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荷蘭:打炒房、建社宅外,住宅政策的另一種想像】
無論哪個年代,「如何安居」是每個人踏入社會後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然而當房價高到買不起、社宅限制多選擇少、市價租金吃掉近半薪水,年輕人有沒有第四條路能選擇?除了囤房稅、低利貸款,政府又能否有其他想像?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推出「自己做建築(Zelfbouw)」的實驗性計畫:市民們自組住宅合作社、提出計畫申請;政府主動釋出可建屋的閒置土地,協助市民向銀行融資——「公私協力」為當前住宅困境找出路。
13位青年組成dNM住宅合作社,獲選這項計畫,他們與未來租客一起討論建築與未來生活的藍圖,啟動募資,預計今年第三季動工,在2023年正式迎接住戶。「這座建築永遠不會進入市場,我們是承租人和住客,不會透過租金獲利。」dNM創辦人賽爾丘克‧巴拉米(Selçuk Balamir)強調。
看完荷蘭對住宅問題的思考與實驗,你覺得台灣可行嗎?其實,在台灣的基隆,也有人正往民間自建社會住宅的方向邁進……
#完整專題
【求租.囚租——一道不自由的選擇題】https://bit.ly/33CCGj2
【不自由的選擇題,租屋市場中節節後退的青年世代】https://bit.ly/3uDVVor
#炒房 #打房 #報導者 #社會住宅 #荷蘭 #報導者 #囤房稅 #租屋 #居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60312民視 台北市租屋漲9.2% 7坪套房租金破萬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Rq42MoC9ixE 租屋行情一年比一年貴,根據統計,4年來台北市住宅租金漲幅9.2%,平均每坪月租金高達1478元,等於租一間7坪套房就要破萬元,20坪套房也要近3萬,對雙薪家庭來說負擔不小,...
台灣 租金漲幅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10319蘋果 買房vs.租屋 理財規劃讓退休生活更快意
蘋果原址→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10320/MSFTA3IJPBFCHKM72BWDI6L4JY/
史上最低利率時代,台灣股市、房市樂開懷,而政府為控制短期炒房,行政院會通過「房地合一」所得稅法修正草案,並強調,政府是「打炒房、不是打房」,也有專家分析,持有2~4年內的屋主會趕在新制上路之前拋售,而現在就是自住客進場的好絕佳時機點。
(吳宜倫/台北報導)
買房好還是租房好,一直是千古討論未休的話題,面對節節攀升的高房價,有了房子就必須犧牲生活品質,但沒有自宅,老年後變「下流老人」,無處可租的窘境。美商ERA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則是鼓勵買房子,而租屋派作家沐妮則提出不同論點。
租屋派論點的人,認為手邊有多些資金,可以生活無虞,日子較輕鬆,還能邊存錢,而且還能常常換想住的高級住所,即使年老後遇到沒房可租,也可以有錢選擇住進養老院。
買房派的人認為租金上漲、通貨膨脹太快,還不如置產保值,而且有土斯有財,咬牙存頭期款,繳貸只繳前2~3年寬限期,利息還比租金便宜。專家提醒,3年後繳本息時的負擔也要考量進去,而且每月房貸以月薪回推可負擔還款能力,還款金額不要超過薪水的3成,也別忘了房貸利率是變動的,若利率上升時,貸款負擔跟著提升。
作家沐妮則點出租屋不買房派的朋友們,時常忘了「租金上漲」風險,若是計算每10年、每個月2萬元的租金到底會漲到多少?根據資料顯示,大台北地區租金漲幅每年將近4%,以3%複利計算,可以發現10年後,每月房租約27000元,20年後每月房租約36000元,30年後,每月房租約48500元,40年後每月房租約65000元、50年後,每月房租約87000元,生活費用及其他開銷,也會隨通貨膨脹起伏。個人收入若不到以每年3%以上成長,可能追不上通貨膨脹速度,現在所存的錢縮水,未來只能買到更少的東西。
陳泰源年前購入位於中山區10年小套房,權狀14.39坪、總價近1000萬元的小套房,設定30年攤還、沒有寬限期,每月房貸約2.8萬元。不過,他選擇以一個月兩萬先出租,讓房客幫忙繳貸,他自己則早就跟房東談妥一次長租3~5年,租金含管理費1.6萬元,如此一來還多出4000元可「養房」。
不過,陳泰源鼓勵買房,他分享買了窩後,為了養房、為了還房貸,凡事都要得忍,做人處事因此變圓融,工作更努力打拼,可以說是另類的甜蜜負擔。
不論是租房或買房,在付完租金或繳完房貸後,能有資產在老後選擇繼續租房,或擁房選擇,讓自己能過更好的生活品質;針對網上常有人說60歲以上不好租房,就去找養老院住,話題引起討論。
沐妮老師也提出親身經歷,因家中剛好有長輩入住安養中心,一般4至6人普通房,有基本照護人員,在南部基本上大約一個月要23000至25000元,還不含其他耗材和營養品等等。再過10~20年,照護人員工資及生活飲食費用也會跟著上漲,安養中心費用勢必也會提升,這點也要考量進去。
陳泰源認為,不是每個老人家都適應養老院的生活,如果有房子,就有一條以房養老的後路可選。近日的政府為了打炒房下重手,他推估不久後會有投資客倒貨潮,屆時可以逢低買進,讓自己安身立命。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3/210319-vs.html
台灣 租金漲幅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推不推囤房稅?行政院別拿毫無邏輯的說法來恐嚇民眾!」
行政院先前低調釋出囤房稅版本試水溫後,不到兩天就大轉彎,緊急喊卡囤房稅。但看了這些所謂不推囤房稅的理由,其實大有問題!
💢 假設以 4 房以上為囤房稅標準,可能受影響的承租戶有78萬戶,會殃及無辜❓
我們細究這 78 萬戶是怎麼來的?然而,財政部卻說,他們沒有提供這個數字;所謂的影響 78 萬戶,原來是直接把「單獨持有4房以上的房屋,通通算成出租」,藉此恐嚇租屋族,囤房稅會造成租金上漲。
我就問一句,這 78 萬戶難道真的全部都出租了?如果沒有的話,那行政院為何要用毫無邏輯的數據來恐嚇民眾?
💢 南韓推囤房稅之後造成租金上漲,會苦到租屋族❓
每次只要提到囤房稅,南韓就會被拖出來當擋箭牌,說韓國自從2017年文在寅上任推動一系列打房政策包括囤房稅後,房價沒有下降、租金也一直漲。
既然每次都要提南韓,我們就來看南韓漲幅到底是否真的這麼誇張!
這張表清楚呈現了,從2017年之後,南韓的租金漲幅,遠比什麼都不做的台灣低非常多,用南韓狀況來作為不推囤房稅的理由,未免太牽強。
💢 囤房稅先緩緩,稅基才是未來目標❓
稅基的調整,應該是跟著累進稅率一起連動,如果只處理稅基而不處理各地方政府消極訂定累進稅率的問題,那也是白調。況且,稅基跟稅率的改革互不抵觸,應該要同時被討論才是。
財政部一直以房屋稅是地方稅為由,作為不推囤房稅的推託,實際上根本就不衝突。
我們之所以堅持推動囤房稅,就是因為目前房屋的持有成本太低,導致目前嚴重的囤房情況。許多專家學者都已做過實證研究,證明囤房稅是健全房市關鍵的一步,透過提高囤房稅率刺激所有權人釋出房屋,讓房價可以平穩地停止上漲,進一步也讓房租不再上升。
學界、NGO,甚至是時代力量都不斷提出質疑,但卻始終等不到行政院合理的解釋,甚至還把不推囤房稅的責任,全推給買不起房、付不出租金的年輕世代,這真的不是負責任的做法!
我們還是要呼籲,行政院請加速推動囤房稅的腳步,我們的房市漲幅早已遠遠超過南韓,就別再用人家來當擋箭牌了。
時代力量在去年就已提出囤房稅《房屋稅條例》及房屋合一稅《所得稅法》的修正草案,最重要的量能課稅也應該一起多管齊下。真正落實居住正義,才能讓年輕世代有一個住得起的未來。
台灣 租金漲幅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60312民視 台北市租屋漲9.2% 7坪套房租金破萬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Rq42MoC9ixE
租屋行情一年比一年貴,根據統計,4年來台北市住宅租金漲幅9.2%,平均每坪月租金高達1478元,等於租一間7坪套房就要破萬元,20坪套房也要近3萬,對雙薪家庭來說負擔不小,房仲分析,因為住屋需求不減,但空屋有限,房租才會越來越貴!......↓
租屋者張先生:「歡迎請進。」
走進套房,沒有隔間,擺張床、電視和雙人沙發,幾乎就被占滿了!很難想像,這裡是一對30出頭年輕夫妻,工作回家的小窩。
陽台外推,當作晾衣服和放雜物的空間,在遊戲公司上班的張先生和太太結婚2年,為了在台北工作打拼,選擇交通便利的東區,租了這間老公寓的隔間套房,小小一間10坪,房租要1萬6千元,幾乎占兩人收入的1/4。
租屋者張先生:「目前因為買房子壓力,相對起來又更大,所以暫時還是決定租房子,大概看了7、8間,最後比較結果因為其他間,屋況比較差,價格也差不多都要上萬,也因為這樣最後才決定選這邊。」
房租負擔越來越重,根據主計處資料,近年全台消費者物價房租類指數,一路走高,2月指數來到103.45,創歷史新高。其中,六都住宅租金變化,光這4年內,桃園市漲最多16.3%,台北市漲幅只有9.2%,但平均每坪月租金最高,要1478元,等於租個7坪套房,房租就要破萬!租個20坪小宅,房租也要將近3萬,對雙薪家庭來說,是筆不小開銷!
房仲陳泰源:「有購屋計畫的人都延後了,但還是有住房子的需求,所以才會導致租屋需求大增,但是房子就是這麼多。」
觀望房市,越來越多人以租代買,帶動房租一年比一年貴,專家建議社會新鮮人或預算有限的人,轉往分租套房,或退而求其次,往蛋白區找房,才能減輕點租屋負擔!(民視新聞許敬柔、施孝儒台北報導)
新聞網址→http://news.ftv.com.tw/NewsContent.aspx?ntype=air&sno=2016312F02M1
部落格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3442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