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亞到底是什麼鬼東西?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91948825.A.849.html
如果你對女性服飾有所涉獵,看到「波希米亞風」想必不陌生。不過波希米亞風其實沒人有能力做定義,只知道多半的服裝呈現帶有花紋圖騰的飄逸洋裝。這類服裝並不那麼容易駕馭。氣質稍差的女孩子穿上這類衣服,看起來比路邊乞丐還落魄。似乎這種衣服需要某種特殊的門檻。
十九世紀畢竟是個工業化導致財富爆炸的年代,那個年代中也帶著許多制度上的開放,更打破了社會上的階級限制,是個充滿爆發力的年代。無論是經濟成長或是階級流動皆是,有許多從貧窮到富有的人們急於尋求社會的認同,有些人找了沒落的貴族來學習如何讓自己看起來更為體面,但同時也有人建立了另一種屬於中產階級特有的文化氛圍,無論是哪一種都可以被稱做「布爾喬亞」。
而「波希米亞主義」也同樣出自十九世紀。許多當時的知識份子認為人們過度追求財富所帶來的物質水準提升,購買了一個又一個奢侈品,或是換了一台又一台馬車。這種慾望並沒有絲毫減縮,反而因為時代不斷的前進,每天每夜都有新型錄出現,於是人們又再次被激起物質上的渴求,而永遠得不到內心的平衡。波希米亞主義追求的就是一種對內心靈性的滿足。尋求內心平衡而非外在肯定的方向導致了這群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必然形成了與布爾喬亞文化的相衝突。
至於為什麼稱做波希米亞則是因為當時的吉普賽人雖然貧窮,卻過得無憂無慮且自由自在,似乎擁有比任何人都真實的快樂。加上十九世紀時,法國人普遍認為吉普賽人與波希米亞地區有著極大關聯,進而以此命名(但波希米亞主義與吉普賽人並沒有任何關係)。
波希米亞主義的最大特徵就是摒棄任何與制式成功和物質崇拜相關的人事物,像是不接受傳統禮俗和文化,也不願意接受任何過去貴族所使用的約定俗成,他們鄙視社會的保守面。因而波希米亞主義幾乎成為了一種「反社會」的象徵。也在十九世紀後半葉之後影響了幾乎所有文學家、音樂家和藝術家,也神奇的使得波希米亞主義與文化知識息息相關。那些在藝術文化上離經叛道的人們都被冠上深深的波希米亞標籤,從福婁拜、畢沙羅、杜象、D.H勞倫斯、畢卡索到近代的大衛霍肯尼甚至是導演伍迪艾倫,他們都帶有濃濃的波希米亞特徵。
當代的文青其實正是波希米亞主義在精神上的繼承者,文青們有著自己的一套規範。他們在乎文化更多於物質上的享受,讀著梭羅、西蒙波娃和卡夫卡,聽著非主流的地下樂團、爵士或是巴薩諾瓦,喝著當時還不甚流行的義式咖啡,穿著飄逸的洋裝或是古著,再簡單配上一個沒甚麼設計的黑框眼鏡。
最後,當代藝術大師大衛霍肯尼曾經感嘆到:「波西米亞曾經反抗著郊區,而現在郊區已經不存在了。所以波西米亞也就不復存在了。每當有人說『在 1960 年公開同性戀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時,我會說,我就住在波西米亞,而波西米亞從來都是一個寬容的地方。波西米亞不能沒有煙,不能沒有毒品和酒精。然而現在,大家都變成了只擔心自家窗簾的樣子了。」
本文摘自齋主有品有閒系列文
《波希米亞式的文青有閒生活》
https://reurl.cc/vDAVOa
https://21furu.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12.html
吉普賽人特徵 在 喪彪 ‧ 柳飄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初遇歐洲扒手記》
昨天在威尼斯本島的九份老街遇到一對,正要偷我相機包內層裡的小錢包的男女搭擋。其實她第一次拉開我的主要拉鍊時我就有感覺了,只是我透過旁邊的櫥窗看到他們低頭在玩手機,想說大概是我多心,但直覺還是有點不對勁,於是提高警戒。第二下她拉開我的內層拉鍊我馬上把包轉到前面,果然內外層的拉鍊都被打開,只差一個步驟她就可以得手小錢包了(雖然裡面沒錢。真正的錢財與護照都藏在隱形錢包裡然後穿在衣服內層;而相機太大太重卡在包裡他們不可能拿的出來)。
我跟老劉說後面那兩個是扒手。老劉一回頭,看到他們都把手機舉很高,假裝在看手機,若無其事的演技堪比金馬獎影帝后。
後來沒多久,我們去搭公車準備回去,公車上人滿為患。我站在靠近後車門的地方,旁邊站了兩個褐眼褐髮的年輕少女。我注意到她們跟剛剛偷我的那個女扒手有一樣的特徵,就是脖子上都繫著薄薄的圍巾,而且她們根本沒有刷票。
車子開動以後,她們開始聊天,我後來想大概她們也就是一般觀光客吧,是我多想。但誰知道我第六感就這麼準確,我感覺到站在我右邊的那個少女伸手拉了一個拉鍊的感覺(但不是我的)。我把頭低下,靠在抓著把手的右手假裝休息,實際上是為了遮住我的臉,不讓她們看到我其實放低視線在觀察她們的手是不是在打手槍(誤)。
低頭之後我聽見她們討論了一下,然後另一個女孩用脖子上的圍巾蓋住手,迅速的把手伸進我後面那個媽媽的包裡,而她的包包拉鍊已經被拉開三分之一。
這時我的確遲疑了一秒,在想到底要不要揭發她們。因為在行前我查過很多有關歐洲小偷扒手的資料,也上YouTube 看了很多他們行竊的影片,很多遊記裡面都說這些小偷扒手大多都是吉普賽人,他們通常都是成群結隊的集團,目無法紀囂張行事。我不知道如果揭發她們,她們會不會像上次我跟老劉在上海火車站遇到的那些黑車集團一樣,到時烙人來包圍我們⋯打起來是小,萬一把我抓進了唐府強姦了一百遍,我可能會咬舌自盡,畢竟我很愛我老公的⋯⋯(肉體)。
但是下一秒,我還是抓住了那個正在偷竊的手,然後馬上跟那個媽媽說她的包正在被偷。那個媽媽跟我說了謝謝,我也就一切船過水無痕的放開扒手女孩,無視她們因為不爽我打擾她們做生意,而故意學我吸鼻水的聲音然後一起大笑。人生地不熟,我不想節外生枝,自覺做到良心無愧就好⋯⋯
我畢竟只是個文弱書生,拯救地球這件事,我想還是交給蝙蝠俠跟燕赤霞吧!
吉普賽人特徵 在 血型與民族特性- 精華區BloodTyp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說民族性、國民性是由血型分布的不同決定的,恐怕有些言過其實,因為氣候風土、曆史傳統以及和周圍國家的關係等,無疑對它們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但是,在社會組織的結構方式等方面,似乎的確可以看到由於血型分布不同而表現出來的特征。
先從極端的例子說起。世界上只有O型血型的民族,是北美印第安人和南美印第安人。
雖然由於近年來的通婚混血,美洲印第安人已不能說是百分之百的O型民族,但是據美國人類學家施奈特報告,純印第安人有92.3%是O型。還有不少人類學者認為,在白人侵入以前,印第安人可能全都是O型。南美的印加帝國,就是O型單一的國家。
無論是北美印第安人還是南美印第安人,都是有高度集團性的民族。但是這種集團規模很小,難以真正擴張。美洲印第安人雖然在美洲大陸居住了1萬年以上,但最終也未建立統一的國家,至今仍分為許多小部族。
為了使小集團走向有組織的大社會,A型是必不可少的。
A型和O型幾乎各半、B型和AB型接近於零的是澳大利亞的土著民族。古代歐洲人似乎也是A型和O型民族。被稱為“古代的幸存者”、居住在比利牛斯深山中的巴斯克人,基本都是A型和O型。這種巴斯克人社會建立了嚴格的家族單位制,長幼之序也十分嚴格。
缺乏靈活性,導致技術文明發展的遲緩,這是A型+O型社會的特征。在澳大利亞居住達兩萬多年的土著人,直到300年前被英國人發現時,還完全過著石器時代的生活。
歐洲社會也不曾獨自創造人類文明。歐洲文明是在吸收中東和北非以及B型居多的伊斯蘭國家文明的基礎上開花結果的。O型長於學習,A型長於應用改良,因此,A型+O型社會一旦接触到其他文明,就會煥然一新。
歐洲社會至今仍然是A型+O型社會,與日本相比,O型的比例要高一些。美國O型占46%,A型占40%;英國O型占47%,A型占42%。美國人崇尚自我意志、競爭和坦率等等,多與這種O型氣質有關。
日本是A型為主的國家,但它又與歐美不同,B型和AB型占有相當比例,給A型中心社會以影響。這種現象在發達國家中是罕見的。如果A型掌握主導權,那麼即使在同樣的A型+O型的社會中,也會表現為強烈的集團歸屬感、重視原則、抑制個性、尊重規律、富於犧牲精神和堅持不懈等A型品質。
歐美以A型居多的國家是德國,A型占45%,O型占41%的德國人,其踏實、精細和周密的國民性與日本人的確非常相近。完美主義和對集團規範一絲不苟的A型社會,極易產生獨裁者,為了所屬集團的利益,甚至不惜採取殘暴的行為。
納粹對猶太人的虐殺和日本兵在中國大陸的暴行,都清楚地表明了A型社會一旦走入歧途時的可怕景象。
A型的特性如果向良性發展,對於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又是最有利的。日本和德國之所以能迅速上昇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實力國家,大概與此不無關係。
美國人不應對日本的崛起一味皺眉,也應該稍微學習一點A型氣質。日本人也有必要作出努力以便理解和習慣於直接了當的O型氣質。
亞洲的特征是B型為主。印度、中亞、蒙古、中國北部、東北部和北朝鮮等,B型均占30—40%,有的地方甚至超過50%。
西方與東方的差別與B型的多少是有關係的,可以說是A型+O型社會和B型+O型社會的差別。
亞洲有不少民族缺乏善惡標準。相對於重視邏輯、言行規範的西方文化,亞洲的思想給人一種曖昧感,可以做多種解釋。西方往往是以基督教的戒律來規範社會和日常生活的,而東方卻大多是信仰多種神教。
亞洲還有不少民族非常散漫,對時間看得很輕。那些被派往阿拉伯和印度的日本人,對不知何時到來的公共汽車和滯緩冗長的談判簡直受不了。以印度為發源地、散布於世界各地的吉普賽人是B型民族,正如從吉普賽人和蒙古民族身上所看到的,B型民族活動範圍廣大,喜歡四處漂泊遷徙,這同強調安定的A型+O型民族恰成鮮明對照。之所以沒有單一的B型國家或B型+O型國家,可能就是因為B型天性善於四處闖蕩,並一視同仁地和其他種族混血。B型為主體的民族善於創造新的文明,卻不善於發展這些文明,缺乏團結一致的行動、自以為是、我行我素,是阻礙亞洲成為最發뤊F地區的原因之一。
日本被認為是半東方半西方,在血型上也得到明顯的證明。日本是A型+O型主體,與歐美相似;但B型比例又高於歐美。這種特殊位置,有它的正面和負面。
從負面說,日本的眼光常常傾向歐美,因此往往會過分抑制B型而力求向A型+O型社會靠攏,慢慢會導致整個社會缺乏靈活性。從正面來說,日本可以成為東西方文明的橋梁,因為它既比較理解歐美社會,又比較理解B型社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32.1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