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囂張,沒有落魄久]
(職場易經筆記-17)
吳亦凡,多數台灣人並不熟悉他。但是這兩天電視新聞的跑馬燈不斷出現他的名字,指稱他涉嫌性侵女性,甚至未成年少女,據說7年共33名受害者。從刑事拘留到檢方批准逮捕只經過17天,法界認為這等同於已經確認他的犯罪事實。在中國大陸,強姦是重罪,更別說未成年少女,有律師說最高可能判處死刑。
維基百科特別強調事件還在發展中,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樣的結果,就算未判死刑,幾乎可說一生毀了。台語說:「囂張沒有落魄久」,說的正是這類的事。
在中國大陸犯案的明星藝人,不論抽大麻的柯震東﹑逃稅的范冰冰……後來都難以有翻盤的一日。只要上網google,看看他們過去的照片,各個無不極盡的華麗燦爛,是天邊最耀眼的一顆星,閃到別人無法逼視。卻在瞬間從高峰享盡榮富貴,猛地摔下來一塌塗地,這在告訴我們什麼?無非這四個字:
盛極必衰﹗
不過也有明星藝人自始至終保持長青,在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的蛻變,雖然不再如日中天,卻每隔一陣子有作品端出來,刷新記憶。周杰倫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當年紅遍海峽兩岸,有小天王之稱,紅到未必是現在歌星能夠望其項背,卻是一直形象良好,從酷酷的周董到愛家的周爸爸。他怎麼做到的?還是四個字:
潔身自愛﹗
這兩個對照組天差地別,一個是恆星,永遠高掛在天際,只是隨著歲月時而浮出﹑時而隱沒;一個是流星,劃過天際,一閃而過,隨即消失在黑暗沈靜的大地,再也無人記得。
事實上,在職涯的發展中,看看你的周圍,是不是也分成這兩個對照組?一個是恆星型,浮浮沈沈卻一直在;一個是流星型,曾經被視為明日之星,卻再也不被記起。當然,還有第三類組,就是不曾閃閃發亮過,非得爬上玉山才能看得到的滿天星斗。不過做第三類組也不壞,無法大富大貴,倒也平安就是福。
而我們比較需要警醒的是,會不會成為一閃而過的流星?當人類越來越長夀,我們都會活很長,會越來越感到賺錢的重要,必須工作到很老,所以要想辦法紅很久。有一次謝金燕在IG秀出一張在家練健身,道出螞蟻腰的照片,只寫五個字:「為了紅很久」,道盡我們的心聲。
在易經裡,用兩個左右相鄰的卦來看,最能說明後者流星型藝人是怎麼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那就是第22的賁卦,以及第23的剝卦。從這兩個卦,在職場的我們也能有所啟示,學習到如何爬上高峰,又能保持不墜,延長工作夀命。
賁卦由上下兩卦組合,下卦是離火,上卦是艮山,但這不是火燒山,因為離火在這裡不是熊熊大火,而是帶著陰柔的火,是來給這座山打上蘋果光,讓山看起來炫麗耀眼。火帶來文明,讓人夜間讀書而有了知識﹑升火煮熱食物而有了美食,所以賁卦象徵文明。
接下來便會走向文飾,像是中秋節快到了,我們收到的月餅禮盒是不是一層又一層包裝?因為包裝能夠倍增月餅的價值感。明星藝人也是,是過度包裝下的產物,我們看到的明星藝人未必等於他們本人,有可能出現「文勝於質」的現象,讓我們看不到一個人的本質,而這個人也有可能失去本質。
包裝容易把人推向高峰,賦予權力,而權力帶來腐敗。比如吳亦凡被起底,2020年曾針對一個企業高階主管性侵養女4年發表意見,認為太可惡,應該嚴懲。問題是他從2013年起即緋聞不斷,為什麼他不認為自己也是一樣貨色?很顯然,連他自己都被外在的包裝給蒙蔽,患上大頭症,不知道他得到的一切都是外加的,而忘了自己是誰,這就是文飾勝於本質的結果。
賁的讀音是「壁」,你試想一面過度粉刷的牆壁,到最後會發生什麼事?開始剝落,油漆粉屑掉了一地,牆壁出現斑駁,不是嗎?所以賁卦的下一個是剝卦,指的是當一個人過度文飾,到頭來仍然會被拆穿,看到本質;或是說當一個人的能力名不符實,時過境遷,失去一些條件,便會被看破手腳。
剝卦也是上下兩卦組合,下卦是坤地,上卦是艮山,代表這座山是依附於地。請注意是依附,不是紮根,山自然是穩不了,一個颱風過境﹑一陣暴雨洪水,便帶來水石流,整座山垮掉。可怕的是剝落起初都是隱而不顯,從角落一個小地方開始,大家不會去注意,直到連根都爛了,已經來不及收拾。
再拿吳亦凡來說,他的剝落足足延續7年,新聞未曾斷過。因為他太紅,粉絲支持他,只要風頭避一下就過了,這使得他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甚至可能認為是粉絲倒貼,自己魅力無邊。一般來說,男性每逢7年走一個大運,當7年一到,這座山再也撐不下去,整個倒塌。
難道遇到剝卦就無法可解﹑束手無策嗎?也不會﹗剝卦看似凶卦,其實代表人生的起落﹑成敗,是自然的現象。怎麼解?答案是「碩果不食」,也就是常聽到的「碩果僅存」,保留最後一顆種子,不要丟了﹑不要毀了,種在土裡,好好灌溉與滋養,來年它會一元復始,來到下一個復卦,萬象更新。
剝卦的下面有五個陰爻,只剩上面唯一的陽爻,足見暗黑力量逼進之強勁,真讓人有擋不住的挫敗感,可是記得無論如何,都要一絲氣息尚存,繼續努力奮進,後面仍然有機會東山再起。也就是說,不要放棄,撐下去,活下來。在職場也是一樣,遇到任何難關,咬著牙闖過去,後面便是雨過天晴。
結論來了,今天職場易經筆記給你劃兩個重點:
1. 當我們意氣風發時,要注意加強能力,以求名實相符,才不至於剝落衰敗。
2. 當我們失去光環時,請保住元氣,努力奮進,不要放棄,就能夠一元復始。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圖取自:維基百科
吳秀環維基百科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記得以前高中三民主義課的時候,有那麼一個橋段是,孫中山批評馬克思主義者是「#社會的病理學家」而不是「社會的生理學家」。用白話講,就是這種人,批評既有的問題很在行,但是拿不出什麼具體的解決方案。
姑且不論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日後成效如何,他對馬克思主義者的批評是很到位的。而觀察這次高雄市長補選,我更是對孫中山的這句話心有戚戚焉。是的,民眾黨,我就是在講你。
民眾黨不愛做功課,又喜歡出一張嘴批評,這早就已經不是新聞了。原本期望吳益政代表民眾黨參選,能夠多多少少改變民眾黨的壞習慣;但是現在看起來,更像是吳益政被民眾黨給帶壞了。
稍早民眾黨又是一輪猛攻高雄經濟與低薪問題。其實這不難理解,就是想要複製兩年前韓國瑜「#高雄又老又窮」的文宣模式,只是韓國瑜的選舉語言比較直白鄙俗,而民眾黨用「#高雄幣」、「#陽光經濟」等口號,把它包裝得比較華麗而已。但是本質都是一樣的:丟出一個問題,但是根本拿不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光是抱怨高雄低薪、產業停滯,這只能算是看到了「症狀」但是沒有找出「病源」。高雄的病源,其實跟世界上很多鏽帶城市都很類似,都是在冷戰結束、中國改革開放後,原先的製造業被中國無限量地磁吸過去,而原來對高等教育、知識產業、基礎建設的投資又不足。
國際局勢吹大逆風,來自國家的投資又不足,這就是高雄長期的病源。
🔹 民眾黨與吳益政產業政策的三大矛盾點
🤡 第一個矛盾點,是對國際戰略的拖沓含糊。
世界局勢,在短短一兩年間,已經從過去「中國錢淹腳目」逆轉為「逃離中國」。台灣.高雄作為亞洲地緣政治的前線與製造業重鎮,敝粉專不只一次提過「台灣興則高雄興,高雄衰則台灣衰」的概念。執政黨與陳其邁的定位擺得很清楚:台灣與高雄,必須順時勢而行,也就是「台商回流」、「外商引資」與「發展戰略產業」,而且要用最有效率、最便民利商的方式去做。因為國際局勢的契機稍縱即逝,不「緊緊緊」,機會一過滿天金條欲煞無半條。
而民眾黨與吳益政的矛盾就浮現了:因為柯文哲、蔡壁如、吳益政的意識型態親中,變成他們在判斷國際局勢的時候,不願意正面面對「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鉤」的這個事實。這種拖拖拉拉不選邊站的態度,會讓產業上的判斷失準。例如說,當心裡存著一種「中國或成最後贏家」的想法,首先產值上兆的台商回流和國防產業,就不敢放手去做。你看吳益政的文案始終不敢提,就反映了民眾黨心態上的矛盾。
🤡 第二個矛盾點,是對資源分配的進退失據。
高雄的公共投資長期不足,這是事實。執政黨是非常願意投資高雄的,光是2017至今,前瞻預算花在高雄身上的,超過兩千億;還不包括大林蒲遷村等即將上路的計劃。科學園區的建設,與國防產業的發展,也優先落腳高雄。但別忘了,政黨輪替到現在也就四年,2018選舉那時候才兩年;就算有再多的資源分配到高雄,也不夠時間讓它發酵出成果來。
而民眾黨所能做的論述,只剩下抱怨而已。一個「還我八百億補助款」的圖文貼出來,民眾反應非常冷淡。為什麼?因為大家都知道,八百億是國民黨的問題,現在民眾黨拿它來打民進黨,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更何況,執政黨才是真正願意放資源給高雄。吳益政說要中央還八百億、要修財劃法。問題是,他第一個該問的,就是拿錢拿最多的柯文哲答不答應?這正是民眾黨所謂「台北經驗、高雄實現」的根本矛盾。
台北市享有與人口不成比例的豐厚財源,重大建設又已經在前任做了八九成,才有那個餘裕到處去嗆別人說「我們台北都在還錢,陳菊負債三千億」。吳益政一方面說中央政府欠高雄太多,卻又不敢正面挑戰「剝削台灣、獨厚台北」的所謂柯文哲的「台北經驗」。吳益政本人難道不會有點支離滅裂嗎?
🤡 第三個矛盾點,是對產業結構的認識不清。
最近逛地方論壇,我發現很多支持民眾黨的小朋友,他們的論述都是同一套:要解決高雄的低薪問題,就是要把那些薪資不高的產業統統趕出去、騰籠換鳥一批「高價值」的產業進來,這樣高雄的低薪問題就解決了。我在不只一個地方看到這種論調在洗版,用字遣辭都雷同,恐怕是在柯粉同溫層裡面轉傳的模板吧?
看到這種論點我真是哭笑不得。產業是座金字塔,基底有多大,金字塔才能蓋得多高。高端的消費、服務、文化,都是建築在製造業的大量就業人口之上;高端的科學、研發、學術,也是以製造業賺進來的錢來餵養的。「高值產業」與「低薪產業」,並不是像這些小朋友想像的,是一種互斥的關係,而更多是因果關係。
當然並不是把「二仁溪燒廢電纜」這種不合時宜的高污染產業找回來。但是,高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產業根基外流到中國,現在要先把這些根基找回來、篩選出比較有發展潛力的部份,有針對性地輔導投資,就好像定點施肥一樣,讓製造業的「根」長出高端消費與研發的「果」。
這也就是陳其邁所謂「築巢引鳳」的概念,先有巢,然後才有鳳。而這也再一次暴露了柯文哲所謂「台北經驗」不適用於高雄的問題:台北的繁榮,其實是靠著剝削其它縣市的經濟成果來的,所以才能跳過製造業。高雄沒有這種剝削的條件,沒有了根,就什麼都長不出來了。
🔹 做事的務實主義者,與嘴砲的完美主義者
不可否認的,民眾黨的文宣,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它勾劃出很多「完美」的想像:又要高薪高值、又要乾淨環保、又要公平正義、又要高瞻遠矚、又要省錢省力……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個人都會想要樣樣兼顧樣樣好,我也不例外。問題是,出了社會,有點歷練以後,才知道完美的解決方案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成功的例子,是「先求有再求好」,先搞出一個八十分的解決方案,再動態改進,往一百分的境界逐漸靠近。
只有一個道理是真的:平常就要花時間去做功課,做好功課就下決策,決定好就去想辦法,辦法想到一個程度覺得還可以就加緊去做,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就調整。從防疫過程中跨部會的執行力來看,陳其邁的實績足以證明他是個優秀的務實主義者。
而柯文哲能拿得出什麼實績呢?民眾黨的「台北經驗、高雄實現」,說到底,也不過就是看似完美、實則矛盾的紙上談兵而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吳秀環維基百科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是的,就是在講你們,台民黨
「只會批評,卻拿不出解方」
然後打著清廉、白色又或是創新語言,吸引對政治存有不切實際想法的人
打開雙手並說著「你們看,他們把社會搞的這麼亂,相信我,我能做的更好」「怎麼做??相信我,交給我就對了」
然後轉頭看看台北市政,幾乎都在施政滿意度的末段班
漂亮口號也都被自己說,那只是選舉語言,可以丟掉了
接著再看看立法院,對議事規則不了解,常常出包被笑,再指責藍綠一樣爛,試圖掩飾身為立院第三大黨團,卻連立委自身能使用的武器都拿不出來⋯
當台民黨你們在指責執政黨的時候,你們是否有自覺
「你們其實也是個執政黨,是個台灣首都—台北市執政黨」
你們對台北市民所有施政、對財團的態度,等於就是個縮影,不是嗎??
更別說在立院的五人眾表現了⋯⋯不要說連時力都比你們好,國民黨的表現都比你們強⋯⋯
我記得以前高中三民主義課的時候,有那麼一個橋段是,孫中山批評馬克思主義者是「#社會的病理學家」而不是「社會的生理學家」。用白話講,就是這種人,批評既有的問題很在行,但是拿不出什麼具體的解決方案。
姑且不論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日後成效如何,他對馬克思主義者的批評是很到位的。而觀察這次高雄市長補選,我更是對孫中山的這句話心有戚戚焉。是的,民眾黨,我就是在講你。
民眾黨不愛做功課,又喜歡出一張嘴批評,這早就已經不是新聞了。原本期望吳益政代表民眾黨參選,能夠多多少少改變民眾黨的壞習慣;但是現在看起來,更像是吳益政被民眾黨給帶壞了。
稍早民眾黨又是一輪猛攻高雄經濟與低薪問題。其實這不難理解,就是想要複製兩年前韓國瑜「#高雄又老又窮」的文宣模式,只是韓國瑜的選舉語言比較直白鄙俗,而民眾黨用「#高雄幣」、「#陽光經濟」等口號,把它包裝得比較華麗而已。但是本質都是一樣的:丟出一個問題,但是根本拿不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光是抱怨高雄低薪、產業停滯,這只能算是看到了「症狀」但是沒有找出「病源」。高雄的病源,其實跟世界上很多鏽帶城市都很類似,都是在冷戰結束、中國改革開放後,原先的製造業被中國無限量地磁吸過去,而原來對高等教育、知識產業、基礎建設的投資又不足。
國際局勢吹大逆風,來自國家的投資又不足,這就是高雄長期的病源。
🔹 民眾黨與吳益政產業政策的三大矛盾點
🤡 第一個矛盾點,是對國際戰略的拖沓含糊。
世界局勢,在短短一兩年間,已經從過去「中國錢淹腳目」逆轉為「逃離中國」。台灣.高雄作為亞洲地緣政治的前線與製造業重鎮,敝粉專不只一次提過「台灣興則高雄興,高雄衰則台灣衰」的概念。執政黨與陳其邁的定位擺得很清楚:台灣與高雄,必須順時勢而行,也就是「台商回流」、「外商引資」與「發展戰略產業」,而且要用最有效率、最便民利商的方式去做。因為國際局勢的契機稍縱即逝,不「緊緊緊」,機會一過滿天金條欲煞無半條。
而民眾黨與吳益政的矛盾就浮現了:因為柯文哲、蔡壁如、吳益政的意識型態親中,變成他們在判斷國際局勢的時候,不願意正面面對「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鉤」的這個事實。這種拖拖拉拉不選邊站的態度,會讓產業上的判斷失準。例如說,當心裡存著一種「中國或成最後贏家」的想法,首先產值上兆的台商回流和國防產業,就不敢放手去做。你看吳益政的文案始終不敢提,就反映了民眾黨心態上的矛盾。
🤡 第二個矛盾點,是對資源分配的進退失據。
高雄的公共投資長期不足,這是事實。執政黨是非常願意投資高雄的,光是2017至今,前瞻預算花在高雄身上的,超過兩千億;還不包括大林蒲遷村等即將上路的計劃。科學園區的建設,與國防產業的發展,也優先落腳高雄。但別忘了,政黨輪替到現在也就四年,2018選舉那時候才兩年;就算有再多的資源分配到高雄,也不夠時間讓它發酵出成果來。
而民眾黨所能做的論述,只剩下抱怨而已。一個「還我八百億補助款」的圖文貼出來,民眾反應非常冷淡。為什麼?因為大家都知道,八百億是國民黨的問題,現在民眾黨拿它來打民進黨,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更何況,執政黨才是真正願意放資源給高雄。吳益政說要中央還八百億、要修財劃法。問題是,他第一個該問的,就是拿錢拿最多的柯文哲答不答應?這正是民眾黨所謂「台北經驗、高雄實現」的根本矛盾。
台北市享有與人口不成比例的豐厚財源,重大建設又已經在前任做了八九成,才有那個餘裕到處去嗆別人說「我們台北都在還錢,陳菊負債三千億」。吳益政一方面說中央政府欠高雄太多,卻又不敢正面挑戰「剝削台灣、獨厚台北」的所謂柯文哲的「台北經驗」。吳益政本人難道不會有點支離滅裂嗎?
🤡 第三個矛盾點,是對產業結構的認識不清。
最近逛地方論壇,我發現很多支持民眾黨的小朋友,他們的論述都是同一套:要解決高雄的低薪問題,就是要把那些薪資不高的產業統統趕出去、騰籠換鳥一批「高價值」的產業進來,這樣高雄的低薪問題就解決了。我在不只一個地方看到這種論調在洗版,用字遣辭都雷同,恐怕是在柯粉同溫層裡面轉傳的模板吧?
看到這種論點我真是哭笑不得。產業是座金字塔,基底有多大,金字塔才能蓋得多高。高端的消費、服務、文化,都是建築在製造業的大量就業人口之上;高端的科學、研發、學術,也是以製造業賺進來的錢來餵養的。「高值產業」與「低薪產業」,並不是像這些小朋友想像的,是一種互斥的關係,而更多是因果關係。
當然並不是把「二仁溪燒廢電纜」這種不合時宜的高污染產業找回來。但是,高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產業根基外流到中國,現在要先把這些根基找回來、篩選出比較有發展潛力的部份,有針對性地輔導投資,就好像定點施肥一樣,讓製造業的「根」長出高端消費與研發的「果」。
這也就是陳其邁所謂「築巢引鳳」的概念,先有巢,然後才有鳳。而這也再一次暴露了柯文哲所謂「台北經驗」不適用於高雄的問題:台北的繁榮,其實是靠著剝削其它縣市的經濟成果來的,所以才能跳過製造業。高雄沒有這種剝削的條件,沒有了根,就什麼都長不出來了。
🔹 做事的務實主義者,與嘴砲的完美主義者
不可否認的,民眾黨的文宣,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它勾劃出很多「完美」的想像:又要高薪高值、又要乾淨環保、又要公平正義、又要高瞻遠矚、又要省錢省力……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個人都會想要樣樣兼顧樣樣好,我也不例外。問題是,出了社會,有點歷練以後,才知道完美的解決方案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成功的例子,是「先求有再求好」,先搞出一個八十分的解決方案,再動態改進,往一百分的境界逐漸靠近。
只有一個道理是真的:平常就要花時間去做功課,做好功課就下決策,決定好就去想辦法,辦法想到一個程度覺得還可以就加緊去做,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就調整。從防疫過程中跨部會的執行力來看,陳其邁的實績足以證明他是個優秀的務實主義者。
而柯文哲能拿得出什麼實績呢?民眾黨的「台北經驗、高雄實現」,說到底,也不過就是看似完美、實則矛盾的紙上談兵而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