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的悲劇或一齣政治喜劇──試評《理查三世》
製作:法國皮寇拉家族劇團(La Piccola Familia)
導演:托馬‧喬利(Thomas Jolly)
場次:2018/4/13 PM 7:00
場地:國家戲劇院
《理查三世》為莎士比亞經典名著,描寫玫瑰戰爭的終結,劇中形塑了妖魔般的邪惡英雄──理查三世,先是狂妄大膽甚至無恥地以兇手的身分在送葬隊伍中向寡婦安夫人求婚。並設局借刀了結其親兄喬治,國王愛德華四世承受不了打擊也隨之死去,隨後理查發動一連串「正名」篡位行動,終究成為英王理查三世。但愛德華四世的兩名幼子仍在世上他豈能坐得安穩,竟連孩童都不放過,慘忍地命人將年幼的王子給抹殺。一連串的陰謀、殘殺與背信加速了眾叛親離,最後理查三世戰死沙場,結束充滿血腥與謀殺的一生。
而這齣由法國皮寇拉家族劇團與托馬‧喬利導演所演繹的《理查三世》加入了許多政治批判與疏離效果的手法,放到選舉在即的台灣更是議題十足,而這齣戲上演後也引發觀眾於「黑特劇場」中討論批判,筆者認為若將這演出中的「理查三世」與其他角色的攻訐批判與事後觀眾在網上討論「理查三世」內容加入演出脈絡來討論或許更能貼近《理查三世》在台灣的論述可能。
/
暗場中傳來低語呢喃,在晦暗燈光中理查三世如鬼魅般登場,巨星似地站上如伸展台向前延伸的舞台區位向觀眾自報家門(自曝其短),如乾枯灌木般的瘦弱手臂、長短不一的雙腳以及醜惡的駝背,當然還有因其醜惡外表造就其扭曲人格。如理查所言:如此醜惡的外表求愛是不可能的,因此唯有權力才能滿足他的欲望。戲甫開演便已宣示理查的悲劇性格,也就是人性上的巨大缺陷──自卑。他的自卑擴大成無法滿足的巨大黑洞,導致對權力無盡渴望與索討,也引發後續一連串的悲劇。隨後字幕看板下降,孩童般歪斜的中文字寫著「理查三世的悲劇」,隨著各場戲的進行,點題看板也畫蛇添足般地刻意不斷出現,製造出如「史詩劇場」的疏離手法。不禁令人一笑,也揭露整齣戲的調性:投入於理查的人性描寫;疏離於劇情中的人性陰謀與無情殺戮。卻也讓觀眾得以一窺理查三世這般醜態百出、口蜜腹劍,舉手投足間充滿邪惡魅力的黑暗英雄。
/
整齣戲燈光晦暗,如時局般冰冷肅殺,隨時凌空而降的燈具像是監視器一般無所不在,探照著理查的內心,也直直照射檢視著觀眾的理智。舞台僅有鋼架、布幕隨場景需求流動,顯得冰冷且空洞。劇情圍繞著理查打轉,導演對於理查的人性經營相當成功。在無恥地向安夫人求愛成功後他發現原來自己竟也是有人愛的,便顧影自憐甚而決定好好打扮自己一番,隨後果真戴上墨鏡勁裝打扮登場。上一場戲才陰險設局,惡語嘲弄的渾蛋竟是如此幼稚卻又容易滿足;在鼓動倫敦市民支持理查登基的陰謀中理查像是小丑一般地欲拒還迎、矯揉造作,但成功後卻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說著好險好險,沒想到心狠手辣如他在此局勢竟是怕得可以;戲到末了,理查三世人神共憤,連生母都憤恨不止地咒罵。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被認同、得到存在的價值,然連生母都恨不得手刃之,至此我們看見理查的心碎。隨著理查一敗塗地,其手下亡魂佇立其後,恐懼、罪惡如泰山壓頂再次鞭打凌遲著理查,看板下落「死得好」,只見眼前斗大「RIII」轉變成「FIN」,理查生命終結,本劇結束。
/
在倫敦拱王一段戲中,場燈大開,理查的爪牙們藏身於觀眾席為其助威吶喊,舉著中文告示牌並以中文大聲吆喝著「站起來」,觀眾明知理查是兇手,卻也跟著站起身來拱著、胡鬧著。也許是出於配合演出也許是出於尷尬,但不正是對政治的強烈諷刺嗎?台上的小丑扭捏作態,台下的觀眾得過且過。總之理查終究是登基了,自卑成為自大,丑角化身征服者,像是個人演唱會一般地在台上狂妄地歌著舞著:「我是狗、我是刺蝟、我是癩蛤蟆」(卻是你們的國王),也嘲弄似地向觀眾說「別擔心,只是唱歌而已。」一旁裸身的豬頭人跟著大臣上台扭動,一陣胡鬧狂舞,理查成了世界的王,豬頭登基。
/
在演出結束後在網路上有網友提到:「法國團隊來台灣講中文討好觀眾」、「中文看板相當出戲」、「導演自導自演還開演唱會」等觀點,筆者認為這般「討好」、「自溺」不都是理查三世的人格特質嗎?而「出戲」一說不正是整齣戲想引起、招惹的諷刺與批判嗎?至此,筆者甚至私以為可將整齣戲視為一場以理查三世論理查三世的後設型態演出。導演自導自演本劇好比理查三世自導自演登上王位,藉由托馬‧喬利扮演理查三世來爬梳理查三世的悲劇一生,並檢視怎樣的社會、世界養成了這般醜惡卻又迷人的彼得潘。
照片來源:國家兩廳院 National Theater & Concert Hall, Taipei, Taiwan
#理查三世
#皮寇拉家族劇團LaPiccolaFamilia
#托馬喬利ThomasJolly
#TIFA
#戲劇評論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