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的大新竹合併升格直轄市的議題,在見報之後,縣市民眾有高度的討論,楊文科縣長也在第一時間表示支持,並提出建議,修改地制法第四條,將直轄市人口從125萬降到100萬,推動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台灣第七都。
楊縣長的支持,第一時間我為之振奮,因為,楊縣長也是肯定我的想法,讓我更有力量為這事去奔走;這幾天為了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我有許多時間都在新竹與台北之間往返,回到家都晚了,星期三晚上回到家,孩子們都睡了,我太太跟我說,孩子們都在嘮叨著,爸爸這幾天怎麼都這麼晚回家。隔天早上我們一起吃飯的時候,我的女兒,大聲的跟我說「爸爸這幾天跑到哪裡去了?」我記得那個當下,我給他們三個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告訴他們,爸爸正在努力一件事,希望能夠讓大家的生活更美好。
大新竹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對我來說就像夢想一樣,夢想通常遙不可及,不太容易實現,但是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總是覺得,事情只要開始就會改變。在這一次自由時報的專訪,我特別提出大新竹合併的倡議,為什麼是倡議,因為難度極高,也許我應該說的保守一點;為什麼是倡議,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去思考,大新竹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對國家在國際戰略產業上的重要性,促使我提起這項倡議,有以下這幾點:
第一、美中貿易戰、COVID-19之後,我看到我們所處的城市,竹科是那麼的令人感到光榮與驕傲,因為它不僅能讓生活在這裡的居民,生活無虞、養兒育女且生生不息。更重要的是,當國家在國際上遇到許多阻礙、打壓的時候,它更可以成為國家和國際談判的依靠,疫情當下,全世界都在爭疫苗,這時候我們的護國神山-台積電、鴻海、慈濟都展現了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讓我們可以採購到疫苗。
第二、我自己城市治理經驗,每每遇到縣市分治的區域、管理的問題,總是都要從公文的往返、打筆戰開始,事情一拖半年、一年,甚至無疾而終,例如:新竹市有一些縣有地,因為疏於管理,大雨過後,會有土石崩塌,影響住戶的生活安全;還有,警光一村的住戶,因為新竹縣的一紙公文,就要被迫搬遷,或者是,米粉寮的住戶本來與新竹縣有租約,但新竹縣為了要將土地標售,就停止租約,影響民眾的居住權;大新竹輕軌也因為這樣而進度緩慢,公民團體要喝好水的倡議,我們加入連署,並且積極向台水公司提出調度水源要求,爭取竹市全數飲用水庫水,獲台水允諾、也推動修改自治條例、爭取桃竹備援管線,但上游還是需要新竹縣做好管理。
第三、大新竹創稅1,920億(竹市1307億、竹縣613億),排名全國第五,但統籌分配稅款分配到的卻是全國倒數,這是制度的問題,但,我們也積極做好規劃,向中央爭取資源,不過這樣還是有所侷限。
如果大新竹合併升格為直轄市,竹科這個經濟巨人就可以大展身手,這座城市也可以轉骨、轉大人,不只可以擁有準時、安全、舒適的大新竹輕軌,也可以有更優質的教育環境,社會福利也會更全面,觀光發展將更好,醫療照顧更周全,治安也會更安全。
因此,我在楊縣長支持並提出方案之後,我就積極奔走,也得到許多支持與反對的意見,但我做為倡議者,就要積極的說明,不過這一週的發展,發生許多讓人不解的事情,國民黨的抹黑攻擊不斷,指責大新竹合併升格是為我個人量身訂做、因人設事。
我要說,如果這是量身訂做,就是為了竹科這座戰略城市而訂做;如果這是量身訂做,就是為了縣民、市民的期待而訂做,絕非為了我個人。
還有一說,是為了我個人下一步,可是我有說過,這是一項倡議,它有很大的難度,如果我是為了我個人的下一步,我應該不提,既然提出,我就要留在這裡,努力的實現。
另外,也有人說,這是因人設事,我認為這是汙辱了台灣最驕傲的民主機制,因為,假設修法通過,大新竹合併升格為直轄市,也不是只有我能參選,所有符合資格、有服務新竹熱忱的人都可以來參選;並且也不是參選就能當選,而是要經過選舉的洗禮,由民眾來決定,才能成為大新竹城市的治理者。
這幾天,國民黨傾全黨之力不斷的攻擊、抹黑,這也是我可以預料到的,因為,我們正挑戰他們最在意的地方派系利益、樁腳文化。大新竹合併升格為直轄市之後,將從三級政府,轉化為二級政府,不只更有效率,也能打破地方派系,未來大新竹的選舉也會更乾淨,給願意為這座城市服務的人,一個公平的參政機會。
最後,我想藉這個機會提醒楊縣長,我們都是人民的公僕,我們都希望為自己的家鄉做更多的努力,您第一時間主張,要修法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我敬佩您的遠見及魄力,但這幾天您似乎是受到國民黨的壓力,突然之間,竹竹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是我們可以馬上去努力的,為何出現了變化,為何有這麼大的轉彎?
楊縣長,說好修法合併升格為直轄市讓新竹成為第七都是你的建議,現在為何轉彎呢?
臉書上這照片,是我請同仁至戶所調閱的直系家族戶籍謄本,也發現200年前,我的祖先林格,來到新竹,世代居住在這裡,我媽媽的爺爺名叫王芋圭,我爸爸的爺爺叫做林番薯,芋仔與番薯早就是一家人,閩客也不再有隔閡。
楊縣長,現在我們兩個人已經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而且有幸參與其中,希望我們要為自己家鄉的發展,都能不顧一切的努力。
#新新竹_新幸福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城寨 Singj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 題目:《驚天動地 WE MAY NEVER LOVE LIKE THIS AGAIN---反送中無搶掠 感動世界/禁六四悼念 促成薪火相傳/海外親共華人指反送中民粹 純屬誤導》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
台積電世界排名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鍵新聞 「晶片供應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是一個區域合作的產物,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全部供應都要Delay。」由於過去十多年來,半導體產業界信奉「專業分工模式」,如今正是現在「晶片荒」惡性循環的元兇......
#聯電 #台積電 #半導體 #晶片
台積電世界排名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一輪的經濟競賽
美中角力從貿易戰、科技戰,一直打到金融戰,這一回合,美國有如資本市場的多頭,使盡全力撑起股市的多頭走勢,美國具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市值不斷奔馳已經到令人驚嘆的地步,怪不得很多專家天天喊著美股要崩盤。而中國則賣力往下打,好像股市的空頭,港股頻下挫,深滬股市也漸漸無力,現在連看空市場言論也不可以,中國「厲害了!我的國!」的志氣,也漸消失。
如果把代表一個國家的重量級企業,最大巿值公司放在一起比,美國仍然是超級大國,威力強大的FAAMG仍然昂首向前行。最令人吃驚的是去年市值才站上一兆美元的Google,今天股價上漲到2929.79美元,市值高達1.9999兆美元,只差一點點就突破二兆美元大關。現在Apple市值2.53兆美元,微軟2.28兆美元,如果把Google算進來,美國有3家市值超過二兆美元的大企業,排名老四的Amazon也有1.73兆美元,Fb也達1.085兆美元,前5大都是美國企業。
再往下是Tesla的6928億美元,柏克夏A股第七,台積電6170.9億美元排第八,現在騰訊變成第九,市值約5726億美元,而黄仁勲的Nvidia狂跑到5672億美元,搶進前10大。曾經是世界第六大市值的阿里巴巴,市值不斷縮水,現在剩下4433億美元,排在第15,如果從企業市值消長來看,這一輪的經濟改革,對中國帶來的衝擊不可小覷。
試想,如果台積電市值突然少一半,台灣會出現什麼巨大變化?還有,美國那些領航企業的大老闆,每天都在想企業創新的新鮮事,像Amazon的Jeff Bezos,或Tesla的Elon Musk都在進行太空探險,中國兩個最聰明的人,卻有如褫奪公權一般,現在什麼事也不能做。這兩天,未成年人每天玩遊戲,限制在週五到週日晚上八點到九點,只能玩一個小時,規範愈來愈細,企業發展的空間也愈來愈小。
這一輪美中競賽,在企業實力競技,中國企業顯然已被拉大差距!
台積電世界排名 在 城寨 Singj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彌敦道政交所」
主持:湛國揚
嘉賓:鍾劍華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
題目:《驚天動地 WE MAY NEVER LOVE LIKE THIS AGAIN---反送中無搶掠 感動世界/禁六四悼念 促成薪火相傳/海外親共華人指反送中民粹 純屬誤導》
逢星期四 9:00 ~ 10:00 pm
Facebook:
https://facebook.com/NathanRoadPoliticsExchange
支持城寨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kowloonsingja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1ycQh2oWlU/hqdefault.jpg)
台積電世界排名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8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
https://null.psee.io/3b763s
「在那個時候,基本上是沒有人會回來的,回來之後要再回美國又是很大的一件事,不像現在大家遊學、觀光什麼都不行,以前你要出國都要有很正當的理由,否則你連護照都拿不到。」盧志遠笑著說,他當年離開美國回到台灣打造竹科,在朋友眼中就像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所以,如何吸引人才返國,是他認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當時最重要的關鍵之一。
1986年,台灣的高科技半導體產業蓄勢待發,有愈來愈多的高科技人才回到台灣,集結在這裡。之後在電腦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從個人電腦到行動通訊、人工智慧,物聯網,台灣的科技大廠都能在技術上持續提升,因而站穩了全球科技產業的重要地位。
如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產值排名全球第三,其中晶圓代工以及IC封測產值世界第一、IC設計產值世界第二。預計到了2025 年,在智慧物聯網及AI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帶動下,臺灣半導體產值可達到新台幣四兆元,這都要歸功於當時建立的基礎。
這集節目,我們要回到1986年,邀請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先生,來與大家分享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長軌跡。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人:旺宏電子總經理 盧志遠
#半導體 #晶圓代工 #護國神廠 #台積電 #Podcast
*1980s回憶徵件|填表單,我們替你說故事:https://null.psee.io/3b763s
*天下40網站:40.cw.com.tw
*好好說那年歌單:http://bit.ly/3rP3uHZ
*留言信箱:bill@cw.com.tw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_nRUKq0SAo/hqdefault.jpg)
台積電世界排名 在 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巨有一個滿有趣的排名,就是他是在台積電和鴻海之後,第三多搜尋量的台股公司。也就是即使過了2018年台股市場那一波國巨千元風潮後,大家還是很關注這家公司。因此這期就讓我們來說一說,除了和關之琳的花邊新聞外,關於國巨 (2327) 董事長陳泰銘的故事吧!
#國巨 #陳泰銘 #被動元件 #國巨股價 #2327
國巨的產品是被動元件。被動元件是電子產品中必要的存在,但也是不起眼的存在。國巨透過購併國內外的公司成長,讓陳泰銘有了併購大王的名號。而且陳泰銘精準的商業眼光,也使國巨的MLCC市佔率全世界第三,僅次於村田製作所和三星!國巨股價一路從70元漲到快千元!
2016年,日本MLCC(一種被動元件)第一大廠,村田製作所 Murata,因為看好車用產品應用會有比較好的毛利,就逐漸停產中低階MLCC等標準產品。陳泰銘選擇了不同的策略,相反全面擴產。在對手轉投利潤更豐富的車用產品的情況下,導致3C消費電子區域出現巨大的供需缺口。隔年國巨就受惠於第一、轉單效應,還有第二、手機、筆電大廠需求不減,結果MLCC供不應求,漲價了四次。國巨業績暴增。在2017年,國巨的MLCC市佔率全世界第三,僅次於村田製作所、三星,佔比13%。慢慢開始了國巨暴漲的故事,股價從70元漲到快千元
最近,因為國巨股價稍微回溫,陳 泰 銘成為了這段期間台灣身家漲幅最多的企業家。經過2019的低潮後,2020年七月國巨月營收年增率翻倍,新國巨將達到年營收900億。陳泰銘董事長也野心勃勃,若有機會,將可以2年內爭到被動元件的龍頭寶座。不過併購帶來的債務和財務槓桿需要注意。國巨能夠突破MLCC的景氣循環、供給影響價格特性嗎?陳 泰銘董事長會怎麼帶領,國巨的業務接下來會怎麼變化呢?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延伸閱讀:
《產業族群比價效應》
https://www.stockfeel.com.tw/?p=95998
《國巨減資加配息 殖利率高達 8%?》
https://www.stockfeel.com.tw/?p=55679
股感:https://www.stockfeel.com.tw/
股感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tockFeel.page/?fref=ts
股感IG:https://www.instagram.com/stockfeel/
股感Line:http://line.me/ti/p/@mup7228j
陳泰銘追到美國資優校花 讓國巨躋身全球前三大被動元件廠 契機竟是「這個」 https://reurl.cc/gmzjgX
賣一幅畫淨賺23.56億元,國巨董事長陳泰銘重返「封面」人物 https://artouch.com/people/content-11251.html
國巨斥資400億在台擴廠 陳泰銘:高階新廠落腳高雄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720fin001/
被動元件下半年景氣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不明朗但不悲觀」https://udn.com/news/story/7240/470690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sYakRdL87M/hqdefault.jpg)
台積電世界排名 在 台積電擠進前十誰是第一名? | 全球最大市值50大公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全球最大市值的50大公司 排名 ,前50大公司總市值合計約25兆美元。其中 台積電 擠進第十名,而在特斯拉、google、Amazon,Meta這些巨頭圍攻...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