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趨緩,口罩戴滿!
今日是高雄市連續第18日+0,感謝大家配合防疫,各局處也為解封配套正努力。
高雄市根據「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原則,正在擬定幼兒園、或是特定風險室內空間的開放配套,並搭配疫苗、篩檢、人流總量管理。
這幾天,除了針對健身房、幼保人員的專案篩檢也正在進行,特定風險如醫院、長照機構一直都有定期篩檢,目前為止所有檢驗均為陰性。
回復「正常生活」,除了增加疫苗覆蓋率,還是要繼續戴口罩。
雖然我知道大家會覺得很不方便,但以全球流行經驗來說,以公共衛生手段維持健康生活、避免疾病威脅,口罩在這幾個月到一年,會成為生活一部分,短期內回不去了。
#新北市15513案足跡說明
案15513,昨晚20:30高雄市衛生局接到新北市通知,確診PCR陽性,CT值30。
7/11發病,往前推14天,6月底足跡在高雄,但6/29後就離開高雄,在雙北地區活動。
為求慎重起見,將高雄工作地安排消毒,並進行匡列。該案在高雄接觸者目前篩檢均為陰性。
.
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鍾飲文院長,來向大家說明 #施打疫苗的重要性 與最新研究:
希望大家儘速施打,讓疫苗可以儘速達到覆蓋率,可以達到群體免疫、往降級、解封方向前進。
1. 各國疫苗覆蓋率,目前全世界施打成效最好的是加拿大,總體來講達到70.1%。台灣目前全世界排名21,覆蓋率是20.1%。
2. 美國施打劑數已達3億3千700萬。
從去年12/12開始接種後,大於65歲人口疫苗注射率已近90%,65歲以上住院人數明顯下降、75歲以上死亡率顯著下降。
3. 英國自2020/4/1疫情爆發以來,一開始疫情嚴重,死亡率大於發生率。今年疫苗開始施打後,死亡率、發生率就下降,至今發生率已超過死亡率。但Delta變種病毒是一個變數。
4. Delta病毒症狀,會因年齡有所不同。40歲以下,最常頭痛、喉嚨痛、流鼻水及發燒,40歲以上以頭痛、流鼻水為主。常被誤以為是重感冒,提醒市民朋友留意。
5. 目前為止,全世界針對Delta病毒最完整的報告,是一篇從新加坡的研究報告,分析了838例所謂高關注變種病毒VOC,其中屬於Delta佔464例。
➤研究顯示,相對於野生株的13天、英國株14天,Delta病毒從症狀發生,到Ct值大於30,需要18天。也就是說,它在人體的時間更長,解隔離後還是要小心。
➤Delta病毒加護傳播率明顯比Alpha變種病毒高,勝算比(危險的機會)有4.9倍,感染Delta病毒後需要氧氣治療的比率比較高。
6. 目前的疫苗,對於病毒不管是第一劑、第二劑,都會有很好的住院重症保護力。疫苗一定要打到身體才有效用,有疫苗就趕快接種。
.
另外,雖然教師部分屬於專案施打,但對於戶籍在高雄,但在外地執教的老師,南北移動實在不方便。
所以設籍本市之外縣市 #國小教職員,出具服務證明、或是其他方式可以證明是其他縣市列冊合格名單者,就可前往四大接種站施打疫苗。
台灣 醫學 院 世界排名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做學問
這一陣子,學生們請我加入了數個微信群,一些老朋友也拉我進了幾個不同學術主題的Line群。剛加入新社群,許多人對我跨幾個不同知識領域的背景很好奇,不少人問過我該如何做學問?
新的讀者不一定了解我的背景,我得先解釋一下。我大學唸物理,是台灣教育部特別徵選出來的基礎科學培訓學生,不需要考聯考,直接保送台大物理系就讀,並領有國家級獎學金。大學時期已研讀過許多博士等級的物理書籍,大三暑假被送到哈佛大學學習一個暑假。大學畢業前,為哈佛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全額獎學金(Fellowship)邀請入學就讀。不過,我決定碩博士改唸電機工程,世界排名第一的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也以優渥的全額獎學金邀請入學。那時我從積體電路元件、製程、硬件、軟件、系統設計、研究到無線通訊,四年多內拿到碩士及博士,其中一年多還同時在科技公司擔任全職工程師。史丹佛大學幫我申請了一項重要的專利,我後來以該項專利創辦了我第一家高科技公司。為了加強我在金融及管理方面的能力,開創公司之餘,同時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哈斯商學院唸MBA。那是世界頂尖的商學院,而所有核心課程中,教授們大概都知道有我這號人物。在高科技管理及投資中奔走多年後,遇到了中醫經方泰斗倪海厦老師,再度延伸我的知識領域,進入中醫的殿堂,而倪老師傳承的託付及我個人大量急重症的病例,代表我在中醫上有一定的實力。有這樣跨領域的背景,做學問這件事,我應該算是挺厲害的,而熟識我的人幾乎也都一致認同這點。
回到主題,如何做學問,或者應該說如何做好學問,這裡是基本的五項大綱:
(1)態度:既然是學習新的知識,自然得先把自己原本的知識及成見放在旁邊,如果不把心中的杯子清空,又如何能裝入新的水呢?這並不是說你原本的觀點不正確或沒有用,而是不要在學習新知識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以舊的知識去判斷新的知識,不然你為什麼要學習這個新的知識?存疑和否定是不一樣的,當新舊知識有衝突時,不要急著做判斷,把那些疑點擺在腦海中某個位置,以後需要解決真實的問題時,會有許多機會來嘗試及比較不同的觀點。放空是學習的第一步,如果你的態度是高高掛上自己原有的觀念,那你注定很難深入了解新的知識。
(2)格局:一門學問之所以為學問,是因為有其整體的系統,而不是這裡一個小伎倆、那裡一個小伎倆。學習一門學問,必須把格局放大,著眼整個系統思維及架構。舉個例來說,學習中醫的微信群裡,很多人偏重在這個藥方解哪個症狀、那個穴位止哪個疼痛,遇到一個病症就急忙想知道有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聽到別人問個什麼病症,也急忙告訴人家什麼簡單快速的解答。也有許多人花很多時間閱讀及轉發網路上那些吃什麼東西、做什麼小動作就能長命百歲的極簡文,其實,那都只是在消磨時間,看再多也沒有什麼意義。「奴、徒、工、匠、師、家、聖」,如果你學習的格局擺在「奴、徒、工」,你一輩子也不會成為「師、家、聖」。
(3)專注:我記得多年前學習量子物理時,物理系許多的同學們都希望能學好這門深奧的學問,他們買了很多本量子物理的書籍,認為交叉學習更能學好。而我還是堅持一直以來的學習方法,找一本適合自己的書,從封面到封底,一字不漏地慢慢看完,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絕對不翻頁,連作者在序文中感謝誰、印書是第幾版第幾刷,我都知道。不用說也猜得到,當年我量子物理學習地非常好,而這麼多年來,我量子物理的功力依然存在,上次在一個微信群內講解中醫時,同時也在另一個Line群裡和好幾位物理學教授討論時間在量子物理及廣義相對論中的差異、時間可逆性與否的不同觀點等等。學習一門學問,就好像學習空手道,入門的黑帶都還沒拿到,擂台賽也還沒打過幾次,就不要急著加上跆拳道的腳、合氣道的手腕等。專注是深入一門學問必要的途徑。
(4)嚴謹:學問,不同於一般生活上的小知識,必須有嚴謹的思維邏輯。如果做學問不能嚴謹,就只是零零散散的點,連結不成一條線、一個面。拿中醫做例子,中醫最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不嚴謹,絕大多數網路上流傳的中醫文章,最多只能和「一天喝幾杯咖啡比較好」的文章相比,非常的不嚴謹。我參加過很多大型中醫研討會,也和很多所謂的中醫名家交流過,很可惜,無論是教學內容、研究細節、臨床病例,都很少能達到主流科學嚴謹的標準,這也導致目前整個中醫界嚴重缺乏嚴謹的態度,大多流為「告訴你這樣就這樣」,以及非常多的誇大宣傳,病人和中醫學生也習慣這樣的風氣。學習一門學問時,嚴謹的思維可能會讓你覺得怎麼比別人學習得慢許多,人家都已經引經據典地說這說那,你還在探討很基本的東西。然而,沒有了嚴謹的思維,整個學習搭建在一盤散沙上,一切遲早會流為幻影。
(5)實踐:任何一門學問,少了大量的實踐及真實的反饋,那就只是哲學性質的討論,甚至是清談。再拿中醫做例子,許多人沒治癒過多少病人,從古書中看到了某個方劑及病例,或者用了個簡單的方法幫助過一兩位家人,就以為那就是答案了。如果一門學問就這麼簡單,那為什麼還需要學習?遇到什麼問題,上網搜尋一下不就得了?而實踐也不是死板地重複同樣的方法,如果你以前的做法到了某個程度就卡住了,那你用同樣的方法再做多少次,也不會突破原本的困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個「思」不僅僅是頭腦裡的思考,更是從大量實踐得到反饋的深入檢討。
態度、格局、專注、嚴謹、實踐,這五項做好了,無論在哪門學問上,你都可能成為「師、家、聖」,少了任何一項,你注定停留在「奴、徒、工」。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9629)
台灣 醫學 院 世界排名 在 ELYNN 陳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Words Kill 字殺】音樂x故事x解謎 EP1 - 看似應該要擁有的完美人生
.
從小到大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從私立名校一路到世界排名前十大的名校醫學系畢業,完美的符合著大眾對她的期待。知書達禮又事業有成,不僅是身邊朋友的好姐妹,也是長輩們口中的好女兒,貌似在她的身上找不到一絲會為這個名聲帶來負面影響的事物。
-
我是Aria,過著大家口中說的完美人生,從小就背負著父母的期待與安排走,我也覺得這樣的生活好像不錯,卻好像越來越不快樂。
反倒是她,過著我沒有勇氣追求的夢想人生。
-
「Aria失蹤了?!」咖啡廳內的一位少女刷著手機,看到新聞後驚呼。
「被綁架吧!那麼多天沒消息可能已經被撕票了」
「自殺嗎?」
「屁咧,人生勝利組幹嘛自殺!」一群人開始刷著新聞評論,七嘴八舌地談論了起來。
Aria的IG已經兩週沒有更新,大家不太習慣滑手機時沒有看到那些令人超有感的勵志短語。
敖家已向警方報案,女兒失蹤的那天早上還正常地去醫院上班,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家。電話連絡不上、訊息也不回,這不是平常Aria會有的舉動,敖家深信女兒一定是出了什麼意外。
「太反常了,Aria不可能一聲不響地消失。 」
敖家人沒有收到被勒索的威脅,也無人尋獲屍體。
媒體與警方持續從各種管道追蹤,目前掌握到她最後的身影,竟是出現在澳洲雪梨。已請澳洲當地配合搜索,但尚未有新的進展。
「她在那麼忙碌的行程中,特別抽時間去澳洲,可能是為了見她在讀醫學院時的前男友。」一位記者在電視節目上拿出了Aria的畢業照,及一張學生時期的生活照,照片中的她笑地很甜,身旁的男子與站在另一邊的女孩則被打上了馬賽克。
「畢業後男方在澳洲的醫院做研究,Aria則進入自家醫院的小兒科任職,兩人太忙就漸行漸遠分手了。據說她到現在都還放不下他。」另一位名嘴在一旁不甘示弱地繼續透露。
各種關於Aria的傳聞持續在網路上蔓延。甚至有人開始謠傳她是因為挽回不了舊情人,所以崩潰自殺。
過了三天,O週刊發出了一張Aria與一名女子在知名精神科診所前吵架、拉扯的照片。女子正是出現在Aria學生時期生活照中的另一個女孩。
據週刊報導:「Aria總是維持懂事、甜美的形象,其實心理狀態極不穩定,私下有許多公主病一般的行徑。可能平日累積的壓力過大,已多次接受心理諮商。 」週刊一出,幾位自稱平日對Aria就有微詞的醫院同事,以及早就看不慣她的舊識,紛紛匿名在 PTT上爆料。
「就是有病的塑料人!」
「假掰腥雞女!」
「心情不好就兇護士,生病活該!」
「出席公益活動都在陪笑,後面有金主在操控吧!」
「自己有病還做甚麼鬼慈善!」
「搶閨蜜男友的婊子!」
關於Aria的話題不斷延燒,而照片中的女子也在熱烈的輿論下被起底。
Bik是一名平面設計師,為Aria及其前男友於求學時期的友人。
知情人士表示,當初是Aria橫刀奪愛,搶了自己閨密暗戀已久的對象。 一位自稱為兩人密友的網民也透露,本來Bik的家世就不如人,又屬於難以親近的類型,朋友少之又少,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嫉妒受歡迎的Aria,又碰到了搶戀人事件,從此之後兩人決裂。
Q傳媒最新的報導分析:「Bik一定是懷恨在心,抓住Aria有心理疾病的把柄,要摧毀她在大眾眼裡的完美形象。」
「幹!!!好噁!!!」
「變態!」
「看她一臉陰沉樣!」
「靠夭我頭皮發麻,起雞皮疙瘩!」
更勁爆的是,Bik被查到在Aria到達雪梨的前兩天也飛到了雪梨,並在Aria消失的前一天回到了台灣。
於是輿論有了新的風向,Aria的失蹤果然不單純。
.
.
故事|eLynn
文字|Hsuan Li, 陳瑞發 Reva Chen, 焦焦 MiaChiao, eLynn
-
👽【Words Kill 字殺】第一集 Podcast 已上線: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H-WULTwu6xa4J97lB-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c2b2b3c3-37c2-4349-9f0e-520d857f5e3a
Apple 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words-kill%E5%AD%97%E6%AE%BA-%E9%A1%9E%E5%BB%A3%E6%92%AD%E5%8A%87/id1550111979?l=en
網頁版 Listen Notes: https://lnns.co/5TQ0ItuJZKY
說書人|Sonia Hsieh
聲音演員|陳瑞發 Reva Chen, 焦焦 MiaChiao, 一塊麥歐斯 MILESPIECE, eLynn
👽 IG解謎第一關也開始囉~ 一起來解鎖神秘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p/CKi8nd6MOjs/
👽✨🎵【Words Kill 字殺】單曲&MV 1/30 全面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