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況轉播 #Liberté
2016年12月,四年前了啊,我造訪了武田健治主廚位於東京的米其林一星餐廳「Liberte a table de TAKEDA」。那是麻布十番靜謐巷弄的一棟簡約平房,有流水,有綠樹,氣氛典雅莊重,菜色精準紮實,十分愉悅的一頓午飯。那一趟我同時也吃了幾間東京的法式餐廳,綜合先前的經驗,武田主廚的風格,是偏向正統法式多一些。
武田主廚曾赴法國知名的重量級米其林餐廳「Troisgros」、「Le Jardin des Sens」學習,返回東京後,在Le Jardin des Sens首家海外餐廳「Sens et Saveurs」累積經驗。2012年,他開設自有餐廳Liberte a table de TAKEDA,隔年即摘米其林一星。
那一天,他卻跟我說,他想砍掉重練。他應該是看見了這間餐廳在東京存續下去的天花板,那時亞洲五十最佳餐廳熱潮正延燒,說故事、吸眼球、交朋友正當道,只是想好好開一間基本條件倶足的餐廳已經不夠了。感受到時勢所趨,武田主廚當時已默默擘劃理想的餐廳形式,「如果可以的話,我想開一間吧台座位的餐廳,不要太大,客人圍繞著坐,我就站在中間出菜。」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2017年12月Liberte a table de TAKEDA在東京歇業,2020年以「Liberté」在高雄重生,與東京「Den 傳」的姊妹店「Sho 承」一起落腳高雄新建案「定潮」內。
#高雄作為新熱點
走進Liberté,登上二、三階平緩的階梯,視線中豁然開朗的景象正是三面環繞的吧台,以及中央偌大的出餐區,有如開放式劇場的設定。武田主廚果然實現了心目中的理想。
在他眼裡,高雄是一塊fine dining處女地,是一片藍海,充滿了機會。從東京搬遷來此,生活與事業移植異地,他應也有著眼這點。高雄與台灣客人也予以回應,Liberté從試營運起,即成預約困難店,高雄本地客人、專程來吃一餐的外地客人絡繹不絕;隨著「Sho 承」跟進開業,在吃貨圈中,高雄也躍升為fine dining熱點,把高鐵當捷運搭的食客不在少數。
武田主廚精工細活、技巧堅實的法式料理,也為高雄和台灣帶來不同的觀點。他不強調台灣味,不加亮台灣產地的蔬果魚肉,出發點和台灣主廚、甚至落腳台灣的日本主廚(如祥雲龍吟的稗田良平、logy的田原諒悟)都不相同。我的感覺是,他頗有憑藉一身本事(日文所謂「腕」)來決勝負的意味。
#法式本格派
這一份聖誕特別菜單,充滿了冬季海鮮與溫暖風味,海裡與陸地的蛋白質撐起場面,蔬菜存在感低,加強節慶菜色的濃厚感。一絲不苟的做工,對於形狀與質感的執著,則處處顯露:蓬度完美、焦亮均勻的修頌餡派;細緻得感受不到纖維的花椰菜泥;酥皮湯漂亮工整的上蓋與其圖畫;切割成秋葉的柿子片;波紋切法的蘿蔔片;極細的炸蔥絲;壓成米其林星形的黑松露片。
武田主廚對千層派皮有一套,也彷彿在宣示其法式本格派。開胃小點裡出現的修頌,千層派皮的疏鬆與表面的脆度優秀,奶油與麵粉的香氛中,冒現乳豬與鴨肉的肉餡,混合著松子、開心果、栗子,暖意升起。
另一道用上千層派皮的菜色,則是燒燙燙從烤箱出爐的酥皮湯。武田主廚親自切開,揭蓋時,大縷白煙衝天而出,他再刨上大片大片的黑松露。黑松露香氣平淡,僅增添土質風味,裡面的材料才有意思,乾鮑、花膠、海參、鴨肝、香菇、栗子、竹筍、猴頭菇,還有雞湯的醇美鮮味,這是佛跳牆吧!品嚐時,可以先咬一口酥皮,再喝一口湯,熟悉的中式風味交乘奶油香與鬆化餅皮一點也不違和,酥皮湯的作法還更能保持個人湯盅的熱力,合理的中西合璧。
二道海鮮也應景。冬季著時的北海道鱈魚白子,藏身在大量的蘑菇絲、黑松露絲底下,蕈菇的香氣撲面而來,用湯匙一挖,白子的奶滑融入蘑菇醬汁的醇芳中,麵包丁輔以酥脆,松子與培根碎星星點點,春菊稍來清新。東港龍蝦,汆燙成球,中間仍帶透明,熟度拿捏得剛剛好,桌邊淋上海味奔放的「美國醬」,以大量龍蝦殼和奶油製成,未嚐滋味香氣先到,濃郁的甲殼鮮美,襯上防風草泥的甜味與水田芥的苦嗆。
主菜不可免俗是牛排,北海道A4和牛,表面塗了味噌醬,堆疊上炸日本大蔥絲,頓時日式風情洋溢,另以偏甜的紅酒濃縮醬汁點綴;確實的精工花在孢子甘藍與百合根上,大小相似的圓瓣經過挑選,交錯疊起,一嚐還有玄機:孢子甘藍的根部也切碎不浪費,和培根碎一起填入葉子中,和百合根夾在一起。
甜點很討喜,尤其喜歡前甜點的金桔與杏仁豆腐,奔放濃縮的杏仁風味被金桔點亮,底下還有滑溜溜的、用香草調味的燕窩,香草的香甜感也很搭配杏仁。
草莓季如火如荼,武田主廚以馬告冰淇淋襯托冷凍草莓切片,冷凍草莓出餐前現刨,和液態氮一起嘩啦啦降臨盤中,與草莓果醬同食,馬告的檸檬清香降低了草莓的甜美感,味道更有層次。
#MyPace
總算打造了理想的餐廳環境,吧台座位與開放的出餐區域,武田主廚就在客人眼前工作,卻都待在後方居多。就算右手邊的座位比較靠近出餐檯,客人看到的也多是武田主廚的背影。
問他為什麼?「日本的主廚大多待在後面吧。」他叫我回想東京「Florilege」的陳設,我也聯想到台北「logy」的佈置,確實。可是「Den 傳」不是啊!武田主廚澄清,「長谷川主廚不一樣,他是搞笑藝人啦。」
想要拉近卻又後退,明明被看卻不想要被拍,武田主廚維持一貫的my pace,正在適應高雄的風土與民情。可以預期Liberté將會成為台日餐飲交流重地,他已經排好一串該來高雄看看他的好友名單,主廚陣容堅強,就等疫情消退、世界恢復和平了。
合先 陳 明 意思 在 陳星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給陳星合先生
其實我原本對此次的演講一點興趣也沒有。
.
在聽演講以前,我看了一眼行事曆上主講人的名字,發現是一位完全不認識的人,實在是打不起精神,想了想第八節課的考試,我還是帶本書去看好了,寫到這裡我想為我愚蠢的行為說聲抱歉!但我也想聲明一下,在教官開始播放第一個影片以後,我就再也沒碰過他了,因為我知道這將會是一場值得我專心聆聽的演講。
.
一開始知道你曾經在太陽馬戲團工作過時,我的內心只有驚嘆,我迫不及待要聽見你的那些豐功偉業,沒想到你接下來演講的內容,除了偶爾能夠很幸運的遇見自己的偶像外,只有漫長而看不見盡頭的努力還有等待,雖然演講內容和我預期的很不一樣,但我卻感受很深。
.
第一,很感謝你講出了達成夢想之前辛苦的那一面,有些時候,演講的人並不會講出那些困難點,又或是那些例子離我太遙遠,而使我無法有很深的想法。我是一個愛作夢的人,我常想,如果今天我不是一個平凡的高中生,那我會在幹嘛,又或是我其實是在不切實際的「幻想」呢?我想我確實是在幻想,因為我完全沒考慮過,在達成那些之前我該付出多少努力和時間,在你演講的這段期間我想了很多,而這就是我的結論。
.
第二,感謝你勇敢的走出了一條很不一樣的路,要跟一般人不一樣很難,要跨出那一步很難,但你還是做到了,而且你還堅持了下去,對我來說這是很不容易的,我想這會成為很多不敢跨出那一步的人的典範。如同上面我所講的,雖然我或許是在幻想,但今後我會努力讓他成形,不再只是空殼,雖然這有可能會花上很久的一段時間,但看見你的例子,讓我彷彿也擁有了那樣的勇氣。
.
第三,很感謝你並沒有安逸於現在的你,如果你沒有發現自己其實已經沒有再進步了,那我可能就沒辦法聽到那麼好的演講了,因為現在的你肯定和過去有所不同,也讓我了解到在成功以後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繼續進步。其實我打這篇心得的原因,是因為這場演講真的給了我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感受很深,那種感覺是就算我打到現在,可能也無法完整表達出來的,真的是一個很真實扎進我心的演講。
.
我並沒有在一演講完就對您表達我的一些想法,一方面是覺得不好意思,一方面是認為如此特別的感受值得我用心品嘗後,再用比較正式的方式表達,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最後我只想說,謝謝您到屏女來演講。
屏東女中216
------------
真是不好意思,雖然第八節課就要考試了,但是我還是任性的希望大家能關注台上正在進行的分享。非常開心妳在講座開始之前不認識我,媒體光環優勢消失無蹤,我才有機會用講座內容與妳正面對決,「#從太陽回來的人」這個故事值不值得千古流傳當然是聽眾說的算。謝謝妳願意暫時放下書本,將注意力集中在我的生命歷程。如此一來,明基友達基金會的美意也才算真正落實在需要的地方。
.
另外一提,無論我多麼想忠實呈現媒體下的自己,公眾演講的內容還是需要整理過,如果我完全沒有準備就上場隨興發揮那也對大家太失禮了。市面上有許多激勵演說的講者,大家的生命故事也都很精彩,目的就是要鼓勵聽眾鼓起勇氣採許行動。那些激勵人心的表達方式是被設計過的,這表示幸運的我能用各種說法來合理自己過去的行為,反正去太陽的人是我,我怎麼解釋也不太可能在現場被質疑反駁。(我倒很期待有聽眾願意在講座當下與我展開交流,延伸討論的內容或許會比我自己的講稿更精彩)
.
但除此之外,我更希望妳能冷靜理性的思考,我的分享到底有什麼可取之處? 妳自己的偉大計畫又該從哪裡開始一步步落實呢?
.
勇敢邁步人生各自精彩,濃縮成兩個重點:
.
1. 勇敢做自己比較容易,盲目跟隨對我來說太難了。妳不信?看看這個世界有多少人,有多少人是一模一樣的呢? 妳只要稍微比別人有勇氣一點點,願意為自己的計畫展開行動,就大勝那些在乎別人眼光裹足不前的人許多了呀。
.
2. 成果需要時間來累積,等待、犯錯都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接受自己一開始不完美,反而更容易踏步向前。勇敢做自己的選擇,勇敢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妳一定有球掉下去再撿起來的力量的。
.
感謝 BenQ 明基友達基金會支持,我們正在募集願意邀請陳星合的前往分享的單位,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地區的高中高職優先,若外縣市也願意提出邀請我們會向基金會爭取,請向BenQ 明基友達基金會申請:洽林㦤貞小姐,[email protected]或致電03-5805858分機1778
懇
請
協
助
分
享
,
星
合
愛
你
啦
#屏東女中
#數學老師
#我們上次見面是2013年
#希望六年後再相見
#每天進步一點點幸福快樂到永遠
合先 陳 明 意思 在 張亞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聞]
張亞中:兩岸首先要解決的,是統一前的安排
2019-01-18/觀察者網小婷
1月4日,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對外表態,將以國民黨籍身份,參與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是繼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之後,第二位表示參選的國民黨人。
在選情不利的情況下,為什麽加入選戰?兩岸關系進入關鍵時間段,作為一直參與兩岸統一進程的台灣學者,張亞中對兩岸未來有怎樣的理論思考?觀察者網專訪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台灣“2020大選”參選人張亞中。
【采訪/觀察者網 小婷】
觀察者網:為什麽選擇在這個時候宣布參選2020?
張亞中:這件事情可以分兩個面向來看,一個是長期面向,一個是短期面向。從長期面向來看,其實我長時間關心台灣和兩岸問題,也不是一天一日了,大家應該都非常清楚。這20多年來,在台灣重大政治議題上,我一直都有參與,1996年我參與台灣地區“大選”候選人陳履安的選舉,做政策部總召集人,打第一次台灣“總統”選戰;2004年我參與反軍購運動,2005年參與“反修憲”,2006年參與“倒扁”,2007年反對陳水扁的“入聯公投”。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我又通過兩岸統合學會辦了很多大型的兩岸之間的會議,來促使兩岸關系的發展,2012年以後又參與了所謂歷史教科書課綱微調工作。同時,我還自己拍紀錄片、出版教科書、辦孫文學校,推動兩岸認同。2016年又協助洪秀柱參選。
從我的簡歷大家可以看到,其實我這一路走來,一直在奉獻台灣。為什麽會長期做這個事情?因為從1990年開始,我覺得台灣,包括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它在價值方面都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在身份認同上,一些台灣人已經認為“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了”,在兩岸關系上,民進黨要走“台獨”路線,國民黨要走“獨台”路線。作為學者,這個趨勢我很早就看出來了,在別的訪問中我也談到,其實我的所有思想體系大概在40多歲時候已經都形成完畢了,所以40歲以後我一直致力於去改變台灣,改變兩岸現狀,也可以說我走的比較前面一點。這是從比較長遠的方面來講,我從來沒有放棄過要改變台灣、改變兩岸關系。所以我這次的競選主軸叫做“重新啟動”(Reset),就是我們必須要關機,重新再開始了。
從短期面向來看,蔡英文上台以後,兩岸關系變得非常低迷,民進黨走“台獨”路線,國民黨走“獨台”路線,而且兩條路線在慢慢匯流,大陸的耐性也在慢慢降低。所以這次大陸召開《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大會,習總書記再次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國民黨和民進黨都表示要繼續反對“一國兩制”。所以你可以看出來,兩岸之間幾乎沒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我長期對兩岸問題以及台灣內部很多問題,都做了非常多的深入研究。我和一般所謂“候選人”的最大不同在於,他們都是要選舉了才提出政見,而我在政策理念上已經完全準備好了,我願意提出我的看法,希望能夠透過我的參選,獲得一個更大的政治平台,讓更多人聽到我的理念、我的聲音,能夠改變台灣,為兩岸關系註入新的活水。
所以從這兩個面向來看,這次參選對我來講並不是一個意外的事情,我想把這個事情做完,把它做成。
觀察者網:您之前在采訪中提到自己已經有100多條政見,這次參選的核心主張有哪些?
張亞中:要參加選舉,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須提出一個台灣的發展方向,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既有骨骼、血肉,也有靈魂,缺一不可。
在台灣的制度方面,我會提出一些看法。比如台灣的“憲政”制度,我們應該做什麽樣的修改?你看今天賴清德又辭職了,在台灣目前的“總統制”下,“總統”是有權無責。從2000年開始,台灣更換了14個“行政院長”,平均一年半換一個新“院長”,“部長”更換就更頻繁了。請問這種情況下能做什麽事情呢?所以在“憲政”方面,我提出台灣要從“總統制”走向“內閣制”。
在兩岸關系方面,我提出兩岸要建立一個和平發展的框架,結束敵對狀態,這屬於結構層面,當然還有非常多其他方面的東西。我主張主權由兩岸人民共享,治權是大家暫時互相尊重。
在價值方面,我提出了五個比較重要的價值:和平、開放、共治、均富、美德。我的上百個政見就是在這五個價值之下發揮出來的。
觀察者網:能不能具體講講您提出的這五個價值?
張亞中:和平。今天兩岸還是敵對狀態,可是民進黨的“台獨”不可能有和平,國民黨采取的是維持現狀,也就是維持現在兩岸的敵對現狀,也沒有追求和平。所以,和平應該是我們要追求的一個價值。
可是現在國民黨和民進黨都不願意去結束敵對狀態,大陸談到的又都是統一後的政治安排,我比較希望和大陸、國民黨、民進黨來溝通,在和平統一前我們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政治關系?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其實就沒辦法處理很多覆雜的問題。
開放。台灣作為一個小島,講難聽點,不開放可以嗎?台灣一定要開放,兩岸關系一定要保持很好的關系。而像蔡英文這樣和大陸保持敵對,就不可能徹底開放台灣。只有在台灣和大陸簽署和平協議以後,台灣是一個完全和平的地區,才可以開放,全世界的資金和優秀人才才安心把台灣作為一個基地。
如果說兩岸關系處在這種敵對狀態,台灣的政治是不穩定的。請問一下,台灣如何開放?任何一個開放的地區,必然是一個和平的地區,它才能夠開放。自己內部的紛爭不解決,你也不可能開放。
換句話說,開放取決於兩個概念,一個是外在的環境,一個是內部的思維。我們先要把外部的環境變成一個和平的環境,我們才能夠開放。同時,我們要有開放的思維,譬如說,大陸的朋友來台灣,我們給予合情合理的待遇,就可以讓他盡量來,我們對大陸的朋友跟全世界的朋友,至少應該同等對待,不能有差別待遇。
共治。請問一下,在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政府官員是不是應該和老百姓共同來治理這個社會?包括在兩岸關系上,在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上,是不是應該我們來共同管理?我們不要說“各自表述”,不要獨享中華民族的財產,兩岸應該走向共治的概念。
均富。貧富不均是目前全世界各國都出現的問題,“均”屬於社會主義,強調公平正義,“富”屬於資本主義,強調發財。我們中國人講“不患寡而患不均”“倉廩足而知禮節”,“均富”是我們中華文化裏非常重要的美德。
美德。中華文化最強調禮義廉恥,可台灣這幾年來出現一些是非不明的價值觀,忘記了我們中國文化裏的美德。
所以我把這五點作為我今天參選的核心價值,甚至我認為整個中華民族都需要這五個價值。你看鄧小平用“改革開放”四個字,就為大陸帶來了40年的繁榮。所以一個好的價值實在是太重要了,我這次“參選”,並不只是提出一些卑微的或者很技術性的政策,而是每一個政策背後都承載著我的一個價值、一個理念、一個選擇,這是我跟所有“候選人”不同的地方。
坦率來講,我的這些主張,國民黨的其他候選人不會去做,民進黨的方向現在已經偏了,已經很難回頭了。在兩岸關系發展到這麽關鍵的時刻,我覺得我的參選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導正台灣一些制度和思維方面的誤區,可以提供給台灣老百姓一個比較正確的思考,也可以給兩岸人民帶來一個新的選擇。
1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觀察者網:1月2日大陸舉行了《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對台關系五點主張。其中提到的“兩制”台灣方案,引發了兩岸很多討論。您認為“兩制”台灣方案應該包括哪些含義?
張亞中:一個大的問題是兩岸必須要談,我想習總書記的講話給了一個訊息,就是說可以談。他同時也講了一個概念,“中國人不打中國”,換句話說,只要兩岸都是中國人,那就不應該發生戰爭。既然這樣,為什麽不能坐下來談呢?我們可不可以來討論一下和平統一前怎麽走?和平統一後你有你的主張,沒有關系我尊重你,問題是現在兩岸怎麽結束敵對狀態?就像你跟你的鄰居已經吵了70年了,可是你的小孩跟他小孩子現在非常要好,你們兩家現在開始想和好,應該先把敵對解除,這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兩岸不可能從敵對一下跳到統一。
我相信所有大陸同胞都認為“一國兩制”已經是一個善意了,但是台灣老百姓可能不是這樣解讀的,所以我覺得從方法論上來講,今天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活在當下,先解除兩岸的敵對狀態,然後才能自然而然、順利地往下走,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像人的成長一樣,不可能從嬰兒一下跳到30歲,這就不是漸進,而是揠苗助長,肯定會有副作用的。
舉個例來講,大陸講“和平統一”講了40年,這沒有問題,可是這40年來有一個問題一直沒解決,現在同以前到底是什麽關系?你怎麽給我講這個東西?今天台灣的領導上台就抓著這句話說,大陸對我不友善,但大陸40年前就講這樣的話,哪有對你不友善?但是這個東西就被人拿來炒作了,這也是大陸的決策單位要思考的問題,為什麽“一國兩制”會被人拿來炒作?
我們追求統一,不管是什麽形式的統一,最終應該是快樂的統一,大家歡歡喜喜地走下去,是不是才是我們中華民族追求的方向?如果有人跟我說,張老師你的和平統一前的方法不好,我有更好的方法,那請你拿出來,我們一起討論。我也不是說我的方法是最好,但我們總可以坐下來討論,看看台灣會不會接受,大陸會不會接受。
觀察者網:但現在的問題是,即便大陸想談,也不知道和誰談。
張亞中:今天台灣民進黨不會和大陸談,國民黨也不想談,背後的美國也不想談。而且國民黨也不知道該怎麽談,任何東西都是知識的問題,國民黨並沒有這樣的理論基礎,你看今天哪一個國民黨學者可以提出一個解決兩岸問題的方案或者論述來?任何了解我的人今天都不必懷疑我,我不是因為要出來選舉才講這一套,我講這一套已經講了那麽久了,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台灣、在美國,我講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因為這是我的方法論,而且背後有我的理論支撐。我不光講,還寫了二十幾本書,白紙黑字經得起檢驗。
我在我的競選聲明裏說,兩岸是兄弟一家親,兄弟之間有什麽問題不能談的?所以我主張兩岸進行政治對話,討論結束敵對狀態,勾畫兩岸未來的和平框架。我們中國人常講水到渠成,但也有可能水到了,渠還沒有修好。所以在水到之前,我們要先把渠修好。“一國兩制”是大陸提出來的統一後的渠道,但是我想建立一個統一前的渠道,就是兩岸的“和合”,先經過“和”的渠道,簽署和平協議,再進入到“合”的渠道,從“分治”走向“共治”,最後自然而然流入統一的渠道。
和平協議簽署以後,在“和”的這個階段,我們再來討論“一國兩制”作為統一後的渠道,所以我比較傾向於先提出一個和平統一前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的渠道。這也是我這幾十年來的研究,包括在和大陸學者溝通之後,也得到了一些正面回應。以前我只是一個建議權,我希望能夠取得決策權,如果能夠當選,我就可以馬上啟動政治對話,結束敵對狀態,來討論簽署和平協議,這對中華民族來講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歷史進程。
觀察者網:您曾經批評過馬英九政府錯失良機,您覺得現在是否到了一個可以談統一的時機了?
張亞中:統一包括統一前、統一過程和統一後三個階段。現在我們連統一前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在我看來,一國兩制並不等於完全統一,而只是統一的開始,真正完全的統一是一國一制。所以換言之,我們要追求的是統一的結果,還是統一的開始?如果兩岸馬上就開始談統一,這個障礙一定會非常大,所以要做好統一前的設計,慢慢水到渠成走向統一。
“一國兩制”最開始在香港實踐,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到了1997年,大陸必須收回香港,有時間壓力在,而且當時大陸的經濟發展不如香港,但今天不一樣了,現在大陸發展這麽好,已經不能和當初相比了。如果今天鄧小平還在的話,或者我在夢中和他相會,我一定要詢問下是和平統一重要還是一國兩制重要?他當然會講是和平統一重要了。所以我們不要以文害義,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中國有5000年文明,我們應該有智慧去解決這個問題。
觀察者網:您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提出“一中同表”,您怎麽看您的這個主張和習總書記提出的“兩制”台灣方案的關系?
張亞中:“一中同表”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如果我們要解決和平問題,是不是要共同表述?習總書記說可以探索“兩制”的台灣方案,沒問題,大家就坐下來討論,至於怎麽談,那就可以是海闊天空了。大陸講在“一中”原則下什麽都好談,但是“一中”原則到底是什麽意思?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那我們是用父子關系還是用兄弟關系談?大陸體量那麽大,台灣那麽小,所以我主張兩岸不要再去爭這種東西了,對於一家人來說,不是主從關系,而是共同擁有這個家。
1993年汪辜會談
觀察者網:紀念大會之後,民進黨和國民黨都對習主席的講話做了回應。但和大陸釋放的友好信號不同,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回應,依舊阻礙著兩岸交流。您認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推進兩岸關系?
張亞中:這是非常困難的,也是我最難的挑戰,我舉個例子,一個是“台獨”一個是“獨台”,然後大陸又和台灣談統一後,大陸越談統一後台灣越反彈,台灣越反彈大陸就越談統一後,最後只能搞得大家都很惱火。
我在中間,左邊看不順眼,右邊看我也不順眼。台灣說我就是個統派,出賣台灣。大陸說你看看搞了半天你還是不願意接受“一國兩制”。但是我們也不能就這樣一直吵下去,所以說今天我的出現對兩岸關系來講,其實是一個曙光。不管我能不能夠贏,我要讓我的這種聲音在台灣發揚光大。我跟民進黨不一樣,跟國民黨不一樣,和統促黨也不一樣,三個政黨我好像都沒有選邊站。可是從另外一個來講,我的方案是最考慮各方面利益的,以前大陸清華大學一位非常重要的學者就跟我說亞中加油,你的方案是能夠為台灣爭取到最大利益,也是北京可能讓步的最低底線。
觀察者網:您對最終的結果有沒有什麽期待?
張亞中:佛教講因果,只要我們的因是善因,結的果就會是善果。一件事情不見得努力就會成功,但是你種的善因絕對會得善果,所以只要我這種聲音出去,讓更多人聽到,將來絕對會得到好的結果。我不是在鼓勵雙方的對抗和對立,我有我的人文情懷,我對中華民族的關心不會少於任何人,我希望中華民族偉大覆興是快快樂樂、大家手牽手的偉大覆興,我希望中華民族偉大覆興是快快樂樂、大家手牽手的偉大覆興,統一不是在武力或武力的威脅下完成,而是兩岸共同的締造。台灣也絕不可以在美國的操弄下,變成另一個黎巴嫩或阿富汗,對誰都沒有好處。我相信兩岸的中國人應該有智慧找到解決的方案。我個人提出了一個非常具體可操作的方案,也希望兩岸均能提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和平方案,勇於開啟兩岸政治對話,共同為兩岸的和平發展而努力。
https://www.guancha.cn/zhangyazhong/2019_01_18_487324_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