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言Q&A|第三話:本土語言有字嗎?台語篇】
「台/客語有字嗎?」
「原住民族語為什麼寫成英文的樣子?」
想必許多剛接觸本土語言議題的人會有這樣的疑惑,畢竟目前的義務教育絕大多數強調華語教學、將華語當作教學媒介傳授知識,本土語言則是長久以來遭到漠視,造成傳承困難。
然而,所有的本土語言皆有自己的文字,台語、客語向來有漢字傳統,西方傳教士來台時帶來教會羅馬字,在教會中也有使用上百年的歷史。近年來愈來愈知名的台羅、客羅則是於2000年後由教育部制定而成。原住民族歷經荷治、日治到現代都歷經過文字化,使用過羅馬字、假名字等不同文字系統,現在普遍使用的是2005年公告的教育部「公告版」羅馬字。
本土語言的文字發展歷史十分豐富,也曾經歷過百家爭鳴的時期,以下將依語種分類,著重介紹目前仍然流行,抑或由政府整合推動文字系統,本篇將先從台語起鼓。
▎漢字書寫
古代中國文人學習官話、以文言文行書,極少用本身的母語進行白話創作,但是也出現各地方語言的白話文學。台語的白話漢字傳統最早可追溯至明朝的傳奇作品《荔鏡記》,內容詞語係由潮州話及泉州話混合寫成,其漢字選用除了有本字之外,也使用許多借音字、訓讀字、自創俗字等不同的方法來書寫泉/潮州話。《荔鏡記》版本眾多,用字不甚統一,卻也是閩南地區以白話漢字書寫的濫觴。
清代以降,閩南地區開始出現以通俗漢字記錄閩南民間歌謠的小冊子,也就是「歌仔冊」,歌仔冊隨著漳泉移民傳到台灣,到了日治時期達到盛行巔峰。歌仔冊的目標受眾是一般沒有接受教育的普羅大眾,因此用字相當簡單淺白,較少使用艱澀漢字,而偏重借音字,許多俗用字的使用即是源自歌仔冊。
1930年代日治時期,台灣文壇對於鄉土文學該使用中國白話文或台語文而引發台灣話文論爭,支持台灣話文派的黃石輝撰文主張台灣文人必須貼近一般大眾,寫台灣的文學,創作語言、文字應使用台語,達成言文一致。此論點得到郭秋生、賴和等人支持,也有後續創造新字等討論,賴和更是嘗試用台語寫小說的第一人。1930年代後期日本政府實施皇民化政策,加強日文教育、禁止漢文書寫,這波台灣話文運動也隨之戛然而止。然而,其中以台語書寫白話新文學的想像及嘗試,對後世台語文影響甚鉅。
2000 年後,政府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並推動鄉土語文教育。此時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開始編纂《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提供前線教師參考資料,同時試圖使台語文用字統一。編纂的過程中有十幾位語文專家組成編輯委員會,共同研商選字原則,數年後分批公告「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2007年公告第一批 300 字,至2009年總共公告700個常用推薦漢字。
教育部的推薦漢字原則上尊重傳統,考據傳統上的本字、訓用字、借音字等等,以訂出易教易學、兼顧音字系統的適合漢字。推薦漢字的出現是台語文字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使得不只增加台語漢字的固定性,更使體制內的台語教學更有依據。
▎白話字書寫
白話字(Pe̍h-oē-jī,POJ)是一種以羅馬字母拼寫的閩南語正字法,為基督教傳教士於福建廈門創設並推行的拼音文字,因此也被稱或「教會羅馬字」。
白話字的雛形可追溯至十九世紀初期,當時歐美基督教會積極向海外拓展,傳教士通常會先學習當地語言以利宣教。1810年代,英國倫敦宣道會的宣教師在東南亞麻六甲開辦「英華學院」,因當地大多為閩系華僑,通曉官話者為少數,宣教師遂開始研究福建話。
因當時大多數中國平民不識字,難以閱讀譯作漢字的基督教經典,傳教士於是另尋他法。1850年代左右,廈門地區的傳教士以拉丁字母及符號為基礎,發展出可以準確拼寫廈門話拼音文字系統,稱作「白話字」。傳教士發現,使用這套文字系統可有效降低信徒學習識字的時間,遂在閩南地區大力推廣,也用白話字編纂字典、翻譯聖經、聖詩。
自1865年開始,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甘為霖、巴克禮先後等人來台宣教,將白話字傳入台灣。1885年,巴克禮牧師甚至在台南創辦台灣第一份報紙——《台南府城教會報》(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今《台灣教會公報》),內容皆以白話字作為文字媒介,記載教會事項、各地新聞、文學創作等等,至今仍持續發行,累積大量豐富文獻。白話字在台灣的台語教會內發展悠久,也曾向外觸及非教會族群,如日治時期蔡培火著名的社論《十項管見》(Cha̍p hāng koán kiàn)即是用白話字寫成,台灣文化協會也曾短暫開辦羅馬字講習會。
然而,日本政府、國民政府先後推行國語運動,白話字受到不小的壓迫,也造成目前社會上多數人不曉得或不曾聽過白話字,但是至今台語教會系統內仍然是堅持使用白話字佈道。
▎台羅書寫
台羅為「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的簡稱,與白話字同樣屬於拉丁化的台語文字系統,為中華民國政府制定,且正在推動的羅馬字方案。
雖然白話字歷史悠久,但是近代部分學者認為白話字有其缺點,紛紛提出修改方案。有人認為要改為更符合音韻學的音標;有人主張應改為與英語相近的通用拼音,方便大眾學習;當然也有堅持回歸白話字傳統的聲音。從1990年代起,各派之間便多有討論、爭執,最終各家在2005年達成共識,整合彼此論點。教育部遂於2006年公告整合的拼音方案,也就是台羅。
台羅是以白話字為基礎做出小幅度的改革,修改部分聲母、韻母及標調方式,具有類似國際音標(IPA)的特質,不過基本上與白話字屬於一脈相承的關係,兩者間的轉換並不困難。然而最大的不同在於,台羅為目前受官方支持的台語羅馬字,體制內的教育資源皆由台羅寫成,如《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官方競賽、認證考試或者學校台語課的內容皆是以台羅為羅馬字的標準。也因為如此,台羅較為人所知,漸漸往台語羅馬字的正書法發展。
以上為三種最通行的台語文字系統,而目前台文界主流的書寫方式的是將漢字、羅馬字(白話字或台羅)混用,稱之「漢羅濫寫」(hàn-lô lām siá),以解決部分字詞仍沒有漢字,或者漢字過於冷僻而不利閱讀的問題。
參考資料:
中島利郎(2003)(編)。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春暉出版社,高雄市。
洪惟仁(2010)。閩南語書寫法的理想與現實。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1),頁81-108。
施炳華《荔鏡記》的用字分析與詞句拾穗。
姚榮松(2010)。台灣閩南語歌仔冊鄉土題材之押韻與用字分析。台灣學誌,第1期,頁143-204。
陳慕真(2015)。白話字的起源與在台灣的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蔣為文(2009)。蔡培火 kap 台灣文化協會 ê 羅馬字運動之研究。台灣風物,第59期 (2),頁41-65。
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
【灣流音樂祭】
▎時間:2020.10.17
▎地點:台大舊體後草皮
▎票價:免!費!入!場!
▎主辦單位:台大學生會文化部、台大台語文社
▎協辦單位:台北藝埕扶輪社、台語正常化推動聯盟
▎贊助單位:行政院文化部
▎演出者:siàu-lú khah-lah少女卡拉、風籟坊、雅維茉芮Yaway·Mawring、百合花、春麵樂隊、林生祥。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在 nag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真.檢舉達人.文壇黃安.余光中】
這篇算是余光中事件總整理
收入許多明徹的點評和新聞事件
先來個歷史脈絡導讀:
你不知道的白色恐怖時代:「抓匪諜,賺大錢」的維穩產業鏈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7613
余光中出版什麼文學作品呢?
應該出
檢舉達人余光中教你怎樣陷害忠良致富
第一次檢舉就上手
之類的
有人會說,一碼規一碼,文學規文學,政治歸政治
這就好笑了
余光中自己就是用文學搞政治鬥爭
把文章當成構陷同行的工具
以文人自居,卻是白色恐怖的加害者
要說他在文學上的貢獻?
本圖文後半段還有精彩的文學成就神話分析
轉型正義還要遲到多久:台灣文學的「余光中難題」
https://goo.gl/m28DuF
[新聞] 掀鄉土文學論戰!余光中曾密告作家「思想傾共」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13303383.A.80E.html
林艾德:
余光中的死在同溫層引起一片毫無人性的歡騰,如果你不懂,我幫你整理如下,也歡迎大家補充:
https://goo.gl/KJXSfd
「早年余在《文星》雜誌發表文章,自許為《文星》的朋友,但當文星雜誌因批判政府被警總查封時,人在香港的余光中馬上替蔣介石擦脂抹粉,指出《文星》是因為經濟而非政治壓迫而停刊。
1973年,台大客座數學系教授唐文標發表文章批評台灣的現代詩風格,其中也包括余光中的作品。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余光中,發表了《詩人何罪》,批評唐文標以人民為標準,其思想左傾,更進一步把唐文標的言論與中共的文革相提並論。
1977鄉土文學論戰中,面對逐漸威脅到自己文壇地位的鄉土作家們,余光中刊載一篇長達2000字的《狼來了》,批判台灣的鄉土文學根本是「工農兵文藝」,並用毛澤東的「毛語」來暗指鄉土文學的寫作者是共產黨。
明槍不夠,還有暗箭,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收集陳映真作品中可能涉及新馬克思主義的字句,私下寄給當時國防部政戰主任王昇,所幸王在友人勸說下,並未將才剛白色恐怖出獄的陳映真再次關回大牢。
如果你對白色恐怖稍有了解,就知道余為了個人的文壇地位做出的指控有多麼惡劣,至於他的作品,那些用糜爛華麗的詞藻,替兩蔣、馬英九甚至某夫人歌功頌德的就不說了,這些中華民國御用詩人、應該說中華民國權貴都一個樣,在過去親共就該死的年代,不斷羅織他人罪名謀取私利,到了晚年,最親共的成了自己,說穿了,他們心中哪有什麼鄉愁故土、哪有什麼國共情仇,老一輩喜歡說人死為大,那我們就說到這裡,不然以這人的生平,文章一長很難不罵人。」
Yu-Min Shih:
「我做過白色恐怖政治案件口述歷史,所以很清楚,余光中在鄉土文學論戰當中的行徑,是如何的缺乏人性,國民黨的前現代監獄,裡面長得什麼樣子,在當時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不明白,余光中所做的,就是企圖把他的論敵丟到監獄裡去。
更奇葩的是,白色恐怖時代,人就算是當抓耙仔(jiàu-pê-á),也是默默的幹,報了老鼠冤或者領了黑心錢了事,而這個余光中,竟然大喇喇的把抓耙仔行徑署名寫成文章刊報紙,好像自己做了多光榮的事,這不是沒人性,什麼才是沒人性?
我寫「狼死了」有人覺得不禮貌。我不只不禮貌我還放鞭炮,幹!
祝福余光中在面對死後的審判時,有勇氣挺直腰桿。至於留在人間的,歷史會審判。
#狼死了」
不愧是螂性
螂走了~
文壇血滴子
朱懷寧 :
「時間流逝會讓人忘記很多事,只好一再地提醒台灣人,那些中華民國文人的所作所為。
*余光中
余光中反對臺灣鄉土文學,參與了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余光中在《聯合報》上發表《狼來了》,一口咬定台灣的鄉土文學就是中國的「工農兵文學」。利用中華民國在軍事戒嚴下無孔不入的情報系統來排除他在文壇上的競爭對手。
*張大春
在鄭南榕自焚後,義士詹益樺追隨鄭自焚而死。張大春於《中時晚報》論詹自焚一事:「台獨人士誠徵烈士一名,皮薄大餡類似湯包者佳,這樣點起火來不只易燃,還會滋滋有聲耶!」
只可惜台灣人任由中華民國加害者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是像德國人一樣,挖掘那些積極追隨納粹加害者的事實。」
潘震凱覺得喜氣洋洋:
「小時候,鄉愁是一本厚厚的課本
我們在外頭,文壇大師在裏頭;
長大發現,鄉愁是一道森森的鐵柵欄
他們在這頭,告密叛徒在那頭;
現在,鄉愁是一抹年輕人的微笑
大家在上頭,你插在土裡頭。
檢舉非中國派的跟寫臺灣的對手,讓他人輕則
被封殺重則受警總威脅生命,最後只剩這派
緬懷秋海棠派,他就成了文豪,擺老靠吹捧,
喜愛中國厭惡臺灣卻把持臺灣資源,
他這生的行為,就是成功受敬重的黃安。
有沒有文壇黃安 - 余光中的八卦?」
有人說余光中文學還是有貢獻的
是這樣嗎?
來欣賞一下民國詩豪的文筆
一代馬屁精台奸寫的專欄
【某夫人畫像 ◎余光中】
http://cendalirit.blogspot.tw/2015/11/20151107.html?m=1
現在是怎樣
會換行就是詩?
是誰將“余光中神話”推到了極端?
http://bit.ly/2oaSVlu
有沒有「詩壇祭酒」的八卦?
https://paste.plurk.com/show/2250053
構陷害人入獄槍斃才是專業
中華民國來台
把菁英殺光
換上自己的廢材
劣幣驅逐良幣
說台灣沒人才
車壇有嚴凱泰
文壇有余光中
黃聖峰:
「中華民國人之護航人渣三部曲:
死者為大
功過並陳
功過未定
張小博:
「對中國心心念念又不滾回去的黨國既得利益者過世,講個棺蓋論定而已就在那邊「死者為大,輕輕放下,塵歸塵土歸土」。
鄭南榕詹益樺等民主鬥士,為了台灣民主跟國民黨搏命身故,數十年來被你們說死不足惜暴力份子。
死者為大還要先看身份跟國家認同?!
所以應該是死者為大,跟黨國有關係的更大。」
James Hsieh:
死者為大中國法西斯主義者
吳濬彥:
「余光中活到九十歲,活超久,可以用粉色系+Hello kitty來妝點佈置喪禮,我們稱這年紀葛屁可適用的習俗叫喜喪。
很多台灣人不爽過去余光中低級、淹滅人性的「抓粑仔」作法點名戴紅帽,抱怨一下「死好」,確實無聊,因為這只是證明我們根本拿這種人沒皮條,到2017年才通過促轉要開始遲到很久的轉型正義...的調查而已。
死好,哪裡死好了?都九十歲了,也不是橫死,活的超久耶超爽,此生不虛此行根本賺翻了。」
伊洛人:
「我不能認同 王奕凱 參選人所說「死好」
轉型正義法剛剛通過,余光中這麼快就死了,真的很不好。
詆毀本土文學運動,並且通過告密取得國民黨給予的獎賞與文壇地位,同時代文人被其毒害並稱他是「血滴子」。他的告密罪惡,無疑比僅僅吹捧毛澤東上位的郭沫若,或是近期被判徒刑的納粹書記員嚴重很多。
可惜死的太早,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同場加映再一發
馬上就有人消費余光中了
結果是個大騙局
騙了一萬八千多分享捏
大文豪死了連弔唁的緬懷都是假的
文西,這樣對嗎?
https://goo.gl/x9YE2y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在 張淵翔 JCI Sean 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活動宣傳-邀您一同共襄盛舉 (免費入場)】
【王拓寫給台灣孩子的童話故事】
小豆子歷險記&咕咕精與小老頭
遙遙八斗子漁港
戀戀長潭尾夕照
海天交會處
多年友誼誠可貴,這種默契不要變
假如有天入夢裡,約好一定不忘記
永遠不忘記...................
106/9/16(六) 14:30-16:00
基隆八斗國小
*前50名入場,致贈好禮唷!
----------------------------------------
鄉土文學家王拓 小檔案
王拓(1944年~2016年)
在基隆八斗子出生,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後,開始發表描寫社會底層人物的文學作品,也成為197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焦點。
在黨禁尚未解除之際,王拓與黨外陣營接觸,從文學走向政治,因美麗島事件入獄,假釋出獄後加入民進黨,先後擔任過國代、立委,文建會主委,去年因病過世。
王拓文學作品豐富,包括《金水嬸》、《望君早歸》、《牛肚港的故事》、《台北、台北》等, 其中《金水嬸》曾於1987年改編為同名電影上映。
----------------------------------------
萍蓬草兒童劇團 文化部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八斗國小校友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在 【民視台灣學堂】教科書外的台灣史: 戰後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歷史在教科書中的被重視,標誌著台灣民主進程與自主意識的發展。 ... 【民視台灣學堂】教科書外的台灣史: 戰後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2018.10.16—薛化元. ... <看更多>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在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你知道在歷史上的今天,作家們也掀起一場文學論戰嗎? . 中華民國統治台灣後,長期向台灣人推銷「反共抗日文學」以及「中國舊式文學」,而質樸寫實的「鄉土文學」, ... ... <看更多>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在 2019.11.21 台灣鄉土文學日益成熟本土意識逐漸覺醒【民視 ... 的推薦與評價
1970年代,本土、女性、原住民等族群意識開始覺醒, 台灣 鄉土文學也日益成熟。關於 台灣 文學如何定位的 ... 統獨問題逐漸成形, 鄉土文學論戰 也於焉肇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