)及仁愛幹線。
4. 小客車"小客車 (30╱每小時) 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地下停車場,共263個車位。
停車導引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
5.YouBike可自捷運善導寺站、捷運東門站、捷運中正紀念堂站、捷運臺大醫院站騎YouBike至本處正門。
周邊地圖與交通詳細資訊請點
https://www.tcyd.gov.taipei/cp.aspx?n=3823A7CF78462F47
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青發處地圖
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電話 在 初和心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週介紹的心理師是💡
🔎#朱芯儀 #視障 心理師
https://true-heart.net/team/psychologist/chu/
芯儀心理師 雖然是後天因素才造成失明,但不氣餒,反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成為視障心理師,所以更加能理體會個案面臨的困境及失落感,給予個案正面支持及能量,陪伴個案度過低潮恢復正常生活並找回自我。
⚜️學歷
2007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修特殊教育學系、輔修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總成績第一名畢業
2010年取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碩士
⚜️經歷
2005~2011年曾擔任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義務張老師,並獲服務品質優良金手獎
2010年及2017年分別取得台灣與中國諮商心理師證照。
2018年榮獲第56屆十大傑出青年,以及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第1屆傑出心理師獎
⚜️專長
壓力調適
情緒困擾
自我探索
⚜️服務項目
#個別諮商
⚜️朱芯儀心理師文章分享:
《行為到底在說什麼話?》
https://reurl.cc/20ZMx6
《幸福餵養術》
https://reurl.cc/KkbKyq
《同理不是要求,而是邀請》
https://reurl.cc/X6jDOg
⌛️諮商時段
週四09:00~12:00及週六09:00~18:00
📞預約諮商
Line ID: @true_heart
電話:02-27013392
官網:https://www.true-heart.com.tw/booking.html
#心理師 #每周登場 #情緒 #心理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