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養期待: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
最近收到越來越多同志夥伴,同志朋友願意加入「收養家庭」的行列
透過臉書私訊我們
我覺得還滿感動的><"~
今天收到一封長達千字的書信,是一對伴侶的來信
看得我和喵都覺得感動
感動於有人因為聽到我們的故事,而願意嘗試這個收養的過程
(不過我這篇回覆他們的困難也有1500字,文超長)
他們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首先,地區的困難真的滿為難的,因為會需要收養人願意花長的時間奔去服務據點
每次甚至可能需要三個小時的來回
我們也有遇到這樣願意奔波的收養家庭
為什麼社工會需要考量縣市距離的因素呢?
我沒有真的問過社工,但我想有幾個考量是合理的:
當事人家庭會願意每次花二~三個小時跑到機構嗎?這一跑,不是二次、三次,而是半年,一年,要跑課程團體,要跑六次評估
甚至孩子入家之後,也是要考慮進來的
因為仍有後續追蹤、家訪,以及能夠持續地參加各種收養後與其他家庭的聚會活動,幫助自己持續有能力陪伴孩子做身世告知等等
隨著孩子長大的過程,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親職技能,陪孩子長大
況且社工也需要做家庭訪談,在社工人力本來就吃緊的狀況下,家訪光是交通時間要花上三個小時,都還沒開始會談工作呢!
對機構來說,也是很大的成本耗費
就不難想像:機構以服務在地、先能服務的家庭為主了
第二,關於出養人條件期待的設定
這個話題我很少在演講的時候提及
因為大部分的人,關心的是「孩子條件的設定」,並不會注意到「出養人」的狀況,是不是我們能接受的?
例如:
犯罪的、入監的,因為他們可能被法院剝奪了親權,所以孩子才具有出養必要性
吸毒的(一部分也入監了)
智能障礙的,因為他們照顧孩子感到困難
嚴重精神疾病的,可能難以勝任親職的
有先天疾病的……
因此,當我們「這樣的孩子不要,那樣的孩子不要,那樣的生父母不要,這樣的生父母不要」時,究竟我們要的是什麼?這樣的孩子仍具有「出養必要性」嗎?
為何國內的小孩,常會與國外收養人媒合成功?因為我們國內收養人普遍設定較多或較高的條件,因此大幅降低收養媒合的機率
前面像在唸經,說明一些觀念性的內容~
如果我們條件越寬鬆,機構越會感受到「你們是想要收養小孩,而不是想要挑小孩」,減少孩子「被退養」二次傷害的機率
好啦
下面是我們家在「被收養兒童家庭背景」選擇的思考歷程:
一、生父母為先天性的身心障礙者,我們家的選擇是「接受的」,但有一個但書:「非遺傳性身心障礙」,其餘的先天生身心障礙者,並不是我們擔心的,只要孩子健康報告不要太誇張,而我們無法照顧
二、生父母為非先天性的身心障礙者,也就是環境與意外傷害造成的, 我們家的選擇是「接受的」,因為這可能就是出養方出養的原因,環境造成的並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所以我們不排除
三、生父母或其家族有精神疾病者
這一點,我和喵討論非常久,因為我自己有憂鬱症的病史,我憑什麼不接受有憂鬱症病史的?因為喵家裡有思覺失調家族史,所以喵也很堅持,因為他們照顧這樣的病人感到辛苦。
我們這一項真的討論很久,來回反覆說服彼此,有時討論到很擔心為了這個吵架。因為我自己身體就常不舒服,我們有辦法再照顧有這樣情形的孩子嗎?當然,孩子有可能不會發病。但因為我們是學輔導諮商的,我們知道有這樣家族病史時,孩子也有很高機率有相關病史。因此,我們最後的選擇是「雖然接受,但只接受因腦傷引起的」,其餘的,原本上,我們都排除了。
四、生父母或其家族有遺傳性疾病者,我們的選擇也是「接受」,但也有但書,條件是「非難以或無法治療之遺傳性疾病」。
這樣的內容,我們討論過無數次,有無數次的爭辯,我們最後才決定這樣的版本。
但我們的確不是「一開始就不能接受」,而是不斷來回思考與妥協。
我們的態度是「原則上都接受,只排除我們難以接受的狀況」,也不用到「勉強」的狀況,這樣養孩子也沒什麼意思。就像當初我自己接受身心障礙的孩子,家人不支持,終究還是要考量家人的接納度,以及我們自己能夠負荷孩子的程度。現實考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有一個對機構來說,也有個但書是:有被檢查出來的,如果對方家庭隱匿,或他們也不知道,那當然也是沒有辦法的。
#同志收養家庭 #收養 #收養評估 #收養期待 #同志收養日記
同志收養日記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收養程序】1
收養的程序是什麼?
通常會分四個階段:
申請 評估審查 共同生活 送件裁定
如果要再細分下去會是:
申請 初評 機構契約 課程 評估 家訪 專家審查 媒親 漸進 共同生活 收出養契約 法院送件 法院審理 法院裁定 裁確 收養登記
圖片來自:台北市收出養中心
這張圖是在送法院前的程序
整體來說
收養制度以及收出養機構
臺灣為了保護被收養人兒童最佳利益
所以設計了這一套非常繁複的程序
關於收養的前期
我之前有寫同志收養日記,到評估期是因為壓力太大就寫不下去了
我會把第一篇的連結放在留言區
#同志收養家庭 #同志共同收養 #無血緣收養 #同性配偶收養
#生養平權 #性傾向平權 #家庭平等
#兒童最佳利益 #收養自由
同志收養日記 在 圍爸喵爸的親子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同志收養家庭】
明天要到中山大學分享
授課老師非常用心地問圍爸說:「不知道有沒有建議的指定的教材或影片,可以給同學先閱讀」
因為不知道老師會習慣讓學生課前閱讀量是多少
我就分享了三個短影片,幾篇經驗閱讀 及 3篇文獻~
我想,也許也會有朋友想多從文字上或短影片了解同志家庭、同志收養家庭的,也貼在這嚕~
很期待明天會見到中山大學的同學們~
參閱網站:
- 同志無血緣收養家庭
https://sites.google.com/view/lgbtqadopt/
- 圍爸喵爸的親子日常
https://www.facebook.com/catpaweidad
經驗閱讀:
+鏡週刊專題:
- 【鏡相人間】愛是我們仨 同志無血緣收養家庭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521pol008/
- 【愛是我們仨番外篇】法規怎解套? 林昶佐、王婉諭籲收養應回歸專業
- 【愛是我們仨番外篇】同志家庭 適不適合育兒 實務上該如何評估?
- 【愛是我們仨番外篇】願花半生照顧你 台灣第一位男同單身爸爸Frank的故事
連結請參見https://sites.google.com/view/lgbtqadopt/
+同志收養日記
https://vocus.cc/tags/%E5%90%8C%E5%BF%97%E6%94%B6%E9%A4%8A%E6%97%A5%E8%A8%98
+好想當爸爸-男同志家庭的收養歷程
https://kapwr1999.blogspot.com/2020/05/blog-post_20.html?fbclid=IwAR3PBuCtQ4rhdi5Lv5tm2E8eZyn0vlQdLFgVVHG0EARmpfWiv2ypOU6o71U
文獻閱讀:
洪于珊(2019)。當同志成為家長-談同志收養的實務現況。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6,32-36。
王振圍、陳俊儒(2020年9月)。能不能養的性別雙綁──同志收養家庭的子女性別選擇與性別角色教養態度。論文發表於台灣女性學學會2020年瘟疫、邊界政治與台灣共同體年度學術研討會,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
王慧琦、徐森杰、伊魯秀一(2017)。同志收養現況和挑戰。社區發展,159,291-302。
影片:
- 鏡週刊:愛是我們仨
https://youtu.be/sB5pBKuIC-I
- 家人祝福 成就幸福拼圖 單元1|同婚週年 你們好嗎?|華視新聞雜誌 EP2223|2020.05.22
https://youtu.be/NYX6OzcIrXo
- 親權難題 同婚未竟之路 單元2|同婚週年 你們好嗎?|華視新聞雜誌 EP2223|2020.05.22
https://youtu.be/N0AiGFru02w
同志收養日記 在 同志會遇到的問題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女同志,昨晚孩子跟我說,他是同志,跟同姓在一起,女女曖昧動作,雙性戀. ... 同志收養日記-困境篇:回答七個問題:體會同志家庭遇到的. ... <看更多>
同志收養日記 在 #同志收出養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圍爸與喵爸的收養日記】#同志收出養. 或許你也曾經聽過,收養一個小孩需要漫長的收養流程,有社工進行相當多的評估,以及陪伴你進行收養小孩的準備。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