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通知:從身體創造 BODY KNOWLEDGE】
爬一座山,或是看一場展覽,每個人透過身體所獲得的見解都不會相同,這跟在山上轉彎後會有什麼風景一樣無法預料。
由於我們自己也不曉得近兩個月前在雪山採集的素材,在展覽上會有什麼樣的呈現方式。所以讓我們抱著相同的期待,一起到這座高山博物館走走吧!
_
▩ 一座高山博物館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東二館四連棟
▩ 展覽時間|4/18(三)- 29(日)10:00-20:00
#BodyKnowing #BodyKnowledge #informatdesign
▍一座高山博物館│Body Knowing|身體、自然、創造力 ▍
人類透過理性分工,創造了社會,宰制了自然,建構了文明,卻也同時承受文明的巨大苦惱——人們享受生活,卻無從創造生活,人們活過漫長的時間,卻難以品嚐生命的滋味。
遠古時代的人類,自出生那一刻起,只能透過身體的感受,揣摩相對巍峨的大自然,來認識自己的存在,進而開展生活智慧,於時間中度風過雨。全球各地的原住民以野生動物、荒野情思和自然幻景,來為自己命名(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與狼共舞》),說明著文明前夜的人類,其實身心都處於高張的活躍狀態,身體隨時得有創造性的作為,才能捕捉獵物或閃避危險。
身體,是人們感知的中心,是行動的爆發點,也是確證生命存在感的基石。知覺生理學研究,即便人類演化萬年、文明早已將自然隔絕於日常生活之外,但現代人仍會覺得「蹲著」是會比「坐著」和「躺著」更舒服與自在的姿勢,那是因為在人類悠久的歷史中,「蹲著」是觀察中的姿勢,也是預備行動前的姿勢,人們會因為期待身體即將創造性地開展,而有躍躍欲試之興奮,即便現代人已經不明白身體中這種莫名亢奮的來歷。
文明的苦惱,是幸福卻平庸的大眾生活,社會的救贖,是十九世紀末荒野意識的復興。哲學家(尼采)與睿智者(梭羅)指出:將身體重新拋擲入莫名所以的自然,復甦身體感官的巨大知覺,啟動電光石火的創造感,並於其中萃取生命的意義,是人類走出「文明及其不滿」(佛洛伊德之語)的唯一拯救之路。
創造性的創意,只會來自行動者的身體與他面對的自然,每一個片刻都獨一無二,只有創造,你才活著。
文 / 詹偉雄 社會觀察家/一座高山博物館 協同策展人
----
主辦單位|文化部
執行單位|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華山文化概念館策展人|王耀邦
華山文化概念館展覽策劃執行・文博主視覺設計統籌|格式設計展策
協同策展人|詹偉雄
參展人|江致潔、李秉軍、吳士緯、陳敏佳、詹偉雄、 楊世泰、賴淑玲、戴翊庭(依筆劃排序)
多媒體合作夥伴| Samsung台灣三星電子、 Focal
山岳裝備協力| Rockland、 COW Records、
Patagonia Taiwan
特別感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
山岳技術攀登顧問| 米亞桑戶外中心
雪山攀登計畫嚮導| 伍元和、 魏泰域
雪山攀登計畫協作|吳佳穎、朱祐璽、鍾澤仕、黃鈺翔
山岳靜態影像統籌|明室意念 - 陳敏佳
紀錄片導演、展場影像統籌| 叄喜映畫 SenseCinema- 程紀皓
紀錄片後期影像協力|劉逸柔、兵逸慈、劉芸芸
配樂作曲| Cicada(Taiwan)-江致潔
木吉他|謝維倫
小提琴|許罡愷
大提琴|楊庭禎
錄音與混音|黃志煜
生態影像製作團隊| dosomething studio- 王宗欣、曾忠嶽、吳仲倫、林永杰、王筱琪
環景360影像拍攝|張哲惟
入口裝置顧問|何采柔 Joyce Ho
翻譯|浩瀚兄弟文創社(王品軒、史帝芬、李冠楨、麥譽耀、張文蒨、黃川容、黃雯郁)、胡宗香、 張韞
----
展務營運|翁熒熒
行銷暨公關統籌|胡蘭玉
展覽企劃執行、文案、展策編輯|楊偉成、陳婕寧、劉力菁
整體視覺統籌|莊皓、方智弘
空間設計、展場工務統籌|格式設計 - 張哲惟、彭一揚
空間執行協力|鳴号室空間設計 - 孫施翔、 謝姍螢
展場攝影紀錄|汪德範
展覽執行協力|陳逸柔、林宜、范至忻、鄒昀達、楊順志、楊和唐
----
▩ 一座高山博物館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東二館四連棟
▩ 展覽時間|4/18(三)- 29(日)10:00-20:00
#BodyKnowing #BodyKnowledge #informatdesign
同時也有7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匯聚了包括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74件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藝術家青春炙熱追求藝術「不朽」的年代。除了展覽本身經典、精緻完整的企劃 #北師美術館 更邀請音樂人 #王榆鈞 為展覽錄製專屬的語音與音樂導覽,王榆鈞投入每個和作品對話的發想與時刻,共為展覽總共譜曲與錄製3...
台灣 大學數位典藏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匯聚了包括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74件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藝術家青春炙熱追求藝術「不朽」的年代。除了展覽本身經典、精緻完整的企劃 #北師美術館 更邀請音樂人 #王榆鈞 為展覽錄製專屬的語音與音樂導覽,王榆鈞投入每個和作品對話的發想與時刻,共為展覽總共譜曲與錄製31個語音導覽。
在過程中她試圖以音樂表現 #前輩藝術家 的思想與感知,以音樂與語音腳本為觀賞者創造一個與作品獨處、對望的寧靜時空氛圍。例如面對 #黃土水 的《#少女》胸像,是展覽走進的第一件最顯目的作品,她思考當觀眾站在陽光與玻璃窗前,應該以何種音樂開啟對於這趟「不朽的青春」的啟程。另外包括 #藍蔭鼎 的《#永樂市場》以電影感的方式詮釋人流的動態與市集的生活感。而在 #呂鐵州 的《#鹿圖》中,音樂則模擬鹿群在林中的穿梭跳躍的靈動感,以及 #陳澄波 的《#東台灣臨海道路》有海浪聲和 #鍾玉鳳 彈奏的琵琶聲,音樂性上可以辨識的傳統質地與其創新的意涵。和 #陳進《#山中人物》、《#山地門社之女》以音樂模擬女性藝術家在面對作品質地、筆法的思考。
王榆鈞在與藝術品對話的過程,重新思考藝術不朽的意義,也透過音樂配樂的編寫和閱讀前輩藝術家的史料中,感受到每個深刻面對自我創作的當下。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張玉音 Chang Yu-Yin、李孟學Li Meng-Hsueh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音樂Music|王榆鈞 Wang Yu-Jun、鐘玉鳳 Chung Yu-Feng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MoNTUE、王榆鈞 Wang Yu-Jun
📌相關閱讀|
📍《典藏ARTouch》「不朽的青春」相關書寫|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現代藝術的重探與再譯 http://bit.ly/3nFFdAC
👉江文瑜的陳進書寫:《山地門社之女》背後的女性系譜與陰性書寫 http://bit.ly/3i4UmKE
👉「地方」的現代性,林之助的風格變奏 http://bit.ly/3sjU5bg
👉以影像作為歷史書寫,「藝術很有事」:想像一檔藝文節目更優質的格局 https://bit.ly/3oDrtI3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展期|2020.10.17-2021.01.17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
📌V-Touch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展覽」作為一個通道,邀請各位在螢光幕前直擊展覽現場與幕後之後,走進展場,或再深掘相關議題。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s://bit.ly/30C4un3
台灣 大學數位典藏 在 A- KI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將Fusion》時代尖端的傳統文化】
超越想像 把不可能化為可能
世代合一,視野領先,跨域革新
貫穿古今,超越前衛,實踐極限
【#禾一文化傳承舞團】
秉持【創新融「禾」,「將」心獨具】精神,種植文化的喬木,開墾視野的沃土。以獨具舞姿氣勢,引人爬上新時代文化的高峰。
2020 後新冠時代來臨,全球進入 #跨域時代。
由「#中國科技大學」打造「動態表演藝術X數位媒體科技」實驗創作計畫,並邀請「#禾一文化傳承舞團」家將街舞創始人: A-King張益彰老師參與錄製
#表演藝術 ‖ 家將陣頭X流行街舞;
#3D動畫 ‖ 容積動態X動作捕捉。
---------------------------------------------------------------------
【數位科技轉譯,擴充藝術創意】
全球僅六座、亞洲第二座 #4DViews 機台,360度捕捉舞者身段,應用在VR/AR/XR等沉浸式內容,#保存台灣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製作 #國內首支 「#家將街舞4D影片」
虛實交疊,串聯各類感官,
重新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與生活的共鳴,
文化匯流裡,一覽藝術氣韻與科技精密技術。
迸出新火花、開創新道路、創立新趨勢,
令人享受新奇且震撼的視覺饗宴!
---------------------------------------------------------------------
【突破技術限制,只願保存文化】
「只要我們擁有同一種文化,不論甚麼技術,
我們都能歌頌同一片土地上的精神!」
此作品被賦予 #時代意義與使命。
帶出前所未有的新價值觀,
讓科技、藝術、人文素養間取得平衡,
達成整合創作的聯繫、溝通與融合。
期能為台灣表演藝術的保存典藏、展示推廣、
傳承弘揚等加值應用,創作探索更多可能性。
展出單位 : 中國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幕後紀錄:https://reurl.cc/Z7g2Al
禾一文化傳承舞團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hoyidancecrew
🔆禾一文化傳承舞團徵選團員報名🔆
https://forms.gle/8KuE6j8SdfCxcUdt9
台灣 大學數位典藏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享世樂園》是翁銘邦橫跨繪畫、攝影、後攝影、數位藝術與劇場概念等領域的系列作品。從事繪畫與攝影創作的翁銘邦表示,山水畫在他的創作中佔了相當大的份量,如〈盛夏行旅圖〉,即是由范寬的〈谿山行旅圖〉轉化而得。
翁銘邦自言此系列是以繪畫為靈魂的影像創作。其中可見得中國山水畫的多點透視、立軸構圖,同時又有華麗繽紛的色彩、台灣的風土人情地景,匯合古今,持續逼向數位攝影的極限。
他的全景觀畫面,無意於收攬或探討人類的當代處境與整體文明,純粹是畫面上豐富性與趣味性的考量。至今完成9幅作品的《享世樂園》,翁銘邦企圖以畫面、作品的連續性,打造一個無盡綿延的視覺世界。
對翁銘邦而言,《享世樂園》系列是他內在的個人風景,是對棲地宛如樂園的再現,加入自身的思維、觀照,乃形成無比奇幻、夢想的幸福樣貌,具備著正面的想像。
此外,翁銘邦也認為,《享世樂園》系列的萌發,一部份起源於女兒的誕生。因為女兒喜歡至樂園遊玩,所以也造就他更能帶著愉快、豐饒的目光,塑造出一幅幅充滿歡樂假日時光的攝影作品。
小檔案
翁銘邦,1970 年生於臺灣臺北,英國東倫敦大學藝術創作博士,1995~2004年間旅居英國倫敦與伯明罕等地,現職為中國文化大學傳播學院專任副教授,專注於新媒體影像創作、研究與教學,居住並工作於臺北。
近來作品屢獲國內與國際影像藝術獎項(如 Chromatic Awards 2017 數位後製類首獎,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2015~2016 數位後製類銀獎,Fine Art Photography Awards 2015 數位特效類銅獎,首屆英國 Lumen Prize 國際數位藝術獎優選與2014高雄美術獎特別獎等)及展覽等殊榮,且曾應邀發表於倫敦、伯明罕、牛津、布里斯托、紐約、洛杉磯、巴黎、巴塞爾、阿姆斯特丹、莫斯科、台拉維夫、香港、上海、吉隆坡、澳洲、阿根廷、拉脫維亞及歐美等主要城市,並典藏於國立臺灣美術館、文化部藝術銀行、臺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英國倫敦攝影家協會、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等。
2018年受邀為法國巴黎國際知名 YellowKorner當代美術攝影藝廊藝術家,作品陸續在該藝廊各國主要城市的據點展出;並於 2019 年獲英國倫敦ArtLink Creatives國際藝術策展顧問公司之邀成為ArtLink的代理藝術家,以及美國加州Daylighted國際藝 術策展平台的藝術家等。
@一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