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贏家之一。
近幾年台劇的成績有目共度,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極大關注,雖然我觀看台劇的數量遠不及電影,但這兩年間的話題台劇也都有所觀察,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近年我最喜歡的台劇,我認為這部作品大膽、不媚俗,且非常相信觀眾並勇於挑戰市場。藉著金鐘獎入圍,重新聊聊這部片和當時專訪導演 #楊雅喆 的過程,提供讀者參考。
題旨:【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
「導演好,我是關鍵評論網的編輯。」
「你好,你好,我先把手擦乾再和你握手。」
這是我和楊雅喆第一次見面,對彼此說的第一句話。
接著楊雅喆用力地將濕漉的雙手擦乾,伸出乾淨、禮貌的雙手相握,才算是正式打過招呼。接下來是訪談前的暖身閒談,在話家常中,方才文質彬彬的導演一下在談笑間幹聲連連,粗話齊發。
「在錄音囉。」我好心提醒。
「在錄音我還是可以講髒話。」楊雅喆說。
「那我把髒話都寫進文章。」我開玩笑地說。
「可以啊。」楊雅喆沒在跟我開玩笑。
楊雅喆可能是至今我訪談過的影視工作者中,髒話最多的導演,這件事在訪談前五分鐘就成立了,但同時我也發現,楊雅喆待人謙遜,面對陌生、年紀差距近半的訪談者,仍記得將雙手清潔、以禮相待,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楊雅喆在面對國民黨的肅殺歷史高喊「幹死威權」之際,還能讓觀眾在時代大旗之下,看見他對小人物們的用情至深。
回憶起楊雅喆的電影作品,在《囧男孩》「隔代教養」的困境中,感受小屁孩們的天真爛漫;在《女朋友。男朋友》「野百合學運」的青春騷動中,與林美寶攜手成長,共同悲喜;在《血觀音》「劉邦友命案」、「新瑞都開發案」的不公不義中,貼近女性的浪潮暗湧。綜觀楊雅喆的影像深處,命題皆扣準社會脈動,而後直搗人心的柔軟彼方。
在這些「暴烈控訴」中窺見的「可愛溫柔」,恰與「髒話的粗獷」、「擦手的禮貌」是同一件事,在細節與習慣的微觀之處,瞅見所謂的鐵漢與柔情,無論正反,皆積累成楊雅喆作品的底蘊。
而 2017 年,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站在金馬舞台高喊「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楊雅喆,沈寂四年,到了 2021 年選擇將吳明益筆桿油墨下的中華商場具現化,領著觀眾乘著時光機返回 1980 年代的絕代風華,時光悠悠淌流,只不過這次是朝著往事逆流,那裡有人、斑馬還有貓妖。楊雅喆在故事的集合體中,影像化出小人物在大環境底下的眾生相,望見戒嚴時代下中華商場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所有的故事都有起點,和楊雅喆第一題就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改編起源,作家吳明益在上個十年推出的小說,何以打動這名影像創作者?
(中略)
然而,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紀實」與「虛構」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重要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中略)
訪談最後,我問楊雅喆:「從你十年前看過小說,而後標案、拍攝最終成品上線,整趟旅程,你覺得是一場魔幻的奇蹟之旅嗎?」
「是啊。」楊雅喆篤定的這樣說。「很多時候你回望人生,任何動作都會是奇蹟,但你要努力,才有奇蹟。碰上疫情,只能改戲,但大家還是想到方法改,這就是奇蹟。像方才提到第七集的孫淑媚,她在臨時調動後,依然演得真好,就是演員帶給我的奇蹟。我只能盡全力控制作品不要長歪,最後沒有歪掉,反而更好,這就是奇蹟。」
楊雅喆近半世紀的人生,求學階段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從未想過踏進編導之路,但前後拿了金鐘獎、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各大影視獎項,這些就是散落於人生中的意外奇蹟,套句爛俗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遠也不知道拿到什麼。」或許對楊雅喆而言,每顆巧克力都醞釀了奇蹟,苦澀中帶著甘甜,整顆嚐完之後仍要輕舔沾滿巧克力粉的手指,永遠充滿樂趣,也唯有如此,奇蹟與魔術師才會出現。
2021 年,楊雅喆和劇組化身「魔術師」,試圖變出奇蹟,讓台灣、讓全世界觀眾重返慾望高漲的 1980 年代,在戒嚴時期、經濟起飛等背景氛圍中,感受消失的魔法,抓住天橋上曾有的吉光片羽。在那之中,有地攤商家、有地痞流氓、有打機少年、有長舌婦人等等,然後你會知道,這些人、事、物經過 40 年仍舊沒變,同樣為情所困、同樣八卦調皮、同樣不屈體制,這些小人物就像你的隔壁鄰居、像你的小學老師、像你在街上擦肩的路人,注定要相遇。
王家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楊雅喆和中華商場久別重逢的相遇,而這次的久別重逢,楊雅喆誠摯地遞出邀請函,請你也置身其中。
📝專訪文章共 8421 字,上述為節錄部分,全文請點此👉https://bit.ly/37HFHkO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 江 孤島 計 畫」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2022【台江孤島計畫IV】專案舞者徵... - 滯留島舞蹈劇場 ... 的評價
- 關於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2022年台江文化中心駐館團隊成果發表 - YouTube 的評價
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重點就在括號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身為從小就待在新莊的居民,不知是不是當時九年一貫的政策,讀小學的時候,學校很流行一種叫「小秀才」的借書體制。
只要跟老師登記你在教室後頭的書櫃借書來看,滿十本就會獲得上頭印著「小秀才」的獎狀,二十本是「小舉人」,三十本是「小進士」。長大再想,這樣的借書制度,應該是因為小學生很少會去學校的圖書館,所以才讓教室書櫃成為讓學生看課外書的重要管道之一。
家長捐贈的新書、圖書館丟出來的舊書、有時還有很亞薩西的老師添購旁邊會標註注音的童書,在各方努力之下,小學教室後頭的書櫃總是滿的。下午四點正課結束,學校讓雙薪家長的鑰匙兒童們留在學校寫作業(寫完就可以去打躲避球),直到五點半的自習時間,但在那時,我總是會蹲在教室後頭的書櫃前,看看有沒有什麼寶可以拿來讀。
當時已經絕版所以很破爛的《漢聲小百科》系列,一整套擺出來很有氣勢的《老夫子》漫畫大全集,莫名其妙被自私同學把紅白條紋襯衫的男人圈起來的《威利在哪裡》(用的還是他媽的原子筆),淡水紅樹林裡的螃蟹知識,居禮夫人的偉人自傳,都是在那短短的一個半小時裡面讀的。不過老師往往已經去陪其他同學去打躲避球了,所以我當然沒有跟老師登記。
所以那時看著旁邊的同學,拿到小秀才小舉人的獎狀(三十本可能太難了所以沒人當上小進士),說不在乎,一定是騙人的,太奇怪了,明明我也有做的事,為什麼他有獎賞,我就沒獎賞,我明明也有看啊,為何自己都沒拿到,而且幹嘛非得要讓大人知道「你看你看我超認真的在做這件事哦」這種像是狗狗咬著飛盤向主人討摸的感覺,要你管,我就是要這樣子去看自己喜歡的書啊。
現在再想,那是我第一次覺得自己身處在體制外頭──總是在跟別人做不一樣的事情。
後來國中時去圖書館是為了金庸小說,五專時去圖書館是為了村上春樹,夜二技時去圖書館是為了遠流出的各種電影書籍,當兵時有時會去「連江縣東引鄉圖書館」,是因為那裡有一套舊版《怪醫黑傑克》,這些都隔不到幾年的圖書館歷程,串起後成竟成了我的圖書館回憶。而我在那裡幾乎沒有認真讀過課業上的書(所以成績很爛),就算是考前跟同學相約假裝要在圖書館抱佛腳,但我總是半途離開,離開只有在期中考期末考一位難求的閱覽室,溜去別的樓層去看別的書。
如果說,一本書是一個世界,那圖書館就是存載了成千上萬個世界的建築物。不像蹲在書店角落翻書,總是給人一點點罪惡感(畢竟你看的可是他們要賣錢的商品),圖書館不用錢,不用門票,只有看到架上有的書,隨時可以順手拿來讀,即使有點潔癖的我,心理總是有點抵抗,總是會不小心想像著有什麼樣的奇人碰過這本書的糾結畫面(雖然圖書館有消毒設備,但還是會感覺有點那個),但是久了之後,好像也不會在意了。
因為這是最便宜的方式(唯一要出的錢就是交通費),透過閱讀,可以在文字裡想像出影劇再怎麼努力都拍不出來的完美細節──如同《駭客任務》的母體,在圖書館裡我可以連接上回到二十一世紀美好世界的電源線,在那個世界裡,你是可以不用當救世主的,這裡就是體制外頭的聖地。可能蹲在小學教室書櫃前的小學生,即使身子抽高了,他還是想逃到那個書裡的世界。
退伍後大約有半年的時間,陷入不知能做什麼的狀態,我一直待在圖書館。我將日本《週刊文春》在2012年做的票選「百大推理小說」的名單列印下來,發奮立志要把上面的推理名著讀完。新莊有兩間較大的圖書館,一個位於靠近三重萬華的上新莊,一個位於桃園迴龍的下新莊,兩間圖書館來回跑,如果這間沒有就去另外一間,如果兩間都沒有,就麻煩圖書館員用調的,然後我再去拿書,或者是在那邊用很快的速度讀完。
《返回川殉情》(台灣版收錄在獨步出版的《花葬》),非常可愛的《大誘拐》,寫法非常有趣的《11張撲克牌》與《失控的玩具》,異常吸引人的變態故事《人間椅子》與《孤島之鬼》,刻劃日本警察悲喜《半自白》與《第三時效》,我非常喜歡的敘述性詭計《櫻樹抽芽時,想你》、《死了七次的男人》與《殺戮之病》,這些小說都是在那邊讀完的──雖然在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還是沒把那浩大的推理書單給補齊。
只是這一次,我有時必須告訴櫃台我在看什麼書,但已經沒有人會發獎狀給我了。
--
〈圖書館時光:「走入體制外頭的聖地 」〉/重點就在括號裡
《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廣編企劃 【極端氣候來襲 臺北如何做到不怕水淹?】
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全球前五大風險都和極端氣候、環境災害息息相關。也讓人重新省思人、城市與自然的關係。
台灣夏季熱帶性低氣壓和強降雨,往往都帶來可觀雨量,揮別過去
單純防範水患的路線,水利署的防洪計畫也積極轉型,企圖打造一個「不怕水淹」的都市。
#經濟部 #水利署 #水利工程
#台北防洪計畫 #承洪韌性 #淡水河
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2022年台江文化中心駐館團隊成果發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藝術家駐 台江計畫 ☆王淨薇《紙的故事,一起賀起來》王淨薇與11位素人進行一 ... 滯留島舞蹈劇場《 台江孤島 計劃IV》 「傳承的文化、不同的時代、嶄新的 ... ... <看更多>
台 江 孤島 計 畫 在 2022【台江孤島計畫IV】專案舞者徵... - 滯留島舞蹈劇場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台江孤島計畫IV】專案舞者徵選結果公告! 四位新生代編舞家邱瑋耀、郭嫚婷、陳昱清、楊舒涵及其舞者名單如下(皆按姓氏筆劃): 邱瑋耀:張文旻、蒙慈恩、顏可茵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