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朝低碳交通轉型,現在就是最好時機!
台灣進入三級警戒滿一個月,路上人潮減少,車潮也跟著大幅下滑。去年全球疫情嚴峻時,許多城市便趁勢進行交通轉型,像是巴黎市長就喊出「15 分鐘城市」的口號。若現在台灣也來加速推動低碳運輸,有哪些方向可以著手呢?
👉https://pse.is/3k2uzv
#低碳交通 #大眾運輸 #交通轉型
------
⚡每月 100 元,支持社企流產製更多社會創新創業的好內容!
>>> https://bit.ly/2V0o3Sk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灣 15分鐘城市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後疫情時代 ▌城市低碳轉型:重新思考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疫苗終於問世,各國的大城市正排定時程表正式解封。過去一整年,因爲疫情凸顯了城市經濟與社會生活的脆弱性。為了封鎖疫情,封城、交通限制、安全社交距離等措施,凸顯現有城市的使用分區、交通型態,實為大大的不便利。
生活在台灣,市民已經相當習慣混合使用的都市生活。然而,在歐美的民眾發現,由於疫情封城,城市不同分區造成生活上極大不便,亟須重新思考城市空間的配置。
「鄰近城市」(City of proximities)的概念並非新意,過去幾十年已有多位規劃者及學者討論適合步行的城市(walkable city)強調以走路可及的距離滿足民眾所需。過去的步行城市著重於移動的便利性、步行性及公共服務。而巴黎市長安伊達戈(Anne Hidalgo)則提出「15分鐘城市」規劃,以空間上的重新安排來縮小城市中民眾必須的活動範圍。
「15分鐘城市」全方位考量社區,規劃民眾在15分鐘內,可以步行或腳踏車到達住家、辦公室、學校、文化活動、醫院及公園等。
另外,各種經濟與社交生活的數位化,更是帶領人類社會在後疫情時代,進入數位社會。這一點,使得過去的「智慧城市」設計已經在暴露了弱點——就算有最先進的技術,民眾面臨生活限制措施時,還是無法滿足生活最基本所需而造成社會及經濟的崩壞。
巴黎已於2021年初啟動試驗場域,加速完成「15分鐘城市」的實踐,除此以外,國際上許多城市如墨爾本、米蘭、休士頓、渥太華等,亦開展了滾動式的政策研擬,將步行社區或15分鐘城市作為城市未來規劃。
原文刊載於 台大風險中心
https://eyesonplace.net/2021/04/14/1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