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優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與他們交往,自身也會越來越優秀,人生之路也會越來越寬闊。
1、和誰在一起,決定你是誰
《荀子·勸學》篇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人亦如此,生活在好的環境中,會健康成長,生活在污穢的環境中,也會因環境的影響而逐漸變壞。
曾經有一位富豪,打算給開了十多年車的司機200萬安度晚年。司機卻婉笑拒絕了他的好意,並說:“跟您在一起這麼長時間,一兩千萬我還是可以拿得出來的。"富豪十分詫異,問其緣由,這才得知,原來自己無意中說哪裡的地皮好,司機就會買一些,哪些股票值得留意,司機也會買一點。正因如此,司機才能在離職時為自己積攢下這麼多財富。
人們常說,你是誰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誰在一起,接近優秀的人會讓你變得越來越優秀。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誰在一起,對一個人的影響甚大,有時候往往決定你一生的命運。雄鷹若是生活在雞窩中,又怎能搏擊長空;野狼生活在羊群中,又怎能叱吒風雲。
不同的圈子會決定你變成什麼樣的人,圈子選對了,人生會變得更好,圈子選錯了,人生會因此變得更糟。
想要成為智者,就需與智者同行;想要成為高人,便要與高人為伍。你是誰,只能決定你的起點,跟誰在一起,才能決定你的終點。
2、一生短暫,遠離消耗你的人
《莊子·知北遊》有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一生十分短暫,一定要遠離消耗你的人,也不要去消耗別人。
秦朝時期有個叫陳勝的人,此人年輕時與別人一起給富人家種地。一次中午休息時,陳勝對於秦王的壓迫和剝削深表不滿,立志要擺脫壓迫,改變現狀。誰料,他的一番言論遭到了眾人的嘲笑:“你只是個受雇給別人種地的,還夢想著改變世界,真是白日做夢!”
陳勝未曾辯駁,只是長嘆一口氣,感慨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終於在秦二世元年,陳勝與吳廣發動了起義,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雖持續時間不長,但最終推翻了秦朝的嚴酷統治。《易經·乾卦》中講:“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相同的聲音會產生共鳴,相同的氣味會互相融合,同理,優秀的人也會自然而然結合在一起。彼此產生共鳴,互相成就的人,可遇不可求,遇到一定要珍惜,而那些消耗你,不斷拉低你內心意志的人,一定要趁早遠離。永遠記住,和優秀的人為伍,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遠,和負能量的人在一起,只會共同沈淪。
3、靠近正能量的人,到底有多重要
人們常說:“世間最幸運的事,莫過於有幾個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好友。”樂觀開朗的好友猶如小太陽一樣,時刻充滿溫暖與光亮,照亮你的人生。與他們在一起,是人生一大幸事。
高曉鬆曾在一次採訪中,問中國女排前隊長惠若琪:“是不是頂級的運動員都不會緊張呢?”
惠若琪說:“台下的觀眾會緊張,但參與者反而不緊張,我們會在比賽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傳遞給隊友的都是正面的信息。”郎平教練也經常說:“你的一個消極的表情或者動作,會影響身邊的人,隊伍之間彼此影響,整體的氣勢就會弱下來。“相反,如果你傳遞出更多的正能量,釋放出更多積極的信號,那麼整支隊伍就會變得更好。”
反之,與負能量的人相交,整天圍繞在身邊的是抱怨、哭訴,自己也會變得消極和頹廢,對這個世界越發悲觀。身邊的人是什麼樣,自己便會什麼樣。因此,一定要遠離負能量的人,與正能量的人交友。
4、做優秀的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別人
心理學上有一個吸引力法則:“一個人遇到的人和事,其實都是自身特質吸引來的。”因此,想要遠離消耗自己的人,靠近正能量的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修煉自己,讓自身成為更優秀的人。
做人,要從根本上提升自己,不要刻意討好和巴結別人,只有不斷地優化自己,才能吸引到同頻的人,從本質上改變自己的人生。
做人,亦是如此,無需刻意擠入一個圈子,不斷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等到自身變得強大時,自會吸引到想要吸引的人。要知道,豐富自己遠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
正所謂:“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你是誰,決定了你會遇見誰,你遇見誰,決定了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做最優秀的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別人。
如果自身暗淡無光,身邊只會一片漆黑,當你光芒萬丈時,身邊才會閃耀無比!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史上最強煉氣期起點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李屍朝鮮》改名 — 不是爭持歷史而是爭持史觀】
喪屍宮廷劇《李屍朝鮮》第二季上映前後,有人投訴劇名諧音「李氏朝鮮」,是日本人以前用以貶低朝鮮;Netflix即以「尊重韓國歷史文化」為由,中文片名改名為《屍戰朝鮮》。
歷史和文化如果留在過去,今人根本不在乎;牽涉到韓國主體,即「現在」才是爭持處;發乎內為「韓國人民感情」,發乎外即「韓國中心史觀」
「李氏朝鮮」一詞不只日本用,華人亦然。現在亦找到不少中文內容有這個字。前者是日帝國主義史觀,後者是大中國主義史觀。日本為洗白日韓合併,有過「日鮮同祖論」(にっせんどうそろん),「大家都是一家人」;又有主張日本、朝鮮、滿洲、蒙古,是中國長城以外的人種,才是近親;帝國主張「滿鮮人」和日本人才是近親,跟中國人反而沒那麼熟;
中國人則長期認為韓國是「中國文化」一個小弟,中老年一輩甚至會認為,日本和韓國越南以前都是「中國領土」。
申采浩:韓國歷史發明家
如果說香港一直處於雙重殖民,受中國和西方兩套中心主義宰割,那麼韓國的處境亦相似,只是處於中日之間的夾縫。日本戰國末期,豐臣秀吉攻襲韓國,全韓八道有四道失陷;明神宗若不派援兵,韓國已經亡國;二戰前夕,日本終於成功吞併了韓國,自然是國仇家恨;但韓國亦不永遠依戀中國。韓國遭日本滅亡,震驚韓國知識份子,窮而後工,新東西就出來了。
韓國歷史長期被擠壓於天朝(世界)歷史陰影,要建立民族,必建立歷史。例如申采浩(1880-1936)作為日殖時期的朝鮮獨派兼歷史學家,便致力將朝鮮的民族主體,從中國歷史疏理 (創造) 出來。至今仍是兩韓一致推崇的民族主義歷史家。
例如韓民族起源。以前一向說法,都是中國歷史之延長,即「箕子朝鮮說」,說朝鮮建立者是商人箕子。箕子是商紂王叔父,因不能勸好紂王,就往東方出走,後來周武王命令他在朝鮮建地建國。如此朝鮮就永遠只是中國人後代;朝鮮歷史就永遠只是中國歷史一部份。
歷史即神話 即今人慾求
申采浩便將韓民族起點拉前,拉到箕子之前。韓國傳說相信佛教中帝釋天兒子桓雄動心下凡,桓雄住在山洞,有一頭鄰居熊。熊表示想變成人,請求桓雄幫手。經過一番試煉,熊得以成為女人,但另一隻老虎無法通過考驗,沒能變成男人,桓雄就自己上陣變成男人,跟女人生下了檀君王儉。
檀君王儉統治了朝鮮約1500年。直到箕子來到朝鮮,便隱居聖山阿斯達,最後以約兩千歲之壽死亡。根據此神話,朝鮮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並證明在中國勢力來到之前,自己已有純潔民族主體。韓民族神王世系以佛/印度教神明帝釋天為起源,可見有關說法應起源於深受佛教影響之中世朝鮮。
90年代,北韓聲稱挖出檀君陵,稱檀君為真實人物。檀君不只為北韓「主體史學」接受,在2000年代也開始將檀君朝鮮寫入教科書,作韓民族起源。2005年,「漢城」改名為拼音名字「首爾」,亦大致與檀君崇拜興起時間接近。
申采浩不只重置韓民族起源,亦大力歌頌歷史上勇武抵抗外侮之人。申采浩自己就在報紙上連載人物傳記《水軍第一偉人李舜臣》,歌頌水師將軍李舜臣。他有效抵抗豐臣秀吉水軍,挽狂瀾於既倒,強調東國幸存並非明朝之恩,而是本土軍民奮鬥戰鬥所致;
其他民族英雄包括高句麗亂臣賊子淵蓋蘇文,他先誅殺高句麗之王,自封攝政,又希望攻打韓半島另一國家新羅,引來唐太宗軍事干預,但淵蓋蘇文最後力擋唐軍,成為抵抗中國第一強人,即便弒君,亦被後世歌頌為愛國軍人;申采浩亦有描寫唐太宗親征但落荒而逃,繼而被淵蓋蘇文追擊,上演了一幕抵抗天朝的大戲;北宋時期姜邯贊擊退遼朝侵略,同理而受歌頌;成功刺殺伊藤博文之安重根,更是勇武民族主義者典範。
少年啊變成神話吧
韓國重新獨立至今不過一世紀,仍急欲撇清他國陰影,不管日本或中國。所以在網上經常聽到韓國聲稱孔子端午「起源於韓國」,或學者將韓國起源推前一萬年,聲稱東亞文明是古朝鮮創造之類……中、韓、港、日、台人或覺得好笑甚至厭惡,但考慮韓國在中日陰影下渡過一兩千年,作為初發民族,言行尤如少年過激,仍值得體諒。若說申采浩在進行歷史創作「不盡不實」,其實《朝鮮上古史》與錢穆《國史大綱》性質實在無異,笑甚麼?
不管是清末漢人發明「中國」,還是香港最初有本土主義者,亦言必上追古史,以示自己「自有堂堂體統」,其實我們都像少年裝成熟,此種例如強調「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反證明香港充滿少年意識。
八旗出版總編富察說,民族有三個成長階段:「從我是你,到我不是你,再到我是我」,韓國仍在「我不是你」和「我是我」之間,同樣年輕。隨著民族自信逐步建立,「起源論」終有一日趨於平復。
香港是少年,成長卻極快。只用約十多年,就從「我是你」——愛國民主運動、08年狂愛京奧;走到「我不是你」——重構六四、公民民族主義、Hong Kong is not China;來到「我是我」—— Stand with Hong Ko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和勇不分,重新建立國際聯結,以香港人自居而撇清中國人身份,不再做俄羅斯娃娃。
以前西人進步過港人,現在香港之國際遊說者要去教育他們:政治現場不是家家酒,很多東西皆自然出現,不值得大驚小怪。
多數人無法接受創造性地運用歷史,他們認為史觀更新,會導致偏離史實;其實史觀即歷史。人們以為歷史產生史觀,其實於傳播角度,往往是史觀產生歷史,是人注解歷史。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神,何況歷史。略嫌激進的歷史形上學反題,即「沒有歷史,只有史觀」。
人以為歷史可以離開意識形態、認為歷史是客觀,其實歷史是 virtual reality。歷史本體,沒人接觸得到,只能看到真實之投影,最終我們還得接受歷史是人之意志。歷史貌似客觀,詮釋傳播後卻不能無念。貌似客觀之表象之下,滿佈慾望和傾向。
觀看 virtual reality 的原始碼,可以反向挖掘書寫者、群體和時代的心理慾求。隱題才是真相,顯題則是包裝和花紙。知識反映人,唯獨反映不到知識本身。
世界將再一次出現華夷變態論
《李屍朝鮮》之空想屍疫源發自「生死草」,內藏粉末可以羽化成寄生蟲;蟲控制人體,因而產生喪屍。喪屍方法具體為:搗碎生死草,用針將汁液刺入死者額頭即成。
第二季開始穿插倒敘,講回三年前豐臣秀吉軍隊與朝鮮守隊大戰,朝鮮軍不敵,權臣趙學柱即斬殺人民,將人民變成喪屍得以打贏日軍,但回憶中並無明軍出現,只有朝鮮人獨自向黑暗尋求力量,求勝不計後果,之後終於償還代價。這段詮釋固然極為自我中心,貫徹「古為今用」。外戚趙氏家族以生死草將駕崩國王喪屍化,為王后爭取時間誕下龍種,以取得大位並排斥庶世子李蒼。人物如黑白臉譜奸邪分明雖然略為公式,不過屍疫變成政治鬥爭、貴族反對燒死喪屍化親人、權臣用「封關」打擊政敵,今日看來亦自然令人共鳴。
第二季末,主角發現生死草有可能來自中國,以一群喪屍腳繫金鈴襲來告終,一切伏筆要留待第三季發展。經過 2020 年中國將武漢肺炎輸出並禍害全球,固然我們亦期待《李屍朝鮮》能將格局寫得更大,直寫生死草 (病毒)來自中國,將喪屍政治格局全球化,寫後金和明朝打仗,雙方都用喪屍。朝鮮在史實中亦目睹中國改朝換代,由持續支持明朝,到最後被迫向滿清朝貢屈服。朝鮮在兩強對決之中如何介入,便充滿戲劇和想像空間。何況全智賢角色最後登場,便是一副女真人模樣。若寫女真人靠喪屍以少勝多,才得以建國,不知有多好玩。
當然這就考驗劇組的勇氣和腰骨,因為寫中國,怎樣都很容易陷入「辱華」指控。日韓兩國這次都被中國病毒害慘,中國形象在疫情之後肯定大受影響,我們即將目擊一場思想轉變盛宴,一次力度堪比《華夷變態》的「中國再認識」。
史上最強煉氣期起點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喪屍宮廷劇《李屍朝鮮》第二季上映前後,有人投訴劇名諧音「李氏朝鮮」,是日本人以前用以貶低朝鮮;Netflix即以「尊重韓國歷史文化」為由,中文片名改名為《屍戰朝鮮》。
歷史和文化如果留在過去,今人根本不在乎;牽涉到韓國主體,即「現在」才是爭持處;發乎內為「韓國人民感情」,發乎外即「韓國中心史觀」
「李氏朝鮮」一詞不只日本用,華人亦然。現在亦找到不少中文內容有這個字。前者是日帝國主義史觀,後者是大中國主義史觀。日本為洗白日韓合併,有過「日鮮同祖論」(にっせんどうそろん),「大家都是一家人」;又有主張日本、朝鮮、滿洲、蒙古,是中國長城以外的人種,才是近親;帝國主張「滿鮮人」和日本人才是近親,跟中國人反而沒那麼熟;
中國人則長期認為韓國是「中國文化」一個小弟,中老年一輩甚至會認為,日本和韓國越南以前都是「中國領土」。
申采浩:韓國歷史發明家
如果說香港一直處於雙重殖民,受中國和西方兩套中心主義宰割,那麼韓國的處境亦相似,只是處於中日之間的夾縫。日本戰國末期,豐臣秀吉攻襲韓國,全韓八道有四道失陷;明神宗若不派援兵,韓國已經亡國;二戰前夕,日本終於成功吞併了韓國,自然是國仇家恨;但韓國亦不永遠依戀中國。韓國遭日本滅亡,震驚韓國知識份子,窮而後工,新東西就出來了。
韓國歷史長期被擠壓於天朝(世界)歷史陰影,要建立民族,必建立歷史。例如申采浩(1880-1936)作為日殖時期的朝鮮獨派兼歷史學家,便致力將朝鮮的民族主體,從中國歷史疏理 (創造) 出來。至今仍是兩韓一致推崇的民族主義歷史家。
例如韓民族起源。以前一向說法,都是中國歷史之延長,即「箕子朝鮮說」,說朝鮮建立者是商人箕子。箕子是商紂王叔父,因不能勸好紂王,就往東方出走,後來周武王命令他在朝鮮建地建國。如此朝鮮就永遠只是中國人後代;朝鮮歷史就永遠只是中國歷史一部份。
歷史即神話 即今人慾求
申采浩便將韓民族起點拉前,拉到箕子之前。韓國傳說相信佛教中帝釋天兒子桓雄動心下凡,桓雄住在山洞,有一頭鄰居熊。熊表示想變成人,請求桓雄幫手。經過一番試煉,熊得以成為女人,但另一隻老虎無法通過考驗,沒能變成男人,桓雄就自己上陣變成男人,跟女人生下了檀君王儉。
檀君王儉統治了朝鮮約1500年。直到箕子來到朝鮮,便隱居聖山阿斯達,最後以約兩千歲之壽死亡。根據此神話,朝鮮人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並證明在中國勢力來到之前,自己已有純潔民族主體。韓民族神王世系以佛/印度教神明帝釋天為起源,可見有關說法應起源於深受佛教影響之中世朝鮮。
90年代,北韓聲稱挖出檀君陵,稱檀君為真實人物。檀君不只為北韓「主體史學」接受,在2000年代也開始將檀君朝鮮寫入教科書,作韓民族起源。2005年,「漢城」改名為拼音名字「首爾」,亦大致與檀君崇拜興起時間接近。
申采浩不只重置韓民族起源,亦大力歌頌歷史上勇武抵抗外侮之人。申采浩自己就在報紙上連載人物傳記《水軍第一偉人李舜臣》,歌頌水師將軍李舜臣。他有效抵抗豐臣秀吉水軍,挽狂瀾於既倒,強調東國幸存並非明朝之恩,而是本土軍民奮鬥戰鬥所致;
其他民族英雄包括高句麗亂臣賊子淵蓋蘇文,他先誅殺高句麗之王,自封攝政,又希望攻打韓半島另一國家新羅,引來唐太宗軍事干預,但淵蓋蘇文最後力擋唐軍,成為抵抗中國第一強人,即便弒君,亦被後世歌頌為愛國軍人;申采浩亦有描寫唐太宗親征但落荒而逃,繼而被淵蓋蘇文追擊,上演了一幕抵抗天朝的大戲;北宋時期姜邯贊擊退遼朝侵略,同理而受歌頌;成功刺殺伊藤博文之安重根,更是勇武民族主義者典範。
少年啊變成神話吧
韓國重新獨立至今不過一世紀,仍急欲撇清他國陰影,不管日本或中國。所以在網上經常聽到韓國聲稱孔子端午「起源於韓國」,或學者將韓國起源推前一萬年,聲稱東亞文明是古朝鮮創造之類……中、韓、港、日、台人或覺得好笑甚至厭惡,但考慮韓國在中日陰影下渡過一兩千年,作為初發民族,言行尤如少年過激,仍值得體諒。若說申采浩在進行歷史創作「不盡不實」,其實《朝鮮上古史》與錢穆《國史大綱》性質實在無異,笑甚麼?
不管是清末漢人發明「中國」,還是香港最初有本土主義者,亦言必上追古史,以示自己「自有堂堂體統」,其實我們都像少年裝成熟,此種例如強調「粵語比普通話更接近古漢語」,反證明香港充滿少年意識。
八旗出版總編富察說,民族有三個成長階段:「從我是你,到我不是你,再到我是我」,韓國仍在「我不是你」和「我是我」之間,同樣年輕。隨著民族自信逐步建立,「起源論」終有一日趨於平復。
香港是少年,成長卻極快。只用約十多年,就從「我是你」——愛國民主運動、08年狂愛京奧;走到「我不是你」——重構六四、公民民族主義、Hong Kong is not China;來到「我是我」—— Stand with Hong Kong、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和勇不分,重新建立國際聯結,以香港人自居而撇清中國人身份,不再做俄羅斯娃娃。
以前西人進步過港人,現在香港之國際遊說者要去教育他們:政治現場不是家家酒,很多東西皆自然出現,不值得大驚小怪。
多數人無法接受創造性地運用歷史,他們認為史觀更新,會導致偏離史實;其實史觀即歷史。人們以為歷史產生史觀,其實於傳播角度,往往是史觀產生歷史,是人注解歷史。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創造神,何況歷史。略嫌激進的歷史形上學反題,即「沒有歷史,只有史觀」。
人以為歷史可以離開意識形態、認為歷史是客觀,其實歷史是 virtual reality。歷史本體,沒人接觸得到,只能看到真實之投影,最終我們還得接受歷史是人之意志。歷史貌似客觀,詮釋傳播後卻不能無念。貌似客觀之表象之下,滿佈慾望和傾向。
觀看 virtual reality 的原始碼,可以反向挖掘書寫者、群體和時代的心理慾求。隱題才是真相,顯題則是包裝和花紙。知識反映人,唯獨反映不到知識本身。
世界將再一次出現華夷變態論
《李屍朝鮮》之空想屍疫源發自「生死草」,內藏粉末可以羽化成寄生蟲;蟲控制人體,因而產生喪屍。喪屍方法具體為:搗碎生死草,用針將汁液刺入死者額頭即成。
第二季開始穿插倒敘,講回三年前豐臣秀吉軍隊與朝鮮守隊大戰,朝鮮軍不敵,權臣趙學柱即斬殺人民,將人民變成喪屍得以打贏日軍,但回憶中並無明軍出現,只有朝鮮人獨自向黑暗尋求力量,求勝不計後果,之後終於償還代價。這段詮釋固然極為自我中心,貫徹「古為今用」。外戚趙氏家族以生死草將駕崩國王喪屍化,為王后爭取時間誕下龍種,以取得大位並排斥庶世子李蒼。人物如黑白臉譜奸邪分明雖然略為公式,不過屍疫變成政治鬥爭、貴族反對燒死喪屍化親人、權臣用「封關」打擊政敵,今日看來亦自然令人共鳴。
第二季末,主角發現生死草有可能來自中國,以一群喪屍腳繫金鈴襲來告終,一切伏筆要留待第三季發展。經過 2020 年中國將武漢肺炎輸出並禍害全球,固然我們亦期待《李屍朝鮮》能將格局寫得更大,直寫生死草 (病毒)來自中國,將喪屍政治格局全球化,寫後金和明朝打仗,雙方都用喪屍。朝鮮在史實中亦目睹中國改朝換代,由持續支持明朝,到最後被迫向滿清朝貢屈服。朝鮮在兩強對決之中如何介入,便充滿戲劇和想像空間。何況全智賢角色最後登場,便是一副女真人模樣。若寫女真人靠喪屍以少勝多,才得以建國,不知有多好玩。
當然這就考驗劇組的勇氣和腰骨,因為寫中國,怎樣都很容易陷入「辱華」指控。日韓兩國這次都被中國病毒害慘,中國形象在疫情之後肯定大受影響,我們即將目擊一場思想轉變盛宴,一次力度堪比《華夷變態》的「中國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