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麻雀——山麻雀】
聽到麻雀,你首先想到的事情是什麼呢?是「好吵!」、「數量好多!」、「會把稻穀吃光光」等等負面印象嗎?還是「圓滾滾好可愛」、「有如鄰居一般親切」?抑或是…「麻雀雖小」?
無論如何,我相信大多人腦海中想像的物種是在臺灣都市中成群飛舞的「樹麻雀」。你知道嗎?台灣不是只有一種麻雀喔!翻開鳥類圖鑑,你或許還會再看到兩種——山麻雀與家麻雀。其中,家麻雀並不是常駐在台灣的種類,牠如果出現,很有可能是迷路了。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三者之中色彩最豔麗的山麻雀。
雖說山麻雀是其中最美麗的,但可不要把牠想像成五顏六色的喔~山麻雀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把一般麻雀的色彩飽和度調高了!跟雌雄同型的樹麻雀不同,山麻雀的公鳥和母鳥外觀有很大的差異,公鳥較醒目,母鳥就低調許多。
那麼,我們要如何從外觀分辨樹麻雀和山麻雀呢?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將會發現山麻雀的臉頰並沒有黑斑,山麻雀公鳥的背和腰部為鮮艷的栗紅色,而母鳥則有一道粗粗的米色眉毛。
山麻雀的名字裡有個「山」字,但牠偏好的環境並不是原始山林,牠反倒喜歡生活在有人活動的中小型聚落,這種環境或許有點農墾地、茶園、廢耕地,再鑲嵌著一點森林。山麻雀會取食農人拌入土壤中的稻穀,依傍著山間的農村環境生活。因此,說山麻雀是一種里山的生物,一點都不為過!
山麻雀屬於次級的洞巢鳥,到了繁殖期,需要找到合適的樹洞或是石縫築巢,牠們本身不具有鑿樹洞的能力,卻必須透過洞巢來繁殖。在自然環境下,牠們會利用五色鳥或是小啄木的舊巢,但是當巢位附近有所損壞,山麻雀不一定能有效的修補。後來有人發現,牠們居然會利用人造物的孔洞!諸如電線桿、鐵管或是路燈的縫隙等等,就可能看到一對山麻雀爸媽來來去去,忙著育雛。
山麻雀很捉摸不定,基礎資料也還不完整,過去的族群數量也只能依賴鳥友的觀察來粗估。曾被估計只剩下500隻的山麻雀,在2008年被列為I級保育類。到了近年,嘉義大學的助理教授蔡若詩在2017與2020年進行族群數量的估算,兩年分別的平均數為1433隻和1756隻上下。雖然相較以前的估算多,但數字還不夠理想。
山麻雀的適應力明明很不錯,為什麼牠在臺灣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呢?牠們究竟面臨了什麼危機?有人猜想,或許正因為牠們是次級的洞巢鳥,自然環境中的樹洞可能不足以提供牠們繁殖;另一個可能性,則是依傍著農村的牠們很容易接觸到農用藥劑或鳥網。
為了守護山麻雀,嘉義林管處、台灣濕地聯盟、嘉義大學、嘉義縣野鳥學會、梅山鄉的國小與鄉民們,紛紛各司其職,除了透過學術研究補足山麻雀的基礎資料,也配合山麻雀的習性,設立人工巢箱與餌站,讓山麻雀不用煩惱吃飯和育兒的事。
保育山麻雀的觀念透過環境教育、宣導友善農業的方式進入社區,當地居民紛紛對牠產生關懷,有的居民自主印製山麻雀形象的摺頁,而嘉義縣瑞峰國小也有多處牆面都貼著山麻雀的意象。這些成績著實讓人感動,或許人們只要稍微留心、多一些友善環境的意識和行動,比鄰的生物們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94的網紅Delia's Nature Diar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曙鳳蝶🇹🇼 Atrophaneura horishana . This is a endemic and protected species in Taiwan. They only have one generation a year. This butterfly’s caterpillar ...
台灣 保育 類 圖鑑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蝙蝠是鳥類?還是哺乳類?答案是-哺乳類!而且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哺乳類動物。在台灣已知的蝙蝠物種達37種,約一半是台灣的特有種。當中有一種蝙蝠,被《2017台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列屬國家極度瀕危等級物種,並且一度在台灣本島消失無蹤,牠就是「台灣狐蝠」。
目前台灣狐蝠的數量有多少?為何會銳減至極度瀕危的地步?我們該如何保育台灣狐蝠?本集《島嶼共聲.傾聽台灣》邀請曾出版台灣蝙蝠圖鑑,現任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兼主任祕書的鄭錫奇博士,帶我們認識台灣狐蝠。
【本節目由緯創人文基金會贊助播出】
#IC之音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 #袁常捷 #台灣狐蝠 #蝙蝠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鄭錫奇博士
台灣 保育 類 圖鑑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保育,是一種行業嗎?🤔今年農委會「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表揚,頒給職業看似與生態完全不相干的 #周銘泰。
愛魚🐟成癡的周銘泰人稱周大,在電子工廠工作的他,運用業餘時間完成了《台灣淡水及河口魚類圖鑑》,書中近300種生物角度的河溪指引,甚至收錄了多個未描述種和新種,是魚類同好人手一本的寶典✨✨✨
他說:「台灣列入保育的種類只有10種,其實還有很多物種需要維護保育,我的願望就是希望這些物種能有比較好的保護依據,希望下一代的小朋友還能看到這些美麗的魚類。」
遇見撈捕,多開口關心,我們也可以為保育做工建功。也願溪流帶給我們的感動,能夠讓更多人像周大一樣挺身而出,當一個願意為環境保育做工的人。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https://goo.gl/phNqwG
台灣 保育 類 圖鑑 在 Delia's Nature Diar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曙鳳蝶🇹🇼
Atrophaneura horishana
.
This is a endemic and protected species in Taiwan. They only have one generation a year. This butterfly’s caterpillar eat Aristolochiaceae plant. They usually living in 1500-2000 meters high mountains.
大型鳳蝶,有明顯的雌雄二型性。軀體主頭色彩呈桃紅色及黑色。雄蝶翅背面呈泛藍色的黑色;雌蝶翅翅背面大部分呈黃灰色,在後翅外半部有黑斑。翅腹面色彩較淺,後翅外半部有一大片桃紅色斑,其內有鮮明的黑斑點,看起來仿彿帶種子的西瓜肉。內緣褶內密生白色綿狀毛。
生態學
主要棲息在中高海拔有大葉馬兜鈴科植物生長的森林帶。一年一代。成蝶飛行比較緩慢。好訪花。幼蟲取食馬兜鈴科植物。主要以幼蟲態度冬。
分布
本種是是著稱於世的臺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中部山地。
資料來源:台灣蝶蛾圖鑑
台灣 保育 類 圖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水藍之舞2015鯨彩台灣藝魚特展
本次將帶著聽眾朋友到長榮海事博物館,由高遠文化 #林文集總監,為各位聽眾朋友解說此次特展。
這是台灣首次結合30位海洋生態藝術家,運用水墨、油彩、蠟彩、陶藝、雕刻、金屬工藝等多元媒材創作,展出近150件以魚為創作主題的「水藍之舞─2015鯨彩台灣‧藝魚特展」
共分為五個展區:
一、年年有魚
「年年有魚」區透過100隻魚圖鑑攝影和100隻魚插畫的對比,呈現海洋台灣生物多樣性。另簡漢平插畫家依照時令季節,融入漁村生活、特色地景,以插畫繪製「台灣旬魚彩繪」,表現另類風格魚圖鑑。
二、藍色舞者
「藍色舞者」區集結繪畫、陶藝、手工藝等不同媒材的藝術家,呈現繽紛多樣的水藍之舞。包括曾獲1993年全美傑出工藝家的金屬創作蔡爾平,及2003年十大傑出青年獎的紙雕藝術洪新富,展現最新的「金迷紙醉」魚藝術。而廖運志的深海魚攝影作品及素人畫家吳文雄的外太空怪魚,共同創造「無光世界」的神祕國度。其他還有江隆芳、陳聰景(愚魚)、張弘奇等人的作品展出。
三、生活之魚
「生活之魚」引領觀眾從海洋延伸到餐桌,藝術家從日常生活發掘靈感與主題,將魚蝦蟹的姿態、顏色融入繪畫、陶藝中,賦予它們更深一層的文化意涵。其中的「向大師致敬」展區,台灣重要前輩藝術家張萬傳、曹根的魚畫作品,將首度共同展出,還包括其他陶藝家如陳建華、許旭倫、楊莉莉等,及陳羿均的旗魚髮簪飾品。
四、鯨彩台灣
「鯨彩台灣」呈現鯨豚由陸地潛入海洋的驚人演化過程。
「藝術家眼中的鯨彩世界」則有多位藝術家包括王建民(蠟筆王)、王有森、林幸雄、廖學舟、黃瀅權、游善富等,用藝術支持保育台灣鯨豚的理念。
五、悠游世界
「悠游世界」有遠自土耳其國寶級大師貝德利.拉赫米(Bedri Rahmi)及法國的堤伯. 安洛克(Thibaut HENOCQ)兩位藝術家,以童趣的角度,呈現出大人眼中的幽默魚世界。
另有白海豚特區,本區播放得獎紀錄片「白海豚練習曲」,介紹台灣已列入保育紅皮書「極度瀕危」等級的中華白海豚極其艱辛的保育活動過程。
台灣 保育 類 圖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常見蚯蚓、蛭類圖鑑」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賴亦德
內容簡介:
第一本蚯蚓、蛭類圖鑑
蒐羅台灣常見的種類計蚯蚓39種、蛭類13種
只要帶著書及適當工具就可馬上開始蚯蚓、蛭類的觀察研究
從研究的歷史、採集方式、觀察重點、標本製作與保存到詳細的物種介紹,完整描繪台灣常見種的外觀特徵、生態習性與分布地區。有興趣的讀者拿著書走出家門,開始自己的觀察探究旅行。
本書特色:
●野外活體觀察紀錄
●保育式的研究
●詳盡的生活型態敘述
●以身體長度作為分類標準,野外觀察時便於對照參考
●蚯蚓以成體體長進行快速檢索
●蛭類以棲地進行快速檢索
●雙封面 (蚯蚓、蛭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