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出巡五次為體察民情還是遊玩?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再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在短短11年的時間裡,秦始皇曾有過五次出巡。有人說秦始皇如此頻繁的出巡完全是為了滿足自己遊山玩水的私慾,也有人說秦始皇出巡是為了向六國遺民顯示武力,以威懾意圖叛亂者。其實,如果對比秦始皇的五次出巡路線便不難看出:秦始皇五次出巡即有遊玩享樂的成分,又有到各地炫耀皇威,加強對帝國控制的目的。
第一次出巡:《史記》記載,「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公元前220年,這一年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第二年。秦始皇從咸陽出發,經北地郡治(甘肅慶陽),出雞頭山,經過回中道越過六盤山到隴西郡治(今臨洮),視察完畢後,又回到了咸陽城。
始皇帝第一次出巡
看秦始皇將第一次出巡的地方鎖定為北地郡和隴西郡,其實就可看出秦始皇的危機感還是十分強烈的。隴西郡和北地郡本是西戎的遊牧地區,幾乎等同於秦朝的邊防地帶,此一地區的安定與否直接關係到秦朝心臟地帶——關中的安危。同時,隴西郡與北地郡又是秦王朝的起家之地。當年秦穆公「益國十二,開地千里」即是指此一區域。故而秦始皇此行的目的就是讓那些遷徙不定的戎人告知他們那些遠方的「親戚們」:大秦已經統一天下,閒雜人等遠離!
公元前219年第二次出巡:
如果說秦始皇第一次出巡是一場短途旅行的話,那麼第二次出巡則是一次長途跋涉。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禪梁父。…於是乃並渤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南登琅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琅邪台下,復十二歲。作琅邪台,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准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上自南郡由武關歸。」——《秦始皇本紀》
路線:出函谷關,過洛陽,經大梁、陳留、定陶,登鄒嶧山、泰山,封禪後,又經臨淄、黃、腄,到成山,又折回芝罘到琅琊,經郯城、彭城,西南渡淮水,到壽春,經安陸、株縣,南至湘山,沿江西行,經江陵、宛縣,最後由武關回到咸陽。
始皇帝第二次出巡
算起來,秦始皇第二次出巡與第一次出巡的時間間隔才幾個月。雖然表面上秦始皇是傚法古代聖賢去泰山封禪,實際上秦始皇還是為了向新徵服的原齊國地區宣揚秦朝的赫赫武威。因為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地處最東端的齊國是唯一一個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戰爭而滅亡的。當年,秦國兵進齊國之前,其他五國王室的殘餘分子已經聚集在齊國,他們都十分希望借齊國再次翻盤復國。所以,秦始皇此次泰山之遊,除了向天下展示秦朝的強大武力之外,還借助了一種輿論——刻石,來宣揚秦始皇的卓越武功。
前218年第三次出巡:
《史記》記載:「始皇東遊,至陽武博浪沙中,為盜所驚。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黨入。」
始皇帝第三次出巡
路線:第三次出巡大體與第二次出巡一樣,不過回咸陽時則取道趙國舊地,經邯鄲、上黨、安邑、蒲津渡回到咸陽。當然,個中的原因還是在於威懾趙國的反抗分子。但這次出巡,秦始皇卻險些被刺殺,即張良策劃的博浪沙鐵錘砸車事件。於是,下令大索天下十日而不得刺客的秦始皇怏怏不樂地再次來到齊國舊地芝罘,並立石刻辭,以宣揚秦國統一六國的豐功偉績,告訴天下:秦朝統一六國是為了「烹滅強暴,振救黔首」,結束六國之間「貪戾無厭,虐殺不已」的征伐。算是多少回擊了那些總是喜歡搞出類似博浪沙刺殺事件的六國殘餘分子。
前216年第四次出巡:
秦始皇自第三次出巡歸來後,長達兩年都沒有出遊。如果看秦始皇隨後修築長城,討伐匈奴的一系列國防舉措,也許秦始皇在這兩年裡感受到了遊牧陰山河套之地的匈奴對秦朝的威脅,所以他一直都在考慮如何穩定秦朝北邊國防的問題。公元前216年,又發生了一次刺客事件直接促使秦始皇下定再次出巡的決心,即秦始皇與四武士微行咸陽,突然在蘭池宮遭遇刺客。雖然四名武士奮力擊退刺客,但是卻未生擒或擊斬一人。於是,秦始皇於公元前216年開始了第四次出巡。這次始皇帝視察的重點區域是秦朝北部國防線,終點站是碣石。
始皇帝第四次出巡
「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堤防。…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此次出巡,秦始皇繼續除了尋找不死藥之外,還下令拆毀了魏、韓、趙、齊等國修築的堤壩以及阻塞交通的關卡城堡。戰國時,黃河開始肆虐,地處黃河下游的魏、趙、韓、齊等國為了將黃河固定在穩定的河道上,都各自在自己的國境中修築了高高的堤壩。一則是為了防備黃河氾濫,二則是為了改變河水流向以禍害鄰國。這也便是成語「以鄰為壑」的由來。當然,秦始皇主要著眼點還在軍事,即為討伐匈奴做準備。所以始皇帝才在歸程中巡視了秦朝北部,並從上郡歸咸陽。一則是為秦朝修築長城做一次親自勘探,二則瞭解下匈奴的邊患程度。這一年,始皇帝命蒙恬發兵三十萬驅逐了匈奴,奪取了陰山河套地區,並修建了長城。
前221年第五次巡遊:
自秦始皇第四次巡遊歸來,並相繼派兵驅逐匈奴,並修築了直道和馳道等一系列軍事工程。由於秦朝過分使用民力,使得天下百姓怨聲載道。所以,秦始皇在第四次出巡歸來後,在咸陽呆了四年多。此一時期,自信外患已除的秦始皇或開始處理國內反對者,或為自己縱慾做準備。如焚書坑儒、興建阿房宮、修築驪山陵等。
始皇帝第五次出巡
公元前211年,一顆隕石降落到齊地,有對秦始皇暴政不滿的百姓立即刻上了一句話,「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聽聞暴怒,下令處死隕石周圍的所有居民。同年秋,秦國使者又遇到了一件事。自函谷關而來的使者經過華陰時遇到一個手持玉璧的人,那人告訴他五字預言,「今年祖龍死」,然後便消失不見了。後來,始皇帝將玉璧交給秦朝御府收藏,御府官吏卻告訴始皇帝此玉璧乃是第二次出巡時,始皇帝乘船遇到水上風波,投水祀神的那塊。接二連三的無解事件,讓秦始皇感到了深深地恐懼。於是秦始皇問太卜如何才能消災避禍?太卜算卦後回覆道,「游徙最吉」。隨即,秦始皇除了遷徙百姓之外,自己也開始第五次出巡。不過,這次出巡也是秦始皇的最後一次出巡。這一次,秦始皇還是和前四次一樣,依然進行了刻石活動。不過途徑沙丘的始皇帝卻意外病亡,並留下了一個隱患重重的帝國。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史威登堡預言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稱「東方俾斯麥」 李鴻章遭誰反譏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1896年,甲午戰敗結城下之盟一年後,李鴻章出訪歐洲。
當年5月,李鴻章首先到訪俄國。
他訪俄的主要使命,是參加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登基加冕大典,順便施展下引狼入室、以夷制夷的外交老套路。
俄國財政大臣維特負責李鴻章的全程接待工作。他對李鴻章素有耳聞,但也是初次見面,了解有限。5月3日,二人在聖彼得堡會面。兩週後,一場突發事件,讓維特對這位來自東方的使者有了深刻認識。
1896年5月18日清晨,莫斯科數十萬人匯聚莫斯科霍登廣場,因為當天要舉行新一代沙皇加冕典禮彩排,而且皇家分發禮物給臣民,所以很多市民商人甚至一些貴族一大早都趕過來了。
不料想,天剛亮,好運未致,厄運卻突然降臨。
臨時搭蓋的號稱能容納20萬人的彩棚突然坍塌,驚慌的人們相互踩踏,幾個小時候就留下了2000多具屍體,這即是震驚俄外的「霍登慘案」。
悲劇發生時,作為清朝特使的李鴻章正在莫斯科訪問,身邊陪同他的是正是俄財政大臣維特。
得知此事後,李鴻章問維特:這起不幸的事件是不是沙皇陛下已經知道了?
維特講:現在還不知道,但我們肯定要向沙皇陛下奏報的。
李鴻章很輕蔑笑了一下,開始傳授為官之道:為什麼非要報告皇帝呢?可以把消息壓下來啊。我處理這種事情比你們有經驗。譬如我任直隸總督時,我們那裡發生了鼠疫,死了數萬人。但我在向皇帝寫奏章時,一直都稱我們這裡太平無事。皇帝多尊貴啊,幹嘛因為這點事讓他操心呢。你們這些人啊,不會做官啊!
李鴻章以為,這種老到的官場經驗可以喚起俄方佩服,未曾想維特聽了李鴻章這番傳道,啼笑皆非,考慮到來訪者的面子,他沒有當面駁斥,而在後來的《維特回憶錄》中如是寫道:
「在這次談話以後我想,我們畢竟走在中國前頭了。」
維特為什麼這麼說呢?顯然,李鴻章的這番傳道,不僅沒有得到他的高看,反而是小看了。
當時中俄都是封建型人治國家,但兩者區別還是相當明顯。我們知道,沙俄帝國自18世紀初就在彼得大帝領導下勵精圖治,進行了部分西化的改革,到了19世紀俄國的政治局面比起清國來,也較為開明清朗。官員開眼看世界,開口講實話。而當時清國雖然搞了洋務運動,但官員們的思想觀念並沒有實質改變,他們只是勉強張開睡眼,舊官場的張口說假話、欺上瞞下之風,依然盛行無阻。
近代世界,崇尚的是自由平等,尊重生命。而在李鴻章這樣的官僚眼裡,百姓之命如螻蟻之命一般不值什麼錢,所以出了事,只要不觸及到官位,別的什麼都可以犧牲。這種為官之道,只為統治者一個人考慮,天子牧民,民如草芥,只要不翻天,就別讓皇帝主子沒來由地苦惱了。李鴻章摸準了主子的脈,得說假話時且說假,能遮掩處儘管遮,老佛爺太平,我也自在,至於地方上的亂子,總不至於一下子掀掉了李某的頂戴。所以,天大的事,先遮住了上頭再說。可見,在李的內心裡,根本沒有近代進步的民本民權概念,他就是拿草民的本,換自己無憂的高位。
這個樣子的老朽官僚,無怪乎半文明的沙俄都看他不起。
後來,維特在回憶錄中談及對李鴻章的總印象,直言不諱地說:
「從中國文明的角度看,他是高度文明的,但從我們歐洲的觀點看,他沒享受什麼教育,也並不文明。」
俄國士大夫是這麼看李鴻章的,那麼別的歐洲國家又如何?
當年6月,李鴻章結束了俄國之行後,來到歐洲後起之秀德國。
此時德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率領下,剛剛完成統一,且進行了憲政改革,在歐洲的地位如日中天。
李鴻章主動求見俾斯麥。
6月25日,二人在會晤。
此此會面,俾斯麥只給了李鴻章十幾分鐘時間,在回答完三個問題後,他覺得禮節已到,就轉過頭與德國駐清國大使聊了起來,把李晾在一邊。
在西洋人畫的近代中國漫畫中,對俾斯麥會見李鴻章也涉及。漫畫場景中,俾斯麥坐在上垂首一把大靠椅上,而為嘉賓的李鴻章只被安排了一個小椅子,看起來一高一低,一尊一卑,極不協調。就連俾斯麥腳下的狗,也對來自東方的這位中堂大佬翻起白眼。真是諷刺得辛辣夠味!
有趣的是,李鴻章和俾斯麥之會是中國作者津津樂道的話題,而這些「熱臉貼到冷屁股」的細節,卻很少被提到。
據傳,當著這位鐵血宰相的面,李鴻章還主動套近乎,自比「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反唇相譏:沒人說我是「歐洲李鴻章」。
顯然鐵血宰相對中堂大人不夠尊重。但這不尊重是有理由的。
早在甲午戰爭之前,俾斯麥就進行過精準預言:「中國和日本的競爭,日本必勝,中國必敗。」
戰爭還未爆發,這位德國首相憑什麼認定中國必敗、日本必勝?
俾斯麥是根據他所見到的訪德中日官員差距做出的判斷。
「日本到歐洲來的人,討論各種學術,講究政治原理,謀回國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國人到歐洲來的,只問某廠的船炮造得如何價值如何。」而且更為糟糕的是,即使把這些東西「買了回去,也就算了」。
他說的只知道採購的代表官員,就是李鴻章。
李鴻章自比「東方俾斯麥」,對俾斯麥而言,不是示好,而是侮辱。作為經常接觸國外的外務大臣,李鴻章對西方文明並非一無所知,但知之甚淺。他在國外經常抒發無知慨嘆,諸如「中國文物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竟然把中西差距,僅僅歸納為兵器差異,看不到西方強盛的政治本源。他把國外的議院等同於中國的都察院,還說這是漢朝就有的。李鴻章沒有機會去感知歐美議會的優越性,相反根據自己的中國經驗和親身經歷,反而認為議會制不好,就像中國官員之間鉤心鬥角黨爭一樣。
這個樣子的李鴻章,目光短淺,給國家帶來的是一個個屈辱條約,常被西方人視為笑柄。怎麼可與威震世界的德意誌第二帝國塑造者俾斯麥相提並論?
在俾斯麥眼裡,他欣賞的東方政治家不是李鴻章,而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史料顯示,早在日本還未成大氣候時,伊藤博文訪德,就受到俾斯麥隆重款待,兩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在酒席宴喝的酩酊大醉,伊藤博文找到了自己的偶像,俾斯麥看到了自己衣缽在東方的傳承人。而那位大言不慚的「東方俾斯麥」卻被定格為舊士人,偽精英一枚,怎麼可能拯救苦難中國、東方稱雄呢?!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史威登堡預言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929 ‧ 一起旅行 ‧ 在君臨城看夕陽]
從蒙地內哥羅一路開往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進城之前的倒數幾個轉彎,我們遇見這段旅程中最讓人屏息的古城風光。紅豔豔的屋頂從瑟爾德山(Srđ)延伸入海,形似一艘紅色大船正準備出航,雄偉城牆是船首輪廓,遠景是小島與和緩起伏的山脈。自駕的心神勞頓,都消融在紅屋頂與大海交會的美景裡了。
這座我一直無法正確發音的城市,是美劇《權力遊戲》當中維斯特洛大陸七大王國首都君臨的取景地。在她因《權力遊戲》聲名大噪前,早已因為臨海古城的美景被稱作「亞得里亞海之珠」。
基於良港地利之便,杜布羅夫尼克的海岸貿易向來發達,中世紀時,這裡是亞得里亞海沿岸唯一能和威尼斯匹敵的城邦,時至今日,貿易船成了遊輪,貨物成為蜂擁上岸的旅客。卸下行李,我們沿著石頭階梯直奔老城區,穿過人山人海的派勒門,直奔城牆。
若在杜布羅夫尼克只能造訪一個景點,選城牆就對了。長達1.9公里的城牆從14世紀開始修築,不曾被攻破,往裡看是整片艷艷的紅屋頂,往外看是藍到令人心神蕩漾的大海,沿城牆逛一圈,能從不同角度欣賞古城的美。
由於大家都知道絕對不能錯過名列世界遺產的城牆,登牆遊覽的人數,可想而知也是恐怖的多。一天人限是4000人,在夏天旅遊旺季,基本上從早上10點到下午3點都是水洩不通的狀態,從買票到登牆,我們就在人群中隨波逐流地被擠來擠去。
從民宿出發前,我們遠遠望見一片頗黑的烏雲。當我們登上城牆沒多久,這片烏雲已經飄到我們頭上,瞬間風雲變色,打到皮膚會痛的雨大滴大滴落下,氣溫降到穿長袖襯衫還會發抖的程度。
人們瞬間湧入堡壘、塔樓與所有可以躲雨的遮蔽物下方,擠不進來的人帶著「異鬼追來了但臨冬城門已經關上」的哀怨眼神,用已經被雨淋到軟掉的導覽簡介遮住頭,繼續往前跑。
雨下得沒完沒了,我大概只走了5%不到的城牆。這時就是出門必備陽傘的台灣人發揮優勢的時刻,我們決定撐傘來段雨中漫步。
沒想到毫無遮蔽物的城牆真是殘忍地冷,冷風挾著大雨以一種要人得風濕病的氣勢颳在我們身上,我們趕緊躲進一座防禦塔的樓梯間,鞋子都濕了,像踩在兩團冰塊裡。
樓梯間的窄窗框住幾座在雨中顯得灰濛濛的紅屋頂,杜布羅夫尼克古城區的建築訂有規範,紅色屋頂,米白色的牆,無論新建或整修的屋主都要遵守,視覺整齊劃一。
紅屋頂的城市並不稀奇,法國里昂沿山興建,高高低低的紅屋頂是《魔女宅急便》場景;土耳其番紅花城的紅屋頂是鄂圖曼時期的建築精粹;祕魯庫斯科的紅屋頂沿著谷地鋪展,被安地斯山脈環抱,有種王者的沉穩莊嚴。小而美的杜布羅夫尼克,則在海洋襯托下,有其他城市無法取代的奔放氣息。
其實杜布羅尼克舊城區原本是座島嶼,15世紀中葉,執政者填海造陸,讓島嶼與陸地相連,被填平的水道就是今日杜布羅夫尼克最熱鬧的史特拉敦大道。
雄偉城牆能抗海上的外敵,卻抵禦不了天災戰火對城市的損傷。17世紀的地震,震毀全城4分之3的建築;1991年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杜布羅夫尼克被南斯拉夫人民軍圍城7個月,遭到猛烈砲擊,現在部分城市建築上仍留有獨立戰爭時期的砲火痕跡。
---
大概等了1個小時,身邊的遊輪團旅客一個個冒雨返回船上,就在我們覺得今天差不多就這樣結束了,雨勢突然變小,而且神奇地露出幾絲陽光。
這場雨讓擁擠的城牆徹底清場,我們快步沿著舊時士兵的巡守步道前往制高點的守望塔,這時陽光正好露臉,眼前完全就是《權力遊戲》中君臨城的樣子,雨中的等待有了價值。
我們匆匆走過瓦里斯與小惡魔商議大事的城牆、不朽者為龍后做出預言的不朽神殿,趕在日落前回到能遠望羅維里耶奈克要塞的好角度。這座建於11世紀的要塞,兼具劇場與防禦功用,有「杜布羅夫尼克的直布羅陀」之稱,《權力遊戲》中的紅堡就以此為取景地。
亞得里亞海的夕陽美景與「哇!這是紅堡的夕陽」的雙重感動,就是只有《權力遊戲》劇迷能體會的幸福了。
---
*我們除了城牆也去了《權力遊戲》其他幾個在杜布羅夫尼克的拍攝點,大家可以參考照片,網路上甚至有人製作拍攝地點的google maps。 https://gretastravels.com/game-of-thrones-filming-set-in-d…/
**S8E4讓我好失望啊...缺乏邏輯的急轉直下不叫驚喜,是錯愕。GOT的精髓不是武打、龍與魔法,是小指頭的箴言”Chaos is a ladder.”階梯盡頭的鐵王座,想要搆得著、坐得穩,不一定善使明槍,但絕對精於暗鬥。希望接下來寶貴的兩集別再有為了驚喜而驚喜的反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