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巧食很少打廣告,能夠從默默無聞,到現在搜尋巧食成為關鍵字第一☝️
真的很感謝大家持續分享巧食,在口碑介紹下常常都會有新面孔慕名而來,真的很感動🙏🏻
前幾天一位新食友來到店內,她說她的孩子對味精過敏,看到我們主打的訴求
❌無味精
❌無雞粉
❌無防腐劑
❌無人工增稠劑
這位新食友眼睛閃閃發亮真的很開心,第一次就採購許多,我們也很高興巧食能夠做有意義的好事😊
巧食不走價格戰,因為這樣會跟我們的理念背道而馳,我們堅守自己的信念持續帶給大家高品質的家常美食!💪🏻
沒有做料理的時間,闆娘除了持續準備餐飲競賽外,也一直充實各方面的專業,不僅只是研發菜色,還會看國內外食品論文來做佐證喔!
闆娘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念醫大的好處就是實事求是,很喜歡看論文😂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上週闆娘研讀國外有關味精議題論文的總結:
味精真的這麼罪大惡極嗎?味精是一種氨基酸,化學名稱為麩胺酸鈉(MSG),從食物 中提煉出來。
麩酸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全世界大約有百分之一的人在食用量過高時會產 生敏感現象,因為神經傳導物質增加很多,而會有「中國餐廳症候群」,也就是會產生肩 頸僵硬不舒服的感覺,但是一、二小時後會慢消失。
一餐味精用量達600毫克,就可能發生「中國餐廳症候群」,如果用餐時味精加太多,鈉含量會過高,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會造成壓力,對血壓與腎臟也都不好,而有氣喘者也比較容易誘發氣喘。
味精症候群:
• 頭痛
• 泛紅、盜汗
• 臉部緊繃感臉
• 頸部和其他區域出現麻木、刺痛或灼痛
• 心跳快速
• 胸痛、噁心
• 虛弱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將味精歸於「公認安全」( GRAS ) ,歐盟則視為食 品添加劑,綜合國外許多針對味精所做的研究論文,皆指出味精在正常的使用範圍內,沒有對人體直接的危害,但是會引發發炎反應、干擾腦細胞、對行為有負面影響、造成胰島 素阻抗(糖尿病的重要前兆)、葡萄糖耐受量降低(增加肥胖的風險)、造成肝臟受傷、 生殖系統受損...等。
研究顯示一天最多可攝取味精為 0.3 ~ 1.0g
以上論文節錄自
(Araujo et al., 2017[2]; He et al., 2011[5]) (Roman‐Ramos et al., 2011[13])
(Mondal et al., 2017[10])
(論文出處:Solomon et al., 2015[18])
🎉照片是闆娘擔任2020痞客邦年菜評審的花絮照片😊
巧食。護理師創立的無添加冷凍調理包第一品牌
https://www.choicefoodie.com
#巧食 #護理師 #調理包 #美食 #cheflife #foodblogger #女性の自立 #女性起業家 #創業 #創業家 #家常菜 #論文 #食品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
味精用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氣喘吁吁,是大腦缺氧缺糖警訊!
•眼睛發癢、容易有痰、鼻塞、有慢性過敏,是大腦發炎的反應!
•消化不良、坐不住或成人背部怕癢,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
☉「功能神經學」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
在台灣,「功能神經學」對許多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生病了,只能求助傳統西醫的治療,但許多慢性病及文明病,實際上是科技進步與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電磁波、藍光、加工食品、環境荷爾蒙等,使大腦無法獲得有效率休息及深層修復,導致大腦失衡進而弱化人體的自癒能力。
其實在國外,「功能神經學」已經有一套全人理論與實際作法,是融會大腦神經科學的獨特醫學,有助於避免大腦退化,同時活化大腦。換句話說,當大腦平衡了,疾病就會遠離你。
「功能神經學」主要是透過各種外在的刺激方式或特定的功能性復健運動,活化病人的大腦神經迴路,因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因為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著重在早期預防找出問題的根源。除了刺激活化、復健運動,還須配合改善日常生活環境和各種生活習慣,例如避免飲食、污染源、電磁波、光照、日常用品中的有毒物質等等。
☉大腦第一怕缺氧、第二怕缺糖
李政家博士指出,「氧氣」和「葡萄糖」是腦細胞所需要的基本養分,但過多或過少都不行!常見的手腳冰冷、正餐前感到焦慮恐慌、飢餓時會身體發抖,甚至貧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氣喘等,都是大腦缺氧缺糖的警訊。
由於大腦和身體四肢都屬於身體的末稍,如果你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將導致血管內血糖和胰島素過高,表示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身體的末端,包括你的大腦。
一旦葡萄糖供應不足,便會分解釋放出大量蛋白質,並且堆積在附近的大腦神經元,更多的腦細胞因此相繼死亡,於是造成大腦退化。同樣的,末稍循環不良會導致細胞氧氣供應不足,直接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加速細胞退化。
☉隨時給大腦新刺激、攝取好油、排除干擾因子
身為青壯年的大腦,退化速度比起上一代情況更嚴重;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兒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造成情緒障礙、過動的孩子比率變得很高,這真可說是一種文明的代價。想要讓大腦回春、活化,務必將維持大腦系統健康的三大要素牢記在心。
●要素1:持續的外界刺激活化→例如減少依賴衞星導航和通訊軟體,練習使用地圖促進方向感,增加實際人際溝通互動的頻率,甚至要營造特定的環境,像是多去大自然走走。
●要素2:攝取好油,提供大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養分→像是夏威夷豆、胡桃等堅果,以及富含Omega-3的魚油,能抑制發炎反應,對於促進大腦的成長和修復受損的大腦具有關鍵效果。
●要素3:排除生活中干擾大腦細胞的各種因子→包括食物中的人工色素、阿斯巴甜、味精、裝潢或家具常見的甲醛,以及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的重金屬等,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影響大腦。
☉對衣服標籤敏感、怕癢,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大腦分為左右兩邊,左腦屬於邏輯、細節、理性、智商;右邊屬於藝術、創造力、感性、人際關係,雖然右腦具有控制身體兩側的能力,但左腦只具備右側身體的能力。
左右腦各自有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0~3歲是右腦發展時期,大肌肉的運動、非語言的人際互動,都是強化右腦發展的活動;3~7歲是左腦發展時期,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語言學習、邏輯的訓練等。左右腦的發展有如爬樓梯般,必須一階一階、循序漸進。當大腦出現問題時,將導致身體肌肉張力異常,並且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影響內臟正常功能的運作
「功能神經學」提供幾個簡單的原始反射,來測試身體肌肉張力變化的形態,就能得知大腦發展時程是否完整,例如:戴手環或手錶時會坐立難安、對衣服標籤敏感坐不住、背部怕癢……等,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等脊椎問題。
作者簡介:李政家
旅美行醫20年,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學位。執業期間,融會脊骨神經學、功能神經學、免疫預防醫學和量子自然醫學,以及多年臨床經驗,不間斷地探索生活中的過敏原、干擾因子和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同時並且從細胞粒線體產生能量的角度切入,探究如何透過充分的細胞能量供給達到活化細胞的目的,以期能不開刀、不吃藥,靠著一些非侵入性的復健治療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幫助提高人體自癒力,並推廣正確的健康新思維。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
• 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 脊骨神經醫學博士(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Doctor of Chiropractic)
• 運用量子醫學(Applied Kinesiology應用肌肉動力學)300小時訓練,開課單位:ICAK-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inesiology
• 臨床量子心理學(Neuro Emotional Technique-NET)80小時,開課單位:AHHA-American Holistic Health Association
• 食物酵素療法(Loomis Enzyme Therapy)150小時,授課單位:Food Enzyme Institute
• 人體反射點療法(Total Body Modification-TBM)100小時,開課單位:courses by Dr. Victor Frank
• 南氏去過敏療法(NAMBUDRIPAD’S ALLERGY ELIMINATION TECHNIQUES-NAET)300小時訓練,授課單位:NAET Training Institute
• 功能醫學課程(Functional Medicine) 2010-至今,授課單位:Funct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
執照
• 美國加州脊骨神經科醫生、加州物理治療師(Karl C. Li, DC, PT)
• 台灣物理治療師
作者粉絲頁: 李政家 醫學博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味精用量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現今年代在香港,味精幾近成一種大眾所嫌惡的標籤,不少餐廳都以不加味精為榮。
那麼烹調時加雞粉又是否算是添加味精?雞粉以雞命名,當中又有多少雞的成分?
根據營養師指出,其實常見的雞粉中除了含有味精外,還額外添加了兩種增味劑加強雞粉的提鮮能力。另外雞粉中雖然有雞的成分,但分量不多,加上雞粉鈉含量頗高,大家烹調時要注意用量。
採訪:袁禮濤
動畫製作:張威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味精用量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個月前與大師公到灣仔道一間小小的中菜館吃飯,菜式不多,走街坊路線,標榜不用味精。當晚點了葱蒜爆鹹肉,這個小炒,葱的用量是豬頸肉的兩倍,所有材料先用油炸過,才回鑊炒,很有鑊氣。回家試做,生抽及老抽用得較多,菜做好,顏色又黑又暗,豬肉切得太細,炸後,很乾身。食譜經改良,減少豉油分量,豬肉切大塊一點,加入紅綠尖椒,扮相和味道,改善很多。
材料(4人用):
1. 豬頸肉 200克﹙去掉表面脂肪,切粒,1.2公分﹚
2. 葱 400克﹙只要葱白﹚
3. 油 3 量杯
炒豬頸肉材料:
1. 油 1茶匙
2. 蒜頭 1粒﹙切片﹚
3. 長紅椒 1 隻﹙切粒,1公分﹚
4. 長青椒 半隻﹙切粒,1公分﹚
5. 岩鹽 1/4 茶匙
6. 大孖雙璜生抽 2 茶匙
7. 珠江橋牌老抽 1/2茶匙
8. 黃糖 1 1/2茶匙
9. 黑胡椒碎 1/4 茶匙
10. 紹酒 1茶匙﹙灒酒用﹚
做法:
1.紅椒及青椒切開去籽,切粒,1公分。
2.葱只要葱白,切1公分長,蒜頭切片。
3.豬頸肉洗淨用毛巾抹乾,切去表面肥肉,切1.2公分粒。
4.大火燒熱3杯油至攝氏180度,豬肉鬆開,放入油炸1分30秒至表面硬和脆,其間用長筷箸及鑊鏟將豬肉攪散,拿出,放入密篩瀝油。
5.放入葱粒,大火炸1分15秒,拿出,放入密篩瀝油。
6.留1茶匙油在鑊,放入蒜片及鹽,小火炒蒜頭30秒,加入紅椒和青椒,轉中大火,繼續炒30秒。
7.加入豬頸肉及葱粒,轉大火,炒勻半分鐘。
8.加糖、生抽、老抽、黑胡椒碎,快速炒勻半分鐘。
9.灒酒,快速炒勻至乾身,趁熱上碟。
想看更多精彩飲食影片,請即下載《飲食男女》最識食App!
iPhone下載:
http://goo.gl/jYHhdH
Android下載:
http://goo.gl/m8yPuf
味精用量 在 {疑惑}味精,到底好不好....? 的推薦與評價
不同於味素的是,它們主要成分為核甘酸,也是一種人體中本來就有的成分,只是呈現出來的鮮味比麩胺酸更高,所以廠商強調用量可以比味素更少,台北醫學大學 ... ... <看更多>
味精用量 在 [新聞] 是真的!吃味精比較健康專家揭秘:跟吃- 看板cookclub 的推薦與評價
是真的!吃味精比較健康 專家揭秘:跟吃番茄一樣
中時電子報 僅供參考
2018年03月17日 20:07 林恩如/綜合整理
一講到「味精」不少人第一印象都和不健康畫上等號,到底味精該吃還是不該吃呢?就有
專家表示,味精是安全的!而且就和吃番茄一樣健康,此話一出顛覆了許多人的想法。
據中央社報導,多數的外食族都會以「用餐後口乾舌燥」來判斷店家湯頭與調味醬中是否
添加味精,甚至不少人還會向店家要求不加味精。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盧國賢表
示,味精是帶鈉的麩胺酸,屬自然形成的,最豐富的非必需的胺基酸之一。透過麩胺酸鈉
的「鮮味」可以替代部份鹽巴的用量,且麩胺酸鈉中的鈉含量只有食鹽含鈉量的三分之一
。
陽明大學生理學科暨研究所教授李怡萱表示,腦中的麩胺酸很多,是中樞神經系統最主要
的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感覺、情緒、記憶、認知、運動都需要麩胺酸」,一般都透過
飲食攝取麩胺酸存在血液中,但因為鈉濃度的關係,很少能進到腦中,體內也有自然調控
機制,因此不必過度驚慌吃太多麩胺酸會影響到腦中麩胺酸失衡,而且「吃番茄跟吃味精
攝取到的麩胺酸都是一樣的」。
事實上,已故俠醫林杰樑的遺孀、養生專家譚敦慈就曾表示,自己炒菜時不會爆香,但會
用「味精」。她指出許多嚷嚷著不吃味精的人,卻會用各種風味調味粉,像是雞粉、鰹魚
粉等,其實這些添加了多種化學成分,反而增加身體負擔。她也建議,做菜時有提鮮的需
求時,最好就使用成分最單純的「味精」就行了。
這次蕃茄也被迫參戰
那以後加蕃茄就好了
以下開放噓內文 但不開放推文互噓
和平友善的討論
請問各位瑞凡怎麼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72.19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okclub/M.1521330591.A.1B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