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ProtonMail 事件,再談私隱與隱身
文:薯伯伯
最近 ProtonMail 涉及一宗引起極廣泛關注及討論的資訊安全事件,事緣一名法國社運人士被法國警方調查,法國警方透過歐洲刑警與瑞士警方交涉,瑞士警方向瑞士法院申請命令,要求 ProtonMail 監察涉事法國社運人士的 IP 地址,ProtonMail 如令執行。在法國警方提交給當地法庭的文件顯示,顯示了涉事者的 IP 地址。
這件事引起牽然大波的原因,是因為 ProtonMail 一直標榜安全及尊重私隱,而大多數用戶是真誠地相信該公司維持「零記錄政策」(no log policy),但 ProtonMail 的公司事後指出,在一般的情況下不會記錄用戶 IP,只有在收到瑞士法院的要求,才會開始記錄用戶的 IP 地址。
這件事引起不少香港人的關注及擔憂,我認為是好事,這顯示不少香港人早已脫離資安無明無知之心。正是因為了解資安對自己的重要,才會因資安事件而心生恐懼,從而作出相應的行動及策略,這是非常重大的進步。
我之前一直沒有評論 ProtonMail 事件,並非沒有看法,而是不願倉猝下結論,寧願多花一點時間去了解情況,以及等待各方回應,再給讀者建議。
我先說一下我的結論,然後再討論當中的細節及分析理據。
一,我的結論
我依然認為 Proton Technologies 是可靠的公司,而我仍然使用這家公司的 ProtonMail 及 ProtonVPN 作為自己最主要的電郵及 VPN 服務供應商。
(注:我以前多次介紹 ProtonMail 及 ProtonMail,每一次介紹都是用普通的連結,而非介紹人 referral 連結。讀者看完我的文章而選用該兩個服務,對我完全沒有利益,而我使用 ProtonMail 及 ProtonVPN 時,也是自己付費,沒有任何形式的贊助。)
二,不同場景
這宗案件最太的爭議,是當 Proton Technologies 公司收到瑞士法院的命令時,同意開始記錄客戶的 IP 地址。我們用五個不同的情況去逐一分析,當位於瑞士的 Proton 收到不同司法管轄區發出的法庭命令後,會如何應對。
Proton 公司主要有兩個服務,一是電郵,另一個是 VPN。目前涉事的是電郵的服務,但我也會討論一下他們對 VPN 的可能處理手法。
Case 1:在完全沒有法庭命令的情況下,ProtonMail 及 ProtonVPN 均不會記錄客戶的 IP 地址。但要留意這是不為,而非不能,也就是說在一般情況下,Proton 並不會記錄 ProtonMail 及 ProtonVPN 用戶的 IP 地址,但他們是有能力這樣做,只是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他們不會這樣做。
Case 2:假如瑞士警方拿到日內瓦州法院或瑞士聯邦最高法院的法院命令,由於 Proton 的註冊地是瑞士,法院的命令足以迫使 Proton 開始記錄 ProtonMail 的用戶 IP 地址。
Case 3:承上,值得留意的是,即使有日內瓦州法院或瑞士聯邦最高法院的法院命令,但該規定不能針對 VPN 供應商,也就是瑞士註冊的 VPN 供應商,在任何情況下也沒有法律責任去記錄客戶的 IP,而 Proton 對其 VPN 用戶,是一直保護他們原來的 IP,目前沒有向第三方交出過相關數據。這次上了新聞的人,是使用 ProtonMail 電郵用家戶,而該用戶沒有使用 VPN 連接郵件服務。
Case 4:當美國警方透過美國法院發出命令,要求位於瑞士的公司交出客戶資料,就必須要得到日內瓦州法院或瑞士聯邦最高法院的批準。而 Proton 不能單方面與美國的 FISA 法庭(外國情報監視法庭)合作,否則即屬違反瑞士法律。
Case 5:即使有瑞士法院的命令,ProtonMail 也只能記錄客戶的 IP 地址,而不能突破其 AES-256 加密,亦不能查看到客戶的電郵的主體文本內容,但要注意的是,電郵的 metadata,包括發送人的電郵地址、電郵主題,則不屬加密的部份。
Case 6:歐盟區內的法院向瑞士法院提出申請,獲批的機會較大。
Case 7:極權國家向瑞士法院提出批出命令,獲批的機會較小。
三,討論
當 ProtonMail 配合瑞士法院命令,記錄並交出法國社運人士的 IP 地址,有不少人來信,想我建議一些「更為安全」的電郵服務。但任何公司均會受其註冊地的司法管轄,例如另一間著名的安全郵箱服務供應商是 Tutanota,註冊地是德國,同樣會受德國法律規管。
承接 Case 3 的情況,如果用戶在連接 ProtonMail 服務時,有同時使用 ProtonVPN,即使瑞士法院同時向兩間公司發出命令要求記錄客戶 IP,但由於相關規定只適用於 Mail,而不能套用在 VPN 上,所以 Mail 要記錄 IP,但 VPN 則不會記錄,最終也就是無法得知使用者的 IP。
ProtonMail 本身亦有提供 TOR 版本的 ProtonMail(https://protonmail.com/tor),那就是連技術上也難以記錄用戶 IP 地址。
四,私隱與匿名
我發覺不少用戶混淆了私隱與匿名的概念,兩者看似相關,在實際執行時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物。坊間經常有人把「保護私隱」及「隱藏身份」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說法,也是危險的說法。要做到完全不留任何個人痕迹的「隱身」,不只牽涉極度複雜的操作,加上淵博的學識,還有非常考驗耐力及堅忍力。
舉個例子,有人頻密更換電話卡,以為使用「太空卡」就能隱藏自己身份,但卻把多張「太空卡」輪流放入同一部手提電話使用,當中也包括與自己有關連的電話卡,那麼其他電話卡就不算是匿名了。又或者用家本身很小心,把不同的太空卡放在不同手機,卻經常把太空機與自己常用的手機同時打開,出雙入對,那也做不到真正的匿名。
我曾經聽過有人跟我說買了「太空卡」,追問之下才知對方居然認為使用「沒有個人登記的八達通購買自由鳥」就當是「太空卡」,我就覺得非常不安。
我撰寫的資安文章,一直強調的是私隱,而非隱身。隱身是極為複雜的操作,對於大部份讀者而言,必須覺察自己不能輕易隱身的技術現實。有關隱身的討論,請參看:〈零基資安訓練營(九):如果要完全隱藏網上身份〉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8185283
五,防患
使用網上服務時,必須清楚明瞭自己的需要以及其服務的限制。以 ProtonMail 的為例,分三種情況去講:
A. 電郵內容文本:如果電郵用家只是想把電郵文本的內容加密,使用 ProtonMail 很合適。
B. 隱藏 IP:如果電郵用家想隱藏自己的 IP,每次連接 ProtonMail 時就應該使用 ProtonVPN,又或是使用 TOR 的登入點,但可能還是有其他蛛絲馬跡能查看到當時人的真實身份。
C. 電郵標題:這項資料未能加密,敏感資料不應寫在電郵標題。
六,尾聲
如果是要防止電郵內容被偷窺,收件及寄件雙方均使用 ProtonMail 是很合適的做法。以涉事法國社運人士的情況來看,ProtonMail 提供了其 IP 地址,卻沒有(亦不能)提交其加密的電郵文本內容。
收尾再重申我的結論:我目前仍然認為 ProtonMail 是安全的電郵供應商,而我的電郵地址上就是自己的名字,我清楚知道自己要求的是電郵文本內容加密,而非隱藏自己的身份。
如果要保持高度匿名,那就要使用 TOR、VPN,上網地點也要非常講究,必須經常轉換上網地點,像斯諾登在發佈 NSA 大規模監控公民的消息時,就是開車去搜尋 Wi-Fi 訊號,每次上網十多分鐘就要停下來。
ProtonMail 事件引起多人關注,而從不少讀者及朋友的反應來看,不只是關注,更引起不安。我很樂見這種不安,我相信這種不安其實是好事,這代表大眾更為注重資訊保安,早已脫離盲目相信安全無事的時代。不過在注意安全的同時,更要明白自己想保護的是甚麼類型的數據。遠離無知,保持警惕,但不過度恐慌,才能更掌握人民的科技優勢。
🔑 【超務實長清單整理:Do not make it easy!(2021年9月更新)】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578887
▶️ 請訂閱 Patreon 頻道,支持不受干預的獨立創作及評論 | www.patreon.com/pazu
同一地址登記兩家公司香港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手機號碼跳船策略(中)
文:薯伯伯
上文提及 SIM 卡手機號碼是過時的科技,但卻是識別身份的其中一個有效方法,文章中提了一些場景去說明以上情況,建議先讀〈上篇〉,再讀這篇對策。
之前提出的問題,提及使用 SIM 卡時經常遇到的不便,例如要插入 SIM 卡才能收取驗證碼,而萬一丟失手機及 SIM 卡,即使有新手機,也要補領 SIM 卡後才能重新啟動 Signal 或 WhatsApp 等聊天軟件,費時失事。
最理想的處理方法,是使用「虛擬號碼」,英文叫 virtual number,或 VoIP 號碼。不需要 SIM 卡或電話線,只用透過服務供應商的 app 或網站,即能查看發至該號碼的短訊。
舉個例子,萬一你丟失了手機及 SIM 卡,你只要在新的手機安裝 Signal 或 WhatsApp,輸入虛擬號碼,然後登錄虛擬手機 app,即能收取驗證碼,極之方便,尤其身處外地之時。
一,虛擬號碼
虛擬電話通常是美國號碼,也就是開頭是 +1 字頭,成功申請後,這個 +1 字頭的電話號碼,將會成為 Signal 或 WhatsApp 等對外公開的號碼。坊間提供虛擬號碼的服務供應商雖多,但有些號碼似乎曾經過度使用,登記甚麼服務也會出現問題,另一些則要月費數十至百多元港幣,有比較之下就覺得不算太值得。
我測試最多的服務商有三家:MySudo、Google Voice 及 TextNow。我先說我最不推介的服務吧,不推介 TextNow,他們提供的號碼似乎有不少都曾經重複使用,登記服務時經常遇到問題,得物無所用,極不推介。
那就餘下 MySudo 及 Google Voice。兩者之間,我較為喜歡 Google Voice,但在這裡則會推介 MySudo。我雖然很想推介 Google Voice,但除非你身處美國,本身又有美國當地的手機號碼,否則申請過程頗為困難。即使用了 VPN 並連接至美國伺服器 ,Google 似乎偵測到是用 VPN 連線而拒絕服務申請。
比較容易讓大眾去申請的虛擬號碼服務,是 MySudo。下載該 app,必須要透過美國的 App Store,而不能使用香港 App Store。我一向很鼓勵離岸,所以除了銀行戶口要離岸,其實 App Store 也應該要離岸,這裡示範如何申請美國版的 App Store。
MySudo: https://mysudo.com
(這裡示範用 iPhone 設置,Android 手機用戶申請過程應該大同小異,請朝這個方向自己摸索一下。對了,其實很多時寫文章,就只是想開個方向,讓讀者自行探索一下,這樣會更有趣。)
申請美國版 App Store:
這部份最好在電腦上完成:
1. 使用 VPN,連接到美國伺服器。
2. 使用 Firefox 或其他瀏覽器,打開 https://appleid.apple.com/
3. 點擊 Create your Apple ID。
4. 輸入自己的資料,要填寫真實的電郵地址,要跟香港 App Store 的登錄電郵不同,這將是你的戶口登錄資料,稍後要收取一個驗證碼。
5. Country 選 United States。
6. 電話號碼,出奇地,可以使用香港電話,使用 +852,填上香港號碼,稍後要收取驗證碼。
完成以上步驟之後,轉用 iPhone 或 iPad:
1. 建議在手機上先開啟 VPN,連接去美國伺服器。
2. 打開 App Store,把原先的戶口退出。退出的方法,是點擊右上方的頭像,掃至最底,選擇 log out。
3. 登入美國帳號的資料,系統會顯示「This Apple ID has not been used in iTunes Store.」(這個Apple ID還沒有在 iTunes 商店中使用過。)
4. 選擇 Review,然後等待一會,畫面會一片空白,可能要等一分鐘。
5. 確保寫著 United States,選擇 Agree to Terms and Conditions(同意條款),選擇 Next。
6. Payment Method(付費方式):選擇 None。
7. Billing Address(帳單地址):寫個美國地址及電話,自己想,他們不查證。
8. 填完地址選 Next。
9. 如果出現 Apple ID Completed,這就代表你已經成功開設了 App Store 的離岸戶口了!
有關美國 App Store 戶口充值的方法,實在太多細節,請看看之前我寫的文章: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576067
之後要用美國版 App Store 下載 MySudo:
1. 用美國的 App Store 戶口,下載免費的應用 MySudo:https://mysudo.com/
2. 用 VPN 連接到美國的伺服器。
3. 打開 MySudo,如果起始畫面一直沒有任何動靜,可能因為你還未連接到美國 VPN 吧。
4. 在 MySudo 的介面,選擇 Create your first Sudo。
5. 按 Next。如果這裡出現問題,可以嘗試重新連接 VPN,選擇另一些美國的伺服器。如果仍然出現問題,可能你以前曾經使用同一個美國 Apple ID 下載並申請過 MySudo,所以顯示出錯,要用一個之前沒有下載過 MySudo 的美國 Apple ID 再試一次。
6. 輸入名字,暫時輸入真名都可以,之後隨時可以改動,選 Next。
7. 關鍵步驟,選擇號碼,按 Create a Phone Number。
8. 選擇美國(其他國家也可以,按自己情況決定),輸入自己喜歡的三位數字組合,例如 314(314 是密蘇里州聖路易)
9. 選擇心水號碼,選定之後就不能更改了。
10. 之後會問能否取用咪高風,選擇不允許。
11. 選擇名字,這個名字要選個合用,因為之後修改較麻煩。
12. 之後問能否傳送通知,選擇「允許」。
MySudo 的免費版本,提供一個美國的虛擬號碼(也有英國號碼,但我沒有試用過),縱然這裡提供的虛擬號碼是免費,但亦可以接收認證短訊,能用作登記 Signal、Telegram 及 WhatsApp,亦能夠接受不少證券行、交易所之類的二步認證碼,但 VoIP 的號碼不能用作申請美國版本的 PayPal。
我申請的時候,MySudo 號碼是可以一直保留,但近日收到一些讀者回應,指 MySudo 號碼一個月不使用就會過期,我覺得也值得付費保留號碼,而且收費不貴,最便宜的收費計劃一個月才 US$ 0.99。
由於美國 App Store 不支援香港信用卡,所以最好最方便最快捷亦是較為安全的充值方法,是購買 Apple Gift Card(以前有分 iTunes 卡或 Apple Store 卡而且互不兼容,現在統一了,方便易明)。先到 https://www.apple.com/shop/buy-giftcard/giftcard ,選擇 Email,選擇 Other Amount,輸入 $10 試玩一下吧,在 Recipient/Sender Name 輸入自己(可以是代號), Recipient/Sender Email 輸入自己電郵地址(要能接收訊息)。之後填信用卡資料時,只要確保信用卡號碼、日期及 CVC 正確就可以,至於 billing address 即使填了美國,其實也會通過的。可以支付的信用卡,例如獅子銀行信用卡、八達通 app 內的 MasterCard 等,比較容易出問題或被拒絕的是 DBS。支付後等一小時,收到禮品卡就按照指示充值。我自己最喜歡用這個方法充值,而不是把信用卡綁定在 App Store 內,方便易容,又減少信用卡被盜的風險。
🚫 注意:切勿把這個美國號碼登記接收銀行驗證碼,否則一些銀行以為你與美國有關,中了 FATCA(《美國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並要求你經常填寫表格 W-8BEN 申報,很麻煩。其他則沒有問題,只要不用來收銀行短訊就可以。
有一點必須留意,截至 2021 年 1 月 22 日,MySudo 仍然不能在 iPhone 與 Android 之間轉移,但該公司網站上稱會考慮加入此功能。而 MySudo 的備份一定要做得好,這個 app 用 iCloud 也合適(如果開 iCloud,其他大多數 app 的數據其實都沒必要同步,但 MySudo 有點例外)。如果沒有做好備份可能會失去這個號碼,所以要小心,做好備份。
二,把虛擬號碼融進日常生活
申請了並保存了虛擬號碼,確保 MySudo 的備份做得完美,那就開始逐步把虛擬號碼融進日常生活,取代用了十多年的電話號碼。
這部份還是留待續篇才寫。
注:我稍後(一月底)會在 Patreon 較私密的空間,再探討一下另一個我很推介的虛擬號碼 Google Voice 的申請及應用,但考慮到該文觸及 Google 的灰色地帶,所以設定為 Patreon 的獨家文章。反正大部份文章都是公開,有時設置一兩篇為 Patreon exclusive,我會原諒我自己的任性。
圖:Pixabay / mohamed_hassan
手機號碼跳船策略(上):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473280
手機號碼跳船策略(中):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491016
手機號碼跳船策略(下):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695482
手機號碼跳船策略(番外篇):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736756(Patreon 獨家文章)
🔑 【資訊保安文章整理,超務實長清單】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6192115
▶️ 請訂閱 Patreon 頻道,支持不受干預的獨立創作及評論 | www.patreon.com/pazu
同一地址登記兩家公司香港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香港註冊公司」Vs「真香港人公司」:大變局時代,我們是Condom嗎?
我們多次談及,對北京而言,香港「一國兩制」的最大價值,就是作為一個「白手套」;用新一代的話,就是「condom」;用梁振英的話,就是「超級聯繫人」;用商界的話,就是「USB」;用國際關係的話,就是「非主權實體」。其中一大發明,就是中國資金化身「香港基金」、「香港公司」、「新香港人」,「走出去」。早前目標觀眾以普通話受眾為主的鳳凰衛視記者面對特朗普,卻強調自己的「(不是中國)香港」身份和「私人企業」身份,方便進行「大外宣」,只是冰山一角。
化身「香港公司」的好處,主要有三類。
1. 第一類是純業務操作的誘因。香港作為自由港,一切市場主導,沒有外匯管制,容易匯出、匯入,方便融資,而且稅率低,由公司名字、業務範圍到其他規範都監管寬鬆。香港的這些優勢,和英屬處女群島、開曼群島等其他避稅天堂一樣,雖然重要,但並非獨一無二。
2. 第二類是涉及「香港人」身份的經濟誘因,而這源自香港人(昔日)專業獨立、崇尚法治的往績。例如美國的《香港政策法》因為定義香港為「非主權實體」,賦予香港和中國大陸完全不同的關稅、簽證和種種待遇;台灣也因為與「港澳同胞」(曾經)同氣連枝,讓香港公司投資台灣時享有的待遇,遠比大陸公司方便。
3. 第三類則屬於政治性誘因,通常觸及外交、乃至國家安全等「一國」層面,「香港身份」可以為北京試水溫,但觸礁時又可以隨時切割。例如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尼加拉瓜大運河」計劃,聲稱承辦的,就是一間「香港公司」,背後金主自然是中國商人;連泰國克拉運河前期考察計劃,居然也有香港智庫的身影。
大陸公司變身香港公司,其實毫無門檻
既然好處這麼多,邏輯上,要得到香港公司身份,理應十分困難,或起碼要有一定門檻。現實上,「究極變形」手術卻出奇地簡單,猶如一顆維他命丸,就能得到回春手術的效果,然而在公共論述,因為種種原因,鮮有正面談論。任何資金要在香港成立公司,無論是香港人的資金也好、大陸資金也好、國際資金也好,都是同樣手續,繳交非常低廉的公司註冊費,任何護照持有人都可以出任董事,唯一屬於「香港」的條件,不過是要有一個香港註冊地址(可以是郵箱、可以是無數單位合租的辦事處),和一個香港登記的公司秘書,連新加坡那樣,法例規定所有新加坡公司必須有新加坡人當董事一類規定也欠奉,更不用說對股東有任何要求。只要在網上隨便搜索,就可以找到林林總總的「中介人公司」,為大陸資金提供上述一站式服務,數千元就可以華麗轉身。
這樣一來,根據正常邏輯,任何人都可以預測將會發生甚麼事:既然價廉物美,大量大陸資金紛紛成立「香港公司」,「走出去」,但很多卻從不思考為什麼「香港公司」可以享有不同待遇,從不善加珍惜這個品牌,反而處處破壞香港核心價值,殺雞取卵,令國際社會逐漸發現,「香港公司」不過是中國控制的白手套,完全扭曲了當初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的認知和信任。台灣當局私下不時透露,越來越多「香港公司」都是大陸資金控制,即使是拿香港身分證的,不少也是特快渠道取得的「新香港人」,根本就是為大陸投資者度身訂造的捷徑。台灣的憂慮,既有安全考慮,也有「新香港公司」在商業層面是否誠實可靠的考慮,深感是時候撥亂反正。同一道理,假如中國資金進一步濫用香港品牌,就算美國企業短期內短視實利,美國政府會否繼續香港的特殊地位,亦未可知。
假如國際社會要保持對香港品牌的信任,但北京控制的特區政府又「必須」把變成香港公司、新香港人的門檻訂得那麼低,是否除了「攬炒」,就無計可施?倒不是的。舉一例子:去年美國以國家安全一類考慮向國企中興開刀,是為中美貿易前哨戰,最終雙方和解,條件是中興要在三十日內更換董事會、管理層,未來十年都要在「暫停」實施的禁售令之下營運,同時必須僱用美國商務部挑選的外部合規格監督員等。美國自然沒有權限指令中國公司必須如此,但自然有權不批准任何公司在美國營運,結果中興不得不就範。而這裡的「外部合規格監督員」,就是負責gate-keeping,處理compliance,查核due diligence,防止洗黑錢、漏稅、走資、違反禁令、違反制裁一類行為出現:這些工作,都是真香港人的強項。
第二波中美貿易戰:從華為的香港空殼公司Skycom談起
本來第二波中美貿易談判的重點,一般相信,在華府角度,可能會包括這類中國企業在美國引起的疑似國家安全威脅,並如何進行有效監督等等。例如華為事件的導火線,正是孟晚舟被美國發現通過華為控制的「香港(空殼)公司」Skycom和伊朗進行非法交易,而孟晚舟聲稱那是獨立公司,因而被捕。同一道理,假如中國資金控制的香港公司早已是掛羊頭賣狗肉,各國自然也可以提出類似要求,像台灣內部定義真香港人那樣,精準定義哪些「香港公司」能以「香港身份」進入本國市場:這不是香港特區政府對香港公司的定義,而是各國政府研判這些企業會否亂來的定義。
研判的具體方法很多,例如像早前要求中興那樣,日後也要求香港公司(特別是中資香港公司)必須僱用「外部合規格監督員」,這可以是外國人,也可以是香港人;或要求香港公司仿效新加坡,必須加入本地人為董事;或要求審查香港公司的資金來源,區分國有資產、黨產和私產等(這在國進民退、中國加強在民企建立黨委之際,尤其關鍵)。至於甚麼是「香港人」,據說台灣有關方面也曾討論,既然優惠港資的有關條例,是針對1997年前的香港身份認同,是否應把有關投資政策以此劃線,亦是參考之一;而台灣接受香港移民的優惠,和接受大陸移民完全不同,內部據說也開始對「是否在香港出生」劃線,只是不對外公佈而已(至於梁天琦、羅冠聰等非香港出生但明顯擁抱香港核心價值的例子,怎樣定義,在台方角度,自然亦應理順)。總之,方法很多,不一而足,而對這類可能出現的規例,「新香港公司」自然可以選擇是否理會,但不理會的經濟後果如何,就是另一回事。
早前通過的美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有個別評論認為是雷聲大、雨點小,其實法案開啟了無數可能性,也是不能低估。例如對違反人權與民主的企業,目前並非涵蓋法案之內,但邏輯上,需要時修訂,並不困難。假如美國因為種種原因,制裁企業(以往通常是違反金融反恐、違反聯合國禁運一類原因,但未來說不定加入《人權法案》),只要這企業有戶口在使用美元的銀行,其銀行帳戶,就會被凍結,市場反應很難不出現恐慌性沽售、乃至停牌,然後企業只得和美國商務部談判。當然,會否走到那一步,更視乎中美關係的走勢,但香港身份有否持續被毫無制約地濫用,也不能否認是研判上述一籃子因素的一環。說到底,香港獨特地位,並不是單方面能賦予的,而是國際社會互動產生的。水至清則無魚,但水太濁更無魚,若有人天真的以為「留島不留人」就是強硬路線的萬靈丹,不但愚蠢,還是在推行真正的攬炒。關鍵時刻,香港人,不要妄自菲薄。
沈旭暉,明報 2020年4月27日
同一地址登記兩家公司香港 在 網上預約申領身份證(人事登記辦事處) - GovHK 的推薦與評價
若你屬於以下任何一類人士,你便可使用此服務:. 從未登記身份證並年滿11歲的香港居民;; 年滿18歲換領成人身份證人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