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林夕老師的書,
在說他寫詞的故事,
每一首歌曲每一填詞,都擁有他真正的故事,也許在某個時候與你的生活有種你認定的相呼應,於是你獲得了安慰,這就是歌曲的魅力啊。
其中我滿喜歡的一首歌是 暗湧
就算天空再深,看不出裂痕,
眉頭 仍聚滿密雲。
就算一屋暗燈,照不穿我身,
仍可反映你心。
讓這口煙跳昇,我身軀下沉,曾多麼想多麼想貼近。
你的心和眼口和耳亦沒緣份,我都捉不緊。
害怕悲劇重演,我的命中命中
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
歷史在重演,這麼煩囂城中,沒理由相戀可以沒有暗湧。
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仍靜候著你說我別錯用神,甚麼我都有預感。
然後睜不開兩眼,看命運光臨,
然後天空又再湧起密雲。
他在說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故態復萌,原諒了一次不免會有第二第三次,這些事情的發生就會讓兩人之間的路充滿暗潮洶湧。
其實我們也都無法說真是如此還是其實不然,因為人有千奇百萬種,每個人的心思想法都無法去捉摸,唯一能夠去決定的就是這是不是你要的生活。
常常我們聽到朋友說放不下放不下,但放不下不代表就離不開,我常常跟我朋友說放不下就放不下,只是如果你連思想都被綑綁,就真的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你的快樂不是只有那個人。
他不愛你不等於你要活得不開心!
這就像是一個同心圓的理論,你要記住你是大圓,他才是小圓。
很多人很羨慕別人美麗大方、有自信、有魅力、很簡單,因為他很愛他自己。
當你把自己生活活好打理好,你也會越來越有光芒,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一切都沒那麼難,包括你的小圓😉
❤️不要問為什麼他不愛你,要問自己有誰能不愛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7台灣史暑期研習營:《教科書對學子的危害》專題演講 -王炳忠(新黨青年委員會召集人) 我親身經歷的認同思索:追憶中學那段思想迷惘的歲月 -張惠閔(遠望雜誌社編輯) 杜正勝「同心圓理論」的本質 -何天陽(青雁基金會研究員) 1998分《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歷史科併入社會科的目的 -...
同心圓理論歷史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感謝某位齋友推薦《現代都市地景》給我。作為一名喜歡在都市散步的人,時不時抬頭看看都會內的大型建築,或者各區域不同的規劃及氛圍,是我長期以來保有的興趣。
我記得曾有兩次想接觸建築知識的經驗。首次是閱讀現代藝術史時,避不了的接觸新藝術運動、Artdeco、包浩斯、現代主義等觀念,當時便興起了接觸現代建築史的念頭。第二次是讀了已故建築學者漢寶德關於藝術文化的短文集,那段時間也一併讀了珍雅各經典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以及柳宗悅書籍,又再次讓我喚起對建築的興趣。這分別兩次的三分鐘熱度,我輕輕觸及了莫里斯、羅斯金、包浩斯、葛羅培斯、萊特、路易士康、隈研吾等工藝設計及建築領域的思想。
聽起來很順利,但其實一點也不,因為現代建築發展史並未如現代藝術史,有眾多學者從發展軌跡中整理出完整脈絡。此外,相比於資本較低的藝術創作來說,建築物所需的人力、物力更高,為了達成建築師、業主及股東等人的需求,建築物的風格絕非如現代主義藝術壁壘分明,畢竟稍有涉獵現代藝術史的人,要搞錯抽象主義和立體主義的機率甚低,但就我看來帝國大廈同時具備Artdeco和現代主義風格,又要如何定義其建築風格? 建築風格彼此的界線更加模糊,加上閱讀建築書籍,需要配合大量圖片,才能理解其論述。此外,建築理論和思想,多伴隨著藝術思維、器物史、技術史以及時代思潮演進,這造就了要理解建築知識,避不了面對極高的門檻。這本《現代都市地景》是我認知極佳的入門書。比起其他有著「簡易」、「入門」或「認識」的書籍,都來得更適合作為入門書。
《現代都市地景》主要探討了從19世紀末以來,人們對於都市規劃及建築思想的轉變。19世紀維多利亞工業革命後,產能飛越似的成長,過去想像不到的技術和財富也在這時代爆發,同樣也帶來了許多技術上的革新。鋼筋混凝土技術普遍發展,這種比起過往石造、磚造甚至木造材質,有著強上數倍的結構。加上機電技術發展,以往因為體能而只能蓋到七層樓的限制,也在1880年西門子所發展的電動升降機(電梯)所打破。這兩項技術將都會文明從平面,演進到了立體,數十層樓以上的摩天大樓從過往的妄想變成了可能。工業化所帶來的資本密集,也導致了都會化的加劇,人類文明歷史上從未有過密度如此高的城市。
因為法規制度的不完善,膨脹的人口密度直接導致了市容敗壞而又髒亂不堪,都市規劃成為各國政府不得不重視的議題。土地分區使用,城市美化、鄰里單元、超大街廊、清除式再生等方式紛紛被提了出來。而後許多優秀的建築師,提出了對城市整體規劃或建築風格的核心思想,諸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柯比意的光輝城市、萊特的無垠城市(廣畝城市);財富爆炸而興起的裝飾風建築(Artdeco)、包浩斯的現代主義風格,凡德羅的皮骨建築,興起的國際主義建築、現代主義建築、是後現代主義建築,甚至還必須額外了解珍雅各為什麼反對這類都市規劃代有的大刀闊斧精神。以上種種,都有助於了解為何當代都市呈現今天的樣貌。
但問題就隨之而來。除了看科幻片時,能發現未來都市的設計,深受柯比意、田園城市理論和包浩斯影響之外,理解這些知識到底又有啥用?
這些知識理論十分抽象。以霍華德於19世紀末的田園城市理論為例,該理論將都市規劃為大小不一的同心圓,每個同心圓內能靠著內部不一的各大設施和農工商業,達到自給自足的平衡。透過大同心圓和小同心圓的連結和合作,得以實現嶄新的未來都市樣貌。這種理論實際付諸實踐的區域不多,但理論卻影響後世許多都會規劃的理論,特別是同心圓、平衡和自足等概念。後來鄰里單元中,就廣泛運用了此些概念。以鄰里單元為例,用於小型社區規劃的理論,將公家機構、學校、診所、公園等設施作為同心圓內的重要核心,提供社區居民服務、生活、娛樂以至於健康成長。那懂這些理論又有甚麼用呢?
其實若只知道這些理論也是沒有用的。因為我們早已對生活周遭的事物習以為常,難以覺察這些理論都默默實踐於我們的生活中。舉個最佳的例證來說,台北市著名的民生社區,便是引進了這套當年的規劃方式,默默的設定在在幾公尺內要有公園,活動中心位於哪裡,又該將商業活動限制於哪些街道。政府於60~80年代,規劃了許多實驗性的社區、公宅和整宅,包含民生社區、南機場公寓、大安國宅等其實都暗自符合這些理論規範。這些也不是齋主能靠自身觀察能力發現的,也是後續閱讀許多台北都市規劃歷史,才慢慢從中認知到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騎樓、街道及店面,都來之不易。
《現代都市地景》帶給我的幫助很多。過去在建築及都會規劃的相關知識都過於零散,但這本書將這些散落於思緒各處角落的片段,用系統性的方式串聯起來。即使是剛剛讀完的這陣子,都能感受到被打通了任督二脈,更別提時日一久,能帶給我的改變和啟發會有多巨大。而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開始大量閱讀台北市近代的發展史,配合這些理論帶給我的影響,加上我曾實地走訪的經驗,讀起這些書來,勘稱最愉悅的享受。
同心圓理論歷史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保訓會這種公務員訓練內容完成時,也就是中華民國走入歷史日。歐威爾說:自由就是可以痛快地說,2加2等於4,而非老大哥所說的2加2等5。可如今台灣老大哥蔡政府,卻不准公務員們暢快的認同中華民國,利用台灣「友愛部101室」,暢快地指鹿為馬,偷天換日要所有中華民國公務員效忠「台灣國」,這才是對自由的最大諷刺!>
考試院保訓會日前表示,為與國際接軌,配合「雙語國家政策」,未來所有法定公務人員訓練,都將納入英語培訓課程,此外也依據國家發展方向,加入台灣史地、文化與認識台灣等內容。對於強化公務員的專業職能,我們樂觀其成,但以假專業之名,以遂行蔡政府一貫以來的去中化,最終達成「去中華民國」,我們完全不能苟同,理由如下。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所著的政治諷刺小說《一九八四》,書中有個大洋國,國裡設有四大機構,其中最為可怕,專門進行思想改造的部門是為「友愛部」。部裡有個「101室」,室裡(也是黨裡)訓練成員的方式,則是利用最恐懼事物及操弄「表盤機器」讓你痛不欲生,目的就是要把成員打造成符合黨以及老大哥的意旨。
如今這本1950年代出版名著的場景,70年後又活生生的呈現在台灣,這塊號稱自由民主的國度裡。保訓會委員郝培芝公開指稱為了配合國家發展,所以公務員必須加強學習英語和台灣史地,此言欲蓋彌彰,根本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目的無他,就是要借機消滅中華民國。
再說,加入台灣史地與文化的課程。這更是荒天下之大謬。當今民國80年代之後的公務員,幾乎都是接受認識台灣,也就是同心圓理論教育的一代。關於台灣史、台灣文化的教育,可謂已到了掘地三尺、鋪天蓋地的程度,年輕人認識台灣早已由童蒙到中年不斷受到洗腦,難道還不足以支撐對台灣的認同?對於年輕一代,他們心目中的歷史,台灣幾也已是天下無雙,台灣史更是東亞史的甚至是世界史的中心了。君不見,還有某部長夸夸而談,台灣是南島語系的發源地。既然認識台灣已極盡能事,為何民進黨還要選擇重覆浪費寶貴資源,教育公務員?唯一的解釋乃蔡政府的目標,就是顛覆公務員效忠中華民國,進而企圖建構「台灣國」的認同。
去中洗腦 深入公職培訓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1001000626-260109
同心圓理論歷史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台灣史暑期研習營:《教科書對學子的危害》專題演講
-王炳忠(新黨青年委員會召集人)
我親身經歷的認同思索:追憶中學那段思想迷惘的歲月
-張惠閔(遠望雜誌社編輯)
杜正勝「同心圓理論」的本質
-何天陽(青雁基金會研究員)
1998分《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歷史科併入社會科的目的
-許育嘉(夏潮聯合會評議長)
「去中國化」的兩大根源:黨國「反共」教育和台獨「媚日」史觀
-王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
對台灣高中歷史課綱2012年修訂和2014年微調的社會背景分析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