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 篡位自立或抄家滅族|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只有兩種名義:禪讓和徵誅。權臣們奪國畏懼「篡弒」之惡,常借「禪讓」的名義。曹丕導演的「假禪讓」例子一開,晉、宋、齊、梁、北齊、後周、陳、隋、唐等等,無不借此名義。不過,曹魏,司馬晉,包括東晉的桓玄廢安帝,對前代帝君都沒有加以殺戮。漢獻帝,曹魏末帝曹奐,包括被虜的蜀漢劉禪,孫吳的孫皓,都得以善終。自南朝宋劉裕篡位,這位寒人出身的老頭子開始殺舊朝皇帝,再到沈約勸蕭衍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南朝北朝相蹈此習,末代的少年皇帝及鳳子龍孫們下場極慘,無一善終。
東魏權臣高歡逼走了北魏孝武帝,迎立孝靜帝,由於心裡有愧,對新皇帝恭禮有加。高歡死後,其子高澄襲位,對孝靜帝很是放心不下。史載這位青年皇帝好文學,美容儀,能臂下挾石獅子翻宮牆,箭術精妙,很像他的先輩北魏孝文帝。身為大將軍的高澄派中兵參軍崔季舒監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連吃飯喝酒說什麼話都要一一細稟。有一次孝靜帝在鄴東打獵,馳逐如飛,監衛都督(應該叫「監視都督」)就叫嚷:「天子您不要跑馬,大將軍會怪罪!」還有一次,高澄侍宴,舉一大斛直抵孝靜帝下巴:「臣高澄勸陛下飲酒。」封建等級社會,真正的臣下怎敢能直接「勸」皇帝飲酒!孝靜帝也急了,不悅道:「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也不想這麼活著了!」高澄大怒,指帝大罵:「朕,朕,狗腳朕!」並命令崔季舒猛搗靜帝三大拳,然後奮衣而出。連打皇帝都不親自動手,令屬下代擊,真是聞所未聞。
不久後,高澄被家奴刺死,其弟高洋襲大將軍位,很快就上演「禪讓」戲。靜帝不得已,與嬪妃辭訣。高洋派輛破牛車在東上閣等著接靜帝搬家,值班的小班長趙德跳上車作押解狀從後面抓持,孝靜帝以肘擊之,最後發怒:「朕畏無順人,授位相國,你是什麼奴才,敢逼人如此!」而對跪滿庭院淚如雨下的后妃,風神俊朗的孝靜帝還忘不了自嘲一句:「此日之事能和漢獻帝、常貴鄉公(曹魏末帝曹奐)相提並論啊。」這句話錯了。漢獻帝和曹奐「禪位」後好酒好肉好宮殿活了多年。高洋當皇帝不久,就用毒酒鴆殺孝靜帝,並其三子。
高洋初當皇帝時勵精圖治,北中國大半為其所有。而後沉湎於酒,動輒肢解烹煮虐殺臣下,有一天忽然向他妹夫元韶發問:「漢光武何故中興?」元韶是魏朝皇族,因為是高氏女婿,一直活得還不錯,此時只得老實回答:「因為王莽沒有把劉姓皇族全部殺絕。」於是高洋把魏朝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全部殺光,把元韶也囚入地牢,餓得這位駙馬爺啃自己衣服活活噎死。過了一陣,高洋又在晉陽把諸元疏屬也全部殺淨,或祖父為王,或身為顯貴,皆斬於東市,嬰兒投於空中承之以槊,共殺721人,棄屍漳水,以至於後來剖魚的人常在魚腹腔中看見人的指甲,致使鄴城人好久都不食魚。高洋又留下東魏王子元黃頭一個人,讓他和一些死囚從高台上以席為翅,飄悠而下,事先講好摔不死就饒他一命。死囚們紛紛摔成肉餅,惟獨元黃頭靈巧身健,求生心切,竟能飛到紫陌慢慢降下(估計有點像現在玩滑翔傘的技術),高洋食言,全然不顧「君無戲言」的古訓,把元黃頭交給御史關在獄裡餓死,還不如摔死來得痛快……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權臣歷歷:秦朝李斯、趙高,西漢霍光、梁冀,曹魏司馬氏,西晉司馬倫,東晉桓溫,東魏高歡,西魏宇文泰,南朝宋劉裕,齊蕭道成,梁蕭衍,陳朝陳霸先,北周楊堅,唐朱溫,後周趙匡胤,北宋高俅、蔡京,南宋秦檜、賈似道,元朝阿合馬、脫脫……朱元璋建立明朝,削弱宰相職權,最終閹堅弄權,宦官大成氣候,一個魏忠賢就已經「九千歲」了,種下亡國之禍。
有明一代,權臣只有張居正一人而已。清朝權臣差點當皇帝的只有攝政王多爾袞,後來的曾國藩、李鴻章小心翼翼,國柄在手仍一心忠於王室,最後的袁世凱一直被小溥儀念叨:他會不會是曹操?——果真是曹孟德之流,只不過世易時移,國人已不喜歡再有人當皇帝,春秋大夢,八十三天戛然而止。一代雄傑,活活憂死。
由此可見,權臣持國,只有兩種下場——一是先封王,受九錫,加黃鉞,然後搞「禪讓」,成為一朝開國之君;二是忠於王室,又戀於權力,或生時被殺,或死後宗族覆滅,鮮有善終。無論如何,子孫都難逃辱死。特別是南朝時期,王朝短命,幾十年就一個輪迴,可稱是「現世報」。
首先上場演出的是田舍夫劉裕。老頭子歲數大,把晉恭帝立了幾個月就逼其遜位,封為零陵王。怕被毒死,恭帝和褚妃自己在床前煮飯吃。劉裕讓褚妃的哥哥褚淡把妹妹騙出來。兵士乘機跳牆進去,讓恭帝喝毒藥。
恭帝說:「我信佛教。佛教自殺的人轉世不能為人身。」兵士們就用被子把恭帝活活悶死;六十年後,蕭道成把宋順帝立了三年就廢掉。禪讓大典時小皇帝害怕,嚇得躲在佛蓋下不出來,年輕的「太后」嚇得帶領太監們四處搜尋,讓小皇帝最後一次充當新皇帝就職典禮的道具。典禮完畢,小皇帝的身份已成為「汝陰王」,他自己不覺,臨走時問左右:「今天起駕時怎麼沒有像往常那樣奏樂?」無人回答。不多時,汝陰王門外有人跑馬,守門人怕有人劫持這孩子搞復辟,入堂一刀,然後上報說小王爺病死了。蕭道成知道真實情況後,很高興,對殺小王爺的人「賞之以邑」;又過幾十年,蕭衍命齊和帝禪位於己,封其為巴陵王。不久,蕭衍派親信鄭伯禽到姑孰,給和帝一塊生金讓他吃下去。
和帝說:「我死不需要用金子,醇酒足矣。」大醉以後,伯禽上前把這十五歲的少年生生掐死(也恰恰在同一年,幾十年後把蕭衍老頭子餓死在台城、並誅殺他上百子孫的侯景出生在漠北);陳霸先當皇帝後,封梁敬帝為江陰王,未幾就派劉師知去殺人。兵士追得卸任的小皇帝繞床狂跑,邊跑邊哭:「我本不願當皇帝,陳霸先硬立我為帝,現在為什麼又要殺我!」沒跑幾圈,劉師知就抓住少年的衣帶,兵士白刃交下,頭落於地……
宋武帝劉裕東滅鮮卑慕容超,西滅羌族姚泓,北朝大名鼎鼎的拓跋嗣和赫連勃勃皆望風而潰,以此大功而有天下,於情於理說得過去,但「其為神人所憤怒者」,莫過於弒君。自曹魏以來,一代篡一代,已成俗例,但弒鴆前代君王,則是自劉宋為始。晉恭帝欣然讓出國家,劉裕忍於殺戳,而殺人者自己想子孫後代免於被殺,這種想法則流於天真可笑了。一代一代,以前朝君王鮮血的豔紅作為開國顏色,估計每位開國帝王在鑼鼓歡慶聲中都有心存徬徨顧慮的黑色意念:我家子孫何時何處會怎樣被何等臣下所弒?
權臣們如果不做皇帝,報應更快,下場更慘,其中以霍光、張居正、多爾袞最為典型。
霍光身歷三世帝君。漢武帝死後,孝昭帝襁褓繼位,霍光匡安社稷身當大任,沒有異心。昭帝二十一歲死去。霍光迎立昌邑王劉賀。劉賀荒淫迷惑,無帝王禮儀,亂漢制度,霍光率群臣廢之,轉擁武帝嫡曾孫、被武帝殺掉的戾太子的孫子、時年十九的劉病已,是為宣帝。
這位漢宣帝即位前一直生長於民間,熟知世事,英果剛毅,「小來惟射獵,興罷得乾坤」(李商隱詩語)。但對霍光敬仰有加。霍光臨死前曾歸政,宣帝假裝謙讓不受。同時,霍光的醜老婆霍顯又買通人毒殺宣帝結髮之妻許皇后,霍光知而隱之,並依霍顯之計把自己女兒送進宮內作皇后。霍光死後,霍顯和女兒又千方百計想毒殺許皇后所生的皇子,最終闔族被殺,並連坐誅滅十多家。
霍光之禍,其實早在宣帝初立時已經種下。「帝初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誅,故俗傳霍氏之禍萌於驂乘。」權臣陪同皇帝乘車,讓青年天子敬憚如此,滅族之禍,確實不遠。
霍光在漢朝兒皇帝孤立無援之際,擁昭帝,立宣帝,比周公伊尹差不了多少。「然光不學無術,暗於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後,以增顛覆之禍,死才三年,宗族夷滅。」(班固語)司馬光對霍光的悲劇分析得十分清楚:霍光忠心耿耿輔助漢室,然而他最終不能全其宗族,為什麼呢?因為威福之權是人君的專利,人臣掌握,久而不歸,沒有好下場的;漢宣帝十九歲即位,知民疾苦,霍光大權久專,不知避去,多置私黨,使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他自己能得善終就不錯了。接著,司馬光話鋒一轉,又客觀、委婉地批評漢宣帝:如果宣帝只以高位虛官任用霍光子孫,讓他們食大縣的俸祿,不掌實權,也足能報答霍光匡扶漢朝的盛德。可是宣帝給他們大權,任之以政,授之以兵,遂至怨懼以生邪謀,這不僅僅是霍家自招,也怪宣帝醞釀以成其禍。霍顯、霍禹、霍雲、霍山雖然罪應夷滅,但霍光的功營不應該抹殺;最後霍家被殺無遺,連一張吃飯的活口兒都沒留下,漢宣帝也真可謂刻薄寡恩呵。
有明一代,張居正功勞最盛。萬曆皇帝孩提登基,張居正已傾心盡力,使大明朝的國力達至鼎盛。同時他還身兼帝師之任,親自給小皇帝授課。太后、小皇帝接見張居正的母親,常常「行家人禮」,也真夠得上榮華富貴到頂了。萬曆十六年六月,張居正病死;第二年三月就被追奪一切官階,轉年又被抄家,兒子上吊,老母挨餓,一家人無尺寸立錐之地。神宗皇帝剛剛還講「待朕沖齡,有十年輔理之功」,轉眼卻恩將仇報,一切功名皆化為罪狀。其慘烈情景,不亞於霍光。
清王朝的多爾袞身為皇帝之子,皇帝之弟,皇帝之叔,本來在皇太極死後自己當皇帝沒有任何問題,但他力排眾議,仍舊扶持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為帝,是為順治帝。
作為一代輔政明王,多爾袞降吳三桂,進軍北京,建立清朝,滅李自成餘部,射殺張獻忠,絞死南明弘光帝,擊破金聲恆、李成棟、姜瓖三位明舊將的反叛;他又革除前朝弊政,交好漠西蒙古,把藏原回疆一收宇內,實現「以漢治漢」的統治方針,又令滿漢官民可以互通婚姻,實現「滿漢一家」的治國大計,可稱得上是文武全才,智勇雙全的一代人傑。隨著權力巔峰的到來,本來就多癖好色的多爾袞忘乎所以。他以侄子福臨皇帝的名義給自己建碑記功。加封自己為叔父攝政王,自己的冠帶、帽頂、服用、坐墊、房基均專門設立一個級別,明顯與皇帝無異。後來,他又加自己封號為「皇叔父攝政王」,皇族見他都要叩頭,禮儀倍於其他王爺。
順治五年,封號又改為「皇父攝政王」,不僅僅是皇帝他爸,還兼攝朝政,此真比皇帝牛多了一大截。本來私下就傳他和福臨生母孝莊太后「有一腿」,這樣一來風影可觸,更加授人以柄。此後,此公還私役內府公匠,大修府第,廣徵美女,甚至向朝鮮搜求公主,其後又嫌人家不漂亮隨意丟棄。順治七年,三十八歲壯年的多爾袞暴死於喀喇城。死後第十七天,被追尊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哀榮達至頂峰。第二年二月,秋後算賬開始,大侄子福臨開始公佈多爾袞罪狀,共有九條,皆是「逆謀果真,神人共憤」的大罪,屍體被挖出,鞭打,砍去頭顱,原本壯麗的陵墓化為塵土。一百年後,乾隆皇帝才為多爾袞「追諡曰忠,復還睿親王封號」。死人無知,宗族零落,仍舊大悲劇結局。
由此可見,權臣秉政,如果依據古禮,不篡位,即使嫡親叔侄之恩,扶立之功,也難免死後掘墳挖墓之伐,宗族覆滅之慘;篡位吧,幾代輪迴,子孫骨肉又無孑遺,還不如平常百姓能百代不絕。這種歷史的黑色幽默,荒誕之中寓示著無盡的人生大道理。中國自古崇尚儒家倫理,使得一幕幕悲劇大同小異,走馬燈般旋轉不停。羅貫中基於君臣父子之義,把曹孟德大英雄描畫為千古奸雄。現在文學編劇大興「翻案」風,潘金蓮成為婦女解放先驅,朱元璋乃仁德天子,洪秀全也成為愛民如子的英明帝君……如果以荒誕劇的手法編排曹操,以倫理虛幻的劇情套用曹操,假設他芟夷群雄之後,歸政於帝,謙遜平和,高風亮節,像諸葛亮一樣,最終結果,又會怎樣呢?!
原文載於《歷史總是叫人惦記》作者:梅毅(赫連勃勃大王),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周儀翔老婆幾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周儀翔老婆」的搜尋結果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閒聊] 周儀翔的近況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厝逼開槓】季後減重復飛周儀翔預告下季「滿血歸」完整版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鏡爆頭條】籃球明星IG洩露婚變周儀翔飯店房卡給辣妹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周儀翔老婆的分享,DCARD、PTT、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周儀翔老婆的分享,DCARD、PTT、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周儀翔老婆的分享,DCARD、PTT、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周儀翔老婆的分享,DCARD、PTT、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閒聊] 周儀翔的近況PTT推薦- basketballTW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閒聊] 台灣LBJ 周儀翔指揮精華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討論] 找回周儀翔最粗的感動- 看板basketballTW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討論] 周儀翔到底什麼問題??? - basketballTW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討論] 周儀翔打NBA的可能性?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孟子嫌棄妻子在家裡裸身 孟母為何狠批兒子|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到了戰國,亞聖孟子的出現,無疑給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和孔子相比,孟子沒有那麼多的花邊新聞,和他有關的女人只有兩個,一個是他的母親,而另外一個是他的老婆。兩點一線,標註了這位聖人的人生軌跡。孟子的母親是孟子人生的主角,而他老婆是配角。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歷史上最偉大的(注意不是之一)母親的生活。
孟子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他生於公元前372年,死於公元前289年。據考證孟子出生在鄒城郊外馬鞍山下鳧村。
孟子的母親姓仇,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據《天中》記載:「孟子生時,母夢神人乘祥雲自泰山來,止於孟宅上空,母凝視久之,忽片雲墜而寤,閭巷皆見五色彩雲覆其居。」偉人出生時都會有些祥瑞這不過分,但是孟子出生時的祥瑞很有可能是孟母編造出來的,這並不是什麼吹噓,而是孟母對於兒子的一種期望,就像是許多望子成龍的母親一樣。
而孟母懷孕時,嚴守著古時先賢的規矩,前邊我在《周興三母》中介紹過周文王的母親胎教的一些故事,而孟母完全效仿之。《韓詩外傳》(註釋1)就記載了孟母說的一段話:「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子出生了,是個健康的男孩,但是此時孟子的父親卻要遠走他鄉。原來孟激是個懷才不遇的士人(低級知識分子),他為光耀門媚,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遊學求仕。
可是三年後,孟母得到的卻是丈夫客死異鄉的噩耗,從此,孟家沒有了頂樑柱,而這個女人要獨立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從此在孟母的心中,她的一切精神寄託就是要培育自己的兒子成才,讓他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男兒。
我們今天許多家長都在為孩子擇校,花費很多金錢,就是想讓自己的孩子獲得一個學習氛圍好的環境。
本人從小上學自由散漫、吊兒郎當,家裡又沒啥錢擇校,自然從小學到高中所上的學校都不是最好的,也理所當然的沒有經歷過那種最好的學習氛圍。但是有一點我是承認的,就是在我上大學的時候,那些名校畢業的孩子比我的英語要好(本人大四才過的英語四級),就是因為人家天天都是純英語授課,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較好的英語環境下。而我的英語老師要照顧大多數同學,不可能實現全英語授課。
這就是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求學歷程的影響,很多望子成龍的母親不惜花費重金為孩子選擇最優秀的學習環境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早在兩千多年前,一位母親就已經有了這種意識,她就是孟母。
孟子幼年時候,住在墓地附近。孟子總能看見喪禮和埋死人的一些過程,便和周圍的小朋友常常挖坑,假裝埋人,以做遊戲。孟母看見這種情形,長嘆一聲,說道:「這不是我們應該住的地方。」孟母帶著孟子搬家了,常和孟子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們怎麼也不會明白,為什麼孟軻要走?大家在一起玩得不是很愉快嗎?其實連孟子自己也不大明白,不過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們的天性就是模仿和玩,很快孟子就忘了暫時的不愉快。
而孟母搬家到了一座集市的旁邊,很快孟子又和周圍的小朋友打成了一片,他們一撥人扮演商販,一撥人扮演買東西的人,討價還價,錙銖必較,都開心極了。孟母再次搖了搖頭,看來這也不是我們能居住的地方。
孟母又將家遷徙到學宮附近,這樣一來,孟子在遊戲的時候,就學揖讓進退等禮節。孟母認為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地方,便定居下來,這是有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很多人質疑過孟母的做法,一個人的成功難道與環境的關係這麼大嗎?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什麼角度去考慮,如果是從自己的角度上,我覺得更應該處於一個更為困難的環境中去磨煉自己的意志。
可是孟母是從一個母親的角度去考慮的,而且她要面對的是她年紀幼小,不知是非的兒子,現代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孟母重視孟子少時的環境是無可厚非的。
孟母作為一個母親,真正成了歷史上的一個標誌,是因為她為後世的母親們做出了表率。
首先她要面對的是拮據的生活,一個寡婦帶著一個幼小的兒子,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孟母要獨立承擔起這個家庭的一切。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要憑著自己的雙手謀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唯一的兒子教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孟母每天靠織布含辛茹苦地為兒子積攢著每一文錢,但是年少的孟子卻惹得母親大怒,她把這些剛剛織好的布全部毀掉。
原來孟子從小就很聰明,但是聰明的孩子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貪玩。
孟子就屬於那種一學就會,但決不再溫故知新的孩子,有一天放學,孟母正在織布,便問道:「你學的咋樣啊?」孟子隨口說道:「湊合吧!」
孟母一聽大怒,隨手拿起一把剪刀,將織成的一段錦絹咔嚓咔嚓,攔腰剪成兩段。要知道,這布料可是孟家的唯一的經濟來源(當時士階層是沒有地種的),可是孟母卻把好好的布料剪斷。
孟子害怕了,他從沒有見過母親發這麼大的火,他知道母親這是動了真火了,可是他卻不知道自己哪錯了。孟子驚恐地問:「為什麼這樣做?」
孟母說:「你不好好學習,就像我把織著的布剪斷一樣。做君子要想成名,必須要博學不能讓人問倒,只有這樣才能居住的安寧,活動也可遠離危險。今天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將來肯定要去服勞役,而那樣就離禍患不遠了。這個就像我們現在以織布為營生一樣,如果半途不做了,那我們就會沒有糧食吃了啊!而沒有了吃的,女的少吃兩口沒事,而男人就會道德敗壞,去偷去搶,然後被抓進監獄,服苦役!」
我敢說,孟母說的一大半孟子都沒聽懂,但是他知道了母親的憤怒,還有就是他看見過那些被抓的小偷,他們的下場非常悲慘。
對於孩子的教育,不過是兩種方法,嚇唬和哄。孟母這段剛中帶柔的敘述,讓孟子對自己的學業再也不敢懈怠。
而孟子也很快有機會得到了名家的指點,當時孔子的孫子孔極(字子思),正在曲阜設館教授六藝,遠近學子紛紛負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歲時,在孟母的鼓勵下,孟子由鄒城來到了曲阜。孔極看到孟子非常喜歡,他曾對左右說:「孟孺子性樂仁義,言稱堯舜,世所稀有也。」孔極也把祖父的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孟子,孟子繼續發揚著刻苦學習的精神,埋頭苦讀了五年,學問德業,突飛猛進,終於領悟了儒家思想的精髓,終成一代名家。看到孟子成才,孟母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下了。
窘迫的生活,也隨著孟子的成名而得到了緩解,這就像是成名的朗朗(鋼琴家)和周揚(短道速滑冠軍)一樣,他們都曾經窘困,卻又都因為成功而不再窘困。
這時孟子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了,孟母也為孟子選了一位妻子。孟子結婚了,可是他的婚姻生活並不和諧。
孟子每次進入私室,都見到妻子裸袒身軀走來走去,孟子認為妻子不賢,所以就不再進兩人的臥房了。孟子的老婆見到丈夫和自己如此見外,便去要求婆婆放自己回娘家。
孟妻說道:「妾聽說夫婦之道,私室裡是不應該相互避諱的。而現在我在房中裸露了一些,夫君就認為我墮落而不高興,這根本就是拿我這個媳婦當外人。婦人之義就是要照顧好丈夫,現在夫君他要搬出去住,外人聽來還以為是我不賢惠。我還是回娘家算了吧。」
婆媳問題一直是困擾著家庭生活的一大弊病,而孟母是最早做出這種良好婆媳關係典範的母親之一。她沒有維護自己的兒子,而是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兒子的那種所謂的正道思想。
「你說你的老婆不守禮儀,那好,禮儀之一,進門前要問問有沒有人在,這是一種尊敬。上堂前,聲音要故意放大,這是為了告訴別人自己來了。入戶的時候,不應該抬頭,這是為了避免看到不該看的。現在你去了你們夫妻的私房之中,入戶卻不做聲,你老婆裸體在內,你卻看了個滿眼,還說人家非禮,你這是哪家的道理?」
得,孟子一聽,這是母親挑理了,想想自己也確實有雞蛋裡挑骨頭的嫌疑,本來是想給妻子來點猛料立威,結果卻把自己給絆倒了。孟子也挺識趣,去向老婆承認了錯誤,一件生活中的小插曲就這樣被孟母輕易地化解了。這就是水平,清官難斷家務事啊,可是能斷家務事可就不只是清官了,絕對有水平。所以《烈女傳》上說:「君子謂孟母知禮,而明於姑母之道。」
上面的故事,作為一個母親來說,只是她人生要經歷的每一個階段而已。
一個母親是不是真正的偉大,在於她是不是真正瞭解孩子所想要的東西。而孟母知道孟子追求的是什麼。
當初,我可以到外地去上一所更有名的大學,但我選擇了留在天津上一所普通的大學,而一份外地的工作會使我得到比現在工作高四五倍的收入,但我依然選擇留在天津,這是因為我的父母都在天津,這裡是我的家。而我的很多同學都願意出來闖蕩,他們大多現在都有了屬於自己的新天地,比我混得強多了。
「父母在,不遠遊」和「好男兒志在四方」這兩句話,永遠是充滿了矛盾的。不遠遊是為了孝道,而出去闖蕩是每個年輕人的理想。
孟子就在這兩難的選擇中決定留下,他把自己的仕途選在了離自己家鄉很近的齊國。孟子多次向當政者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是齊宣王雖然以年祿十萬鐘來酬謝孟子,卻不肯實行他的政治主張,對此,孟子總是搖搖頭說:「君子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而孟子選擇留下是因為母親,那個為自己含辛茹苦了幾十年的母親。
而孟子每天鬱悶的表情讓孟母有所察覺。她問兒子,為什麼事情而擔憂。孟子敷衍稱自己身體不舒服。過了幾天,孟子又長嘆了一聲,被孟母聽見了。孟母又問兒子你為什麼嘆氣啊?
孟子終於吐露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我聽說,君子應該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不貪榮祿。諸侯不聽從我的政見,就不應該再侍奉他。聽了我的政見而不採納,就應該不再踏入這個朝廷。現在齊王不用我的治國理論,我想走,但是母親您已經老了,經不起顛沛流離,不能跟我一起走啊,我是為這個事情在憂愁。」
孟母此時淡然處理了這一切,她說:「婦人的禮儀是什麼?精五味,擅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而婦人應該遵從三德,也就是少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今天你已經長大成人了,而我也老了!你應該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而我應該繼續遵守一個婦人的禮儀。」
很多現代女性都在批判孟母是個老思想,舊觀念,試問今天女性的新觀念有誰比她更偉大呢?
我感覺,孟母的這種任由兒子發展不想拖累他的想法也是非常具有現代意識的,和那些現在還在用養兒防老那種老思想看待生活的老年人相比,是那麼超前。孟母的想法是無私的,她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孩子,給了孩子所崇尚的事業。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母愛所能表達的了,母愛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私愛,而孟母的愛是一種博愛。
孟子走了,帶著對母親的不捨,他帶領門徒遊說各國,雖然他的結局和孔子十分相似,都沒有能得到君王的認可。但是他做到了把儒家文化發揚光大,《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這都是孟子留給我們的巨大財富,而這都與他那位歷史上最偉大的母親有著巨大的關係。就在孟子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時,孟母去世了,她歸葬馬鞍山。如今在山東省鄒城縣北二十里的馬鞍山麓,還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歷代都有人捐石刻頌揚她的堅貞志節與慈母風範,還有人出資在此建了孟母祠。
這是人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懷念,她就像是標識,在孟子的不同階段為孟子指出了前方的路,她又像是一支蠟燭,照亮了孟子的前程,卻也燒乾了自己。
已故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臨終前幾年,突然對周圍的人說,我昨晚夢見媽媽了,從季羨林的諸多散文中,我能看出他對於母親的感情,我們雖然無從得知季先生早年時的生活經歷,但是我知道一位同樣偉大的母親也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季羨林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孔子說他常常能夢見周公,孟子呢?他是不是應該經常能夢見自己的母親呢。
是,也不丟人。因為孟母並不比周公差多少!
註釋1:《韓詩外傳》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組成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繫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註釋,也不是闡發,而是實際運用《詩經》的示範性著作。
原文載於《稗官女史》,作者:尹劍翔,出版社:現代教育出版社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次看完文茜姐的文章,總是熱淚盈眶,雖然人們常說人在情在,但齊大哥身邊的良師益友總是默默關心著我們,也持續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台灣、守護台灣。
齊柏林基金會出版2019年年曆,已在博客來書店預售。
他生前的好友萬冠麗董事長問我需要捐贈多少給兒童骨肉瘤癌症基金會?多少給麥當勞叔叔罕見疾病患者之家?
然後我偶然看到了去年他墜機事件後,我寫的一篇文章,部分登於天下雜誌:其中一段,再次閲讀,我即使身為作者也感慨萬千,摘錄一小段,及其後全文,才一年又四個月,您,是否已經遺忘?
*他開始著手拍攝「看見台灣二」;他反省為什麼之前電影引起那麼大迴響,可是某些污染依然延續?政府依然沒有作為?
他的答案不只是簡單的批判。經過一些個人獨特的經歷,他開始深思一個從小不熟悉的事情:「仇恨」。
齊柏林發現由於各種政治符號對立的仇恨,台灣在各方面皆躊躇不前。
「仇恨」的情緒成為所有議題的前提,也消耗社會多數的能量。
當他參與反核時,某些老同事認定他變了!
當他飛行空拍霧霾,差一點撞上台中火力發電廠煙囪時,他發現那些反核的環保同志,許多不見了,他形影孤單。
齊柏林自認學識淺薄,專業不足。他擅長的工作是空拍,不顧命,不要錢,空拍了現象,引起共鳴後,交由專家、政府就可以解決問題。
可是「看見台灣」放映後,是一連串的政治抗爭,選舉……一一登台,政黨忙著選舉、奪權,專家也忙著參予政治光環的爭奪。
於是他給自己下一個使命,「看見台灣二」,拍一個島嶼移民的過程;從印尼、馬來西亞、婆羅洲到台灣、到日本、到紐西蘭……從唐山過台灣……從戰亂遷徙台灣……然後在大海大洋中彼此對峙。
可是「我們」呼吸相同的霧霾,並且「我們」一起砍伐地球的樹林。
不需翻譯的「唐吉軻德」,省了出征的朗誦詩曲,齊柏林又開始他背負龐大債務的使命之旅。
為了拍攝原住民先祖獨木舟跨洋移民的畫面,他需要更高階的陀螺儀。原本「看見台灣一」的陀螺儀可以拍山、海浪,可是拍不出渡船划槳細膩的粒子,也拍不清楚「霧霾」。
國際上市面的高空攝影機已經走向8K,他買不起。齊柏林咬牙,再投資兩千多萬,買了四K陀螺儀。
他告訴我這個決定時,充滿了信心,也認為在下一部影片中,他可幫台灣「把愛找回來」,那怕一點點,然後關注我們持續惡化的環境議題。
齊柏林認為這是他在前部電影中,未完成的使命。你相信嗎?就在他做這個決定之後沒有多久,陪同他航拍最久的飛行官陳秀明剛剛因飛機墜落死亡。他很哀痛,但完全沒有任何停止腳步的念頭。⋯⋯
那台斥資數千萬讓他又背負龐大債務的陀螺儀,這一回跟著他飛機失事,一起墜毀。一同墜毀的還有他未完成的夢,以及我們這個社會未恨完的恨,未吸完的霧霾,未停止的政治撕裂。⋯⋯
《天使的獨白》寫於2017/7/15
他不只是大地的守護者,他是天使。用搏命只為了告訴土地上的人,家園之美,家園之殘破。他知道,「死神」站在他後面,緊盯著他,從未真正離開;但「使命感」,三個簡易的中文字,始終支撐著他。長達二十五年,近八千多個日子,幾位陪同他航拍的飛行員,一一墜落;包括和他一起拍攝「看見台灣」的飛行員陳秀明,已在二○一五年十一月廿二日身亡。然而土地守護者的使命催促著他,使他克服恐懼,忘却死亡,持續飛翔。
直到某一個炙熱的中午,當天萬里晴空,雲朵那麼輕柔,大地上沒有人意識之後躲藏的危險;齊柏林先在池上鄉廟裡燒了一炷香,祈福一切平安,然後飛上天空,紀錄熟悉的土地,近在咫尺的「死亡之神」這次擄獲了他,天使,終於墜落了。
熊熊烈火燒起,在他死亡前後,飛機失去動力、摔落、爆炸,燃燒一切使命、遺憾、恐懼、對家人的眷戀……都結束了。
齊柏林的「鄉愁」不是一首歌頌土地的詩或者歌曲,朗唱完了,了事。他離世之後,我走入了他的家門,見著了他的父母,才真正意識他謙沖而害羞的表情,急促而堅定的理想,在這個仇恨、扭曲、慾望無止盡的時代,多麼崇高,多麼偉大,多麼孤獨,又多麼純淨。
齊柏林的家在木柵某一個滿是綠意包圍的老公寓裡;這裡住著幾位他的人生摯愛,爸爸、媽媽、妹妹、兒子、女兒、妻子……。
家門口還貼著紅色的春聯:「積善為德」,代表這個小人物家庭的教養。大門推入,不到三坪小院,齊柏林為爸媽築了一個簡易人工小池子,幾隻錦鯉,水池上方兩個玻璃箱子,齊伯伯說:「這都是小柏林動手弄的。」
享受,不一定得榮華,齊家安貧、樂道、積善、自足。我站池邊想起齊柏林曾傳給我的照片,魚兒對著我張大口,可能餓了一段日子,也可能已經習慣和人親密相處。魚池旁一小塊砂地,不到半個塌塌米,據說曾是齊柏林從河邊帶回來養育、也孵育烏龜的地方。這個烏龜事件一年前在齊柏林「成名」後,曾上了某報頭版頭條,標題痛批齊柏林「賴老父」、「假環保」。齊媽媽已經七十八歲了,即使齊柏林走了,她仍委屈地對我說:「烏龜」真的是齊伯伯夫妻約三十年前木柵爬山時撿回來,不是刻意的;後來在家堆沙丘,自然孵育更多小烏龜。報紙罵完柏林,又有人告發,某日家裡來了幾名壯漢把烏龜帶走,柏林年邁的父親,還被檢察官傳喚偵訊兩次。一生沒看過這種陣仗,齊老心想兒子到底惹了什麼禍?後來齊柏林回家知道此事,傷心好久,他真的不知道這些品種是保育類,才會大意貼臉書上;但讓他真正傷心的不是挨罵,而是他知道自己家孵育的烏龜,沒有野生能力,一但放生,鐵定活不了;他心疼那些烏龜的下場,自語:「我好像得罪了很多人。」
我試圖告訴齊媽媽,媒體環境的扭曲,一切已經過去;然後拍拍齊媽媽的肩膀,她放聲大哭,抱著我,不停地問:「為什麼?為什麼?我那麼乖的孩子為什麼走得這樣可憐?」
齊伯伯是河南安陽人,今年八十六歲。十七歲時國破山河碎,家裡鬧飢荒被迫從軍,來了台灣,之後就是你我最孰悉的老兵。退伍之後,由於他積極努力的工作態度,使他謀得榮工處司機的工作,直到退休。齊伯伯一生從未哀怨自己的人生,他慶幸自己還討得到老婆,有個安家處,有孝順乖巧的兒女。他的同袍,那些孤苦的老兵,沒處去時,就來齊家住上一段時間。齊維新沒讀什麼經典大書,却懂得把人生的逆境擱下來,慶幸自己沒在戰亂中死於戰壕,更慶幸自己退伍後還有個司機的工作。
他,像一個修行許久的高僧。「小柏林」長大開始賺錢養家之後,齊伯伯惟一的嗜好就是泡茶和登山;其他無欲也無求。
齊媽媽本姓江,彰化員林人,嫁給齊伯伯以後,為了貼補家用,一個人勤奮地做三份工作。清晨到菜市場賣滷菜,接著到工廠廚房幫傭做飯,晚上趕著夜市擺地攤賣成衣。
在這片熙來攘往的土地上,他們的世界沒有怨、沒有恨,甚至沒有「壞人」;齊媽媽從未期盼榮華富貴,只盼一家平安。即使齊柏林成名之後,她從未想向兒子要什麼,只擔心怎麼兒子還是穿著一身破洞的內衣。
齊媽媽哭著說:「我沒有看過這麼乖的孩子,從小貼心父母辛勞,自己做飯照顧妹妹……」,接著指了家裡幾乎每一樣擺設,漂流木茶几、椅子、色澤溫潤的泡茶盤、牆上的字畫,……點點滴滴,都是齊柏林為父母張羅的,到處都是「孝順小柏林」的影子。
我和齊伯伯談話時,齊伯母恍神地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搖動的樹影,駝著背,我知道她還在盼,盼一切只是夢一場,那個永遠滿面笑容的兒子,會再踏入家門……。
人生頭一次,她質疑,命運為什麼這麼不公平?
她站了許久,沒有人捨得叫醒她,讓她墜入盼望吧!這比殘忍的現實好多了。
齊伯伯和我開始談起一些往事,齊伯林常回家告訴父母,他遇見我之後的點滴之事,包括我主持的電視廣播節目如何幫助他一路圓夢等……,齊伯伯說的愈感激,我愈慚愧。我曾經以為自己二十多歲在戒嚴時代,為民主「犧牲」;曾經以為在一片污穢的政壇中自己「不收任何政治獻金」很清高……
如今在這一家人面前,我自形慚穢。這個老公寓,如此狹小,如此近乎家徒四壁;而它裝了滿滿的愛、崇高無比的理想。
我無能說什麼,只好慢慢地告訴齊伯伯:「死有輕如鴻毛,重於泰山;柏林遺憾地沒有完成他下一個理想,但是謝謝他們教養也奉獻了柏林,讓這個社會因齊柏林而有所不同。」
齊伯伯沉默了一會兒,自言自語重複這句話:「死有重於泰山,輕如鴻毛」。近八十六歲的他,當下停住淚水,若有所思。
我告訴齊家二老,齊柏林教導了我們當代的人,什麼叫「犧牲」;什麼叫真正的「理想」;什麼叫「神聖的行動」。
真正的理想,是謙卑地不感覺自己犧牲,不在乎任何外界的嘲諷,也不迷失於一時的掌聲。
此時齊媽媽突然轉過身來,對我說:「我本來什麼都想給他,所以當他談著莫拉克風災,接著要抵押房子時,我就把地契給了他,我也聽不懂他到底想做什麼,本來還求他不要做這麼危險的工作,老聽他說那個夥伴又摔死了……但他說只有空拍影片,大家才會有感覺。他那麼堅持,我就什麼都依他!」說完放聲大哭……。
齊媽媽已經七十八歲了,有心臟病、有糖尿病、有高血壓……,這些事她已毫不在意。柏林走當天,她昏倒一回;迎靈那天,又昏倒一次。她小聲地怕女兒聽見,對我說:「我本來想和他爸爸也一起走了……。」
自齊柏林走後,她已長期失眠,夜裡未曾退却的兒子形影使她無法成眠,有時候怕吵到老伴,自己跑到廁所放聲大哭;白天看到孫子孫女,又告訴自己要堅強……她日日體悟生命之死,不是自己,是疼愛兒子的墜落。她不敢看兒子的遺體,對齊家那不是送行。死亡不是儀式,不是影子,她心愛的兒子躺在殯儀館,包裹著層層紗布,屍體面目已無法辨認,如古老的木乃伊,皮膚透露著焦黑……。
這個小屋孕育了齊柏林理想的搖籃,母親給他永遠溫暖的懷抱,父親教他愛大自然,教他惜福,教他感恩。他也相信那首歌曲「美麗島」,「他們一再重複地叮嚀,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婆娑無邊的太平洋……照耀著高山和田園……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對他而言,這不是一首民歌,一首抗爭的歌曲,是人們應該以生相許,相信而保護的山林田園。
「看見台灣」票房大成功後,齊柏林沒有被隨之而來的名聲、金錢、金馬獎沖昏了頭。有一段時間我不太和他聯繫,因為我從過去的負面經驗感受到人性的變化,如果一個朋友成功了,你頂好離地遠一點。一方面我的工作角色已經完成,一個優秀的人終於被看到;一方面我相信沒有幾個人逃得出名聲與掌聲的迷醉,我與他必要的距離,對彼此都好。
結果齊柏林的反應是「傷心」。他不知道為何昔日尊敬的「姐姐」般人物,突然消失。我缺席了「看見台灣」的首映會、慶功宴、座談會……除了有一次請「世界周報」的團隊到南投山上,幫忙包車包電影場,把片尾那群爬上玉山的原聲童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從南投山上帶到台中看電影,觀賞「看見台灣」並且在電影中看見自己。我告訴齊柏林,他可能忙昏了,那些孩子差一點沒有機會在電影院看到自己演出的影片。
直到二○一五年十一月梁皆得導演花了二十年拍攝的「老鷹想飛」準備上映,我在試片間又碰到齊柏林,已經一年沒有連絡了,他頓時好高興和我互相擊掌。我想幫梁導演的忙,讓更多人看見他為了訴說「環境」、「農藥傷害」的紀錄片散盡家財的感人過程。此時我向齊柏林開口,「你願意和梁導一起上中天的青年論壇嗎?」齊柏林連一秒鐘猶豫都沒有,立即回答:「我太高興了!以前我做什麼事都要靠別人幫忙,現在我終於可以幫助別人了!」
過去這一年多,他開始著手拍攝「看見台灣二」;他反省為什麼之前電影引起那麼大迴響,可是某些污染依然延續?政府依然沒有作為?
他的答案不只是簡單的批判。經過一些個人獨特的經歷,他開始深思一個從小不熟悉的事情:「仇恨」。齊柏林發現由於各種政治符號對立的仇恨,台灣在各方面皆躊躇不前。「仇恨」的情緒成為所有議題的前提,也消耗社會多數的能量。當他參與反核時,某些老同事認定他變了;當他飛行空拍霧霾,差一點撞上台中火力發電廠煙囪時,他發現那些反核的環保同志,許多不見了,他形影孤單。齊柏林自認學識淺薄,專業不足。他擅長的工作是空拍,不顧命,不要錢,空拍了現象,引起共鳴後,交由專家、政府就可以解決問題。可是「看見台灣」放映後,是一連串的政治抗爭,選舉……一一登台,政黨忙著選舉、奪權,專家也忙著參予政治光環的爭奪。
於是他給自己下一個使命,「看見台灣二」,拍一個島嶼移民的過程;從印尼、馬來西亞、婆羅洲到台灣、到日本、到紐西蘭……從唐山過台灣……從戰亂遷徙台灣……然後在大海大洋彼此的對峙中,「我們」呼吸相同的霧霾,「我們」砍伐地球的樹林。
不需翻譯的「唐吉軻德」,省了出征的朗誦詩曲,齊柏林又開始他背負龐大債務的使命之旅。為了拍攝原住民先祖獨木舟跨洋移民的畫面,他需要更高階的陀螺儀。原本「看見台灣一」的陀螺儀可以拍山、海浪,可是拍不出渡船划槳細膩的粒子,也拍不清楚霧霾。國際上市面的高空攝影機已經走向8K,他買不起。齊柏林咬牙,再投資兩千多萬,買了四K陀螺儀。他告訴我這個決定時,充滿了信心,也認為在下一部影片中,他可幫台灣「把愛找回來」,那怕一點點,然後關注我們持續惡化的環境議題。
齊柏林認為這是他在前部電影中,未完成的使命。你相信嗎?就在他做這個決定之後沒有多久,陪同他航拍最久的陳秀明剛剛因飛機墜落死亡。他很哀痛,但完全沒有任何停止腳步的念頭。
那台斥資數千萬讓他又背負龐大債務的陀螺儀,這一回跟著他飛機失事,一起墜毀。一同墜毀的還有他未完成的夢,以及我們這個社會未恨完的恨,未吸完的霧霾,未停止的政治撕裂。
天使走了,遺留老父老母;天使走了,遺留持續破壞土地的我們;天使走了,我們再也沒有「第二個齊柏林」。
齊柏林走的當天晚上,我鼓起勇氣重看「看見台灣」。循他的眼,經過城市經過殘破經過聖壇般的美麗山河;循他的路,鏡頭穿過開發和墜落的寓言;循他的手,所有的大樓如同腐地拔起的虛假宮殿。他的鏡頭那麼哀愁,又那麼美;他的心那麼善良又那麼珍貴;他的離去對我是那麼痛楚,如砸碎了所有眼前的風景。
他以死亡,讓我醒悟,那些震撼的影片、照片,從來不只是傷山污河,是他與死神交換送給我們的禮物。
他以死亡,告訴我們那些畫面,一點也不「便宜」;那是他以溫暖的聲語,置生死於度外,搏命留給我們的警告。
離開齊家前,齊媽媽又對,咕:「他一直都知道危險,……我的小柏林,也一直很害怕……」。--
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閒聊] 周儀翔的近況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看周儀翔最近限動的內容沒意外應該是跟老婆分道揚鑣了兩個人互退追蹤男方Ig也把有關老婆的照片撤掉了. ... <看更多>
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厝逼開槓】季後減重復飛周儀翔預告下季「滿血歸」完整版 的推薦與評價
除了他與 老婆 互有對方的姓氏刺青之外,還有「家」字,以及自己與 老婆 、小孩的生肖與象徵平安的圖騰,可以看出 周儀翔 遠赴對岸打球的辛酸,透過刺青轉移 ... ... <看更多>
周儀翔老婆幾歲 在 「周儀翔老婆」的搜尋結果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周儀翔老婆」的搜尋結果. ... 老婆很強勢. 6月1日. 老婆沒辦法滿足需求. 算大老婆也因為工作時間較長... 覺每天早上我也會把老婆弄醒. 愛心 嗚嗚 哈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