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2020.12【心理學實驗】專欄
吊橋效應實驗:像極了愛情…其實很難說
。
志明的個性、價值觀和春嬌完全不一樣,他們在公司一天到晚吵架,會議上吵,辦公室也吵,互看不順眼。志明和春嬌剛好都單身,同事起鬨說:「那你們乾脆在一起好了!」他們異口同聲回答:「我不可能愛上他!」
可事情就是這麼奇妙,在準備大型活動的時候,志明衝出轉角,撞倒了迎面而來捧著資料的春嬌,瞬間紙張滿天飛,繽紛飄落。陰錯陽差,志明撲倒在春嬌身上,又好巧不巧親上嘴唇,他們嚇了一跳,過了兩秒鐘才互相跳開,兩人都慶幸沒旁人看見。後來兩人好尷尬,不敢跟對方說話,彼此都若有所思。
志明回想起那個意外之吻,當時他心跳很快,有股莫名悸動,嘴唇相貼時溫熱又柔軟,春嬌髮絲也飄散香味,接吻的畫面在志明腦中揮之不去,他心想:「該不會自己喜歡春嬌吧?我們其實是歡喜冤家,一般人要是不合,早就疏遠了……」
轉角撞到愛,原來真有這種事,像極了愛情。
志明傳LINE訊息給春嬌,第一次不是找她吵架,而是約她出來吃飯。
。
吊橋實驗:像極了愛情
「修但幾勒!敢安捏?」志明的解釋正確嗎?偶像劇的情節真的會出現在現實生活嗎?
發生意外而臉紅心跳的類似情境,Dutton(達頓)和Aron(亞倫)以此在1974年設計了有名的「吊橋實驗」,他們徵求一批男性受試者到橋上接受訪談。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被安排在離地大約70公尺懸掛式的窄吊橋,另一組則是架在河面上3公尺的普通木橋。兩組受試者都必須單獨走到橋中間,由外表亮眼的女研究員進行訪談,當訪問結束,女研究員會給受試者她的電話號碼,若他們想進一步了解實驗結果可以打來詢問。結果發現,在吊橋的組別有將近一半的男受試者打電話給女研究員,甚至請求和她約會,而對照組僅有12%來電。
為何吊橋組的男性會傾向打電話呢?人是需要解釋的生物,他們會問自己為何有興奮感?心跳為何加快?解釋這些生理反應其來有自,解釋的心理過程稱為「歸因」,而依據不同的歸因,產生不一樣的情緒。歸因過程受當下情境影響,會連結眼前的可見線索,形成單一歸因,誤以為自己動了真情。
心理學家認為,無論是吊橋實驗或志明的例子,當事人在高風險環境或意外下,他感受到自己心跳加快、不安冒汗,一時不明白為什麼,但他看見眼前美女,便以為她就是原因,是自己一見鍾情,喜歡上她。當事人太快人「用他看得見的,來解釋他看不見的」,就很難意識到情境總是複雜的,自己以為的情緒、感覺其實來自他方。
。
要找人討論,避免當局者迷的盲點
情境複雜,情緒自然複雜,各種影響因素包括當下社會環境、群體風向、被引發的過去經驗、個人主觀、本能反應,以及對各類資訊的認識解讀,加上有些事是時間累積發生,形成一個大系統,很容易搞不清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結果,唯一能確定的是,企圖以短視角度找出單一歸因,幾乎都會推斷錯誤。臉紅心跳、緊張無措、害羞尷尬……像極了愛情,但也可能不是,別太快歸因自己的反應究竟是什麼,否則就會像有些人哀怨當初怎麼鬼遮眼一樣,有疑惑就花時間慢慢拆解,最好找人討論,增加不同角度的解讀,才能避免當局者迷的盲點。
。
#2020張老師月刊
吊橋效應例子 在 幽樹的療癒客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戀愛心理學:假戲後,怎麼就真做了!?】
據說這個新聞一出,一堆粉絲的心就碎了😥在演藝界有不少假戲真做的例子(布萊德彼特與裘莉我記得也是演完史密斯任務就結婚了?)到底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有幾個簡單的可能:
1.吊橋效應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吊橋實驗是心理學上很出名的一個研究結果,演戲拍片都跟吊橋一樣會創造出很多心理壓力,演員很容易在入戲的過程裡,將自己的某些生理反應錯誤歸因到「是眼前這個人造成的」,尤其當對方是自己的菜,或是外表、個性給予自己好感。
2.單純曝光效應
人很容易對持續出現在自己身邊的人事物產生熟悉感,因為親切與熟悉而延伸出進一步的好感。前提與吊橋實驗一樣,都必須是我們本來就不排斥,甚至本來就會稍微有好感的對象才行。
3.潛意識作用
催眠原理中,有一塊是「想像心理學」:當我們進入一個高度逼真的情境,很可能受虛擬情境中感受到的情緒與想法所影響,尤其當我們持續反覆處於這個情境的影響力之下!(心理學中曾有面部表情反饋的研究,類似於這個概念)月薪嬌妻本來就是與日常生活中的戀愛有關,而且還是跟「結婚」有關的主題,演員如果太入戲...(消音)
🚩要假戲真做,上述這三個原理都需要滿足一個前提:人們本身就對眼前的對象抱持些微好感才行,伙伴們千萬不要看完就立刻帶心儀對象去走吊橋,或做些奇怪的事情啊~~
當然愛情本來就是沒有理由的,據說也只是搬到「隔壁」而已,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生活中處處都是心理學
#戀愛本身就是一種強力催眠請小心服用
吊橋效應例子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初三,小花媽的朋友,立志成為南海王者的人類學小鮮肉(以下簡稱朋友)(那剛剛那麼大一串形容是在?),在經過緊鑼密鼓的排練後,登台演出了。
朋友是個興趣獨特的人,很喜歡逛OO,據說也很喜歡帶喜歡的對象去逛OO,感受像吊橋效應一樣,血脈賁張之感。(預知OO詳情,就認識本人比較好,不然約會都沒有梗了)
朋友相當的神奇,他立定了志向,就會瘋狂的追尋。腳踏實地,偶爾偷懶的往目標前進。這也是為什麼在密集的工作下,還可以一年多就將近滿分的通過印尼語檢定。
他很積極的探索東南亞的風貌,也不吝惜詢問任何他不懂的事務。他用真誠的態度,去習得相當多東南亞風俗,也吸引很多在台灣的東南亞人和他做朋友。在被許多台灣人傷透了心後,這點很不簡單。
今天,小花媽不是要幫朋友徵婚。朋友非常帥氣,小花媽身邊看過他的人大概都愛上他(不誇張)。
會提到朋友,是因為他的探索精神,感染了小花媽。
也因為他的熱情,小花媽才在台灣繼續學習越南語,並且參與桌遊製作,認識了、聽到了很多台灣人跟越南人的溫情小故事。
當然不只溫情,也有很多來自於人性的拉扯後,所做出的決定。但是,人跟人之間,真的不相處過不知道。
但要如何開啟話題呢?
首先,絕對是要掃除偏見。並且,對於他者的歷史有一定認識,才不會犯下大錯。
比方,很多人會說,越南是母系社會。基於對社會的觀察,以及片面的認識,會看到的一個現象,就是越南的女性在工作,男性在納涼。
但,首先,這個推論就犯下了一個大錯。
因為,所謂的母系社會,是有嚴格的定義的。
其次,越南的「女性工作、男性偷閒」,是有一定的年齡層跟歷史因素的。只要對於越戰有粗淺的認識,就能清楚地明白,這是因戰爭而導致的結果。
就像是在看《羅馬浴場》,不用是個古羅馬歷史通,不用去閱讀厚到壓在泡麵上都可以壓破泡麵的,英國史學家愛德華.吉本之經典大作《羅馬帝國衰亡史》,只要對於羅馬帝國時期有印象,就可以體會。
又或者只要對一戰時期有一定的認識,看《義呆利》,可以笑到不行還學到歷史。
舉了那麼多例子,就是要說明,對於歷史的多方涉獵與認識,才是交朋友的不二法門。
終於回到重點~!
因此,在參與跟假期一樣,即將於初五結束的桌遊募資計畫《水上市場:波濤中的越南》時,就歷史層面,桌遊團隊就討論了非常久的時間,久到連遊戲方式都忘了想呢!(這可以爆料嗎?)
因此,粉蝨們,動起來吧!
打開你們的紅包,或掠奪弟妹的紅包。
來買一發桌遊吧!
如果被問:「為什麼要買?」
就跟他說:「我的朋友很少啊!」
吊橋效應例子 在 #吊橋效應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吊橋效應at Facebook. ... 這樣的例子,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知名的實驗,稱為「#吊橋效應」。/. 把妹心理學:吊橋可以,但雲霄飛車不太OK|關鍵. ... <看更多>
吊橋效應例子 在 發生五個生理特徵表示你已經進入「吊橋效應」 #心理#產生#實驗 的推薦與評價
... 成功的拆除炸彈, 解除了危險,因此男主角跟女主角也最後激起愛的火花而墜入愛河, 這樣的例子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知名的實驗,稱為「吊橋效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