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妳做什麼都被嘴_心壯大才是一切解方
這是2019年底寫好的文章,現在的心智狀態,又比當時強大許多了;想重新分享給粉絲們~關於“妳”定義自己的方式。
\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很多女生朋友都說「好看,但情節有點誇張耶」,但我只想說「不誇張,很寫實啊!不就是我們的生活嗎?」
於是,電影情節把我拉回許多成長記憶。
國中時在家門口遇到暴露狂,看到一個活生生的成熟生殖器官。對剛上國中的女孩來說,不僅驚恐更是害怕。但我居然只是呆傻在原地,現在想想也太危險,要是他不只想露鳥,可能我就會遇到更恐怖的事。回家後告訴家人,但我永遠記得他們的第一反應「妳做了什麼事?是不是妳愛穿裙子,裙子太短了?」
此後好幾年,我都認為愛穿短裙短褲是「不自愛」、會引人犯罪的行為。如果女性被騷擾,一定是她們自己先做了什麼。這樣的聯想方式,應該是父權社會的遺毒,更因為女性被造物主賦予的生育功能。在歷史演進下,女人是一個無法獨立、被動的,必須被男性給予的代表。讓人難過的是,很多女性也用同樣的方式在看待女人這個性別。
\
上大學遇到一個教授。我跟教授說,因為半工半讀的關係,晚上無法留在學校實習,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那妳晚上來我家裡工作好了,有些文件需要妳整理。但是不可以跟任何同學說,男朋友也不行。」不知為何,教授的這些話令人有種噁心感。
我把這件事告訴一個姊姊,結果她居然問:「妳做了什麼讓教授覺得有機可乘嗎?」天啊!我只是想要繼續半工半讀,也不代表我被騷擾了就是我的錯吧?甚至,在牙醫診所的打工也被醫師別有居心的要求,連薪水都沒有領就離職了。但我不敢跟一起打工的學姊說,我害怕她們會覺得是我做了什麼,醫生才會這樣。
儘管這個社會訴求平權,但是世界各地卻不斷上演對女性的歧視與不公平,包含女人對女人!
國外曾有一場展覽,展出受害女性案發當時穿著的衣服—沒有大家想像的暴露,而是再普通不過的學生制服、牛仔褲,甚至是中東國家女性穿的罩袍。女人被性侵害、性騷擾,施暴者其實沒有任何理由的;但是這些受害者卻得在事後想出一百種理由,應付身邊出現的歧視與異樣眼光、撫慰受傷的身心靈,才能活得下去。
\
當女人做什麼都可以被嘴時,我們只能強大自己的心!
直到這幾年,當自己在心靈上、身體上、職場上強健起來後,才懂得過去的我完全沒有錯!每個女性都在學習成長與勇敢,然而,社會對女性的不友善卻從來沒有停歇。好比電影的演出,女人為了照顧孩子犧牲自己,卻有閒言閒語認為媽媽在家是被豢養、沒有壓力,所以不該抱怨,不該心情憂愁,不該因為犧牲了夢想而生氣。
而那些心懷不滿的人,更把怨恨與憤怒發洩在照顧孩子的媽媽身上,於是出現了「媽蟲」這樣充滿歧視的言語。
生了奶諾後,我選擇重回職場,避免自己不斷鑽牛角尖,卻有人覺得我這樣很好過。果然是出一張嘴評論他人,最輕鬆啊!為了上班,我必須努力找托嬰、找保母,還要擔心孩子身心健康;出來上班,是因為我要養家⋯⋯我一點都不輕鬆,也沒有因此躲掉什麼。
有人認為職業婦女只是想逃避當母親的責任,只是想成就自己⋯⋯顯然地,女人不管怎麼做都不對。是不是不管女人做什麼,總是落人口實,只因為我們是女人呢?
筋肉爸爸中風後,我曾被一則貼文影響心情,我承認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壯、不懂為什麼大家對女人就是充滿歧視與人身攻擊?不論在哪個國家,總是有「仇女」文化存在。當女人因某一事件躍上媒體,譬如離婚、遭逢巨變、挑戰男性社會地位⋯⋯即使新聞媒體善待她,網民也饒不了她。
譬如藝人離婚了,就有人說她是公主病;譬如孩子被謀殺了,媽媽為此堅強挑戰體制,就有人說她們應該一起去死,霸凌著已經當天使的靈魂。電影《重磅腥聞》描述被職場性騷擾的女人,勇於爭取自己權益時,要面對官司、失業、主管刁難、家庭紛亂,付出許多代價只為了找回尊嚴與自我時,卻被人們用各種言語二度重傷⋯⋯
這半年來我也遇過類似的事情。很努力地想要爬起來保護生病的老公,也因為工作性質,於是在媒體分享了故事,期望大家都重視健康,不要讓心血管疾病破壞原本幸福的家庭。卻有人說:「她就是靠出賣老公賺錢啊?」還有更多類似的批評,從我的年紀、外表,從老公生病的痛處,作為踐踏我這位女人的點。
心平靜氣後來看留言。這些女孩都很年輕,她們應該是還沒有經歷到年紀增長,本著青春,認為「年齡」是可以攻擊女人的武器;也或許尚未為人母,所以不知道背負責任是件多麼困難、意義重大的事;許多人都要女人繼續背負受害者情節,彷彿女人只能是個悲情、辛苦、犧牲自我、需要被拯救的人。
當男性因為大男人思想,把女性思考為附屬品時,不難理解他們不允許女人挑戰權威、掌握主權的邏輯;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女人,要這麼仇視其他女人呢?
她們想看到其他女人過得越來越慘,她們不想看到其他女人爬出谷底躍向陽光,她們想看到其他人一起撻伐這些女人。
#拒絕當個受害者_才能開啟幸福的樞紐
她們認為,這些女人,應該繼續活在悲情中,活在大家的言論裡!如此一來⋯⋯這些仇女的女性,回歸現實,面對自己悲傷的生活時,可能才會多點安慰。因為,她們逃不出受害者情節!她們不想看到其他女人面對類似的悲傷時,可以勇敢找尋下一個花園;那樣會突顯自己的孤單與挫敗,因為自己還深陷類似的泥沼中。
女人這一生會遇到的挫敗感很多,最終的挫敗感都來自於「活不出自我」。譬如婚姻,每個人的狀況與糾結都不一樣,但因為失去了自我所以難受;等到社會上有了離婚、小三、外遇、抓姦等話題時,因為觸動了自己,因此總是可以掀起女人們的一番論戰。
有一些討論很有意義,因為激發了女人自覺、自主、自愛的心;但有一些討論真的就是浪費光陰,譬如總是在批評其他女人。
我們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看別人;這個世界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應我們。懂得活出自己、找尋自己的女人,會更懂得欣賞其他女人面臨人生谷底時的決定與勇敢。跳不出牢籠的女人,才會不爽其他女人的瀟灑轉身,口說之言都是攻擊的話語。
我們,都要拒絕當個受害者,才能開啟幸福的樞紐,不再成為只會批判別人的帥女人。
本文摘錄自《#我愛_我強大:我和你再一次愛上了我們 筋肉媽媽從筋膜到心靈的修復課》,三采文化出版
#這本書還有筋膜按摩與伸展運動
不只舒壓也緩解腰痠背痛~每個運動都有QR CODE點進去可以看示範影片,居家期間好適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滄瀾教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陳韻如諮商心理師、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臉書可搜尋:陳韻如諮商心理師-生命的韌力與療癒 陳心理師有在長青木心理諮商所、力人心理治療所、向陽身心診所服務哦! 本集訪談很榮幸邀請到 #陳韻如諮商心理師、以及 #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來跟大家分享心理師的養成過程、執業心路歷程、以及跟 #精神科醫師 ...
「向陽身心診所」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向陽身心診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向陽身心診所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向陽身心診所 在 中古小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向陽身心診所 在 滄瀾教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向陽身心診所 在 向陽身心診所Symphonic Yard Clinic -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向陽身心診所 在 求晴天身心診所的諮商師推薦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向陽身心診所 在 向陽身心診所ptt,大家都在找解答 訂房優惠報報 的評價
- 關於向陽身心診所 在 自律神經檢測費用ptt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TT.CC - 教育學習 ... 的評價
向陽身心診所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記得以前當見習醫學生時,在精神科曾經跟過一個很讓我佩服的師長 吳博倫醫師👨🏻⚕️,那天一樣跟著師長去看會診個案,是一個肝臟移植的捐贈者,常規移植之前需要評估的個案(需要評估捐贈者是否心理狀態健康,有否真心有意願捐贈等,有否受到脅迫等)。
 吳醫師在跟捐贈者(患者的兒子)看似閒話家常的過程中,慢慢抽絲剝繭出原來爸爸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開始容易從睡夢中驚醒,漸漸養成酗酒的習慣,之後變成酒精性肝硬化如今需要移植肝臟才得以續命,原來其實患者當時得到「 #創傷後壓力性症候群(PTSD)」,卻以酗酒來表現⋯🍺。
這個小故事真的讓我很shock,我以為只是一個常規的術前心理狀態評估,但一位細心的醫師,抽絲剝繭出源頭,也體現了普羅大眾通常只會注意到身體的病痛,卻很容易忽略生病的心理!本身是豐原人,記得小六親自經歷過921大地震,半夜在黑夜中被搖醒,左鄰右舍全家都跑到馬路上,親愛的爺爺把車子從工廠開出來那刻,工廠立刻倒塌😱,豐原尊龍、向陽永照大樓倒塌,過著需要跟媽媽、奶奶去取水,好幾個月無水、無電的生活,新聞一直報著在大樓瓦礫中尋人、滿目瘡痍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當時覺得彷彿世界末日!😢
今天來聊聊 #創傷後壓力性症候群(PTSD)
👉🏻定義:經歷或目睹重大創傷,出現強烈痛苦、恐懼、無助感等身心疾患。
🔴哪些嚴重創傷或重大事件?
1️⃣嚴重的自然災難,如:地震、海嘯、水災、龍捲風等。
2️⃣經歷嚴重的意外事件,如:車禍、飛機、或船難中受傷。
3️⃣目睹親人、戀人、好友等關係親近者的突然死亡。
4️⃣孩童時期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虐待、幼年時被拋棄。
5️⃣經歷戰爭、目擊死亡或嚴重傷害,如:恐怖攻擊、屠殺事件。
6️⃣經歷性暴力。
7️⃣難產、流產。
8️⃣被霸凌經驗(包括:網路霸凌、校園霸凌、職場霸凌等等)
9️⃣得知子女罹患了致命疾病。
👉🏻症狀:
1️⃣#創傷事件持續反覆在腦中呈現或夢見,有重複經歷此事件的行為或感受。
2️⃣#過度警覺:當面對類似創傷事件的相關情境會引起強烈的心理痛苦或生理反應,變得無法專心、易哭泣、易怒、失眠、焦慮,甚至產生生理反應,如:頭痛、噁心、嘔吐、胃痛、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冒汗、過度換氣等。
3️⃣#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及低潮: 對創傷事件認知有誤傾向責怪自我或他人、產生情緒低潮、自我隔離於社會。
4️⃣#逃避及麻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經常出現生理上的病徵,如:逃避、麻木、活動失去興趣等。
5️⃣#障礙總期間超過一個月。(若壓力事件後六個月才出現上述症狀,則屬於延遲發作型。)
‼️ 然而兒童除了會出現以上四種症狀外,相對於成年人,#病童較容易出現退化性症狀、身心症狀如:腹痛、咬手指、像小嬰兒哭鬧、分離焦慮等等。兒童的身心尚未成熟,認知與表達能力仍在學習、發展中,若經歷重大創傷,#其發展出PTSD症狀的比例遠超過成人,而這有賴於家長需要悉心觀察及陪伴!
👉🏻治療:
✔️藥物治療:一般來說,在開始服藥2~6週,症狀能逐漸獲得改善。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
✔️如動眼減敏重整療法、藝術治療或放鬆訓練等。
🔹遇到PTSD患者,旁人如何伸出援手?
➡️當一個好的傾聽者,並給予同理心,適當的陪伴、關懷、回應與照顧!
而如果是兒童的PTSD,家長可以做到:
1️⃣#營造一個穩定安全的環境和情緒,溫柔堅定的擁抱孩童,讓他們相信身旁永遠有人會支持保護他/她。
2️⃣#試圖鼓勵孩童表達感受及心中想法,避免直接否定、反駁或叱責孩子的負面情緒!
3️⃣#肯定孩子的優點、並給予正向回饋,並協助孩子恢復正常作息、生活起居,找回自主性與自我肯定。
4️⃣#協助修正孩童的負向認知或歸因,以減輕其不安、無助或罪惡感。
⚠️若是觀察到受創者情緒低落演變成自殺意念或行為、憂鬱症、社會疏離、物質濫用等,應該要儘速就醫‼️
👩🏻🏫這次的事件真的再次提醒大家愛要及時,珍惜身邊的人,保重身體~也不要吝於給家人擁抱,勇敢大聲說愛喔🫂~
#佳鴻診所
🔽此圖是台大精神部著作衛福部出版的簡化的心情溫度計,可以快速檢視心理是否也生了病🥺適時的求救🆘並不丟臉喔~~
向陽身心診所 在 中古小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別讓身體幫你說話
26歲是在東京成為社會新鮮人的第一年,那年生涯願望沒別的,只希望能趕快賺大錢!賺大錢也不是要買什麼,單純想拯救交往中的戀人。
他怎麼了嗎?乍看之下好得很!有很棒的工作、有跟同齡相比相當不錯的薪水,也懂得生活,起碼表面上是這樣。
同居之後,我終於瞥見了這人的陰影,是毫不留情會吞噬向陽面的巨大陰影。
男人非常過勞,卻也相當認命,我從沒見他口頭抱怨過。由於工作場所是大手銀行,常常早上七點多出門,晚上幾乎得到深夜甚至凌晨兩三點回家。回來後也不是倒頭睡,那傢伙總堅持要做個簡單料理果腹。
「為什麼不買現成的」我質疑
「做料理是一天情緒的出口,妳先睡不要管我」
都無法確保睡眠時間還要做料理紓壓?我不懂。此外,我也沒辦法先入睡,因為凌晨的浴室總會傳來尖銳叫聲。
「發生什麼了嗎?為什麼要大叫」
第一次還搞不清楚狀況,凌晨聽到男友在浴室泡澡時大叫我很慌張地跑了過去
「沒什麼,我只是在抒發壓力,不要問也不要理我」他淡淡解釋
原來是個會大叫的人,那是我知道的第一個秘密。
「日本人嘛,過勞是家常便飯,等我以後賺大錢再來解放他讓他自由吧」當時還沒怎麼經歷過現實社會洗禮的我只是這麼想,總以為過勞是名詞,而不是殺人的動詞。
我帶著天真又Frseh的心情進入了日本職場。
那年,市面上熱賣的GABA巧克力所打出的文案是「ストレス社会で闘うあなたに」(獻給在高壓社會戰鬥的你)這款巧克力不是賣給小孩不是賣給高中生,它鎖定的客層是上班族。在剛開始工作的前期我還覺得廣告誇飾法用很大,大家明明是去公司上班,寫什麼戰鬥?搞得好像我們要上戰場似的。
現在回頭看,還真懷念那個什麼都不懂、對陰影還無法共感的自己。
不過工作兩年多,我已經徹底喪失想賺大錢的美夢。我發現日本職場裡最可怕的不是大家拼命無極限,而是平常根本沒人意識到那是無極限。
在網路顧問公司工作年代,都已經是過了末班電車的深夜一點,旁邊上司還是理所當然交代你快點趕這個那個。
「我好累,已經深夜了可以回家睡覺嗎?」
「我好累,已經連續待在公司五十幾個小時,可以回家洗澡嗎?」
看著周遭那些一邊狂飲紅牛(能量飲料)一邊工作的同事們,這句話可是連講出口的勇氣都沒有。在職場,志氣比什麼都重要!大家都看不起「不行的人」,所以你不可能開口主動承認自己就是那個「不行的人」
過勞導致抵抗力變弱導致生病,誰的錯?在大人社會裡絕對是自己的錯。每請一次病假,回來上班就要跟全公司鞠躬謝罪一次:「很抱歉,是我沒做好自我管理,為大家添麻煩了🙇♀️」
我想每個社會人都是在這個過程中變渺小、變得不敢作夢了吧。
不過當個平凡上班族,消耗力有多大?睡都睡不飽的我早就不敢奢望賺錢,我也變得跟那個會在深夜浴缸裡大叫的男人一樣,終於理解了什麼是高壓。
還記得有天在目黑線月台等電車上班,突然斜前方發生尖銳聲響,之後沒多久就出現站長廣播:「目前本站發生人身事故,電車將會延遲發車⋯⋯」旁邊也在等車的乘客們不斷說著「好恐怖」
是的,有人跳電車了,據說是穿著西裝的男人。
平常總會在各線路看到「人身事故」這其實是個對東京人來說早已麻痺的字眼,但當天真實在眼前發生時,我還是忍不住慌了。
只不過要傳簡訊給上司,告訴他這邊電車停駛我無法準時出席會議,不就這麼幾個字卻手抖得怎麼都打不好。那個早上明明有太陽、明明看起來是充滿希望的一天,為什麼有人依然感到絕望呢?肯定是被黑暗吞噬而看不見周遭了吧。
在月台上真的好想哭,不是為別人,也為害怕哪天會看不見周遭的自己。
但我算幸運吧,自己不敢說出口的話,身體終究幫忙說了。
過勞工作沒多久後我開始嚴重失眠,開始恐慌症上身,有陣子連出門搭電車都沒辦法,因為人生第一次經歷這種狀態,我毫無頭緒。
「其實只是比較累,但我沒有不喜歡工作、我沒有要當那個不行的人哪」第一次去心療內科(精神科)我在目黑的某間診所裡這麼跟醫生說
「楊小姐不喝酒不抽菸,看起來也不像熱衷玩樂的人,我不知道妳發生什麼的時候要逃去哪裡?」歐吉桑醫生皺著眉頭問
那次看診經驗超有違和感,我幾乎以為這家醫生是反社會團體的人。他竟然不否定抽菸喝酒(但警告大家,抽菸喝酒其實對身體百害無一益)不否定玩樂⋯⋯
直到很後來,我終於理解了醫生的意思,他真正想說的是「如果都已經被逼到懸崖邊要拿命去換,那其他一切就不重要了,該丟的該享受的都儘管去吧,只要能保命」
大概也因為我是外國人,是骨子裡自由慣了的台灣人,始終沒有百分百融入過日本職場,我的心和身體所乘載的煞車機制總會在最後一秒發揮作用,即使那個代價可能是恐慌症、可能是到現在也沒根治的暈眩症,但終究還是順利守護了自己。
身心狀況出問題,花了幾年調適之後,我才算真正學會反抗。
「妳可不可以先去A國出差,接著趕B國呢」
上司問
「我不要,我討厭搭飛機而且這樣工作量太大」
「我光這兩週就已經飛了五個國家,妳以為我不怕搭飛機嗎?我也怕啊,但社會人就是必須忍耐,這是工作!」
上司說教
「我不要,那對我來說是必須做好心理準備才能實行的事,你突然要求我根本沒準備,我拒絕」
對!後來任性開關就是開這麼大,有時候前輩會諷刺「妳真是不敬業」或「到底有沒有搞清楚自己究竟哪根蔥?敢隨便忤逆上司」但我就因為清楚自己不是哪根蔥才不得不這麼做的。
老話一句,不管在工作在愛情或是在家庭裡,務必認清自己能承受的狀態,不要被組織不要被旁人牽著走,命永遠要靠自己保。
向陽身心診所 在 滄瀾教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來賓:陳韻如諮商心理師、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臉書可搜尋:陳韻如諮商心理師-生命的韌力與療癒
陳心理師有在長青木心理諮商所、力人心理治療所、向陽身心診所服務哦!
本集訪談很榮幸邀請到 #陳韻如諮商心理師、以及 #彭湘鈞臨床心理師 來跟大家分享心理師的養成過程、執業心路歷程、以及跟 #精神科醫師 的不同之處。希望大家聽完這集,不要再隨口說出 #心理醫生 這種莫須有的職稱了XD
*更多醫學知識:
蒼藍鴿著作▶ https://ppt.cc/ffUrkx
方格子專題▶ https://vocus.cc/bluepigeonnn/introduce
Instagram▶ https://reurl.cc/ygvba8
Youtube▶ https://reurl.cc/gm6bb7
*支持蒼藍鴿產出Podcast:
https://pay.firstory.me/user/bluepigeon0810
*Firstory/Spotify/Google/Apple/SoundOn/KKBox 搜尋"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蒼藍鴿 #Podcast #蒼藍鴿的醫學通識
#心理學 #健康 #保健 #精神科 #思覺失調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M0LU8vnP8Y/hqdefault.jpg)
向陽身心診所 在 求晴天身心診所的諮商師推薦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求晴天身心診所的諮商師推薦. 心情. 2020年1月1日11:26. 新年快樂大家~~ 之前就有考慮要去看心理諮商主要是想要解決自己在某些情境下會觸發的焦慮反應, 前陣子忙碌 ... ... <看更多>
向陽身心診所 在 向陽身心診所ptt,大家都在找解答 訂房優惠報報 的推薦與評價
向陽身心診所 ptt,大家都在找解答第1頁。深耕台北市東區及新北之向陽/晴天/合康/維品/欣泉身心診所,由精神科專科醫師群及資深心理師團隊所組成,提供專業診療諮詢服. ... <看更多>
向陽身心診所 在 向陽身心診所Symphonic Yard Clinic -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向陽身心診所 Symphonic Yard Clinic · 服務專長:失眠、憂鬱、自律神經失調、恐慌症、強迫症、飲食障礙與體重管理、青少年及老年情緒行爲困擾 · 透過醫學、認知協談、表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