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羅姓男星分手事件聊起:如何和孩子談論爭議性的新聞】
這幾天,我發現朋友圈的大家個個都成了愛情專家,每個人都在熱烈討論著羅姓男星的分手事件,並爭相表達對孩子,尤其是女兒將來萬一遇到渣男,或是自己的兒子將來變渣男的深憂。
不瞞大家,同為父母,我心中當然也有相同的遠慮。
每一個當父母的人,都希望孩子將來可以在選擇伴侶時,看準選對,遠離傷害,過上幸福美滿的人生。
如何讓孩子過上幸福美滿的人生?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便是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那麼,問題又來了,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考呢?
雙寶娘認為,最快的捷徑就是 #和孩子一起共讀討論新聞。
就拿最近的羅姓男星分手事件當例子,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談論這件事呢?
◢ 如何客觀地和孩子描述新聞事件?
如何客觀地和孩子描述新聞事件,這是非常困難的部分,因為連媒體都不見得能真正做到客觀、如實跟大眾描述新聞,更何況只是一般人的我們。
尤其是牽涉個人隱私的新聞,除了當事人之外,有哪家媒體或名嘴能保證自己描述的完全是事實呢?
因此,父母必須要有下面的認知:做到百分百完全客觀地對孩子描述新聞事件是不可能的,父母只能盡量往客觀靠攏。
面對年紀大一點或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流覽網路或電視新聞。讓孩子流覽新聞必須滿足以下兩種條件:
。至少閱讀/觀看三家以上不同的媒體或平台
。務必閱讀/觀看新聞標題以外的文字或資訊
面對年紀小一點或閱讀能力較弱的孩子,父母可以用 #故事 的方式和孩子描述新聞,但必須 #區分觀點和事實。
以羅姓男星的新聞當例子,分手是事實,其餘的部分,以一個批判性思考者來說,都應該適當地保持懷疑。
◢ 引導孩子思考新聞事件
我們家的家規是:「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思考會不會傷害人。」人包括自己和他人,因為所有的傷害都是從自己開始的。
從這則家規去思考新聞事件就有下面四種思考(利用三個w和一個h)
。事件為什麼會造成傷害?why
。傷害是指?…what
。事件對誰造成傷害?…who
。如何才能不造成傷害?…how
這四種思考分別代表著原因、意義、對象、方法,也是價值觀的一部分。不只是新聞事件能利用這四個維度去思考,生活裡發生的大小事件也能代入。
當然,孩子的思考難免會偏向某個角度,尤其對一個認知體系和社會化尚不成熟的孩子來說,老實說就連大人也難免被媒體帶風向球。
因此,父母要耐心,孩子要發展出自己的看法是很有挑戰的一件事,必須經過反覆的練習與磨練。
但是,請相信討論與培養孩子思考所花費的時間絕對不會白費,在多變的世界裡,孩子的思考力就是他未來強大的競爭力。
◢ 和孩子交換彼此的看法
思考完之後,父母要和孩子交換後此對新聞事件的看法。陳述看法時,必須有憑有據。
👉 範例:「我認為…(陳述看法),是因為…(依據)」
。例句1:「我認為XXX是渣男,是因為劈腿和欺騙女生就是渣男的一種表現。」
。例句2:「我認為網路分手危險性很大,是因為網路容易引發其他後續效應,像是網路霸凌。」
簡單來說,和孩子交換看法就是交換親子之間的價值觀,#價值觀是影響人做出判斷的思維過程。
如果父母覺得自己先說,可能有強行對孩子灌輸價值觀的危險,可以讓孩子先說,父母再補充自己的看法。
值得提醒的是:親子處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擁有不同的價值觀是很正常的現象,更無所謂的是非對錯的標準。
父母只能引領孩子形成屬於他們自己的價值判斷系統,而不是強加或灌輸。
◢ 讓思考減少本能衝動帶來的傷害
《批判性思考工具》裡指出:「人類的頭腦有三種相關的功能:思考、情緒和需求,這三種功能互相依存、相互影響。」
人的思考很容易被情緒和需求绑架,只要情緒和需求高漲,就無法冷靜下來好好思考,更別提從容判斷了,而傷害往往也會隨之而來。
身為父母,我們無法阻擋孩子遭遇人生的困難與磨難,但卻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與習慣,讓孩子在需要做出選擇和判斷時,少一點茫然困頓,多一些冷靜和從容。
新聞事件是孩子人生最好的借鏡。
父母的最高目標是,透過討論共讀新聞,讓思考控制孩子情緒和需求的本能,減少孩子被本能衝動所傷害,或是傷害他人。
#新聞裡的教養學
#娛樂新聞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