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Stop 之亂 — 華爾街的川普時刻
經濟學學家凱因斯曾說:「市場能保持非理性的時間,比你能維持不破產的時間更久。」說得好。遊戲零售商 GameStop 的股票在不到 6 個月內,從 4 美金漲至 148 美金,成長 3,700%!也順手摧毀了一家私募基金。這是一個網路鄉民對抗華爾街的故事。至於誰理性誰不理性,已經很難分辨。
第一幕:鄉民集結
時間回到兩年前,GameStop 處於危急存亡之秋。GameStop 是一個在百貨公司內賣電腦遊戲的連鎖商店(下圖)。問題是人們越來越不愛去百貨公司,而遊戲玩家也改從網路下載遊戲。於是 GameStop 不斷關閉店面,股價跌至 4 美金。許多人開始做空 GameStop 股票。做空是借股票來賣。舉例來說,假設 5 根香蕉值 100 元。有一隻大猩猩手上有 5 根香蕉。蛇預測香蕉將跌價,就跟大猩猩借 5 根香蕉,再賣出。當香蕉跌價,蛇可以用更低的價格買進 5 根香蕉,還給大猩猩。蛇就賺錢。
2019 年三月,事情有了變化。鄉民在社群平台 Reddit 的「下注華爾街」(WallStreetBets)版,主張 GameStop 價值被低估了。接著,知名私募基金投資人 Michael Burry(電影《大賣空》(The Big Shorts)中的角色原型)宣布買進 GameStop 股票。
再來,Burry 旗下的基金要求 GameStop 買回股票,進一步支撐股價。WallStreetBets 的鄉民蠢蠢欲動,開始打趣:「或許我們可以集資把 GameStop 買下來?」鄉民 DeepF___kingValue 更公布交易單,證明他已靠著選擇權在 GameStop 股票上賺到了錢。雖然市場還是普遍看衰 GameStop;但在 Reddit 的小世界中,已有許多人對這支股票改觀。鄉民 Senior_hedgehog 接棒,指出 GameStop 的在外流通股票中,已經有 84% 被拿來做空了。重點是最後一句。他呼籲鄉民:「打給你的券商,要求他們不准借股票給做空的人」,也就是呼籲大猩猩別再借香蕉給蛇。這限縮了市場上的「香蕉」供給,我等一下會進一步解釋。
最後是壓死駱駝(好多動物)的最後兩根稻草。首先是知名創業家 Ryan Cohen 宣布入股 GameStop,並進入董事會。Cohen 創辦了美國最大寵物電商,使許多鄉民相信 GameStop 將能順利數位轉型。
接著是最關鍵的一步:鄉民 Player896 貼文指出,做空 GameStop 的股票數已超過實際流通數,前者是後者的 120%!他正式發動群眾力量,呼籲所有鄉民一起「軋空」放空者,「讓華爾街痛吧!」什麼是軋空(short squeeze)?回到香蕉的舉例。蛇跟大猩猩借 5 根香蕉,最後是要還的。當香蕉的價格意外上升時,蛇反而虧損,就必須盡快「還」香蕉給大猩猩。但若市面上流通的香蕉都被買走,而且都不出借,那麼蛇就無法還大猩猩。蛇必須出去買香蕉,這又使得香蕉價格進一步上漲,更難買到。
而當做空的香蕉數超過實際流通的香蕉數時,香蕉永遠供不應求,價格就會持續上漲。這又逼得更多蛇找香蕉來還,於是又推升價格上漲。這就是軋空。
同時,券商也必須出來買股票。實際在股票市場中,蛇不會直接跟大猩猩借香蕉,而是跟集中保管香蕉的「香蕉大盤」借,我們叫牠大金剛好了。大金剛出借 5 根香蕉的同時,手上必須持有 3 根香蕉來降低風險。當香蕉價值提高,大金剛同樣必須增持香蕉,以抵銷風險。因此當香蕉價格上升時,大金剛也有買不到香蕉的問題。有人稱此為「空頭軋平」(gamma squeeze)。
總而言之,軋空加上空頭軋平,使得 GameStop 股票一飛沖天。從我動筆寫作到現在,已經又翻了一倍,來到 310 美金,公司市值突破 210 億美金。同樣的情形曾發生在 2008 年的福斯汽車(Volkswagen)身上,使其短暫的從瀕臨破產衝上全球市值第一。
第二幕:華爾街的版圖重組
這是鄉民的勝利,至少鄉民們這樣認為。這一路發展下來,鄉民的投資主軸從「尋找被低估的投資標的」慢慢演變為「給華爾街好看」。鄉民們開始盯上放空 GameStop 的華爾街基金,然後號召大家一起 hold 住股票,「讓敵人下不了台」。
第一個敵人是對沖基金 Melvin Capital。Melvin Capital 大量放空 GameStop,現在損失慘重,據說資產已損失超過 30%。本週被迫接受 Citadel 的 25 億美金紓困。
另一個打擊目標是知名做空機構「香櫞研究」(Citron Research)。其創辦人 Andrew Left 在網路上直播,不但聲稱 GameStop 股票只值 20 美金,更表現出蔑視鄉民的態度,引發怒火。結果 Citron 損失慘重,Left 本人收到死亡威脅,其官方 Twitter 也因不堪駭客攻擊而關閉。
反觀鄉民圈,前面提到的 DeepF___kingValue 成為群眾英雄。其用選擇權做多股票,將原本略超過 5 萬美金的投資,翻成超過 3 千萬美金!毫無疑問將成為下一部電影《大軋空》(The Big Short Squeeze)的男主角。
另一個得利的是 Robinhood 交易平台。Reddit 鄉民大多使用 Robinhood 交易。其以不收交易手續費、將投資平台「社群媒體化」而廣受年輕人歡迎。例如 Robinhood 引入「排行榜」、「熱門交易股票」、討論版等功能,讓投資更像打多人連線遊戲。
此外,Robinhood 還提供零股(fractional share)交易服務,讓用戶能用低單價零買高價股,更帶動交易額。鄉民盛讚 Robinhood(羅賓漢)「名副其實」,這一次劫富濟貧,把華爾街的錢轉到鄉民手上。
但其實華爾街並沒有「輸」,只是贏的另有其人。首先,WallStreetBets 是公開論壇,因此其實華爾街的「禿鷹」也在監控上面的輿論。有些人根據交易量分析,大部分買 GameStop 股票,從中得利的仍是華爾街的基金。
還有些華爾街機構直接從 Robinhood 得利。Robinhood 能夠免除交易手續費,是因為它將交易流(trade flow)的優先權賣給了前面提到的 Citadel。用戶在 Robinhood 上交易,Citadel 會先看到交易單,並選擇要自己媒合,還是轉介給其他方。靠著這毫秒的領先,Citadel 就能從 Robinhood 上的交易賺到許多錢。
鄉民以為是團結力量大:利用新平台、集結眾人的智慧與資金,成功的參與過去只限華爾街玩的金錢遊戲。甚至還打敗華爾街!
實際上這仍是資訊戰。輸的是那些沒有注意到新資訊的企業;贏的是產生新資訊的鄉民,以及承載、串接新資訊的平台,如 Reddit、Robinhood 與 Citadel。
第三幕:虛無主義者的汽油彈
但鄉民的新力量不可忽視。雖然賺最多錢的是華爾街,但主導方向的卻是鄉民。現在 WallStreetBets 鄉民聊向哪一家企業,其股票就開始飆漲,如家具店 Bed Bath & Beyond 以及電影院 AMC。
「可是市場最終會反映真實價值啊!」你問:「等到有一天,股價撐不住了,受傷的不也是鄉民嗎?」
鄉民的行為看似不理性,其實也有理性的原因。這可以分三個層次討論。
首先,什麼是真實?
你覺得特斯拉(Tesla)的股價或比特幣的價格真實嗎?特斯拉現在本益比 1,752,意思是你現在買特斯拉的股票,要等 1,752 年才能回本(豐田是 15 年)。而比特幣的價值更沒有任何基礎。我們集體認為比特幣值那個價格,它就值那個價格。
因此就算 GameStop 此刻的股價不反映「基本面」,我也不確定它是否會有一天回歸「正常」。我們活在一個很奇怪的時代。
第二,鄉民覺得沒有選擇。這一點台灣年輕人應該也有共鳴。年輕人看不到上一代的爆發性成長,只覺得一切僵固、令人窒息,於是願意嘗試任何突破的契機,包括投機。
資深鄉民 Jeromy Sonne 解釋 WallStreetBets 獨特的集體自我認同:
WSB 的表面故事是這樣的。一群自閉症的輸家住在媽媽家的地下室,只有少許的錢能賭博,希望變有錢來過享樂的生活。由於他們住在地下室,自然最棒的食物是雞柳條。他們用 GBP(Good boy points, 好男孩點數)跟媽媽交易雞柳條。在這個世界中,他們靠著股票賺錢來獲得好男孩點數。
表面上這是千禧世代與 Z 世代男性的沉重幽默感。但他們說「一無所有」是真的沒有任何東西。沒人在乎他們(甚至是積極的恨他們),因此他們拒絕接受這個蔑視他們的世界的價值。我不想提供我個人的看法或是引用《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但我想讓你看到他們眼中的世界。
相較於嬰兒潮世代只要認真工作、好好存錢,就能有不錯的生活。他們看到的卻是沉重的學貸、停滯的薪資與不斷上漲的物價。就算認真做事,他們最後也得不到什麼。反而他們看到華爾街與「大人們」將社會推向危機,卻不用負任何責任。
於是他們覺得一切虛無。「我何必管這麼多?」「冒險又如何?」他們贏了至少有機會翻身,輸了 . . . 也不過是回到原點。
有人好心建議他們:「你們都被華爾街利用了 . . . 真的要給華爾街好看的話,你應該買 Vanguard 的被動基金,持有到 65 歲退休為止」。他們馬上笑對方是「老傢伙」(boomer)。他們無法接受被動投資,每年預期 4% 的投資報酬率;那在父母輩或許已足夠,但在今天卻不會帶來任何改變。
於是他們在 Reddit 上找到集體的安全感。WallStreetBets 就像《鬥陣俱樂部》中的軍隊,瀰漫著陽剛、較勁的文化。積極投資才是真理,賠錢是驕傲的勳章。其看板標語為「永不賣出,永不投降」(never sell, never surrender)。用戶被鼓勵要有「鑽石手」(diamond hand),也就是比鋼鐵意志更堅固。而在 GameStop 之戰中,鄉民更改編凱因斯的名言,向華爾街叫囂:「我們能保持弱智的時間,比你能維持不破產的時間更久。」(we can remain retarded for longer than they can remain solvent)。
由此可以理解第三個理由:其實鄉民不在乎虧錢。WallStreetBets 堪稱金融界的川普現象。而鄉民就像川普的支持者。他們是既有金融體系的弱勢者;深感體系不公平,但聲音始終無法傳出去。他們總是被傳統的守門人 — 如 CNBC 與彭博(Bloomberg)— 忽視,就像川普支持者拒絕大眾媒體。
當他們找到新的平台,稍微能集結力量時,就想著衝撞體制,向既得利益者丟汽油彈。賺錢帶來快感,但虧損也是榮譽。許多鄉民留言:「我不在乎賠 1,000 美金。只要能讓華爾街痛就可以了」。「讓華爾街痛」就等同於川普說的「清乾沼澤!」(drain the swamp!);前者是清除金融既得利益,後者是清除政治既得利益。
今天他們的力量還小,只能撼動一支小股票。但他們已經嚐到成功的滋味。輕忽他們,就準備面對輕忽川普的後果。
https://daodu.tech/01-28-2021-chaos-wall-streets-trump-moment?utm_source=fan&utm_medium=facebook&utm_campaign=public&fbclid=IwAR3IP6Eq3FCFlKHwPYxJNMOJcV0tXex8dXZaXujDoYTOzFa7i-pItKgzCCQ
台灣 私募基金 薪資 在 連勝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民進黨當權者在黨內初選前,聲嘶力竭的支持香港,不知向來排外與主張鎖國的民進黨當權者,願不願意口惠實至,擴大爭取香港人移民台灣?甚至除了一般香港市民外,特別針對香港三高族群-高階管理人才、高級技術人才及高資產族群,設計一套獎勵移民台灣的辦法呢?還是說初選已經贏了,這個議題基本上已炒作完畢?
很多人會問,香港主流社會是否真的會對移民台灣有興趣?個人就以最近半年,兩個香港朋友的例子,與各位分享,這兩位都是典型香港人才,從小受英國教育,講起英文帶著英國腔,同時也在世界各地做生意。
案例一:N先生是一個香港私募基金的合夥人,日前來台灣做健檢,對台灣的醫療健檢水準讚不絕口,不僅自己跟家人來做,還拉著東南亞的朋友一起來做,說台灣的醫療專業水準高,醫護人員認真且態度良好,同時收費是香港的三分之一!
N先生告訴我「他很喜歡台灣,雖然台北市容『非常老舊』,五年來好像沒什麼變,但是生活步調『緩慢』,適合慢活,感覺上就像陶淵明所講的世外桃源一樣,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外面世界不管發生什麼變化,台灣人好像都沒在管,就是按自己的步調在生活。」
N先生說他們公司有高階主管,因為台灣生活成本真的低香港太多,已經搬來台灣,每周港台通勤都還划算!也有他們旗下投資公司的CEO,打算申請恢復中華民國國籍;而他本人則很認真的思考要在台灣買房子,因為「台灣雖然不是賺錢的地方,但卻是可以生活的地方」。
案例二:K先生是香港上市公司高層,他有嚴重的胃酸逆流問題,遍尋中、港名醫都治不好,最後是由台灣醫生兩次就把他多年的宿疾治癒,因此他對台灣的醫療水準和N先生一樣讚不絕口,說台灣醫護人員視病如親,所以今年也把全家人帶來台灣健檢並治病。
K先生也跟我說「他非常喜歡台灣,而且喜歡台灣人!他全台灣跑了幾遍,發現台灣沒有什麼賺錢的機會,能賺錢的人大多靠出口,但是台灣的物價水準跟香港比真的是低,只有三分之一,到了南部甚至只有五分之一!他不知道這些商品或是服務的提供者要如何賺錢,但是他們的態度還是非常好,對外地人也很友善,所以K先生說,台灣人是『安貧樂道』,非常可愛!」
「安貧樂道」這是台灣人的優勢嗎?還是台灣人的悲哀?恐怕真實的情況是,台灣人很無奈吧!「苦中作樂」可能還更貼近台灣人的心情!
這兩個香港朋友是發自內心真的喜歡台灣,但聽他們對台灣的看法,我卻很難笑得出來,因為聽起來非常類似早年台灣朋友去泰國回來,跟我描述泰國的情形……民進黨執政這幾年,所造成的台灣經濟低成長,以及整體薪資結構停滯不前的現象,居然變成了外地人眼中台灣的優勢,從這個角度講,這大概就是民進黨對台灣的貢獻吧?
與其讓香港三高族群轉移到新加坡,不如請他們來台灣,或許還可以幫台灣創造一些經濟成長的動能,只是不曉得民進黨當權者,是否真的懂得利用機會,還是所謂的支持香港,說到底也只是在幫自己拚選舉、顧選票?
台灣 私募基金 薪資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0分鐘總質詢之10問林全】
1. 是否支持婚姻平權?
2. 年金改革爭議極大,民眾對高官薪俸改革不滿意,考試委員也不支持,主張三權分立的民進黨上台後,繼續提名考試委員與監察委員,外界酬庸聲浪不絕於耳,是否支持由行政院長兼考試院長、立法院長兼監察院長?
3. 本會期我將提出數位經濟基本法,希望解決各式新型態經濟結合網路數位的商業模式,行政單位將來應如何端出配套?
4. 台灣青年長期低薪,企業平均願意給大學畢業生的薪資僅27,908元,若企業不給青年機會,政府如何創造機會給青年?
5. 如果台灣青年長期低薪、大學畢業生薪資無起色,是因高教擴張之故,教育應該如何改革才對?
6. 2015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約72.4萬,45萬人前往中國工作,佔赴海外工作人數最大宗,這情況是台灣工作條件不好,還是中國提供的條件太好?
7. 中國提出「千人計畫」等多項人才政策,以豐厚待遇延攬海外高階、創新人才、學者;法國開放讓未申請到H-1B簽證者,成為技術移民。
8. 川普移民禁令發布,台灣是否能把握機會吸引此波高階人才出走潮?
9. 臺灣的四年國家發展計畫舉債一兆,效果有限,這只是畫大餅?
10. 新加坡ACE Startup與Spring Seed計畫、南韓政府願意出資70%等他國推動創新創業政策不手軟,但台灣近年私募基金幾乎掛零,而國發基金創業天使計畫匡列的10億元額度,也只剩下1億多,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壯大創新產業發展?
我強烈呼籲林全部長應該重視青年族群,讓他們有能力走出台灣,並也願意回到台灣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