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心裡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的一生?
所有的眼都給眼矇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
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
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
以嘆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草色凝碧
縱使在冬季
縱使結跗者的足音已遠去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的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坐斷了幾個春天?
又坐熟了幾個夏天?
當你來時
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
雪即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度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暗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雖然結跗者的足音已遠去
唯草色的凝碧
-周夢蝶《菩提樹下》
周夢蝶菩提樹下 在 為你讀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誰是心裡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的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給眼矇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
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以嘆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草色凝碧
縱使在冬季
縱使結趺者的足音已遠逝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的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坐斷了幾個春天
又坐熟了多少夏日
當你來時
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
雪即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度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騞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雖然結趺者的足音已遠逝
唯草色凝碧
-周夢蝶《菩提樹下》
周夢蝶菩提樹下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他們在島嶼寫作:前輩詩人作品※
周夢蝶〈菩提樹下〉
誰是心裏藏著鏡子的人呢?
誰肯赤著腳踏過他底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給眼蒙住了
誰能於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在菩提樹下。一個只有半個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以歎息回答
那欲自高處沉沉俯向他的蔚藍。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
草色凝碧。縱使在冬季
縱使跏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你依然有枕著萬籟
與風月底背面相對密談的欣喜。
坐斷幾個春天?
又坐熟多少夏日?
當你來時,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後,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當第一顆流星騞然重明
你乃驚見:
雪還是雪,你還是你
雖然跏趺者底跫音已遠逝
唯草色凝碧。
作者謹按:
佛於菩提樹下,夜觀流星,成無上正覺。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於此五濁惡世,人心混沌,不能如明鏡鑑照萬物之真相;人身脆弱,缺乏防護即寸步難行;凡胎肉眼,又受我執蒙蔽,往往只是看見自己想看見的,且目不見睫……生而為人我們如此有限,想超越這些本質的限制卻又無比困難,於是能夠做到的人,必然成為典範,受後人景仰追摹。如基督,如孔子,如佛陀。
佛陀的偉大之處,便在於他能體悟到世間萬物的本質「空」,但並不因此失去對此岸人們的關懷(「雪中取火」),而願意赤腳走遍天下,度化眾生至彼岸(「鑄火為雪」)。菩提樹下的佛陀看起來「只有半個面孔」,自是因其仰觀蒼穹,卻也象徵著他雖身在人間,心已超越。面對如蔚藍天空般無限廣闊的真理,他的歎息應是為了仍身陷苦海的茫茫眾生吧!
「是的,這兒已經有人坐過!」是對千年前佛陀行跡及其傳下之真理的確認,也流露出詩人的心嚮往之。縱使哲人已遠、時空變遷,真理永遠如「庭前柏樹子」、「春來草自青」,內在於萬事萬物之中,一旦因緣俱全,便會自然生發,不假外求。「枕著萬籟」似道家之逍遙境界,而能由色(「風月」)見空(「風月的背面」),便自然感到一種內心澄明的欣喜。
坐斷、坐熟幾個春季、夏季,不但是指佛陀修行歲月之漫長,亦暗示其對於世間種種熱鬧繁盛的捨離。從最初「雪是雪,你是你」之未見空相,到「雪既非雪,你亦非你」,是破除了色相而停留在空相之中——境界飛躍了,卻也看出真相與假象之間的扞格不入、彼此衝突,領悟了空相冷肅的一面,便可能導向對人世的漠不關心;直到空中的火光乍起乍滅,瞬間燃燒又歸於靜寂,才令佛陀領悟到色、空不二,相即相離,「雪還是雪,你還是你」,又能圓融地看待萬物,在真相與假象之間往來無礙。長久的漸修終於換來剎那的頓悟。其後光陰流轉,相隔遙遠歲月的詩人與佛陀,又彷彿在佛理中(「菩提樹下」)交會。正是:哲人已逝,真理恆在。
讀完全詩,可以感到貫穿其間的雪的寒意,是修行之路的困頓,也象徵出世的超離;但火焰、肉身與流星的光與熱亦時時閃現,流露著對人間的不捨、入世的關懷;最終凝定於濃綠的草色,讓我們想見靜謐之中湧溢無限生機。詩畢竟是詩,對聖哲的景仰、佛理的象徵,皆出之以豐富具體、蘊含美感的意象,是引領方向的手指,也是光明柔和的月亮。
#周夢蝶 創作
#陳禹嫺 朗讀
#賴位政 手寫
#蕭淳介 詮釋
※本篇見於《周夢蝶 世紀詩選》(爾雅出版社,2000年4月,詩作原收錄於周夢蝶《還魂草》)
※「他們在島嶼寫作」,借自目宿媒體(Fisfisa Media)記錄片總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