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友善👌
中秋連假的結束,也是調整身體、回歸律動的最佳時機點,讓囤積的脂肪和肌肉有所伸展,結合呼吸調節,身形更流暢!
許多人認為只有通過有氧運動才能達到減重與瘦身。但你知道嗎?柔軟度與靈活度的練習也有助於強化新陳代謝、血液循環、甚至肌肉鍛煉💪即使你不會在短暫的拉伸過程中燃燒掉大量的卡路里,但當關節運動得更舒適、四肢感覺良好時,身體的機能將提升,使日常移動的範圍擴大,便能自然消耗熱量!同時充分減輕心理壓力😇
讓我們離夢想中的身形體態更近一步!一起有效的拉伸鍛煉🙌這次除了有動作組合的推薦,也附上了每個動作應該注意的小細節,把身體擺放在正確的位置能夠讓訓練更有效果!
#Katie負責任瑜伽小提示
#運動菜單
🔺️新月式(低弓箭步):保持核心出力並穩定,重心在臀部正上方,保持脊椎延伸,雙手平衡向上,維持3-5個呼吸。
🔺️半猴王式:吐氣將臀部向後移,以疊置在你的左膝蓋正上方,並將前腿伸直,將右腳趾朝向自己彎曲內勾,保持右膝蓋向上,勿向內或外傾倒,維持3-5個呼吸。
🔺️四足跪姿開肩:將胸口以及肚子往上翻,上下手臂呈一直線,臀部穩定不歪斜,感受核心往上提,有種扭轉身體的感覺,維持3-5個呼吸。
🔺️下犬式:啟動核心,將尾骨抬向天空,保持脊椎延伸,手指撐開推向地面,雙腳穩定往下踩,維持3-5個呼吸。
🔺️核心強化式:啟動核心,將大腿靠近肚子,膝蓋靠近上手臂,再進階可靠近腋下,手腕及肩膀呈一直線,後腿盡量伸直,維持3-5個呼吸。
🔺️小狗伸展:雙膝與臀部同寬,尾骨捲後,保持脊椎延伸,雙手向前伸展,手掌可穩定推入地面,肩膀遠離耳朵,維持3-5個呼吸。
完成這一套鍛鍊與伸展
跟我分享你最喜歡哪一個動作吧😍
請訂閱我 YouTube ►凱蒂瑜珈Flow With Katie
請追蹤我 FB / IG ►搜尋 flowwithkatie
#flowwithkatie #凱蒂瑜伽
#Katie_Daily #Katie_Fitness
#katie_knowledg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8的網紅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 Jack Chen, sports physiotherap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
右膝蓋 在 安啾愛旅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沒整形拉! 進廠維修是去這」#爬山運動者必看
⭐運動選手推薦的物理治療所:https://bit.ly/3ByOamx
前陣子進廠維修PO限時動態 #被大家誤以為去整形
也收到許多粉絲詢問 #文長慎入
大約在今年初
我的右膝上方有股說不出的怪感
永遠忘不了到達加里山三角點後
一連串落差大的陡下路段
右腳完全使不上力
全靠登山杖輔助回到平地
嘗試了各種治療方式 #文章有寫
也跑去大醫院做X光檢查但都找不到原因
可能受奧運影響
新聞媒體時常介紹每位成功的選手
背後總是有一群默默付出團隊
其中物理治療師更是團隊中的靈魂人物
因緣際會得知「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從事前諮詢、徒手治療、回家練及矯正及AI器材復健都令人相當舒服
#最主要關鍵
物理治療師恩賜老師細心地按壓膝蓋周圍
舒緩平時緊繃的肌肉群
經過約40分鐘療程
右腳瞬間輕盈起來
再加上回家的復健動作
雖然目前右膝蓋雖然還沒恢復到以往
但已漸漸往好的方向邁進
多虧物理治療師陳恩賜老師(戴口罩依然藏不住帥氣)
有相關運動疼痛問題
不妨給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治療唷
預約👇👇
電話:02-28721526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延壽街330巷1號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 #山友 #登山 #疼痛治療 #徒手治療 #運動治療 #健康賦能管理專家
右膝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媽後經歷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
第一就是【落髮】
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有狂掉頭髮的一天,
記得是在允寶快滿四個月的時候,
某天起床發現枕頭上都是頭髮,
一開始不以為意,
結果發現連允寶的嬰兒床都是我的髮,
最後甚至連他的手中都是我的頭髮,
我才真的被嚇到了🙀
但這就是產後媽媽必經的過程嘛…
我樂觀的性格告訴我:
「嗯~這很酷的,只有媽媽才會這樣🤣」
第二就是我開啟了【復健人生】
對,我算是年輕媽媽目前27歲。
但大概在三個多禮拜前,
我發現我的右膝蓋伸直或彎會痛,
一開始也想說小事小事,
心想:「從小就是舞蹈人有傷沒什麼了不起的。」
直到後來發現連走路都有痛感發現這樣不行!
(當媽後會更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所以趕緊去整復還有看醫生,
最後結論就是「肌腱炎」 !
原因大概就是
①使力不當:激烈的活動或用力超過肌腱負荷時。
➡️ 長期抱著允寶超過負荷🤔
②長期反覆使用:如長時間打電腦造成手指肌腱發炎。
➡️一直餵奶當肉墊姿勢沒有改變🤔
其實我是一個很懶的運動的人,
但自從開始復健後,
我決定要撥出時間鍛鍊自己的肌肉,
這樣我才能一直陪著允寶到處玩耍啊!
最後的結論就是:
「當媽偉大、當媽辛苦,不只捨棄了自己的時間,連身體也都奉獻了!」
女兒媽愛你❤️
最後送上一張允寶小飛象祈禱圖
#羅小白育兒日常 #媽媽甘苦談
#媽媽辛苦了 #允寶 #4m29day
右膝蓋 在 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 Jack Chen, sports physiotherapis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S)。由他來分享一般民眾可以如何先整理自己的身體狀況、關鍵的資訊提供給醫師,讓短短幾分鐘的看診時間能更有效率,解決病人的問題。
看診前可以帶的小筆記,有利於醫師診斷的資訊,包括:
L (Location):不適的位置(ex. 右膝蓋)
Q (Quality):不適的性質(ex. 刺痛、麻、脹等)
Q (Quantity):不識的程度(ex. 3分痛)
O (Onset mode):開始的性質(ex. 慢慢出現的、還是跟一次受傷後)
P (Precipitating factors):誘發因素(ex. 蹲的時候會痛)
E (Exaggerating factors):加劇因素(ex. 上樓梯、跑步時會越來越痛)
R (Relieving factors):緩解因素(ex. 躺著、坐著會比較舒服)
A (Associated symptoms):伴隨的症狀(ex. 同時還會痠跟麻)
*若是職業運動員,務必先跟醫師說明,並確認藥單是否有禁藥成分
範例:
「醫師,我一週前扭到腳,當下非常痛,大約10分有7分痛,當下沒辦法走路,到今天已經好蠻多的,但是在走比較久或跳的時候,右外側腳踝有痠跟緊的感覺,不動或坐著都不會痛」
【林威廷醫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Dr. M Be Superior 運動醫學 傷害復健 健康促進
Instagram: drm_be_superior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
剪輯&字幕:江恩宇
影片拍攝時間:2021年3月1日
#運動傷害 #運動醫學 #復健科 #骨科 #疼痛科 #家醫科 #開刀 #物理治療 #運動防護 #復健 #疫情 #covid19 #sportsmedicine #sportsinjury #physiotherapy #rehabilitation
右膝蓋 在 右膝- Home 的推薦與評價
右膝. 3944 likes · 816 talking about this. 起源與事紀:https://iiil.io/jPcx.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