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平安夜晚餐:「喜相逢麵館」之黃魚煨麵,蒜炒油漬乾番茄鮮菇櫛瓜。佐餐酒是昨晚沒喝完的法國薄酒萊 Georges Duboeuf Beaujolais-Villages Nouveau 2020 紅酒。餐後甜點是香蕉切盤。
→ 忙到暈頭轉向焦頭爛額的一天,加上明日就要南下,完全沒時間沒精力費工做飯,正打算草草打發晚餐,沒料到朋友突然溫心送來聖誕禮……不得了,當下大喜過望,竟然是先前連續兩度造訪卻都遺憾向隅的喜相逢黃魚煨麵!
感動感激涕零下拆封,按照朋友諄諄叮囑步驟熱湯下魚燙麵,再隨手炒個菜、倒了酒,輕輕鬆鬆開動。
果然名不虛傳。湯鮮醇魚細嫩,濃馥魚味裡幽幽綻放的黃酒香更添雍容層次,和村莊級薄酒來新酒更是意料之外地無比和合;好生難忘的聖誕餐,饞願得償,太滿足了!
※ 更多餐桌分享:https://goo.gl/bXEkxU
向隅之憾 在 蔣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11月9日,臺靜農老師逝世30週年忌日。也是池上穀倉藝術館臺靜農紀念展的最後一天。
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董事長,池上文化協會梁正賢先生,以及這次策展人參展人施淑、林懷民、蔣勳、許悔之、谷浩宇,徐璐率同穀倉藝術館工作同仁,準備了簡單的三杯酒,一包煙,忍冬和黃金玉蘭兩種香花,獻祭於臺老師靈前。
臺老師一生素樸簡約,我們也不敢以太多儀式煩擾於他。
本來不知要用什麼花獻祭,恰巧在落籍池上的莊豐賓院中發現玉蘭盛放,而且是品種特殊的原生黃金玉蘭,香氣悠遠,每人便以一瓣馨香供養在靈前案上,聊寄追思。
一個原來很私密的紀念展,因為各方的善因緣,使得展覽圓滿成功,在池上偏鄉,竟然吸引了兩萬七千餘人的參觀。
因為疫情限制,許多海外和大陸景慕臺靜農先生的更多群眾向隅,無法來台灣參與,十分遺憾。
但是,池上的紀念展只是開頭,台灣大學已籌備2021年繼續舉辦臺靜農先生120歲冥誕紀念展,可以預期會有更精彩的作品公諸於世。
臺先生的人品風範文學藝術創作都將為更多人認識,他一生堅持的人道主義關懷,對社會被壓迫者與受屈辱者的同情,為弱勢邊緣群眾的不平之鳴,都在他文學的書寫中,而他也在書法創作裡隱忍寄託了對威權統治者頑強不屈的對抗,在政治荒謬的時代,展現出文人不可凌辱的稜稜傲骨。
借著有鹿出版社總編輯林煜幃今日這張現場拍攝的攝影做一小小告示,有鹿出版社已著手編輯紀念展相關資料,將在12月底出版臺靜農先生紀念集《萬寂殘紅一笑中》,讓更多朋友一起認識我們敬愛的臺靜農先生。
向隅之憾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齡醫學研討會—-衰弱與肌少症國際新知]
今早特地來參加老年醫學屆的重要研討會(由於報名太踴躍,很多醫療人員都向隅),現場只開放一百個名額可以與會。有很多新收穫,也有些許遺憾。
#關於衰弱症(Frailty)
現在衰弱的面向,已經從生理(physical)進展到更全面的心理(psychological)跟社會(social),跟整體生活滿意度及死亡率有很大的關係。
「衰弱症」涵蓋的面向包括一個人「肌肉骨骼、心血管、內分泌代謝、認知功能、情緒、免疫、腸胃道」整體功能的退化/下降,造成諸多常見的「 #老年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包括:易跌倒、失智、失能、多重慢性病、睡眠障礙、排便排尿障礙等等。在產生某些「衰弱」的指標時,就暗示身體「 #脆弱度(vulnerability) 」增加,若臨床醫師不積極將之改善或介入措施來增加對這些傷害的「 #彈性/抵抗力(resilience)」時,這個人一個感染或外傷,往往就兵敗如山倒,迅速前往不良預後的方向。
#衰弱症frailty 跟代謝症候群一樣是可逆的,所以要積極察覺並改善它。
#關於老年人蛋白質建議
目前的建議將修正為 1.2g/kg/天的蛋白質攝取量,但韓國的研究發現 1.5g/kg的肌肉質量改善程度,顯著又優於1.2g/kg,但北榮做的蛋白質介入研究,比較「正常蛋白質」(1.2g/kg,15% calorie)跟「高蛋白質」(2g/kg,25% calorie)組的純飲食介入共3個月,發現「高蛋白質組」在行走步速、肌肉內脂肪的減少、體內維生素D上升、認知功能進步、代謝速率提升等等,都有顯著意義的比「正常蛋白質組」更好。
#這也暗示我們兩件事:
1. 國健署107年頒布的「每日飲食指南」在蛋白質的建議顯然不足(講者說她們有建議要更新)。
2. 面對肌少症的人,在評估過肝腎功能之後,體重的 1.5-2倍克重蛋白質的攝取可以考慮。
#多元介入的重要:
目前蛋白質建議搭配微量營養素補充品跟運動,微量營養素「缺乏項目的數量」跟衰弱風險相關。我國做的介入性研究,介入三個月的「營養+運動」,即使在停止介入後的三個月,也看到明顯的各指數改善(兩個人中至少有一人改善衰弱分數)。另外一個月一次2小時的介入(60分鐘認知訓練+45分鐘運動活動訓練+15分鐘營養諮詢)發現可有效降低認知不良、身體衰弱跟提升生活品質。
#關於衰弱指標跟失智的關係
高榮的周明岳主任分享,認知衰退跟「行走速度」有關,跟握力無關,所以可以從行走速度來預測近期發生失智的風險。
#關於肌少症的亞洲診斷標準:
除了肌肉質量維持過去的標準,2020年香港研究有發現整體的握力在進步,所以肌少症的握力部分,有上調亞洲的診斷標準(男性<28kg/女性<18kg),平均步速也變快了,以前是0.8m/s,現在是0.96m/s,顯示大家的運動意識都在加強,但營養這部分可能還有待加強😅
#腹部肥胖者的身體上生活品質滿意度下降,跟伴隨而來的低骨質和肌肉量有關,也跟許多共病症有關,但是這群人或許有比較高的心理滿意度(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應酬胖,社交心理獲得滿足的代價,可能是身體負擔增加😂)。
我的小小遺憾是:
1. 蛋白質的「量」雖然越來越多討論,但關於「質」的研究國內還不夠多,我有發問關於國內這些研究是用plant-based protein還是animal-based protein,講者說的確沒有特別注意這個問題,但這在精準化營養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植物性跟動物性蛋白質對於腸道菌的影響完全不同啊😅
2. 關於老年人腸道菌老化的議題,在今年仍然沒有相關主題(連免疫老化都沒帶入這塊),很希望未來腸道菌跟老年症候群的研究,可以被更多人注意跟探討。
「營養不良」(malnutrition)造成老年人的併發症上升42.8%,使國內的醫療成本增加了65%,跟2006年比起來,台灣的老年人「不健康餘命」增加至9-10年,意思是每個人在臨終前,有近10年是在病痛中度過😭。由衷希望自己未來能發展更多「價值醫療」,以積極營養介入為己任,幫助更多人延長「健康餘命」,提升生活品質。
#預防失智請加強快走😁
#價值醫療能使整體價值指標改善
#講義聽說很珍貴一定要合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