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 和 PoS 究竟差在哪,為什麼以太幣要來個大轉型成ETH2.0?】
有鑒於 ETH 最近升級為權益證明(PoS)的消息,加上群組和身邊朋友、長輩對於所謂的 PoW 和 PoS 其實都還不甚了解,所以今天就來寫一篇貼文,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兩個共識機制,如果你身邊也有人不懂,那也可以分享過去讓他們能理解這新東西。
在聊聊 PoS 和 PoW 之前,必須先讓大家理解下,為什麼比特幣跟其他幣種都需要這些共識機制?
-
「為何需要共識機制?」
在傳統的中心化銀行,你每一筆的交易紀錄都是由銀行直接存在他們的私有資料庫內,也因為如此,其實並不需要一個共識機制,你相信銀行會幫你做好每一筆交易紀錄,不會搞怪,這也就是中心化記帳系統。
但偏偏你也聽過很多聳動的新聞,大意是在說銀行專員會挪用客戶的存款,金額還不小,這也就讓人們開始反思:「把錢存在銀行,如果銀行有竄改記錄,能夠察覺嗎?察覺後,這筆錢還能夠拿得回來嗎??」
當年 2008 金融海嘯後,人民發現過去對政府和金融界的信任,在一夕之間崩壞殆盡,所以中本聰不再信任傳統金融的中心化體系,推出了比特幣白皮書。
因此,強調「去中心化」且使用「分散式帳本」的區塊鏈因應而生。
既然都是分散式帳本了,顧名思義,他就是散落在每個人的電腦上,而非只保存在單一的伺服器/資料庫上。
那這時候你就會想,那每個人是不是都可以從自己的電腦竄改帳本記錄,然後上傳到區塊鏈上?究竟要怎麼驗證帳本的正確性呢?
沒錯,這就是共識機制上場的時候了,用一個如同法條般嚴謹的規則,讓大家好好遵守!
其實你可以把共識機制想像成遊戲規則,當你符合遊戲規則且贏了遊戲,那你就享有記帳的權利和獎勵,但如果被發現你是鑽漏洞才贏的,那當然也有相對應的懲罰!
-
「共識機制的不可能三角」
搞懂了共識機制存在的目的,那再來要想的是,我們要打造一個什麼樣的共識機制?符合哪些特性?
在區塊鏈領域中,不可能三角意指:
1.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2. 可擴展性(Scability)
3. 安全性(Security)。
那為何叫做不可能三角,其實是因為沒有一個共識機制,能同時滿足以上提到的這三個特性。
以比特幣的 PoW 為例,相信你早就聽說比特幣每秒僅能處理七筆交易,相較於 Visa 每秒可以處理一兩千筆以上的交易紀錄,比特幣根本就是慢到可笑。
但這其實是因為比特幣更著重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導致「可擴展性(也可稱效能)」極低。
你試想看看,帳本分散在那麼多地方,你又要每個帳本都進行更新,相較於中心化只有一個主要帳本,那怎麼能快的起來!(搞不好以後有解,能夠同時兼顧可擴展性)
-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
區塊鏈中最早出現的共識機制,也是比特幣的共識機制,工作量證明其實就是「猜數字競賽」,這個猜數字必須靠電腦的算力來達成,當算力越高,猜對數字的機率就越高,當你猜對數字就可以獲得記帳的權利和相對應的比特幣報酬。
但也因為需要龐大的算力,導致全世界出現了許多集合大量「運算能力」的「礦場」,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也是現今被多數人詬病的地方。
現今來說,最夯的以太幣挖礦就是屬於 PoW 機制,算力越高平均報酬越多。
依現在的礦工市場來說,幾乎大多數的礦工都是在挖以太幣,而非比特幣。
-
「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
PoS 算是為了改善 PoW 所衍生出來的。
相較於 PoW 的算力大比拼,PoS 主要是透過「持幣數量」來作為獎勵的依據,也就是說,你必須買更多且持有這個加密貨幣,才有更高的機率能夠獲得記帳的權利,以及相對應的報酬。
這樣非但解決了能源消耗的問題,同時讓驗證效率提高,也是為何這次 ETH 2.0 會做出 PoW 轉 PoS 的調整,算是符合未來世界的區塊鏈發展趨勢。(至於實作上遇到的困難就先暫且不談XD)
當然,其實也不僅僅只有以上這兩個共識機制,如果要講完所有的共識機制,而且深談背後邏輯,那可不是一篇貼文就能搞定的!
但我們可以期待的是,當區塊鏈愈加受到重視,或許那個不可能三角,也有機會化為可能。
-
P.S. 幣安平台幣 BNB 也採用 PoS 的共識機制,且因為這機制衍生出了質押的相關產品,可以有還不錯的年化報酬率,不過是浮動的,隨著質押的幣越多,報酬也會越低。因此,當你越快了解加密貨幣的知識,那麼你更有機會在早期就拿到更棒的回報(因為還不多人知道),這也驗證了我的「投資邊緣人理論」XD
-
【雷司紀 Linktree 免費資源大全】
https://linktr.ee/raysky.investmen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球股市步入空頭,但在價值投資者眼中,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前PTT交易版版主麥克風,靠著自創的「二低一高」選股法,不只交出20%的年化報酬率長期打敗大盤,還在市場賺進了8位數獲利!現在他又在為下一波多頭默默做準備,讓我們一起來跟他撿便宜吧! #下班經濟學 #價值投資 #麥克風 快來訂閱華爾街日報...
台 達 電 年 化報酬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算一算寫PPA也快滿三年了,期間透過文章及社團持續跟大家分享我的投資策略,同時也紀錄我的操作過程。2019及2020年我的投資報酬率分別為42.2%、30.7%,今年至7月底投報率達20%,若沒意外,2021年應該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打敗大盤。
我的投資目標很簡單,就是追求超越大盤的投資績效。長期來看,加權報酬指數年化報酬率約8~10%,而我的目標是希望創造20%的年化報酬率。
你可能認為20%不過只比大盤增加10%,好像沒高多少,但透過長期複利累積,結果大不相同。假設你有100萬,賺10萬就是10%;如果賺20萬就是20%,代表20%不是增加10%,而是獲利高出一倍。
100萬年化報酬率10%,經過30年為1745萬元,但如果年化報酬率20%,經過30年則會放大至2億3738萬元,這就是為何你必須成為主動投資人的理由!
也是我沒有選擇把資金放在指數型ETF的主因,因為對於沒有富爸爸的小資族來說,需要盡可能放大投資本金,反而是當你的資金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或者是不能忍受風險的退休族,ETF才會是你的首選。
我所遵循的操作原則,其實是從《孫子兵法》體悟而來,孫子兵法軍爭篇中提到「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也是影響日本戰國最重要的四句,也是我個人在擬定投資策略時的思考重點。
1️⃣疾如風
疾為迅速之意,意指部隊行動速度像風一樣快。
運用在投資上:當你已經確定方向,就必須盡快行動。舉例來說,在去年3月股災時,我確定某些產業會因為疫情嚴重受創,因此我選擇果斷出清受疫情影響的產業個股,並且在同一時間迅速把出脫持股換取的資金,逢低承接當時判斷較不受疫情影響的台積電(2330)、信邦(3023)等,現在回頭看,收到相當不錯的成效,也是去年績效能打敗大盤的重要關鍵。
2️⃣徐如林
意指軍隊陣形如同樹林一樣整齊,徐徐而行,無懈可擊。
運用在投資上:軍陣就像是整體的投資配置組合,需要擬定正確方向全體前行,重視的是整體資產的績效及穩定度,而非單一個股的高報酬率。在尚未確立明確的投資方向前,則徐徐而行,不見利不前,如風吹林,小動而大不移。
3️⃣侵掠如火
意指進攻時就像如火燎原,銳不可當。
運用在投資上:當確立市場趨勢、或是發掘極具潛力且股價明顯被低估的個股時,就應該要採取積極的進攻策略,不可猶豫不決,就像是我過去重壓儒鴻(1476)、台積電(2330)一樣,當情勢對你有利必須順勢而為,才能盡可能加大獲利部位。
4️⃣不動如山
意指軍隊不動或防禦的時候,就像山一樣不可撼動。
運用在投資上:當買進一檔長期看好的股票及確定投資目標時,不到最後絕不輕易罷手,因為確信投資可以達成財務自由,因此我可以花5、10年的時間來完成夢想。也因為我確信信邦(3023)有200元以上的價值,因此我能夠花5年的時間等待,投資成功就是要相信自己的信念,不輕易動搖,並且堅持下去!
🚩學會更多成長股的操作眉角
https://www.pressplay.cc/link/C0A3C33A
※圖為待看書單:之前全家宅在家很難靜下心來看完一本書,不知不覺累積一堆書還沒看完
台 達 電 年 化報酬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下專欄 #電商文藝復興 #再現百倍本益比盛世
疫情加速消費轉型,電商股尤其是大受益者,近來獲得投資人的高度關注,加上科技業往往有贏者通吃特性,市場尤其偏好個別垂直的龍頭,因此國內 B2C 電商最大的 momo,以及 D2C 開店 SaaS 稱霸的 91APP,股價連連上漲,近期本益比都突破了百倍。
許多金融業朋友都在問我如何解讀,是否過熱?
我第一次創業就是在 1999 年達康首次盛世,和大學同學創辦國內 B2C 電商先驅 (先烈)「哈酷網」,那時那斯達克上的網路股,本益比破百倍的比比皆是。
2000 年後達康股泡沫化,本益比大幅下修。但電商持續滲透消費市場,並沒有因此停下來,無論在北美或台灣,產值年復一年雙位數成長。
到了 2003 年,北美電商龍頭 Amazon 開始獲利,本益比短暫衝上數百倍。隔年,獲利年增 17 倍,但股價變動不大,本益比落回 50 倍以下。那之後的幾年,Amazon 每年營收維持 30% 上下成長,但獲利基本持平,因此本益比多在 20-60 倍區間徘徊 (除了 2007-2008 年金融海嘯前後較大震盪)。
到了 2010 年,Amazon 獲利首次突破 10 億美金,之後宣布將大力投入再成長,隔年,其獲利雖因加碼投資而衰退,但營收年增創下 41% 新高。此時北美電商佔零售僅 5%,資本市場認可其犧牲短期獲利,追求長期規模優勢的策略,本益比重回百倍。
那之後七年,Amazon 本益比長期維持在百倍以上,最高甚至到數千倍,一直到 2018 年後,獲利大幅成長至百億美金以上,且 2019 年營收年增降到 20% 低點,本益比才回到百倍以下。
所以,Amazon 的案例告訴我們,電商滲透零售是一個長期而穩定的過程。一旦其中的龍頭企業被資本市場認識、認可,將會長期給予高本益比,支持它加速規模化,去取得絕對優勢。
而參與這個過程的投資人,也會因此獲得豐厚的收穫 — 2011 年 Amazon 本益比突破百倍時股價是 220 元,到了 2018 年本益比跌回百倍以下時,股價已經來到 1600 元,共上漲 6.3 倍,年化報酬率是 32%,遠高過美股大盤同期表現。
較美國晚 10 年,台灣電商終於迎來達康泡沫後的文藝復興,往前走,本益比或許還是會上上下下,但 10 年後回頭看,應該會是一個頗有歷史意義的盛世。
台 達 電 年 化報酬率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全球股市步入空頭,但在價值投資者眼中,卻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前PTT交易版版主麥克風,靠著自創的「二低一高」選股法,不只交出20%的年化報酬率長期打敗大盤,還在市場賺進了8位數獲利!現在他又在為下一波多頭默默做準備,讓我們一起來跟他撿便宜吧!
#下班經濟學 #價值投資 #麥克風
快來訂閱華爾街日報 https://bit.ly/2VtO3GG
00:46 達人免受股災波及的密技!竟只是單靠一條線?
03:51 投資新手卻沒新手運!一次翻船賠上全部身家?
05:43 兩顆子彈攪亂台股!衰遇台指期史上最大災難?
07:20 慘賠後領悟2招選股心法!3指標重整投資標的!
09:20 實作勝於雄辯!現場操作網站替你篩出好股票!
12:52 巴菲特的選股法不管用?只看ROE的最大盲點!
14:48 股票資金管理是成功關鍵!2步驟做好最佳配置
16:52 ETF=分散風險的捷徑?但他卻果斷不推0050!
18:43 後疫情的投資策略!想先發制人就要這樣操作!
20:47 投資就是場心理戰!如何精準設定關鍵停損點?
21:52 基本面驚現3異常?達人呼籲一定要忍痛出清!
24:08 一特徵看穿財報謊言!做假帳機率竟高達9成?
本節目與來賓所推介個股無不當財務利益關係,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