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變不只是一個政權的結束,也是另一段感情的開始(?)
曹爽表示:「是另一次投胎吧?」
Youtube高畫質版➡ https://youtu.be/U5D1Qs_z6A8
編劇:阿睿
剪輯:Allen
#周勃
#劉邦
#呂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英雄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軍心和民意一樣,有道是:民意如流水,東漂西流無常軌~掌握軍隊的心,就掌握了兵變的主導權。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周勃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一個筷子引發的歷史慘案!|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話說有一日,漢景帝在禁宮之中準備吃飯,飯前他想起來自己的弘股之臣周亞夫。
於是就命令侍從喚周亞夫共食。
在古代,能和天子共同吃飯,那是天大的榮耀,無數人都以此為人生巔峰,足以吹一輩子。
這份恩典可不輕。
周亞夫一看皇帝要請自己吃飯,當時也興奮的不行,於是急匆匆的過來了。
過來之後咧,就看到了一幕令人尷尬的場景,只見宴席之中,亞夫位置上,確有一整快肉,可這肉即沒切過,邊上又沒筷子!
這就尷尬了啊,怎麼吃?
周亞夫一看有點小不爽,於是就對下人說,看啥看,沒看見木有筷子嗎?跟我拿筷子去。
下人一聽,戰戰兢兢望著漢景帝。
漢景帝一看,悠悠然說了一句「此不足君所乎?」意思是,這不能滿足你的需要嗎?
周亞夫一看,請我吃飯,又不給筷子,有點上火,於是起身將帽子去掉,給皇帝行了一禮之後,轉身就急匆匆走了。
漢景帝一看,也不攔,而是用眼神盯著周亞夫,淡淡說,這哥們啊,做不了少主儲君的臣子。
頃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櫡。景帝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大多數人看這段話,看的最多的應該是筷子問題,也是啊,這漢景帝情人吃飯,居然不給刀不給筷子,難道讓周亞夫學印度人用手吃飯嗎?
禮儀之邦,無此規矩,在這點上來看,其實是漢景帝失儀,甚至有失風度。
這個時候的周亞夫,即便要筷子也是人之常情,沒啥不好想的。
如果漢景帝順言取櫡(筷子),根本就不會有後面的事情。
可是他偏偏說一句「此不足君所乎?」
此話一說,就讓周亞夫彆扭了,原因很簡單,這話意思太過深奧而且層次豐富。
那麼層次豐富在哪,就可以用善意和惡意兩個方面去解讀。
善意來看意思是,你哪兒缺這點東西嗎?
我沒給你筷子,你為啥要抱怨,用手難道不能吃飯嗎?再說我也不是故意的。
惡意來看意思是,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地方嗎?
那就有點惡毒了,我給你飯吃,你還挑三揀四,沒筷子不能吃飯嗎?你不提,吃飯的時候我不會給你嗎?
這正反意思一解讀,眾人就會知當時周亞夫的尷尬了。
也對,周亞夫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帝王即便獨尊,可對丞相也應有起碼的尊重,你這不給筷子,豈不是不把我當回事,不尊重人。
心裡有想法的周亞夫,有點犯嘀咕沒什麼大問題。
但是為何這會成後續被殺導火索?則和他的過激反應有關。事件發生之後的周亞夫,免除頭上的冠帽,磕頭謝罪。
如果不免除冠帽,這事情也一點問題沒有,可是除帽子就有問題了,帽子在漢朝有著身份的定義,皇帝有皇冠,臣子有冠冕,各個級別次序井然,要求嚴格。
你這免帽謝罪,是啥意思?辭職?不滿?鬧意見?
以丞相之位,要挾我給你筷子?
無論漢景帝如何想都想不到好結果。
漢景帝一看周亞夫認真了,也收起架勢,順勢讓周亞夫起來,進而準備說點好話。
可話還沒出口,剛剛免帽謝罪的周亞夫居然一溜煙的走了,招呼也不打,只留漢景帝風中凌亂。
這就有問題了,原本風平浪靜因為不告而別,成了軒然大波。
用職場解讀這個事件,周亞夫確實犯了大錯。
周亞夫的謝罪漢景帝已表達了善意,這個時候,不該糾結於為什麼!因為上位者自有其考慮,回到席間繼續吃飯,誠懇認錯才是正解。
可是這不告而別,就有點負氣出走意思,更深層次看,則有點仰仗功高驕橫跋扈意思。
面對一路提攜自己的老領導漢景帝,周亞夫都敢如此,做做表面功夫後,立馬表達不滿。
那麼如果漢景帝不在了,少主繼位,這周亞夫會如何?
更加居功自傲當時必然。
由此,才有了漢景帝最後的感言:「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怏怏者在這裡的意思是,負氣出走的周亞夫有點跋扈小氣,甚至不平。
而漢景帝的殺心就此產生,和筷子問題關係不大,和周亞夫的做派有關。
這一切,其實是漢景帝和周亞夫矛盾累積之後的產物而已,我們可以將筷子事件,當做漢景帝對周亞夫最後的試探,試探結果,周亞夫不合格。
那麼周亞夫為何不合格,則說來話長!
漢朝時候,特別是漢武帝之前,皇權還沒有因為加強中央集權而得到強化。
丞相是握有重要權利的官職,在很多時候,甚至能影響否決皇帝的決議。
周亞夫居如此高位,如果平時謹言慎行,還不會引發漢景帝的反感,可是周亞夫一點不低調,反而特別高調。
這高調的事情史書不絕。
首先:周亞夫對皇帝繼承人的任命,居然有不同意見。
景帝廢栗太子,丞相固爭之,不得。
漢景帝罷黜栗太子的時候,周亞夫不停,還不停爭論,最後在漢景帝強制命令下,太子才被廢。
其次:面對漢景帝的母親,周亞夫也毫不客氣。
竇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請得與丞相議之。」丞相議之,亞夫曰:「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景帝默然止。
這話啥意思,就是竇太后想開無功而封侯的口子,最後漢景帝甩鍋給周亞夫,讓周亞夫去擋槍,周亞夫面對竇太后也是寸步不讓,不知委婉用詞,而是拿漢高祖的組訓直接給否了,漢景帝一看有點無語,估計是覺得對不起媽媽,這是個粗人,說話不文藝。
這件事周亞夫做的並沒有錯,可是話語太沖了,讓漢景帝下不來台就有問題。
再次:則是面對漢景帝不同意見,居然以辭職相要挾。
匈奴王徐盧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勸後。丞相亞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景帝曰:「丞相議不可用。」乃悉封徐盧等為列侯。亞夫因謝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意思是漢景帝想封投降的幾個匈奴小王為侯,目的是拉攏更多人投降,進而穩定外部邊患。
這是大政方針的問題。可是周亞夫依然不允許,反而出言諷刺漢景帝,甚至辭職表達自己的不滿,這即是不尊重漢景帝,也是居功自傲的表現。
如此三件事,不僅件件不順漢景帝的心意,也暴露出了周亞夫不少問題。
第一件事,涉及儲君位置。
有干涉皇權的意思在裡面,周亞夫此舉雖然合乎法理,但是卻不懂漢景帝的心思。這心思很簡單,如果太子因為你的救助成了皇帝,以後是不是更仰仗你,丞相已經位高權重,在有皇帝信任,這漢朝江山到底是誰的?
這舉動無疑威脅論皇權的唯一性。
第二件事,涉及的問題更嚴重。
周亞夫反覆重申「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還不斷強調,「天下共擊之」。
兩個不,一個擊,前面是否,後面就是喊打喊殺,這算啥?武力威脅嗎?問話的可是竇太后,皇帝的老媽,你說話就不能藝術一點嗎?
由此可見,這周亞夫堅持原則也有點冥頑不靈,幾乎毫無說話藝術,這樣的人不懂調和政治關係,做不好丞相,更關鍵的是,他還有軍事威脅。
第三件事,則是明擺著和皇權做對,你不順我意我就不幹了。
一有不同意見,皇帝不聽你就辭職,你是皇帝,還是漢景帝是皇帝?性格太過剛強的周亞夫,又如何讓皇帝喜歡?
由此三件事之後,漢景帝不僅看到了周亞夫性格剛強的缺點,也看到了不知變通的缺點,更看到了他不懂政治大局的缺點,進而還引申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勳貴集團的驕橫跋扈!
作為漢初開國大臣周勃之子的周亞夫,因為平定七國之亂的功勛,成了丞相,進而成了勳貴階級的領頭人,這股勢力足以威脅皇權,如果自己不在了,小皇帝繼承位置。
原本的定國之臣,如果不安好心,就會成亂國之臣。
這可期的未來,太過可怕,如果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站在皇帝的角度看,這樣的威脅必須消除。
掃除了他,等於掃除了能威脅皇權的一股勢力,必須祛除,馬上立刻!
然後,周亞夫就悲劇了。
這悲劇的背後,既有漢景帝的多疑和猜忌,也有周亞夫的不通事故不懂職場。
就如史記中太史公所言: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
意思是,這人啊,是個好人,做的事情,也是好事,就是太不會察言觀色太不會做人了,千萬不能學他!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周勃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文帝雖未開疆拓土,卻是行仁政,養民生的好皇帝|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漢文帝劉恆,西漢第三代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雖然在宮中地位不高,但處事淡泊,為人謹慎;劉恆七歲被封為代王,就國於偏遠的代地(今山西境),薄氏也隨子就國,從此遠離宮幃是非之地。劉邦去世,呂后專權,劉邦諸子多為呂后所害。至呂后去世,劉邦諸子只剩下了淮南王劉長和代王劉恆。這也算是劉恆的避禍得福吧!
呂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呂后駕崩。九月,諸呂被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諸臣誅除。因惠帝劉盈無子,而呂后所立少帝非惠帝之子,故被廢黜,經諸臣權衡,遂擁立代王劉恆繼承皇帝位,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其基本國策就是:休養生息。他在位其間,勵精圖治,從諫如流,把國家帶入了「文景之治」的繁榮時期。司馬遷在《史記.孝文本紀》中,是這樣評論漢文帝的:「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就是說,漢朝立國至文帝己有四十餘年了,文帝治國,德行最好。一個有作為的皇帝,除了有符合實際的治國方略和用人之道外,必定還會有精闢的言論流傳於世。現從《史記.孝文本紀》中,選出部分可以古為今用劉恆語錄來,以資借鑑。
劉恆說法制: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十二月,文帝在與大臣們討論司法問題時說:「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及為收帑,朕甚不取。其議之。」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法令是治理國家的準繩,是用來制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經被治罪,卻還要讓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兒和兄弟連坐並罰款,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請討論。」他還說:「朕聞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且夫牧民而導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為暴者也。何以禁之?」翻譯過來就是:「我聽說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判罪得當,百姓就服。而管理百姓,並引導百姓向善的是官吏。如果官吏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不能以法令為準繩公正地判罪,那就是在殆害百姓,並使之犯罪呀。還怎麼能談得上禁止犯罪?」
在討論時,對劉恆的這兩段語錄,司法大臣們也提出了不同看法,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最終廢除了民怨極大的連坐罪以及向罪人收繳罰款的條文。遺憾的是,這只限於劉恆時代,以後仍連坐如初。到了明、清,連坐罪更是令人髮指了,朱棣在處死方孝孺時,還創造出一個株連十族的罪名。由此可知,在專制時代,百姓的命運完全繫於皇帝個人德行的好壞。
劉恆說自己:漢文帝前元二年十二月,在兩個月內連續出現兩次日食後,文帝即詔告各地官員:「…。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飭其任職,務省繇費以便民。」直譯就是:「…。接到詔令後,你們都要認真想想我的過失,包括你們知道的、見到的、想到的,所有我做得不夠的地方,懇請你們告訴我。還要推舉賢良公正,能直言敢諫的人,來補正我的疏漏。因此,官員要履行各自的職責,減輕百姓的繇役,節省官府的費用,做利於民眾的事。」
古人認為:兩個月內連續出現兩次日食的異常天象,是上天在向天子示警,警告天子必需糾正過失。此時的漢文帝並沒有把責任推諉到別人身上,而是自責自糾並下詔讓官員幫助自己糾錯。這與後世那種文過飾非,把人禍歸罪於天災的作法相比較,簡直判若雲泥。
劉恆說批評:漢文帝前元三年三月,文帝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自今以來,有犯此者勿聽治。」用今天的話說是:「古代君王治理天下,在宮庭外設有進善言的旗幟和批評朝政的木牌,用來打通建言治國方略的途徑和招徠進諫的人。可是,現在的法令中,有誹謗領袖罪、妖言惑眾罪和顛覆政權罪,這就使得大臣們不敢完全說真話了,而做皇上的也就無法知道自己的過失了。這樣下去,又怎能招攬到天下賢良之士呢?政府應廢除這些阻礙言論自由的法律條文。……從今以後,都不能以任何言論來治罪。」
終文帝一朝,不以言論獲罪,始終堅持了下來。一個皇帝能倡導言論自由,並懂得言論自由對天子,對政府的好處,懂得「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堵,則氾濫,疏,則通暢。」的道理。這在封建王朝殊為可貴。可惜的是,這種言論自由在專制時代的存在都是短暫的。好的政策會因一人的存在而興盛,也會因一人的故去而廢止,即「人亡政息」。所以,言論自由在專制時代,從來都是曇花一現的(後重現於唐太宗朝)。沒有民主的社會制度作保證,哪裡會有言論的自由。
劉恆說農業:在漢文帝前元三年元月和前元十三年五月,文帝分別說過:「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米。」「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其除田之租稅。」前一段語錄的意思是:「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我要開闢籍田(皇家的耕田),親自帶頭耕種,生產供應宗廟祭祀用的穀物。」後一段語錄的意思是:「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現在農民辛勤地從事農業生產卻還要交納租稅,這就使務農和從商沒有區別了,這樣是不利於發展農業生產的。我們應當免除農田稅賦。」
在農耕文明時代,一個皇帝如果不重視農業,無異於動搖國家的根本。漢文帝能親自耕種籍田,瞭解農民之需求,提出減免農田之稅賦,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實屬不易。難怪文帝一朝能夠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劉恆說生死:漢文帝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文帝崩於未央宮,終年四十六歲。其遺詔曰:「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當今之時,世咸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者。」「毋發民男女哭臨宮殿。」「歸夫人以下至少使。」將以上遺詔合併解釋為:「我知道天下萬物的萌芽生長,最終沒有不死的。死是天地間的常理,是萬物間的自然規律,沒有必要過分悲哀。當今之時,社會上都是喜生而怕死,為了厚葬死者而不惜損家破業,為了服重孝而不惜傷及身體,這是我最不讚成的。我死之後,詔令天下官吏和百姓,從令到之日算起,服喪三日就可以除去喪服。三日後,恢復人們的正常生活,婚慶娛樂,飲酒吃肉,概不禁止。我的喪禮從簡,不要組織男女群眾到宮殿前來哭靈哀悼,以免影響他們的生活。下葬以後,後宮夫人以下的嬪妃一律遣散回各自的娘家。」多好的臨終囑咐啊!漢文帝至死都在提倡節儉,施行仁政。可惜他的兒子,也就是漢景帝劉啟,沒有聽得進去。劉恆死後,劉啟徵調了京城附近各縣的士卒一萬六千人,內史所統轄的京城士卒一萬五千人,去做安葬棺槨的挖土,填土等活計,辜負了他老子節儉辦喪事的一片苦心。
漢文帝劉恆在位二十三年,雖未開疆拓土,卻能倡節儉,薄徭賦,行仁政,養民生。漢初的社會經濟之所以能夠得以迅速恢復,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漢文帝功莫大焉。劉恆確實是個好皇帝,尤其是兩千多年前那些充滿了仁愛和智慧的語錄,就是放在時下,也是值得執政者們認真研究研究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周勃 在 英雄說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軍心和民意一樣,有道是:民意如流水,東漂西流無常軌~掌握軍隊的心,就掌握了兵變的主導權。
加入頻道會員|https://bit.ly/2sIrQcr
業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加入英雄Telegram|https://t.me/HeroStoryTW
編劇:阿睿
剪輯:Allen
「流氓天子」劉邦大殺功臣之謎?▶ https://youtu.be/UHas-v4eqbo
英雄故事網站|https://herostory.tw
英雄故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rostorytw/
#周勃
#劉邦
#呂后
周勃 在 Raiders Information Mobile Gam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周勃 在 周勃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周勃 (?~前169年),泗水郡沛縣人。西漢時期開國將領、宰相,名將周亞夫之父。弓馬嫺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沛公劉邦起兵反秦,歷任五大夫、虎賁 ... ... <看更多>
周勃 在 周勃是怎麼死的周勃最後的下場如何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周勃 (?—前169年),西漢開國將領、宰相。於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 ... ... <看更多>
周勃 在 周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周勃 (?-前169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汉太祖刘邦认为周勃“厚重少文”,可以托付大事,以軍功高,封为绛侯。汉文帝時,拜右丞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