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篇
「寫出9個自己曾做過的工作,加入1個沒做過的工作」
(1) 服裝設計師
(5) 織品設計師
(7) 印花設計師
↑身為2010開始經營自有品牌迄今的設計師,每半年一次做新服裝系列時除了款型外,也會設計當季的印花與織品,這3種工作可說是我當前職涯的基本款工作了~(遠目)~
(6) 劇服設計師
↑雖然沒有很常做,但我也做過一些舞台服裝跟電視劇服裝。比較有代表性的案子包括法國卡菲舞團的劇碼《有機體》(2012)、德國廣播合唱團與台灣優人神鼓合作的劇碼《愛》(2014),還有台灣電視劇《籃球火》(2008)。
(2) 網頁設計師
(3) 插畫設計師
(4) 平面設計師
↑松商廣設畢業第一份拿到錢的工作,就是投稿畢業展插畫後獲得刊登(1997),1999上大學後除了求學談戀愛,也陸續接了一些書籍封面、內頁、海報、名片等大大小小的平面設計,之中也偶爾接一些網頁設計的案子,像是導演鄭有傑的金馬得獎短片《石碇的夏天》電影官網(2001)、Gin Gin Book Store第一版購物官網(2000)等,
(10)素描課老師
↑除了大學時被指派當素描課小老師(啥?!),2007~08其間也當一位工程師朋友的素描家教老師,從抓物體比例與鉛筆素描開始教起,不過可能是我作業出太多了,修完基本素描的朋友決定改學鋼琴(!!!),沒再報名素描課進階班了。
(9) 時裝週記者
↑2009~2010年間除了在倫敦就學,也幫一些台灣時裝媒體跑倫敦時裝週,寫些時裝秀分析報導賺稿酬,並趁機會問時裝設計師品牌經營問題,了解國際時裝市場實況。當時倫敦時裝週上的品牌,目前大概8成都關牌了...果然活著才是品牌經營的硬道理呀~
(8) 時裝系講師
↑不知道為何這項那麼少人選,是大家都覺得我在學校教書嗎?XD
事實上,我除了非常偶爾在大學演講,或是帶一些短期Project(例如:FJU Talent, 2017~18),我從來沒在大學開過任何一門課,或當專任/ 兼任講師。
對,Never,沒有,就是從來沒有,希望誤會就此解開了XDD
248位中唯3選(8) 時裝系講師的網友們恭喜了,我會抽出一位私訊,送你Johan Ku Gold Label售價兩百多英鎊的圍巾一條。
就謝謝大家看到這裡了解我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設計人生囉~ (鞠躬)
台灣電視劇2000 在 姜采希 CC Music Studio 古箏 Guzh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海任務執行中/直播暫停一次*
經典歌曲欣賞🎧情難枕-詞/曲:李子恒
實力派玉女歌手林慧萍於1993年發行歌曲,也是台灣電視劇《戲說乾隆》片尾曲
雖然今天無法線上見,21號就回台灣~
加開的古箏一日工作坊就要手刀執行啦!
還沒跟上的朋友這次別再錯過餒🥰
#任務太熱血太精彩好幸運但保密中
#這麼遠還有好友探班真是甘心❤️
#好友明日揭曉
台灣電視劇2000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王小棣導演精心擘劃的「植劇場」即將上映
期待如此優質的戲劇節目能帶動台灣文化影視產業重視年輕一代創作者的支持與創作土壤的永續發展
帶著我們找到韓流與華流之外自己的主流
(摘)文 / 曾芷筠
2013年,王小棣曾說:「這個國家爛到我想要參選總統!」
王小棣,1953年生於台北,父親是前陸軍上將王昇,年輕時曾留學美國主修劇場及電影,解嚴前的1979年,他回台灣開始編導工作,一路在產業中嘗試推進,拍過古裝電影《飛天》、動畫電影《魔法阿嬤》,也拍過連續劇和偶像劇,比如《波麗士大人》、《大醫院小醫師》、《赴宴》,關注社會現實的同時亦嘗新不遺餘力。他說自己小時候,家裡不太管教他,每天淨在外頭貪玩,在家庭到學校的生活縫隙中,「打籃球可以從早上打到天黑,都不回家吃飯。」對於自稱「神經比較粗」、中性打扮的王小棣來說,是在發現自己真的熱愛戲劇後,人生才變得簡單而自由,「我覺得我生來就是要做這個的,我是這個花園中的一份子。」
「植劇場」計畫以八部迷你劇集,於電視台連續播放一整年(一部約六、七集),類型相當多元,包含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植劇場」同時強調編劇、演員、導演,形成缺一不可的鐵三角結構,導演陣容包括陳玉勳、北村豐晴、柯貞年、王明台、徐輔軍、侯季然、廖士涵、黃天仁等導演,編劇有徐譽庭、溫郁芳、陳世杰等金鐘獎編劇得主的才華相挺,演員則由「Q Place好演員班」中經歷訓練、脫穎而出的新演員,與楊丞琳、吳慷仁等實力明星攜手搭檔演出,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王小棣談到「植劇場」作品的流通模式:先在台視週五晚間首播,隔日八大電視台週六二播,後續公共電視台進行重播,另外也有愛奇藝網路獨家播映,希望能靠著口碑傳遞,以一整年的時間為度,讓大家看見台灣電視劇的努力。此外,植劇場也開發原創漫畫來帶動相關創作。
如何與三家電視台合作突圍?近年商業電視台廣告收益不如以往,管理者寧願買更便宜的他國節目播放版權,不願投入自製節目,造成市場更小、收入更少,形成惡性循環。過去十多年以來,有線電視台製作的台灣本土連續劇已高齡族群為主要收視人口,動輒百集以上的長篇劇情難以吸引目標觀眾以外的觀影人口,邊播放邊拍攝的「打帶跑」式編劇又時時有爛尾的風險;《流星花園》及2000年之後以年輕觀眾為主的愛情偶像劇雖多有成功行銷海外、帶出偶像新星的例子,卻也在近年韓劇、大陸劇、日劇強勢搶攻下,難以持續原本的優勢與模式。而近年幾部具有質感的類型劇《麻醉風暴》、《一把青》、《出境事務所》除了以醫療、歷史、職人類型開發來穩住腳步,更意外(也可說不意外地)觸碰到存在已久的一群潛在觀眾,水到渠成,口碑與收視雙贏。王小棣談到,與電視台簽一年的合約相當不容易,如果收視率不好該怎麼辦?在急需投資創新內容、整合網路行銷資源的轉向關鍵下,電視台也大膽選擇支持優秀的內容。「我覺得該去做,也為對方各個層面考慮。當你想做一件事,周圍的人多少都會跟你有類似的想法,往好的方向努力,意願還是在的,只是埋在那裡。」
這樣的優秀電視作品,只能是單一特例而無法持續嗎?「植劇場」獲得高畫質旗艦型連續劇製作補助5500萬,也獲得電視台與募資的支持,投資在新一代的年輕人身上,「我平常最氣的就是人家常說台灣編劇要加油,但我常覺得不甘心,我看到的就是一批批年輕人很辛苦地工作,尤其是幕後工作者。」王小棣說。
從他自己的經驗來說,他也充滿不甘心,一席話讓人幾乎掉下眼淚:「上一代經歷戰亂,顛沛流離,他們辛苦多年,有的在體制內改革,有的在體制外衝撞,留給我們的就是自由,包括創作的自由,結果我們有錢了一下子,馬上變得灰頭土臉,現在連這點自由也不值錢了。我們是有責任的,不能讓他們的辛苦白費了。很多投資者問,可不可以去中國大陸?但長輩留下的就是他們的經歷與故事、他們的智慧和力量,我們應該回過頭,創造自己說故事的空間,才會是一個好的循環。難道你願意美麗的花園變得一片灰色嗎?如果你是花園裡的一份子,聞過花的香味,知道草生長的力量,就應該給這片土壤更多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