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一下,已有18個月沒出國散心,以往工作到一個煩躁程度,我總會就買張機票到離我家車程不到5分鐘的松山機場,瀟灑地出境到日本去,換個環境也換個生活氣氛,好像就能找回辛勤工作的活力,疫情後喪失了這樣的選擇,但也讓喜歡藉著旅遊體驗非日常發散壓力的我,發現更多台灣國內山水的美好,在疫情終於緩解的夏天尾聲,我去了一趟基隆和平島。
.
基隆,一個聽起來好像很遠其實很近的地方,坐上客運40分鐘內就能到,可能跟你坐捷運去一趟淡水的時間差不多。而 和平島公園 Heping Island Park 又是基隆境內很特別的一個存在,靠著兩座橋與台灣本島相連,海岸受海水強烈侵蝕,海蝕地形發達,有蕈狀石、海蝕平台與海蝕崖等,平台的砂岩呈現棋盤式格子地形被稱之為「豆腐岩」,日本人稱呼為「千疊敷岩」,像是一千張榻榻米組成,造就成奇特地形景觀。
.
這樣的地形特色也被應用到和平島公園的VI設計,由低調的在地基隆團隊進行設計,將和平島三字幻化為奇景構成元素,「和」是日出日落的絕美景觀;「平」是綻放在夜空下的奇岩;「島」則結合海浪與島狀,看過許許多多觀光景點的VI設計,和平島可說我看過最美的一組,很敬佩經營團隊—— #宏岳國際 對設計的重視。
.
他們不只設計有品味,活動企劃也設計得很有趣精緻,最近推出的「#換換氣」企劃,其實是因應防疫而產生的有趣活動,疫情嚴重時不鼓勵出遊,但當疫情趨緩時,如何玩得安全、又能玩得放鬆開心就是企劃創意的關竅。園區經營單位宏岳國際利用和平島公園天然地景,圈出數個不同地理區塊,衍伸出四大換換氣行程:海邊、青草、自由、秘境,強調在一個自然景觀中,#同組人馬可獨自包場上下午一個時段,除了同行者與工作人員外,基本上放眼望去不會看到別人,也能放心遊玩。換句話說,如果等到疫情真正退去,再度湧進大量人潮時,像這樣宛如無人島包場的活動也很難再度實施,#可說是正因為疫情才有的超貴重企劃!
.
「海邊換換氣」、「自由換換氣」的情境主要落點在海岸,有幾個不同的行程可以選擇,你可以跟同行者一起在海邊獨立包廂放空、聽海浪的聲音,躺在沙灘上翻翻書、聽聽音樂,如果是有小朋友的家庭,他們也很貼心設計小朋友行程,海灘包廂前面有一個淺水灣,小孩可以在裡面安全玩水堆沙堡,大人在包廂放風,也有手工製皂課程可以讓一家人體驗,想要動感一點的,也可以另外預約海上獨木舟行程,到近海漂流一下思緒。
.
「#青草換換氣」則是適合想在草地上悠閒野餐打滾的朋友,有兩個景點可以選擇,可以看大船出港、或是欣賞海蝕地形,地勢較高的關係,可以遠眺基隆嶼。
.
「秘境換換氣」則是很適合揪一群人去開趴,可以一邊欣賞遠方的海天一色,一邊探索阿拉寶灣秘境中的海蝕地形。阿拉寶灣今年夏天才首次開放,因長期風化侵蝕與浪濤衝擊,海岸邊形成了蕈狀石、豆腐岩、海蝕平台等奇特地質地貌,宛如一座雕刻美術館;島工將海岸與阿拉寶灣中十個造型特殊的石頭特別取名,集合了「#十大守護岩」,如人面獅身岩、鱷魚岩淚、花豹岩等。
大地餐桌就位在這奇岩環繞的環境中。管家帶大家走到定點後,便送上在地美食宴席,可以好好感受在海蝕地形上用餐的奇異感受。這個行程還能追加 戶外瑜伽課 的課程,讓老師帶著大家在海岸聆聽海浪與自我的聲音,排除一個禮拜累積在身上的壓力與毒素。在阿拉寶灣包場的全配行程中,#主辦單位還很貼心地準備隨行攝影師,能為大家拍下在戶外餐桌歡聚以及體驗戶外瑜伽的畫面,讓參與的每個人都能盡情地將自己放逐於大自然之中。
.
體驗時,用了一天體驗了海邊、自由、秘境的換換氣行程。很喜歡「#海邊換換氣」海岸邊獨立包廂的概念,裡頭有鋪上色彩鮮豔的棉麻布與抱枕,就算什麼都不做在當中發呆,也能讓人暫時從煩悶生活中逃離幾個小時,建議去的時候可以帶藍芽音響,放一點自己喜歡的鬆軟音樂,得到身心靈的放鬆。而「#秘境換換氣」行程中,阿拉寶灣的大地餐桌也很有趣,在抵達之前我們走過一條很特別的步道,是園方在疫情衝擊不得不休園的期間,使用減少生態影響之工法所鋪設的「#生態石籠步道」,避開生態豐富的潮池,從搬運石頭、鐵網到固定步道,每個步驟都是由園方島工們細心親手完成,並且再三確定是否安全無虞,這樣為生態付出的用心實在讓我歎為觀止。
.
後來進行「#自由換換氣」的動感行程,我們到海岸邊體驗了不同強度的戶外活動,首先搭上了 #獨木舟 跟隨教練出海,人生沒玩過獨木舟的我可說是緊張非常,隨海浪漂流一陣,跟同伴很有默契地快速掌握訣竅,10分鐘後就已能在海面上自由進退轉彎,感覺自己明年可以去參加端午滑龍舟。後來看到另外一組人在實驗嘗試「#SUP」(Stand Up Paddle),中文是「立式划槳」,看到許多人不斷在槳板上站起又落水,實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駕馭這項水上活動,半推半就下上了槳板,意外地站得很穩,看來是平常重訓練腿發揮奇效,但懷抱著可能落水的恐懼無法自由滑水前進,感覺需要再花點時間練習。
玩了一整天到夕陽時分,我們走上瑜珈墊開始體驗 #戶外瑜伽 的課程。隨著老師一字一句帶領伸展扭轉肢體,耳邊伴隨著一陣一陣的海潮之聲,氛圍十分放鬆,感覺靈魂好像要出竅飛進海面的夕陽餘暉,為整個行程畫上最美的終點。
.
目前這個限定企劃開放到9月底,行程都有附上管家為參與者準備的在地美食,當然你也可以多帶一些自己喜歡的酒或食物加菜,重點是趕快抓緊夏末的尾巴,為這個疫情搗亂的夏天,預約留下美好的回憶。
換換氣企劃官網
https://www.hpipark.org/take-a-breathe
#預約買票網址我放連結
#和平島公園 #換換氣
#picnic #summer #relax #sup #surfing #food
#drink #afternoontea #sea #park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News金探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1:55 八斗子觀光漁港 07:02 和平島公園 07:15 世界秘境阿拉寶灣 07:48 海洋科技博物館 08:29 3D海洋劇場 更多【台灣在地旅遊】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jPwkQLTAfQtRZNOkq...
和平島 公園 豆腐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基隆。和平島晨曦】
我們曾申請進入基隆和平島公園的世界知名日出秘境-阿拉寶灣「豆腐岩」拍攝日出,目前這片被暱稱為「豆腐岩」的區域,屬於管制區,在和平島公園開放時期須經特別申請才可進入。
https://sslife.tw/heping-island-sunrise/
好久沒有出去拍照衝景,只好翻翻舊照片回味了。
和平島 公園 豆腐岩 在 老狗環島趴趴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基隆。遊記】和平島公園。
和平島公園位於基隆港港口東側,
島上奇岩異石林立,海岸奇特的海蝕地形景觀,
如海蝕平臺、豆腐岩、海蝕溝、海蝕崖、風化窗、
萬人堆、千疊敷、海蝕洞、蕈狀岩等。
本區雖長年受海風吹襲,
但藻生植物、魚生物,
均隨季節的不同,
而遨遊於公園周圍。
公園以最少的人工設施來減少對自然破壞,
以維繫自然生態的心來建設這美麗的自然寶藏,
是北臺灣遊憩攬勝及自然教學的自然教室。
詳細內容請看:
https://yehbella.pixnet.net/blog/post/120960595
和平島 公園 豆腐岩 在 News金探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1:55 八斗子觀光漁港
07:02 和平島公園
07:15 世界秘境阿拉寶灣
07:48 海洋科技博物館
08:29 3D海洋劇場
更多【台灣在地旅遊】資訊: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6ae-jPwkQLTAfQtRZNOkqJAFHmoNDdd
#金探號台灣 #金探號行程 #金探號美食 #北台灣漁港 #海鮮控必去
--
主持人:王軍凱 楊智捷 呂佳宜
電視首播頻道:非凡新聞台
每週六日晚上:22:00-23:0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Ucsi6L5Lj0/hqdefault.jpg)
和平島 公園 豆腐岩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基隆的沿海風景一直都深得旅客及當地人喜歡。原來這裏一直收藏着一個富有文化氣息的和平島公園。和平島公園擁有豐富海蝕地貌,與野柳各具特色,去年由市政府移交給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經整修後委外經營,於今年8月4日正式開園。
和平島公園內除了可以觀賞砂岩經過海水侵蝕後所形成的各種奇岩怪石,也可以沿着環山步道前往涼亭,直眺基隆嶼,以及視野廣闊的海水泳池和沙灘遊憩區。
但最令人振奮的,是這次重新開放後,連園區內的秘境、已封閉近7年的阿拉寶灣,如今也可以透過申請導覽的方式前往,一揭其神秘面紗。
為了安全,進入阿拉寶灣須戴上頭盔。這裏不僅有蕈狀岩、豆腐岩等岩石,也有金剛岩、花豹岩、鱷魚岩淚等充滿想像空間的奇岩。
來到基隆先在市區看老屋,在漁港邊看彩色樓房,再到和平島見識海濱奇景,最後去廟口夜市覓食,面積不大的基隆,也能夠有如此豐富的一天行程,大家去台北也不妨計劃來車程只需一小時基隆玩!
編輯:黃愷晴
資料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qPgJAgLsv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