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數職的台灣營養學會第45屆年會,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第45屆台灣營養學會年會在今天圓滿落幕了,今年真的是非常特別與感動的一年。年會舉辦地不僅重回營養學會創始地實踐大學舉辦(也是JIMJIM的碩士班母校),在張仙平理事長與所有籌辦人員辛勞規畫下,學會歷任理事長共聚一堂,回顧學會之發展並展望未來;透過營養博覽會的集字趣活動,串連全國食品與營養各大專院校孩子們的青春活力;本次研討會課程更是以AI人工智慧為主題,增進與會營養師與醫療人員功的與現代講究實證醫學的潮流接軌;同時也佩服實踐大學食營系郭家芬主任所帶領的近百人優秀師資與學弟妹們,竭誠與無私的為現場的與會人員提供最棒的服務。
🙇🏻🙇🏻今年年會最特別的,是要感謝文化的孩子們:家慈、姿心、維容、琇棻、寬敏、宜湘,謝謝你們,積極且自動自發的完成年會紀念活動-『承先啟後』微電影徵選比賽,老師知道讓大家受委屈了,但謝謝你們與我一起面對,對手愛心數急起直追而提心吊膽,一起突破自我矜持而把握任何可以陌生人拉票。當然,也要謝謝系上與他系每一位老師、助教與同學,還有每一位被JIMJIM打擾拜託朋友們協助,因為有你們,讓孩子們可以拿下網路票選人氣獎的殊榮。
🙇🏻謝謝系學會的佩昕、家盈、哲志、肇輝,謝謝今天有你們讓更多人知道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許多產學合作的成果(也謝謝你們幫忙推廣我的粉絲團XD)
🙇🏻謝謝眾多老師們願意給JIMJIM機會,讓自己可以身兼數職,完成學會雜誌執行編輯與營養學會雜誌攤位工作,以及擔任學術研討論文發表組的審查工作。
🙇🏻謝謝長庚營養治療科逸昕營養師的努力,沒有您最前線的資料收集,就沒有辦法讓文化的孩子(嘉晏)資料整理,因為有你們,我們才有機會拿下第45屆營養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壁報論文競賽臨床營養組,優等的獎項,謝謝你們,以及謝謝評審老師給我們嶄露頭角的機會。
最後,今天有來跟JIMJIM打招呼的大家,請您見諒我當時的匆忙轉台趕場(或是我的失智),也請您包容我當下可能沒有多停下腳步好好寒暄,因為有你們,可以讓我更有動力的打拼下去....
🎖第45屆周年紀念活動系列「承先啟後」大專生微電影徵選人氣獎(網路票選)
🎖第45屆周年紀念活動系列「承先啟後」大專生微電影徵選,佳作
🎖第45屆營養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壁報論文競賽臨床營養組,優等,翁德志、林逸昕、陳嘉晏、王敘涵、江仰仁、楊淑惠(2019)Dietary diversity score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renal functions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第45屆營養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壁報論文競賽臨床營養組,優等,林逸昕、翁德志、粘詩瑋、王敘涵、江仰仁、楊淑惠(2019)Predictive value of 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 for visceral fat in post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林口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
#sherry家族
#台灣營養學會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
#台灣營養學會雜誌
#營養師養成
#莫忘初衷的教學人生
周德盈北醫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衛院創院院長吳成文80傳承慶賀 「2018生醫研究與轉譯研討會」見證與回顧
國衛院6月30日舉辦「2018生醫研究與轉譯研討會」,時逢創院院長吳成文院士八秩壽辰,研討會內容回顧了自1996年1月國衛院正式創院以來,台灣在轉譯醫學領域無論研究與政策上的成果,各大醫學院也分享院校傳承及培育科學新苗的進展。
陳建仁副總統特別親自蒞臨為吳成文慶賀,陳建仁表示,吳成文為當今台灣生物醫學最有影響力的領導者,其高瞻遠矚、熱忱不懈與無私投入之精神,為現在國內推展生技產官學界需要學習的楷模。
國衛院創院董事長張博雅、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也出席致詞;中研院院士錢煦也特地從聖地牙哥回國為好友秩賀;吳成文三位子女也分別從各國歸台為父親慶生。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出席演講者皆為吳成文同學、好友及學生們。包括彭汪嘉康院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所許重義教授、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張仲明教授、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李德章特聘研究員、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教授、台大醫學院楊冸池教授、以及現任高雄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余幸司教授、現任國衛院副院司徒惠康、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院吳妍華教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以及中華民國細胞及分子生物學會理事長施修明教授等。
吳成文以研究微生物細胞的基因轉錄,對RNA聚合酶的分子機制研究有突破性的貢獻,他發現了鋅離子在基因轉錄扮演重要角色,證實鋅手指(Zinc Finger)的重要性,也奠定了他在國際分子生物學界的地位。
因此,今天上午分別來自日本國家基因體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Genetics)的 Nobuo Shimamto博士、印度國家科技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Dipankar Chatterrji 博士、美國西奈山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ZaK Hillel博士、韓國先進科學技術研究院(Advanced Institu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won Kang 博士,主要分享當今RNA 研究的進展,也指出在蛋白質藥物已成為新藥開發主流下,加上DNA及RNA 測序科技進展,RNA對疾病機制的研究以及轉譯醫學需要更多的投入與關注。
李德章及張仲明則回顧吳成文接續錢煦為中研院籌備生物醫學研究所的過程,他笑稱自己1982年從美國回到中研院時,研究環境猶如從天堂到地獄,吳成文帶領下,開創了研究評鑑制度、特約講座人才招攬、成立分子生物學會並爭取辦理國際研討會、培訓腫瘤專科醫師等,為今天台灣奠定了生物醫學的基礎。彭汪嘉康也進一步分享台灣腫瘤醫學如何一路走來,今天已與世界同步。
吳成文創建國衛院歷經了四年,周旋立法院、衛生署、地方政府爭取預算、找地、研覽人員,早期國衛院甚至必須向各研究機構寄借場所,篳路藍縷。然而,完成國衛院建院並擔任創院院長一任之後,吳成文不但不戀棧,轉而接任當時有嚴重財務危機的台北醫學院董事長,最後不但轉虧為盈,將其改制成大學,北醫附醫、萬芳醫院及雙和醫院三所醫院也在其時代增建,但在北醫漸入佳境,吳成文一樣選擇功成身退。
Reference:
1. 完整新聞報導詳資料來源: 環球生技月刊 Global Bio & Investment( http://bit.ly/2tG9aaC )
2.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2018生醫研究與轉譯研討會(Biomedical Research & Translation Symposium)」 : http://bit.ly/2lJkSwN
3.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國家衛生研究院 (中華民國)
國家衛生研究院圖書館
周德盈北醫 在 馬西屏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名醫遇上名嘴,會擦出什麼火花?保証精彩,周末晚沒事來誠品逛逛。
洪惠風醫師VS馬西屏先生│系列講座
假日場:10/15(六)19:00-20:30
誠品信義店3F(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
平日場:10/20(四)19:00-20:30
金石堂信義店5F龍顏講堂(台北市信義路二段196號)
心臟內科名醫惠風兄最近出版「拿我的心聽懂你的心」一書,以系列講座方式順便舉辦新書發表會與簽名會。惠風兄的一支心臟衛教影片在網路上暴紅,吸引380萬網友熱情點閱分享,「洪老大」以洪荒之力完成的首部醫學人文療癒作品,邀請您一同來交心!
這本書您一定要買,因為序寫得太好看了,非看不可,不看可惜,當然序是馬某人的大作,特附於此讓大家先睹為快:
心靈的心導管
馬西屏
唉!惠風兄又要出書了,還找我寫序。
我為什麼嘆氣呢?因為他不好好做醫生,一直侵犯我的領域。我做名嘴,他也來湊一腳、我寫書出版,他也不遑多讓、我在報紙寫專欄,他竟然也可以振筆疾書、我在網路上人氣很旺,他更是人氣天王。更討厭的是他這個業餘的,每一樣都做得有模有樣。
我心中氣得牙癢癢的,為何還答應幫他寫序?因為他是全世界最懂我心的人,比我太太還懂,我的「心事」他全知,只好束手就擒。
翻開這本書,嘆氣中夾雜著讚嘆。最精彩的部份是「新光篇」與「義大篇」,用一個個感人肺腑、動人心弦的小故事,來說明種種醫病關係,惠風兄鎮守診間紅塵,病歷記錄慈悲喜捨,診間百態幻化成人間最美風景。
最厲害的醫師不是能打通病人的血管,而是能打開病人的心房,所謂的關懷,不只是問診與給藥,而是一種深入靈魂的感同身受,冰泠泠的聽筒不只是聽到心跳與呼吸,而是聽到病人靈魂的節拍,聽到震耳欲聾的呼救與呻吟,這本書就是這些聲響的紀錄,不要想在字裡行間找到生命的答案,卻讓你看清生命的本質。
書中最好笑的部分絕對是寫泌尿科名醫王德偉的部分,很難想像現在留著花白口型鬍的王德偉是什麼德性?我與惠風兄與夫人素盆在讀大學時就相識,我是台大橋藝社社長與校隊隊長,惠風兄是北醫橋藝的老大,英雄惜英雄。王德偉是惠風兄的搭檔,但兩人截然不同,德偉「聲」震武林,喜怒溢於言表。惠風兄冷靜沉著,思慮細膩、邏輯推理超強,其實我有些怕他,因為他在牌桌,喜怒不顯、表情不露、靜若淵嶽,給對手極大的壓力,縱使處於落後,也不見眉頭輕皺,敵方識不破盈虛,策兵往往自亂陣腳。我當時就想這傢伙將來做醫生,適合做精細的手術。
畢業後,我們曾同一隊參加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國際橋賽「第一屆普騰盃」,然後惠風兄執刀做了醫師,我執筆做了記者,刀筆最兇險,台灣橋界最閃亮的兩顆新星從此消失。哈!
後來北醫橋藝的「洪老大」變成了新光的「洪老大」,我母親得了心臟病,與惠風在榮總重逢;母親又患了肺結核,成了素盆的病人。我後來心臟出了問題,不但成了惠風的病人,而且常打電話煩他,當他幫我做心導管時,心想幸好他不像王德偉可以記得幾百年前的牌局,否則突然想到當年的一牌,心中不樂,我就慘了!
這本書最值得細讀的是「家庭篇」,講的是愛的故事,深情在字裡行間流動。
惠風兄出身醫生世家,伯母是個婦產科醫師,61歲中風後仍然堅持看門診。伯父天生手抖的很厲害,竟然選擇需要繡花縫針的整形外科。這一家人都令人動容
惠風夫人素盆我在大學就認識了,她令人驚艷。素盆不是艷麗型,但是相處日久,發覺在端莊溫婉中流露清雅秀逸、從溫柔敦厚裡得見靈氣縈迴;美麗不在明眸皓齒,而在眸齒之間流動的神韻與話語。她是我看過唯一在牌桌上從沒有大聲說過話的人。
很多人驚奇惠風為什麼會去義大?他是為愛走天涯,去也為妳,離也為妳。
當初義大找惠風與素盆一起去的時候,素盆告訴義大說機會可能不大,誰知惠風一口就答應了。全書最刻骨銘心的一段話是:『「什麼是家?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老婆大人曾經跟我說過,只要兩個人在一起,不管是天涯海角,那就是家。』
「執子之手、與子皆老」,這是多美的承諾、多令人悸動的深情,人間燈火靠夫妻情緣點亮。他們的婚姻有「製造日期」,但沒有「保存期限」。
後來,素盆成了家父與家母的醫師,她是一位極細心又耐心的好醫師。書中寫到:「老婆是個感染科醫師,診斷疾病的嗅覺極為敏銳。曾經在一個月之中,查出其他醫院沒有診斷出來的鸚鵡熱,又在另一個病人身上發現鉤端螺旋蟲(當然也是其他醫院沒診斷出來的)。」認識素盆三十多年了,紅顔彈指老,刹那芳華,淺笑嫣然終將雞皮鶴髮,美麗是短暫的,只有智慧的光亮是永久的。
全書讓人眼晴一亮的是「說好話篇」。惠風提出「你我他定理」,這是當前台灣最可怕的政治現實,書中舉例:「我是節省,你是小氣,他是嗜錢如命。」「我是政治家,你是政治工作者,他是政客。」「我是起義,你是政變,他是叛亂。」
這一篇太有意思了,孔夫子要大家說好話:「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所以孔子本人「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也就是態度和氣愉悅,用詞端莊適度。所以司馬遷在史紀孔子世家贊中慨然而讚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响往之。」
哈,這本書成了心靈的心導管,惠風做了太久急診部主任,也要來心靈的急診,大家一起來說:「我錯、你對、他好讚」
這本書寫病房、擺書房,通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