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曼都的表演課又啟動了,這次來到第六期了。
表演課,是學習溝通表達、團隊合作、換位思考、情緒掌控、美學涵養、潛能開發.....所有跟「人」有關的事情,最有趣也是最深刻的方式。
表演課,就是讓人「淨化」與「進化」的一件事情。
大家都來上表演課吧!
#表演訓練做得好
#各行各業都站的住腳
#客製你需要的表演課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
各行各業都站的住腳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各行各業都站的住腳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武肺肆虐一年,各行各業當災,觸發執笠潮。開業10年,專門售賣二手BB用品的社企「綠色小腳板」,疫下生意大跌七成,或於數月後暫停營運,一班以此作為投身社會中途站、每日帶着孩子上班的年輕媽媽,即將面臨失業,前路茫茫。
位於荔枝角工廠大廈的「綠色小腳板」,是明愛轄下社企,專門售賣二手BB衣物和用品,所有員工都是年輕媽媽。今年23歲的Ringo,18歲大專畢業時意外懷孕,幾經掙扎決定誕下女兒。當全職媽媽一年後,不想與世界脫軌,決定投身職場,在明愛風信子計劃姑娘轉介下成為綠色小腳板員工,一做就是三年。約800呎的店舖裏,塞滿了BB車、兒童圖書、玩具、衣物等,雖然環境有點亂,但10年來一直頗受客人歡迎。另外,這裏亦很人性化,容許員工帶同子女上班,如孩子有突發事,更可調節上班時間,比較彈性,在香港少有。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29/TQWUNSFOQZHPRJZTUERKQS27ZA/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社企 #嬰兒 #失業 #荔枝角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各行各業都站的住腳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武漢肺炎肆虐超過了一個月,各行各業都大受影響,零售業更首當其衝,商場店舖人流大減。記者走訪了三間旺角Gadget店舖,他們都表示農曆新年過後疫情加劇,即使店舖內都已做足消毒抗疫措施,但生意額都大跌三至四成,亦推測最壞的時間應是在三四月,在這種惡劣形勢下,惟有自救找出路。
疫情影響下,不少朋友都情願留在家打機,但對遊戲店生意沒有幫助,因為現時購買遊戲已可直接在網上商店下載購買。好景火之鳥遊戲店Ho Ho說,這一個多月生意額暴跌三成以上,目前還是在捱,但亦說始終還有一部份人喜歡實際遊戲碟。Ho Ho每天都會在店舖內抹拭遊戲碟、遊戲主機、配件半小時,尤其是大量的二手遊戲碟。不少人仍對人流多、通道又狹窄的商場有避忌,Ho Ho說近期多了客人要求在外面交收,每天收舖後都會將遊戲碟帶到附近車站同客人交收,平均每天都有十多隻,「我又不覺在外面交收太麻煩,客人肯買的話,我只是多個一個動作,最緊要大家開心。」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好景 #先達 #信和 #旺角 #總統商業大廈 #GadgetGuy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