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關於AR6的心得】
關於IPCC最新出版的報告,正確來說他不是AR6,只是其中一部份(共有三個主軸與工作小組),看來看去還是紐約時報的內容寫得比較準確,也沒有太多煽動性的詞彙,剛好又有中文版本,所以推薦大家閱讀紐時所撰寫的內容,畢竟他們不向台灣媒體只能事後翻譯翻譯外電或是別人的新聞稿... 紐時也是IPCC報告長期的核稿成員。
https://cn.nytimes.com/science/20210810/climate-change-report-ipcc-un/
很高興台灣學術單位也在第一時間就有回應,也公布台灣相關數據,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所公布的「IPCC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之科學重點摘錄與臺灣氣候變遷評析更新報告」,完全推薦大家直接閱讀
https://tccip.ncdr.nat.gov.tw/km_abstract_one.aspx?kid=20210810134743#Pic4
上述內容為部分研究成果的重點節錄,但應該足夠一般大眾閱讀,TCCIP會在取得IPCC相關模型網格數據後,進行再分析製作台灣自己的氣候變遷科學報告,上一次出版是2017。
https://tccip.ncdr.nat.gov.tw/publish_01_one.aspx?bid=20171220135820
從AR6目前的研究當中看不太出台灣所受到的影響,因為他們的模型網格對於台灣來說太大了。而從TCCIP的資料中可以看到,台灣目前相較於過去氣候呈現
🔴氣溫已經上升1.6℃
🔴降雨強度增加
🔴夏季增長、冬季減短的趨勢
而未來可能出現
🔴世紀末前氣溫持續上升最多至4℃
🔴年降雨量增加、但降雨日數減少(降雨更集中)
🔴冬天快不見
🔴颱風減少、強颱變多
至於上面結果對台灣(人)而言或好或壞?並無法從這次的科學報告中得出答案,因為這次發布的僅是氣候變遷的科學,僅是AR6的一部份,整體衝擊或是應對方法都需要等待明年度完整報告出爐~
而這次AR6 WGI其實在科學現象解析的部分與上一次IPCC發布的1.5℃特別報告沒有差太多,其釋出的訊息主要為,基於更好的研究方法以及過去幾年發現的證據,我們可以幾乎(very likely)確定目前氣候變遷是人為因素所致,而我們的氣溫、海洋、降雨、冰融的變化都與人為氣候變遷強相關。#若要抑制這樣的變化,#世紀中達成淨零碳排是必經之路
有些人把他炒作的很悲觀啦,但我不這樣認為,本次報告對於氣候變遷科學家來說其實都會覺得很開心,因為有一大堆的不確定性被排除,氣候敏感度的範圍也縮小(排碳多少造成氣溫上升多少),許多理論與關係也都成為共識,這有助於之後氣候相關研究發展。同樣的,對於一般人來說,本次報告也排除了一些最悲觀的狀況,例如海平面不會上升6公尺,最暖的情境大概就是1-2公尺的幅度(但還是很可怕啦)。
而本次報告中也改採SSP(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而非RCP(典型濃度路徑)來模擬未來氣候狀況,有助於氣候模型更貼近人類真實生活狀況,相關的減緩路徑解析也都依賴此模型才能建立(明年報告)。企業若要導入TCFD(氣候財務風險揭漏),以此為依據也更為貼切。對了... 不要以為報告中所使用的SSP5-8.5模型是溫室氣體濃度最高的模型就覺得我們要避免這個情境,其實不然,因為在這個模型中人類活的超級好,每個人都活得像擁有豐富石油資源的杜拜人。
最後引用這份紐時中專家學者評論:「不是說我們可以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如果變暖保持在1.5度,我們就安全,如果上升到2或3度的話,一切都完了,”幫助撰寫這份報告的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氣候科學家羅伯特·柯普(Robert Kopp)說。 “但變暖每額外增加一點,都會增加風險。」#站在減緩風險的角度來看淨零碳排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有興趣了解更多可參考
■決策者摘要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_SPM.pdf
■完整AR6WG1報告
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1/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_Full_Report.pdf
■互動專區(可直接滑地圖資訊)
https://interactive-atlas.ipcc.ch/
■推薦學生或相關從業者都看
https://www.carbonbrief.org/in-depth-qa-the-ipccs-sixth-assessment-report-on-climate-science
圖片取自: IPCC
台灣 淨零碳 排 路徑 分析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能源總署(IEA)今年五月發布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特別報告,提出了全球達到 2050 淨零碳排的可行路徑,並指出:「不需要投資新的化石燃料。」同時,還排除了2021年以後,增加新的油氣田、煤礦和擴建礦山的可能性。這份報告淨零碳排的轉型路徑和時程,全球政府皆可參考。
(影片重點)
※台灣的能源轉型白皮書提到的國際趨勢分析,都是引用IEA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然而國際能源總署今年5月18日出版的報告中,分析了全球的能源部門該如何在2050年達到所謂淨零排放的路徑。
※報告中明確指出在增溫不超過1.5度C的目標下,不應該再增加新的化石燃料如煤、油或氣的開發及投資,給予國際上的投資者一個清楚的政策訊號。
※這份報告中為人所稱頌的是,在到達2050年淨零排碳前,每五年都有明確的目標,並且提出400個階段性里程碑。
※前集影片
2021 媽盟直播室 Episode 25–乾旱將更頻繁 台灣應嚴加防範森林火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YFHcc4fcI
※2020媽盟直播室 (全52集)
http://momlovestaiwan.tw/content/info/Detail.aspx?enc=2F9989B50405F02BFBDC1B7C6F3B764F
台灣 淨零碳 排 路徑 分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談談鴻海與台積的氣候行動】
#感謝出手買疫苗 #感謝出手救地球
因為疫苗採購,深深覺得,不管是台積或是鴻海,能有這兩大企業絕對是台灣的福氣。
對經濟的貢獻就不用多說了,兩大企業近來剛好也都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做出了一些承諾,畢竟未來市場上,氣候變遷都是無可避免的議題,節能減碳在面對法規、客戶以及投資人已經變成像保險般的存在。
█ 台積電
從各種報章媒體上,台積電始終都是環保的資優生,從各種國際評比(如道瓊永續指數或CDP)上來看也確實他是如此。這一兩年他在再生能源上的著墨很多,除了客戶要求外,他使用再生能源或多或少也是為了消彌自己的用電足跡,畢竟現在它的用電量已經相當一座核二廠了。
用電的部分台積一樣持續推展先進製程與節能專案,但畢竟節到後面不知道要節啥,所以開始用再生能源,目前他們的海外廠區以及營運據點已全面採用再生能源,台灣部分也有了超過5MW的太陽光電、100MW左右的轉供以及買了一些憑證,再生能源占總用電量大概7%,未來因應用電翻倍,在太陽光電因為屏東林地光電觸礁後,改透過與離岸風電業者簽屬購電協議,2030年目標再生能源用電量可達營運體系25%(約60億度),這對台灣的再生能源市場的影響有相當衝擊... 大約台灣五分之一的再生能源都要交給台積電... 當然也連帶排擠其他人的綠電取得...
國際倡議上,台積電加入了RE100行列,2050年要達成100%再生能源使用,除此之外,他們近來也將對供應鏈要求2030年得減碳20%,都是相當大的目標,但半導體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大約有兩到三成來自全氟碳化物,目前尚無經濟有效的解決辦法,也因此台積電達成淨零碳排的宣告尚未出爐。
█ 鴻海
相比之下,鴻海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表現就少了很多曝光,但不代表他們沒做事阿,畢竟也是跨國指標企業。鴻海集團多數生產基地都在海外,目前用電量大約100億度,累計至今,透過自建與簽訂購電協議使用的再生能源比例將近10%,他們在中國蓋的再生能源大約250MW左右,對於企業來講相當不容易,不過那也有賴中國地大物博的優勢。
鴻海貴為代工製造龍頭,當然在生產上也積極節能,畢竟節能除了減碳外還可以省錢,多數企業都想盡量多做一些,對於成本控管有點厲害的鴻海,透過自動化與大數據分析,一年的節能計畫兩千多件,節能效益將近十億度...
而在國際倡議上,鴻海在環境或企業永續發展的評比上相對沒那麼積極,倒是去年發生了一件事,呼應投資人機構CA100的要求,鴻海承諾達成淨零排放,並且以向科學減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提繳承諾書,而淨零排放的承諾需涵蓋供應鏈的碳排放,也因此他們也同步宣示與要求供應鏈的減碳目標。詳細作法與流程都有待今年進一步說明囉。
█ 沒有誰比較好,合作起來絕對強大
看看這兩家公司,同樣都做了氣候變遷目標上的宣示,坦白講,以台積的生產特性與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台灣這兩點來說,不管是再生能源的推動或淨零碳排的推動都相當困難,台灣的環境省略一千字批評,半導體業的電力成本與營收占比更是其他科技製造業的10倍左右,也因此它與RE100的承諾上材開了特例,原先要求2030年必須達成60%,與台積僅承諾的25%有相當大的落差,但也已經超越台灣諸多指標企業的用電量了,但也確實台積電在簽訂這些再生能源購電協議時也應當負起再生能源錯誤開發的責任,以屏東林地為例,他們當時整個沉默並非好榜樣...
雖然看起來他們都要再生能源,那核電的使用對這兩家企業有什麼樣的影響嗎?Mmmm,除了避免缺電外,也能讓企業達到科學減碳目標的路徑上更加容易且經濟,因為我需要買更多的再生能源來彌平我的電力碳排阿... (其他之後再討論)
作為國際指標企業,追求營運成長同時,當然也必須重視生產足跡,這兩家公司目前的策略與他們所生產的產品對於地球仍有正面貢獻的,感謝他們的行動。
當然,感謝他們出手協助台灣購買疫苗。
台灣 淨零碳 排 路徑 分析 在 【邁向淨零碳排的實踐路徑】抵換:溫管與購綠電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課程簡介】 台灣 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22年3月底發佈的「 台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 及策略」中,提出製造產業的轉型,應該要做到〈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和循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