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大最老祠堂之一——鄧氏宗祠】
位於屏山的文物徑徑上有一座號稱全港最大最老的祠堂,其所在之處是被「三圍六村」所環抱。所謂的「三圍六村」正是由屏山鄧氏最初聚居的坑頭和坑尾村續漸發展而成,當中「三圍」包括上璋圍、橋頭圍、灰沙圍、而「六村」就是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洪屋村及新起村。
鄧氏宗祠是鄧族的祖祠,建築內部設有神樓靈位,供奉歷代鄧氏先祖。據鄧氏族譜所載,宗祠由五世祖福建方伯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723年歷史,在200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鄧氏宗祠為三進兩院式建築,正門兩旁皆設有鼓台,每邊鼓台之上各有兩柱支撐屋頂,內柱為花崗岩,外柱則為紅砂岩,門前仍保留着一對由廣東著名書法家陳景舒所寫的木堂聯:「南陽承世澤、東漢啟勳名」。宗祠的不少裝飾構件都極為精美,有各種動植物和吉祥圖案,亦有屋脊上的石灣鰲魚和麒麟。
提到當中最能顯示當時鄧族顯赫地位的,當然就是屋內天井有紅砂岩通道連接宗祠的前進及中進,除了反映他們當時的財力,同時亦都彰顯鄧氏族人中曾有身居重要官職者,而這一點在懸掛於宗祠內的功名牌匾「同治十年辛未科 欽點 翰林院庶吉士 臣鄧蓉鏡恭承」亦能得知。
時至今日,宗祠仍用作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了紀念黃飛鴻這位傑出的武林宗師,佛山市文化部門於2000年開始籌建黃飛鴻紀念館,這年5月紀念館奠基,經過九個月的努力,紀念館落成。黃飛鴻紀念館坐落在佛山市區中心、著名旅遊名勝地祖廟的北側,有一座兩層仿清代青磚鑊耳建築。總占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整個紀念館為兩層兩進深三開間仿清代鑊耳式建築,內設陳列館...
「吉宗極天井」的推薦目錄:
吉宗極天井 在 食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崎八幡神社是仙台的總鎮守,最早是平安時代坂上田村麻在征伐東夷之際所建,伊達正宗接手仙台之後,聘請當時一流的工匠重新打造社殿,以黑漆塗金為基調,斗栱飾以鉛白、鮮豔的極彩色和精緻細膩的彫刻,拝殿内部由狩野派畫師佐久間左京畫的唐獅子、障壁畫、青龍,天井畫有53種草花,將華麗的桃山建築風格發揮到了極致,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神社建築樣式,被指定為國寶。
交通:從仙台西口巴士站搭往南吉成團地的巴士至八幡宮下車。
宮城縣大崎八幡神社是仙台的總鎮守,最早是平安時代坂上田村麻在征伐東夷之際所建,伊達正宗接手仙台之後,聘請當時一流的工匠重新打造社殿,以黑漆塗金為基調,斗栱飾以鉛白、鮮豔的極彩色和精緻細膩的彫刻,拝殿内部由狩野派畫師佐久間左京畫的唐獅子、障壁畫、青龍,天井畫有53種草花,將華麗的桃山建築風格發揮到了極致,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神社建築樣式,被指定為國寶。
交通:從仙台西口巴士站搭往南吉成團地的巴士至八幡宮下車。
吉宗極天井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了紀念黃飛鴻這位傑出的武林宗師,佛山市文化部門於2000年開始籌建黃飛鴻紀念館,這年5月紀念館奠基,經過九個月的努力,紀念館落成。黃飛鴻紀念館坐落在佛山市區中心、著名旅遊名勝地祖廟的北側,有一座兩層仿清代青磚鑊耳建築。總占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整個紀念館為兩層兩進深三開間仿清代鑊耳式建築,內設陳列館、影視廳、演武廳、演武天井等。陳列部除了介紹黃飛鴻的生平事蹟,還全面展示了近70年來圍繞黃飛鴻而產生的各種文藝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貴文物。籌建黃飛鴻紀念館期間,得到海內外有關人士的鼎力支援和幫助,他們為紀念館提供、捐贈了千余件有關黃飛鴻的歷史圖片和珍貴實物。黃飛鴻紀念館的建築藝術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尤其是嶺南古建築的傳統和氣派,保存了傳統民居的合院式建築規範,從梁架、柱礎、磚雕,簷板、屏風,門窗到欄板等建築構件,均用徵集舊料,以保留歷史風韻。黃飛鴻紀念館建築採用二進三開間加連廊的佈局,是採取黃飛鴻在世時(即清代中葉至民間時期)佛山民居、祠堂的建築樣式。頭門是二層的門樓,一明兩暗的佈局,二進演武大廳是紀念館的主體建築,需要步上三步石級,取步步登高之意。演武廳是二層一正兩偏結構,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正脊採用博古脊式,體量比門樓大。門廳的第二層也作一正兩偏結構,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正脊採用博古脊式。二樓正間為大型木雕仁者飛鴻。建築構件和裝飾工藝,木雕、磚雕、石雕和灰塑堪稱黃飛鴻紀念館的四絕木雕,頭門一套門夾石和趟櫳是完整從珠江三角洲一帶徵集得到的百年古物,高曠寬大,氣宇軒昂。門廳用四扇屏風作為中門,這套鑲嵌彩色玻璃的透雕屏風,即使在高檔次的佛山民居也難得一見。兩個次間和連廊一體用屏風門隔斷,可開合,具有靈活性,通體雕花鎦空,是當代仿清代木雕的傑作。演武廳的木雕大掛落是徵集的清代文物,題材是象徵富貴吉祥的《牡丹鳳凰》。室內窗採用木雕滿洲窗,為滿周窗,以木雕花藤纏繞裝有色玻璃製成,可翻動,是清代至民國時期高檔嶺南建築不可或缺之建築裝飾。磚雕,正門山牆上嵌兩幅磚雕都是精品,是數年前修梁園時徵集得來的清代嘉慶時物,以花鳥為題材,百花盛開,鵲啼雀躍,一派升平氣象。門前一對石獅子,是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88年)的佛山石雕作品,從祖廟藏珍閣移放黃飛鴻紀念館作門前獅。
黃飛鴻(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鬱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終年78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黃飛鴻可以說是佛山的一個代表人物了,他所帶給全中國乃至全華人的不僅僅是幾套拳法腳法,更多的恐怕還是那種俠義精神文化以及憂國憂民的情懷,這種影響通過影視劇等各方面的渲染,將其塑造成一個神化的人物,其文化上的意義影響極為深邃。如果說關德興的演出奠定了黃飛鴻的完美形象和深遠影響力,那麼90年代末徐克、李連傑合作的黃飛鴻三部曲更加深刻的對其進行了現代化的改寫,使其處於變革時期的文化衝突以及思想掙扎的形象更為突,黃飛鴻,似乎成了當時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也從一個高度上對其進行了人性化。所以,黃飛鴻這個人物能具備成為中華武俠人物的氣質。除了武學,黃師傅對舞獅文化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使其真正成為了一種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在黃飛鴻紀念館,有精彩絕倫的舞獅表演。三獅爭鋒、雙獅采青、單獅過橋,一系列的醒獅高樁絕活展示。武術表演更是集中了長拳、洪拳、棍術、劍術、九節鞭,讓人眼花繚亂,真正讓人感到“武術之鄉”奪人的氣勢。
吉宗極天井 在 吉宗A3 - Slot攻略發布部門- 機種名稱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機種名稱:吉宗A3 本日補充中文攻略! ... 樂都中文攻略#吉宗A3 #Daito. ... 台時機:BONUS後約128G、AT後36G 天井轉數為BONUS間1000G(由於前兆最. ... <看更多>
吉宗極天井 在 吉宗-極天井肉包演出畫面!!! (過年真的脫到沒褲子穿了QAQ)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