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嚴正聲明】
對最高法院民事庭忽視醫事人員專業及台灣醫療困境,逕認定醫療糾紛應由被告醫師負舉證責任,本會深表遺憾痛心!呼籲司法正視醫師人權! 106.06.05。
據媒體報導,最高法院罕見就個案判決認為「重大醫療疏失 醫師應負舉證無因果關係」,以及報載「醫界推醫糾刑責除罪化 不了了之」等新聞,本會甚為關切,而對最高法院民事庭就的特殊見解,本會認為似有忽視醫事人員專業及台灣醫療困境之虞,特發表聲明如下,呼籲司法正視醫師人權(詳見全文或網址:https://goo.gl/hoV41x):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嚴正聲明】
對最高法院民事庭忽視醫事人員專業及台灣醫療困境,逕認定醫療糾紛應由被告醫師負舉證責任,本會深表遺憾痛心!呼籲司法正視醫師人權! 106.06.05。
據媒體報導,最高法院罕見就個案判決認為「重大醫療疏失 醫師應負舉證無因果關係」,以及報載「醫界推醫糾刑責除罪化 不了了之」等新聞,本會甚為關切,而對最高法院民事庭的特殊見解,本會認為似有忽視醫事人員專業及台灣醫療困境之虞,特發表聲明如下,呼籲司法正視醫師人權:
一、所有醫療處置都有一定常規,且醫師須依當下情況給予適當之處置,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醫療」,必定存在相當的合理風險,否則動輒得咎,將無人願意再投身懸壺濟世的醫療工作;然而,觀諸台灣當前醫療糾紛之實況,常有人以「事後諸葛」態度來抨擊醫界、打擊醫師,完全忽略醫療人員辛苦的付出,若再繼續助長此風,台灣醫療環境將持續惡化,恐非民眾之福。
二、上開最高法院之特殊見解認為,「醫師被告,還得自己證明沒有疏失、沒有因果關係」,儼然是要逼使台灣醫師無視對病人最有利的醫療措施,而都採取最保守、對醫師最有保障的醫療方式?醫者仁心,均盼望病人在其治療下能重拾健康身體,但面對醫療方式的選擇,醫師必須要考量當下所面臨的狀況,以及擁有的醫療資源;無奈者是,司法是事後觀看整個醫療流程,而非當下的臨危判斷。且最高法院的法律審,主要針對法律的適用是否合宜進行書面與法理見解審查,無法瞭解真實與重要的醫療環節,在認知有限的狀況下,以及對醫師專業判斷的資訊不足,若非對醫療環境或專業有足夠概念的專業法學人士,恐怕容易忽略重要的醫療環節與專業,甚而只會看到告訴人悲情訴苦的片段,進而讓醫師受到不白之冤。
三、當前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司法院特別重視醫療糾紛問題,並提出諸多緩解醫療糾紛之改革意見,顯然台灣醫療困境已到「國安危機」的險境,故最高法院不應單純就法理觀點來思考複雜的醫糾問題,而應有更宏觀的角度與格局,並以「緩和醫療糾紛」以及「創造友善醫療環境」綜合考量,始為鵠的,況本案告訴人身分還是司法同僚,最高院廢棄前審判決,理由更應讓醫界信服,否則易啟人疑竇!
四、另依據醫界全國性的醫療糾紛實證研究,病方敗訴原因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不在於醫療專業不對等,而在於病方濫訴案件太多,本判決將會增加更多的醫療糾紛濫訴,豈是國家社稷之福?!
五、本會歷任理事長,均以改善醫療人員執業環境,建立「醫療刑責合理化」之制度,促進雙贏為努力目標,邱理事長泰源於上任後更積極推動「醫療刑責合理化」之立法工作,並多次召開公聽會凝聚共識,本會對於推動醫療刑責合理化的修法工作仍積極進行中。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理事長 邱泰源
聯 絡 人:醫事法規委員會 吳欣席召集委員 0937-242-420
王必勝秘書長0920-733-357
林忠劭主任秘書 0932-180-464
發布日期:106年6月5日
司法院歷任秘書長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下午去台中看守所看當事人,接近四點,看守所忽然提早收封,我下意識的還是緊張了一下。
台灣的司法改革千頭萬緒,社會的共識是確實有問題,需要改, 但在這個體制裡循著既有的遊戲規則,因此獲居高位的人,他怎麼會覺得這司法制度有問題呢?
在那些受到司法不公對待,無處可說求助無門的滾燙淚水中,也絲毫未見,這兩位歷任的司法院秘書長,對這些人有什麼同情。
在我國法院奔走的人們,欲哭無淚的憤怒,司法院高層是否有所理解?
謝文定始終沒有回答的是,在這麼多年的xx官,xx長的資歷中,他要如何讓人們相信,他要擔當司改的重任,他要如何作為憲法的守護者。
司法系統的輝煌資歷,並不足以回應人們,要求一個起碼公平司法的卑微期待。
司法院歷任秘書長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總統府上周五傍晚,低調公告由台南高分院院長鄭玉山接任最高法院院長,這也是馬英九明年卸任前,在司法體系最重要的人事案,背後卻有一段故事。原來,相關人事案依往例,均由司法院長建議人選中產生,但馬英九拿出自己的口袋名單,讓司法院長賴浩敏吃了悶虧,也讓外界對鄭玉山的「人脈關係圖」相當好奇。
最高法院院長屬於由總統指派的「特任官」,但按照慣例,總統會先口頭諮詢司法院長適任人選,再由司法院發予推薦書。
馬主導的人事讓賴浩敏尷尬
最高法院院長楊鼎章預定本月退休,知情人士說,原本司法院的口袋名單,包括司訓所十三期結業的秘書長林錦芳、前高院院長陳宗鎮及十五期的高院院長石木欽,賴浩敏原打算推薦馬英九的台大法律系同學林錦芳接任,並規畫陳宗鎮接下秘書長一職。
不料,人事案在十月初出現黑馬,據瞭解,馬英九十月初約見賴浩敏,屬意由司訓所十八期結業的鄭玉山接任最高法院院長,馬不用自己的同學而選擇了鄭玉山,讓外界跌破眼鏡。
鄭玉山是何許人?他歷任一、二、三審法官,也曾在最高法院待過十三年,審判經驗極為豐富,唯獨只當過台南高分院院長,行政資歷不算突出。但他的求學之路從建國中學一路到台大法律系,和馬英九、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卻是如出一轍。
由於司法院對人選有疑慮,一度造成人事案卡關,而總統府選在上周五下班前低調公布鄭玉山的人事令,無疑直接打臉賴浩敏。
誰推薦鄭玉山?傳為蘇永欽
其實,賴浩敏把最高法院院長人選視為卸任前最重要的人事案,卻挨了一記悶棍,親近他的友人表示,賴表面上沒反應,但心裡不太好受。
由於最高法院是終審法院,無論最終判決,或是透過刑庭會議做成的決議,都會拘束下級審法院的判決,例如,公立大學教授不適用《貪汙罪》、亮票案等許多案子,都必須遵守最高法院的見解。因此,院長人選必須在司法界有超然地位,知情人士說,馬這次不顧司法界的聲音,在終審法院安插自己屬意的人,各種謠言已傳遍司法界。
鄭玉山半路攔胡,最高法院內部出現不同聲音,有法官私下說,「以他(鄭玉山)的資歷能當,那我也可以。」另有法官擔心,鄭玉山的期別和資歷都不強,擔心他是否能勝任。不過,也有其他法院法官稱讚,人選耳目一新,馬可能想起用新人,實現改革最高法院的承諾。
此外,蜚短流長免不了在司法圈發酵。司法界人士說,最勁爆的傳言,莫過於馬英九原屬意由老同學、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接任,但礙於蘇未曾擔任審判工作,這樣的派任屬於「降級」而未果,馬透過蘇的推薦,改用推動科技法庭有功的鄭玉山,才造成這樣的結果。
司法界高層研判,蘇永欽沒有審判經驗,不太可能接任該職,此外,若要用推動科技法庭的「業績」來論成敗,當年執行科技法庭的元老是石木欽,最大推手是林錦芳,不都比鄭來得更厲害嗎?推動科技法庭應只是一個藉口。而鄭玉山獲得馬青睞的原因是什麼,總統府、司法院均未正面表達看法。
司法界呼籲,選任程序透明
反觀另一個當事人林錦芳,表現得相當淡定,卻意外缺席院長交接典禮,法界人士同情地說,「兩周前,立委針對副院長蘇永欽對美河市釋憲案的不當發言,猛烈炮轟司法院,林錦芳多次替蘇緩頰、抱屈,如果馬派任鄭的主因來自蘇永欽,那林情何以堪。」
民間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表示,只盼望鄭玉山能改革最高法院,司改會對人選沒意見,只是質疑程序不夠透明,他認為,最高法院院長如果比照大法官,由國會任命產生,就不會有黑箱問題,比較容易獲得人民信任。
外界形容人選是「各方角力後的結果」,高榮志說,如果過程中有赤裸裸的人事鬥爭,這種透過黑箱提名的院長,也不會太受人尊敬。不管提名誰,他表示「不客氣地講,這些司法高層的想法如果都還是活在威權時代,就不夠格擔任最高法院院長。」
法界人士期許鄭玉山能發揮創意,好好改革最高法院,不過,最高院極為講求「論資排輩」,當過院長的法官一籮筐,有許多庭長甚至比鄭資深,鄭必須先擬妥對策。
幸好,鄭玉山是標準的運動迷,年輕時還曾獲選國家代表隊,體能相當好,足以應付最高法院的繁重業務。除了體能佳,他的點子多、個性也很沉穩,閒來無事喜歡下圍棋,司法界也期待他上任後能發揮「棋士精神」,用行動破除外界的流言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