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
「名人放棄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名人放棄例子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名人放棄例子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名人放棄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名人放棄例子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名人放棄例子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名人放棄例子 在 6YingWei快樂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名人放棄例子 在 Re: [討論] 如果不生不結婚不共居那是否AA就合理了- 看板Boy-Girl 的評價
- 關於名人放棄例子 在 名人挫折故事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名人放棄例子 在 名人挫折故事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名人放棄例子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多人失敗的時候都習慣怪東怪西,最常見的不是指責別人,就是怪罪自己。我曾經聽過一種很美麗的解釋。所有的失敗,其實都是上帝在提醒我們:「這不是一條你該走的路!」
但後來,也有很多人告訴我:「失敗代表著上帝的試煉,他在考驗你的決心以及毅力,驗證你是否有資格享受成功帶來的榮耀以及豐收。」
聽完這兩種說法,基本上我都同意。因為世界上有太多的例子證明,拼命努力不代表一定能夠成功,而成功的背後也往往伴隨著無數次的失敗過往。
聽到這邊一定會有人會問我:「如果我失敗了,到底要如何判斷究竟該繼續堅持下去,還是乾脆就此放棄?」
坦白說,我常常會在事情不如預期發展時,自問自答地思考著這個問題。然後在某一天,我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解答:「上帝其實是在告訴我,該先停下腳步調整一下方向、再繼續前進下去!」
很多人都覺得大叔很幸運(包含我自己)雖然失去了工作,但到目前為止發展的還不錯。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這一路上我依舊遇到了無數的挫折跟考驗,每一次都像是上帝在提醒我,自己得再認真努力一些!
舉例來說,自己好不容易準備好的 Vito x【寫下實現夢想的日記】工作坊 到目前為止報名人數依舊是可憐的個位數,隨著時間越來越近,我心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三不五時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決定,沒事幹嘛分享這個沒人感興趣的主題?是不是該乾脆就此放棄?
就在煩惱到食不下嚥的同時,沒想到竟然接到了 【遇見好課讀書會】10/24 Vito-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到高雄分享自己精心設計的第一堂個人課程 【Meetgood好課程】11/20Vito-寫下實現夢想的日記 。努力的人雖然不一定會馬上成功,但認真的過程一定會被上帝看到,然後派出天使帶來新的機會跟希望。
還剩下一個星期了,我依舊相信這堂課可以替大家帶來非凡的收穫以及價值。除了分享11條實現夢想神奇的守則之外,我還會教大家如何把夢想轉換成目標、並且透過管理的方法有效地執行下去。這是上帝交給我的一個使命,無論如何,我都會繼續努力下去!
Fighting ~
#實現夢想的日記
#大叔日記
名人放棄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名人放棄例子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這位才是真正的網絡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JYDx1GP-U&t=263s
Billie Eilish出賣靈魂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B1S2uy5Po&t=115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證明拜登Joe Biden 深層政府陰謀論
拜登Joe Biden深層政府的兩邊
新美國總統拜登是邪惡的? | 深層政府陰謀論
新美國總統拜登深層政府陰謀論
‘Q’ 字開頭的陰謀論瘋傳美國政權背後邪惡的 ‘深層政府’ 由一群販賣兒童, 信fung撒旦教, 需要喝人血的變態政客, 名人, 富豪等全權控制. 而金髮Donald Trump就是來拯救所有人的英雄.
現在大局已成. 1942年11月20號出生的Joseph Robinette Biden Jr aka. ‘Joe Biden’ 會在2021年1月20號正式被fung為美國第46任總統.
開始這條影片前我需要聲稱: 我不相信深層政府陰謀論. 看完整條片後不知道你又會不會相信呢?
(Play election results)
第一層 ‘表面’ 賽果最終令人太難接受, 令
2020美國大選後jo恥笑的 ‘Trump supporter’ 為落敗英雄挖出一個一個意圖削弱對家的陰謀故事.
1, 揭發118歲已死 ‘假選民’ William Bradley
2, 破解拜登 ‘大重置計劃’ 與病毒的關連.
3, 爆出拜登兒子Hunter在烏克蘭的秘密貪污生意.
[1]第二層, 拜登的反擊.
跟據出版The Guardian, 118歲William Bradley 早於1984年已死, 選票由他兒子提交 “theories often reveal Trump supporters fundamental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election system”
諷刺是: 朝9晚5的普通百姓對權力的understanding有多少? 而你, 我, 對世界操作的misunderstanding又有多深呢?
為了understand. 我手上拿著這個代表深層政府的洋蔥, 有8層:
第三層Collusion 揭發 ‘大重置計劃’ 陰謀
第六層cronyism探to拜登兒子被全世界黑.
揭開collusion和cronyism後就能證實恐怖深層政府是否真的存在.
“拜登深層政府 deep state 陰謀論” (title)到底像這個又甜又辣的成分, 是一直暗地影響我們口味/或是我們根本想太多呢?
“All facts and theories in this video are just theories and is used for entertainment purposes only and not be taken as actual proof or evidence.”
大家好! 又是我暗網仔. “Defund the police” 口號是近日拜登拿出來批評Trump任期時對police brutality過分懲治的頭條. “And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the deep state, Trump said.”
[‘深層政府 (洋蔥)’ 定義是什麼?] 政治決定中 ‘深層’ 是未經人民認同的權力網絡, 也會暗地做一個國家的真正決策者, 專為來拿取私人的利益. (Donald Trump attacks george bush 911) 最邪惡的例子: 是否真的所謂的販賣人口?
信 ‘洋蔥’ 的陰謀論家會聲言拜登chang警因為公務員部門例如: 警察/情部局/好多時是背後影子政府用來對抗當選人政策的工具.
但拜登當選總統後不是自自然然變成 ‘洋蔥’ 他們希望反的人物嗎? 為何要跟Trump對着幹來維護他們?
[2] 大重置計劃: Collusion
根據洋蔥 (深層政府) 兩大重點之一Collusion概念. 所有政治舞台上的競爭也只是一個局.
經濟學比喻: 一個小鎮裡只有兩大超級市場. 表面看似打對台的兩方私下合作, leun手減價可以令其他細一點的商店歇業
touy高雙方貨品價錢, 也能jan多一點大眾市民的錢.
2020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為能從Covid病毒恢復經濟, 美國英國等多個國家選擇進行: ‘大重置計劃’ The great reset. 更是拜登上任後第一個陰謀. 做法會是: 多邊主義 (國家與國家聯盟)及來加強政府對經濟活動的控制.
根據陰謀: 這是作為創造極權主義 ‘新世界秩序’ 第一步.
‘洋蔥’ mong想成為一個總體系的世界政府.
有關 “做戲” 部門有故意sit luw病毒的實驗室, 之後及執行廢除私人財產的軍事部門. 用病毒的借口壓制我們所有人. 也是他們計劃中, 為了令人民放棄他們最寶貴的東西: 自由.
如果真心這樣, 佐治亞州向美國高等法院上訴選舉結果, 是劇情一部分還是Georgia的律師們同樣對 ‘洋蔥’ 不知情, 還真心相信他們的一票一票是能影響到大局的.
-深層政府的來源: 最早來源來自90年代 ‘土耳其’ 一群想保留土耳其第一任總統Mustafa Kemal Ataturk思想的軍事人員發起的. 當時軍方聯同有suy力的bong會一起打gik叛亂分子.
正所謂的: 幫自己友!
[3] Hunter Biden烏克蘭生意
招聘過程中擁有人脈關係的人比較吃香. 政府或相關機構中發生的 “靠關係” 名cronyism, 是深層政府讓一些非正式當選的單位有影響力來得yik.
曾有傳拜登當副總統時, 讓自己兒子Hunter Biden在鳥克蘭一間名Burisma的能源公司當高層. 因為作為律師的Hunter Biden在那行業沒有任何經驗, 這動作引發的陰謀論是Burisma集團只是想得到拜登之後所批准的10億美國政府援助金.
當然最後也沒有證據支持該説法, 所以拜登主控的 ‘深層政府’ 説到洋蔥底, 我們還是不知道是真或是假.
BUT!
“Absolutely there is a deep state because the deep state is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ies that do not have oversight” (senator rand Paul)
為保障國家安全1981年12月4號成立的 ‘美國情報體糸’ (IC) 包括出名的CIA, FBI情報評估部門,
是極為有權力但沒有政府監督的部門. 我覺得collusion和cronyism未別存在, 但可能書面定義‘美國情報體糸’ 會是跟深層政府最初 ‘土耳其’ 那個組織最為mun合的一個.
The en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jo8XAPu6tY/hqdefault.jpg)
名人放棄例子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美國正式起訴孟晚舟。什麼是泥金金水兩用福。政府找明星名人為前線醫護打氣,用花巧取悅手法,真正面對香港醫療危機誠意和決心欠奉,激怒全港市民。兌卦的本義為悅,開心。是無心之悅,無言之說,無金之銳。人開心,便會多話,言多必失,最終引致毀折。大陸人用二十年前的觀念手法,來處理今日的世局,感覺良好的自我欺騙。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有不同的角色,時位都做對了,便日日是好日。
#公立醫院淪陷 #道德勒索 #中共政權 #三權合作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下午5:00pm
政府有自己的盤算,放棄了公立醫院前線醫生護士,這支孤兵,終於忍耐不住,走上街頭怒吼。
政府的處理方法,找明星名人拍段宣傳片,為醫護打氣,引得全城震怒!
林鄭班子,茫然不知自己錯在那裡?
我們用玄空風水的角度,發覺政府一直用七運七赤兌卦,取悅的方法,處理八運八白艮卦,專業的醫療問題。
我們的政府,落後了二十年。
玄空風水,有三元九運的計算,每個元運二十年。
1984年到2003年,屬於下元七運,風水用的名稱叫“七赤”,源於《周易》的兌卦。
兌卦是什麼?
兌卦的本義為悅,開心。
兌是無心之悅,無言之說,無金之銳。
在我們的身體,它象徵了嘴巴,也引伸為毀折。基本邏輯是,人一旦開心,便會多話,言多必失,最終引致毀折。
在家庭的結構中,它代表了少女,開心,花能解語的女孩。以別於代表巽卦的長女,柔順;及代表離卦的中女,艷麗,依附。
《說卦傳》說: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為剛鹵,為羊,為妾。
這是孔子對兌卦象徵的引伸,其實,並不複雜,我們看看這二十年的香港,便明白孔子的引伸例子。
1984年開始,香港行二十年兌卦。
別了以前的六運乾卦,乾為天為健,努力工作,埋頭苦幹便有出頭天。兌卦是兌,是開心,是娛樂。所以娛樂事業大盛。
那二十年,是歌影視紅星的黃金期,紅館演唱會一開二、三十場,港產片票房等閒三千萬。
只要是娛樂的,(基本卦義為悅),尖東的大富豪、富城、中國城,客似雲來,的士穿梭尖東九龍塘別墅……
二奶蓬勃,大陸改革開放,香港工廠北移,廠佬在大陸包個二奶一千幾百,人人做大爺,一包三五七個。這就是孔子說的,「為妾」。
神棍滿天飛,張寶勝、嚴新、特異功能的國寶,一個接一個來香港。本地的風水師,紫微八字大師,什麼派什麼宗的,密宗活佛法王滿街都是,人人玩雙修……古靈精怪。騙子搵到食,這二十年,孔子說的,「為巫」。
這時期,用嘴巴便搵到食,討好,開心,港上北上,一個call機,皮包公司,便走遍大江南北做生意。
紙醉金迷的二十年,但到2003癸未羊年完,便結束了。
甲申猴年開始,便走入了下元八運的八白艮卦了。
艮卦又是什麼?
艮卦的本義為止,為專。
艮是土,尊貴的土,所以,2004年開始,是豪宅的天下。尊貴的土,也包括了古董瓷器,字畫等珍貴的東西。神棍不流行了,做騙子都要專業,雷曼債券那種。
在我們的身體,它象徵了手,阻止別人,在大自然是山,古人遇山便止。在家庭的結構中,它代表了少男,是少年出英雄的元運。
《說卦傳》說: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2004年到今日,我們都在八運八白艮卦中,至2023年底止,2024甲辰龍年便走入九運九紫離卦中。
艮,止也。一陽在上,二支陰爻在下,象為山。上小下大,呈向下發展的趨勢,引伸直接發展有阻礙、困難,因為上實下虛,一個事物發展到了頂點,必須謹慎。所以艮卦的本義為阻止,上到山頂再往前走就要下坡,所以必須停住腳步,謹慎思考下一步。
門闕即門檻;閽寺為守門人,古為太監,今叫保鏢。為指為狗,都是為了阻人前行。
一個專業,謹慎,不能急的年代。走在徑路,即彎曲的小路,小石中,每一步都要小心,思考。
政府找明星名人,為前線醫護打氣,用七運七赤兌卦的花巧取悅手法,處理八運八白艮卦的實質專業的醫療危機,背後代表沒有真正面對香港醫療危機的誠意和決心。所以不單惹怒了醫生護士,輕佻草率的做法,激怒了全港市民。
《周易》說的,就是時和位兩個字,時位都對了,便成功。時機未到,位置不對,都無法成事。用過氣的手法,處理今日的問題,便失時失位。
用玄空風水的角度看,中共的問題,也是如此。
香港的起飛時間,是六運六白乾金。時間是1964年到1983年。乾為天,本義為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那二十年,香港人埋頭苦幹,工廠妹工廠少爺的年代。人人日間打工晚上進修,全家都是勞動力,男人做兩份工,老人剪線頭,主婦車衣,小孩穿膠花。無水無電木屋區,搬上公屋,再轉私樓。
大陸呢?仍停留在五運五黃的災難二十年,大躍進,飢荒,餓死,文化大革命,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鬥父母,鬥師長,鬥夫妻。
1984年至2003年,七運七赤兌卦了,香港走向了開心娛樂,靠把口搵食,紙醉金迷的明月照尖東歲月;大陸呢?才行過氣的六運六白乾金運,做世界工廠,全國農民走出農村做工人。
2004年八運開始走八白艮卦的運了,大家都走專業的年代,大陸便開始行七運七赤兌卦,靠把口搵食,娛樂事業,為巫為妾,偷呃拐騙。
永遠和世界相差了二十年。
他們行事,用二十年前的觀念手法,來處理今日的世局,今日的問題,大陸人令全球觸目的時候,他們感覺良好的自我欺騙:大家在阻我強國崛起!
八運快行完了,到2024年開始,便行二十年九運九紫離卦的元運了。
離卦又是什麼?
離卦的本義為附麗,文明。
離為火,為日,為明。上下兩支陽爻,中間一支陰爻,像火。表示由中心向外發展,外剛健而內柔順。外動內靜,如火般向外釋放能量,有離散之意,如太陽日照,便萬物茁壯生長。
在我們身體,它象徵了眼睛,在家庭,代表了中女,在大自然象徵太陽,取象為火。是人類文明的象徵。
《周易》用“麗”字來解釋離卦。“麗”字是兩頭鹿依偎在一起,你需要我,我需要你,誰都不能離開誰。
我們稱夫妻為「伉儷」,麗字加一個人字旁就是這個意思。
《周易》的離卦用「附麗」作本義,因為火不能單獨存在,要依附;離火代表溫暖,所以生物願意依附;人類文明也是一樣,全世界都嚮往先進文明之地,大陸人都愛去美國生活。
所以,2024年開始的下元九運,九紫離火運,是文明的二十年,文明為主潮流。
當國際標榜文明,共存,愛惜地球,用單車代步的時候,中國大陸便開始行八運八白艮卦的專了。
他們會強調高鐵、5G、監控,然後大陸人民便歡呼,終於船堅砲利了。
佛教行人,追求活在當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有不同的角色,時位都做對了,便日日是好日。
2019年1月29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mmrth9yrxk/hqdefault.jpg)
名人放棄例子 在 6YingWei快樂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今日影片介紹 ☆
面對艱難的挑戰,以及面臨各種失敗的風險時,
你可能會聽到,有人告訴你:
「嘿!要對自己有自信!」
這時,往往你的腦中會跑出跑馬燈:
「哀~要是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自信到底是什麼?
要如何才能擁有自信呢?
嘿!跳躍高手!
在回答這問題之前,我要先和你進行一項討論。
假設,今天你有一輛車子,
當你在對這輛車的特性與性能不了解的情況下,就開上路。
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你覺得,你有辦法將這輛車發揮到最佳狀態嗎?
只有當你徹底了解這輛車時,
才能【知道】如何讓它發揮到最好的表現,
同時【知道】這輛車在哪些環境中會表現的不太好。
在遇到各種情況時,【知道】該如何調整,讓車子恢復到最佳狀態。
多數人認為,
賽車手只是飆車、開著車子繞圈而已,
其實,賽車這項運動的危險性相當高,
賽車手必需對車輛徹底了解、並在駕駛時清楚車子的狀況。
才能降低危險的發生,並且擁有好成績。
把賽車手的例子,套用在你身上。
自信是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信心。」
自信基礎在於,你必須擁有正確的自我評價。
你必須對自己,有徹底的了解。
坦然面對、接受自己所有的優點和缺點,並且努力讓自己進步。
如此一來,就算你遇到困境,還是能充滿信心。
因為,你知道在遇到各種情況時,
該如何調整,讓自己恢復到最佳狀態。
儘管你並不完美,並且看出自己有許多的缺點。
但是,因為你【了解】自己。
所以,還是能對自己保持信心。
想要永遠源源不絕的自信,就必須擁有正確的自我評價。=D
☆ 今日名人 ☆
知名演員 馮‧迪索:
「絕不要拒絕擁有自信,自信不花你一毛錢,但可以,帶你到很棒的境界。」
= = = = = = = = = = = = = = =
☆ 關於 6YingWei ☆
噹啷!Hi!我是 6YingWei。
很開心,有機會認識你。=D
小時候沒有什麼優秀表現的我,對比大我兩歲,會跳芭蕾舞、彈鋼琴、牆上掛滿各種獎狀、在學校擁有好人緣的表姊,我常常覺得很自卑。
我總是渴望著:「好想和表姊一樣,擁有良好人際關係。」
過去的我,不懂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的技巧。
因此,在人際關係上,經常碰壁、與別人發生爭吵。
面對家人,經常和爸媽說不到幾句話,就發生衝突。
在愛情中,常和對方因情緒發生爭吵、傷害了彼此。
在職場中,錯誤的溝通技巧,使我被誤解不好相處。
面對自己,情緒常用否定的方式,使我失去自信心。
處在痛苦、難過中的我,決定脫離充滿人際衝突的生活。
開始到處尋找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
我閱讀了幾十本關於人際關係、溝通和社交技巧的書、花了許多錢參加講座與課程,也還是沒有辦法改善人際關係。
當我覺得,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是需要天分、
當我正準備放棄改善人際關係時。
我遇見了腦科學。
我開始了解到,原來:
【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和大腦密不可分。】
在腦科學幫助下,成功改變了我的人生。
掌握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後,
我成為快樂、有自信的人。
找回快樂人生的同時,我也找到了人生目標:「傳遞快樂」
現在,正在撒下快樂種子,努力讓快樂在世界各地發芽。=D
拍影片,正是為了實踐「傳遞快樂」的方式之一。
分享和腦科學、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有關的知識影片:
希望透過這些知識分享,能幫助大家對人際互動、情緒、大腦有更多了解。
哈佛大學曾針對「快樂」進行了75年的大型研究。
最後報告指出:
「感到孤獨的人們,大腦功能退化較快,壽命也較短。
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活得更快樂也更健康。」
換句話說,人際關係不好,會容易讓人感到不快樂,並且為大腦與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研究證實:不良的人際關係會增加罹患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風險,為健康帶來傷害。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只能改善和家人、愛人、朋友、同事的互動關係,更能直接為健康帶來良好的影響。
祝福你,也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起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D
☆ 關於腦科學 ☆
人類每天都在依靠頭顱中重約 1.4 公斤,
充滿許多皺褶、凹溝的大腦在生活。
我們知道大腦的重要性,卻很少了解大腦。
拜先進的科技之賜,
近幾年,腦科學終於能揭開大腦的神秘面紗,
一窺看起來不起眼,
卻影響你的人際關係、生活、喜怒哀樂的大腦。
多明白大腦的運作機制和特質,是沒有壞處的。
當我們更理解大腦,就越能清楚知道:
「我們如何與人產生連結、如何做決定、如何成為「你」。
並且,幫助我們更了解他人。」
如果你對大腦感興趣,
歡迎和我一起透過腦科學,
走進人體最複雜的地區【大腦】。
看看大腦,是怎麼一步步塑造我們的個性,以及人生。
☆ 寫信給 6YingWei ☆
謝謝你的閱讀。
如果有任何想發問或想分享的故事,歡迎隨時來信。=D
6yingweitv@gmail.com
(不過睡覺的時候,我可能無法夢遊起來閱讀你的信,哈哈。)
對了!
都還沒向你解釋,
為什麼,在影片中我要稱呼你為【跳躍高手】。
其實以前我無法想像,自己能成為樂觀充滿快樂的人。
正因為曾走過低潮的人生,加上現在找到嶄新的自己。
所以我深深地相信著:
【我的人生充滿無限可能,你也是一樣。】
我和你,都有著能突破困境、向前跳躍到快樂人生的潛能。
所以,我喜歡稱呼你為【跳躍高手】。=D
祝你有歡樂的每一天。Yeah!
☆ 聯絡 6YingWei ☆
・facebook :@6yingwei
・Instagram:@6yingwei
・e-mail:6yingweitv@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MXT66EdKpE/hqdefault.jpg)
名人放棄例子 在 名人挫折故事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高中毕业后,他来到青岛一家中西餐厅当了一名传菜 ... 名人努力堅持的故事例子: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 果果勵志網 · https://www. ... <看更多>
名人放棄例子 在 名人挫折故事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高中毕业后,他来到青岛一家中西餐厅当了一名传菜 ... 名人努力堅持的故事例子: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 果果勵志網 · https://www. ... <看更多>
名人放棄例子 在 Re: [討論] 如果不生不結婚不共居那是否AA就合理了- 看板Boy-Girl 的推薦與評價
糾結這種合理性到底為什麼啊?
首先合理不合理這件事情
有用的前提是有一個公正第三人能出來做裁判
例如你酒駕撞死人要賠多少錢
撞人的一定說不要賠
被撞死的家人一定說要賠幾千萬
因為幾乎談不攏
所以弄個法官出來做個決定
一堆判決的結果大致上就是
撞死一個人就兩百萬左右搞定
案例多了..."合理"就出來了
這個"理"會影響所有人的行為
例如你家很有錢
那麼幾百萬一條命好像也不貴
所以就繼續開心的酒駕
反正也就幾百萬
如果你很怕被撞
那麼看到大車就退三步
能開四輪就不要二輪
不然被撞死了幾百萬連房貸都還不完
所以整套合理性的流程下來
要有所謂的合理性
你會發現要素有幾個
1. 合理性的來源來自於公正第三人
2. 要有能夠強制執行合理結果的人(法院)
3. 要有足夠多的例子 創造合理的一般性基礎
4. 能夠用這個合理性去影響其他人
如果今天沒有法官
一定是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如果今天沒有強制執行
那麼說半天不會有人鳥合理性
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例子
特例沒辦法當通例
如果這個合理性沒有普及性
你的合理不是他的合理
那麼"合理性"也沒有意義
所以用這四個點來討論AA是否"合理"
就會很清楚了
誰做的多做的少 是誰說的算?
還不是當事人雙方各執一詞
這個已經欠缺所謂"理"的基礎了
其次如果今天有人不AA但是事情做少了
請問有誰能夠強制對方AA或是做事情?
基本上一定沒有
就算你強制了對方...你會先觸犯強制罪
今天每對情侶的相處都是有特例性
有女生很正每天在家裡耍廢打死不AA
有女生薪水拿去付房貸 要男生不AA負擔家計
也有女生在家裡帶小孩但不做家事 要男生出錢不AA
都是不AA 但是每個狀況都不一樣
請問到底要怎麼比才能有一致的合理性?
就算今天弄出一個AA公平標準好了
所有的宅宅舔舔拿著這張標準AA合理表
說這是經過987987999個阿宅共同訂定的公平標準
請問能夠要求女生什麼事情?
女生會聽到就跪下來說遵旨嗎?
絕對不會有人鳥這個AA公平合理表
所以這種合理性到最後
就只是一堆對現況不滿
但是也無可奈何
只能拿來網路自慰討拍拍的工具而已
因為說到底
要不要AA 是不是公平
在情侶交往的議題上
完全就不重要
兩個人開心就好
你如果發現你就不是那麼帥
必須要靠灑錢才能綁住女友
那麼就乖乖的當ATM換炮
你如果發現你女友愛你愛到爆炸
願意瘋狂工作賺錢養你
除非你的尊嚴能用AA買到
不然也沒聽過有人要堅持AA到不AA就分手
都已經老掉牙的議題了
也不是1X歲的小屁孩小嫩嫩
出社會後不應該就認清事實
知道自己的程度到哪裡嗎?
你要越級打怪找比你等級高的妹仔
那麼你AA大概沒救
你大概要出錢才能買到你的感情
你要找比你等級低的妹仔
那麼你可以讓女生出所有的錢
自己爽當小狼狗小白臉
你唯一有一點機會的
就是找跟自己差不多的
那麼AA才會有所謂的合理性
現在看到最多的
就是很多男生以為自己的女朋友不怎樣
憑什麼不AA要他自己買單
這種情形就像是前一陣子常看到的故事
一堆男生自以為PR80
然後抱怨女生只要PR90的
之前鄉民討論出來的很大的可能性
並不是女生只要PR90
而是自以為PR80的男生實際上可能只有PR20
所以才會有女生都只要PR90的錯覺
很多時候有人會覺得女友很不怎麼樣
憑什麼要自己出錢不AA
要驗證這件事情也很簡單
反正用BG版最常見的建議:分手
然後看看你能不能找的到更好的AA女性
如過你找不到...雖然不能說100%
但是有很高的機會
男生眼中不怎樣的女生..例如離婚不孕不住在一起
可能等級都比自己還高
真的不爽...分手找年輕大奶AA正妹啊
找的到就代表原本的女生有問題
快樂的跟年輕大奶AA正妹live happily ever after
不就好了
找不到就代表自己等級就低
那麼不認命一點日子要怎麼過XD
※ 引述《rabinson (何時無事一身輕?)》之銘言:
: 以前很多女生約會的時候,要求男方出錢,理直氣壯講的理由大概如下:
: 1.女生以後要生小孩很辛苦
: 2.女生要照顧小孩很辛苦
: 3.女生要做比較多的家事,薪水有損失
: 那我就想問了
: 如果沒有結婚打算(例如雙方都離婚過)
: 沒有要生小孩(例如不孕 )
: 也沒有住在一起(例如女方跟家人住)
: 那是否1到3的理由都不存在了,
: 女人還可以要求男生請客嗎?
: 但當然女生夠機車的再放大絕:
: 因為你是男生,我是女生,
: 男生就應該要大氣不計較阿,
: 你根本不愛我,所以才會捨不得為我花錢。
: 那我也想反駁:
: 第一男生就該不計較,女生就該佔人便宜?
: 第二,那也可以說,女人就該溫柔體貼,你也沒做到阿!
: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反駁:你如果真的愛我,那應該會心疼我花錢阿,怎麼反而一直嫌棄
: 花太少?
: 你是來凹資源的吧?
: 各位覺得如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9.150.203.195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691338122.A.C2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