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或許你現在正迷惘中,靜下心來好好咀嚼文章,感受帶給你的正面能量……
最好的生活方式:淡看過去,珍惜現在,相信未來
1
「昨天的太陽,曬不乾今天的衣裳。」人生在世,誰都有放不下的人和事,但若總是耿耿於懷,最後往往會傷人傷己。
發生的已發生,無法再重啓;失去的已失去,無法再重來。不如轉換心態,放下該放下的,看淡該看淡的。將往事清零,才能輕裝前行。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位農婦不小心打破了一個雞蛋,這本是一件小事,但她卻陷入深深的自責和痛苦中。因為她總是想著,一個雞蛋孵化後就可能變成一隻小雞,若孵出來的是母雞,長大後又可以下很多的蛋,蛋又可以孵化很多雞……最後,她痛苦地大叫一聲:「天哪!我失去了一個養雞場。」
但其實,許多失去對我們並不會造成多大的傷害,真正傷害我們的是我們面對失去的心態。有些東西緊抓不放,是對自己的折磨;有些事情糾纏不休,是對自己的傷害。與其跟自己做不必要的內耗,不如及時止損,讓該過去的過去,該來的才會來。
生活在為我們關閉一扇門的同時,往往也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
2
不知你是否發現,人總是對遙遠的東西充滿美好的渴望和想象,而越是眼前的幸福越容易被忽略。但正如有句話所說,「生活不在別處,腳下即是遠方。」
有個年輕人想知道什麼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於是去問一位老者。老人說「你得去尋找」,於是,年輕人告別妻兒老小,踏上了漫漫旅程。可走遍千山萬水後他覺得那些都不是最好的,便又重新找到老者。老人問他,「你現在覺得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什麼?」這個年輕人回答道:「出來這麼久,我現在最想念的就是我親愛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我很想跟他們一起圍在桌邊吃晚餐,說說笑笑。」
有句俗語說:「身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許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夠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但其實,不必捨近求遠,最好的可能就在觸手可及的眼前。
幸福,往往就在你遇到的每一個人、經歷的每一件事以及擁有的每一段時光之中。珍惜現在,珍惜擁有,便是最好的人生態度。
3
聽過這樣一句話,「你相信什麼,就會看見什麼,就會遇到什麼,就會成為什麼。」一個人能不能過得好,往往並不看他過去和現在碰到了多大的困難和麻煩,而是看他是否有一顆足夠積極樂觀的心去創造未來。
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兩個推銷員到熱帶地區去推銷皮鞋。由於炎熱,當地很多人都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立刻失望起來,說:「這些人都打赤腳,怎麼會要我的鞋呢?」於是放棄努力,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卻驚喜萬分,說:「這些人都沒有穿皮鞋,這市場大得很呢!」於是想方設法引導當地人購買皮鞋,最後發財而歸。
你的心態越積極,越容易吸引來好的變化和轉機;心態越消極,則越會陷入沮喪和失望。困住我們的,往往不是外在的壓力,而是我們內心的恐懼;解救我們的,很多時候也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我們內心的那份堅持和相信。當一個人擁有了積極的好心態,就能更好地熬過難、邁過坎。
人這一生,有很多種活法。但無論何時,都請記住:無論你曾經擁有多好的東西,失去了,就該放下;無論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當下擁有的,請一定要珍惜;無論你未來會面對怎樣的困難,保有一顆樂觀的心,總會有迎來轉機的可能。
與你共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140的網紅Mama Colleg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處理分離焦慮? 呢個疫情對所有人影響都好深 其中一個估唔到嘅 就係好多小朋友變得更加倚賴 有冇遇過呢個情況呢? 1)你嘅小朋友唔俾你出門口 2)你去廁所佢都要跟住你 3)夜晚要陪佢瞓覺 呢幾種情況都有機會係因為佢同父母有分離焦慮 咁點算好呢? 不如聽聽睇吓擁有 幼兒教育學位及 家庭教育及輔導...
和熟悉的環境告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轉貼分享
親愛的,妳準備好當媽了嗎?
有人說母性是種本能,也有人說生了自然就會當媽了。
先不論這些觀點對錯,人在面對不同的角色與生活時本來就需要準備。
其實我並不建議把生育當成結婚後順其自然的一件事,更不希望是在各位還在適應人妻和媳婦這些身份時,孩子就很快的降臨。
妳的婚姻生活還在磨合,但卻快速的迎來育兒生活。
妳還來不及仔細觀察枕邊人婚後24小時朝夕相處以及牽扯到婆媳關係的處理方式,還未來得及有柴米油鹽和價值觀的考驗,媽媽的身份就到來。
因為媽媽不只是FB上那些和孩子相擁的美好照片更不是聽到看到友人滿臉慈愛說著自家小孩的溫馨
媽媽是全年無休/無法逃避/無法退貨以及要為一個人牽掛一輩子的存在
撇除產前的不適和產程的痛楚,我們從全然自由的單身進入到另一個家庭成為另一個人的老婆和男方家的媳婦已經必須拋棄某部分的自己。
離開娘家也好,去適應從不熟悉的新的環境跟家人也好,我們不再能全然的只顧自己的想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這樣的變化可能已經讓人有點不習慣,那當一個母親要接受更多的變化
1.生理變化,奶垂/肚大/骨盆外擴/妊娠紋/漏尿/身形走樣等等的生產後遺症,就算本身體態維持的還可以,但其他真的沒有一點影響或改變?或許有這樣的媽咪,但也許是體質也許是用了極大的毅力和時間去恢復。可是當寶寶出生有多少女性能有這樣的體力精力和時間?我不知道……又有多少女性看到不復往日的自己會不愁悵
2.生活變化:生命中多了一個人,而且是無法溝通完全無自主能力的小人兒,他只能全然的依賴依靠妳,於是妳必須放棄過往可能結束工作就能獲得的自由時間。妳一整天被反覆的餵奶拍嗝換尿布哄睡給填滿,就算再累也不能放棄不能逃避。妳想要去美髮美甲逛街唱歌跟朋友去BAR喝一杯,但家裡的小人兒需要妳。就算有後援能讓妳暫時的喘口氣也只是暫時,更別論妳放不放心自己能不能走得出去。別說化一個精緻的妝,連吃飯睡覺時間可能都是奢侈。妳發現妳的生活幾近完全的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最多就是孩子睡時追個劇。育兒佔滿了妳的生活重心
3.週遭變化: 從有這個小人兒開始,別說隊友可能原本還可以井水不犯河水還能忍讓的婆媳關係變成難以處理。甚至連自家娘家也許都會出現問題,妳可能會覺得明明孩子是妳懷胎十月生的。但好像每個人都有權有份去干涉妳怎麼養怎麼教育,太多的關愛變成一種壓力。可是妳悶妳氣或者妳嘗試有智慧的冷靜處理,但還是有許多在挑戰妳底線的行為跟言語。可是一樣妳只能告訴自己不去理不去聽不去在意,可是人心是肉做的,要完全釋懷到底要多長的時間
4.生涯變化: 有孩子就需要照護,然後就要面臨是要繼續回職場找托嬰或者請長輩幫忙,有很多需要做的抉擇過程也會有擔心跟各種突發狀況。職場育嬰假後是否回得去? 回去了又會面臨什麼其他問題?如果在家全職照護,那當小孩長大後自己的職涯規劃呢?又該怎麼辦
5.經濟變化: 以前夫妻倆如果都有上班,薪水也許不見得能過得很奢華,可是買買衣服化妝品吃吃大餐出出國這些小確幸還能保有。可是當多了一個人呢?寶寶的尿布奶粉預防針保健食品保費教育費生活育樂費…….林林總總妳開始計算起存款,面對長期投入的未來,也許有些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樂觀但更多是想著省一點吧? 如果雙方收入不是特別高又有一堆”貸”,這些錢哪裡來?於是妳開始從精緻女孩變成市場大媽,錢大都花在孩子身上。即使自己很會賺,但養育小孩在經濟上的影響仍舊肉眼可見。
6.人際變化:如果你的閨蜜都還未有孩子,如果孩子導致你們作息時間是碰不上的。即便你想參與相抽出時間聚一聚,到最後都發現不是這麼容易。單身的許多話題無法共感,而有孩子的各忙各,你好不容易空下來卻發現那短暫的時刻裡你更想只有"自己"追追劇看看社團逛逛蝦皮買孩子的東西或者看育兒知識,你發現你最親近的竟然只剩下隊友跟小孩,想找個人聊心情跟自己但更想休息睡覺
7.心態變化: 從女孩到女人到媽,沒人教過也根本不會。甚至過往根本是沒接觸過小孩的,可是當有了自己的骨肉。出於人性的基本道德或責任感也好又或真的感受到骨肉連心的親情也罷。還是想著要教育他保護他給他最好的,可是在面對從未碰過的各個關卡跟狀況,誰不會害怕跟緊張。擔心會不會做的不好會不會照顧不好自己這樣做真的對嗎? 養育一個孩子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0歲操心到一輩子。我們除了跟著成長並且一次次調適自己的心情。沒人能替我們承擔這些情緒只有我們自己知道箇中滋味
8.情感變化:有了小孩後,家庭中不再只有妳和他。妳原本可以妥協讓步的,因為小孩的出現。開始對隊友有了新的期望,該成熟一點吧?該負責一點吧?但卻不是每個隊友都能接受這樣的期望。在不斷的碰撞跟溝通中,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也許彼此可以互相成長變得更好但也可能婚姻在這樣一次次的爭執中突顯出婚前從未看到的差異,最終走向分離。
當初因為其中幾點有好幾個月的時間是處於很痛苦的狀態下,認為這不是我要的人生。我的人生都因為這意外而毀了,我原本理想的生活根本不是這樣的。
這麼強烈的反彈來自於,我沒有準備,也沒有想過會馬上遇到這些問題,我還來不及好好的跟單身的自己告別還來不及適應成為老婆跟媳婦就又被迫快速成為孩子的媽,而我不可以躲起來不可以撒手不管因為小孩需要我
我必須說當母親絕對有讓人幸福滿足跟帶來成長的地方,但同樣光的背面有暗。現實很殘忍,獲得必有失去。而這些失去,是否已經準備好?是否有能力可以承擔?
而且即便妳承擔了這些犧牲了這些,請不要認為孩子就是會愛妳孝順妳一輩子。
更大的可能是妳付出了所有的愛,然後放手目送他離開。
愛他保護他一輩子是我們的選擇,孩子不會就此是妳的私人財產
也不會是附屬品。
可能很多媽咪會說我並沒有想這麼多生前也沒有做這些準備,
但我不後悔
也或許有些媽咪說如果能讓我坐上時光機我絕不結婚生子
但如果已經在這條路上了,請盡所能好好的養育他愛他
因為對於孩子而言,我們即便不是100分卻是無可取代的媽媽
和熟悉的環境告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用 #資產配置 扎根,#財富成長 將無往不利》
在金融界做了8年的前線業務,從戶頭入不敷出到身價上億的客戶我都接觸過,看盡人生百態,成千個個案教我學到一屢屢被驗證的信念「除非有自己的事業,或是會投資理財的本事,否則受薪階級很難致富。」,譬如工作年薪200萬,在台灣已經算是金字塔中上層的收入了吧,但要將此水平歸類至「有錢人」,以台北的消費水準頂多算是日子能過得不錯,可還不到一輩子不用為錢煩惱的地步,想想,在台北買一間破千萬的房子都只有舊公寓可以選呢,更不用說想要留一大筆財產給下一代了,台灣金融機構普遍認定有3000萬(100萬美金)以上的資產才算是高資產群族,一年賺個200萬,完全零支出也要花上15年的時間才能到達,真的還不夠。認識的客戶越多,認識他們的故事越深,要當老闆才能翻身的觀念在我腦中就越根深蒂固,走過證券業、保險業、銀行業,現在的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財能力,毅然決定要將致富的兩個要領雙管齊下,告別銀行職員的身分,在自媒體時代下創業經營個人品牌,並同步持續原本就有在獲利的投資理財,大刀闊斧要用更寬廣的格局實踐我理想的未來。
很多人會下意識的避開談論錢的話題,認為滿嘴價格很不禮貌,但對於在銀行做過理專的我,認為清清楚楚每一筆錢是過生活相當理所當然的事,錢,本是中性名詞,就只是讓人生更美好的一種籌碼,賺錢,賺很多的錢,也只是基於人性與生俱來的慾望,我在工作的第二年就曾買過一本教人如何享受退休生活的書籍,記得當時媽媽看見了還大笑三聲「才剛開始工作就想退休喔?」,踏進第一間銀行時,當時的主管劈頭就問零理專經驗的我「你工作的動機是什麼?」我回答「從一開始就選擇走業務這條路,為的就是能早點百萬年薪,存款破七位數。」像是回答出符合她心中的正確答案一樣,主管聽了臉上立刻綻放燦爛的笑容,是的,有想賺大錢的企圖心才會有付出努力的動機啊。不論是透過工作或是投資理財增加資產,都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事,你會面臨很多障礙,很多困惑,你很容易就在岔路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於是乎,牢記賺錢的初衷,時時激勵自己,是工作性質不穩定的業務日常心法,你必須找出你理財的終極目標,設定能越仔細,最好不偏不倚正中你的心意,往後要吃下再多苦,你也能用各種方式堅持到最終站了。
第一份工作我走入了證券業,多空方一言不合就掀起驚濤駭浪的股海不適合心態偏保守的理財小白我,於是一年後我就往極端的另一頭保險業奔去,熟透各式保險產品後,才發現那也不適合剛起步只想有速度賺錢的年輕人,後來我轉身一躍而下銀行業,在這裡除了台股之外什麼都有,美股、基金ETF、債券、外匯、保險、定存、衍生性金融商品…等,產品涵蓋的範圍最廣,投資理財的工具最多樣,我喜歡挑東西時先地毯式全盤搜索一遍再選出最好的,眼前集大成的銀行立刻就與我的個性配對成功。從理專的腳色中我收穫最深的並不是學會如何一夜暴富,秉持著投資首重於風險而不是報酬的原則,在控管好資產的安全下,把握每一次獲利的空間進而達成理財目標,「資產配置」才是我工作的核心內容。
只要你有資產,我就認定需要配置。網路上曾有篇文章下了「多數人都不需要資產配置」的結論,認為資產配置只會拉低總報酬,這就是很典型完全不顧風險不要命的例子,當時我一讀,相當心急會有人被這種只摸到象腿就說大象是柱狀形的想法所誤導,特別是才開始累積財富見錢容易興奮又經驗不多的年輕人,不夠完備的配置只要龍捲風一吹,我保證有涉及風險的部位必然東倒西歪。資產配置是什麼?用一句話來簡述就是分配你的錢要放置在哪兒,並不是承作了金融產品才叫有配置,你一定聽過「滿手現金等大跌再進場」這句話,故將錢100%放在現金裡其實也是一種理財策略,那麼資產配置要怎麼做?大家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曾經有個阿姨就對我說「有啊,我都有放在好幾個籃子裡捏,我有一些是放在金融股裡,有一些是放在電子股裡,都在不同的地方啊~」我想我當時一定是臉上一片慘綠來不及做好表情管理,所謂分散風險,是要將你的資產配置在高風險、低風險和零風險不同種類、不同危險程度的投資工具裡,比例則依自己的投資風險屬性作調整,我遇過一位風險承受度極高的客戶,接手服務她時她就已經持有以暴漲暴跌為常態的特斯拉汽車,當我向她報告現在的損益是賠30%以上時,她只是笑笑的跟我說「會大跌就表示會大漲啊,像這種衝來衝去的標的才有機會賺大錢啊。」原先還很害怕撥這通電話的我聽到如此開朗的答案著實震驚極了,很明顯的,我倆的屬性距離有點遠,反思了一會兒後,得到的唯一結論就是再次確認我本人沒有賺快錢的命,因為我壓根兒沒有那鐵打的膽子入場冒險。重點來了,資產配置究竟有什麼好處?因為做好資產配置,我在轉職初期零收入時沒有吃過老本,我在相中投資大好機會時能靈活運用我的資金,還有剛剛回想才發現,在我的印象中過去似乎沒有賠過什麼錢。
老話一句,請先存錢吧,沒有存款的人,意外一來就有很高的機率會落入窮困的底層,即使是領著高薪,沒有多餘的本金能夠滾出更多的錢,想要躋身更上一層階級變為富有,機率也是很低,你在最初所努力存下的不僅僅是實質上的金錢,那是一桶即將革命你人生的新希望啊,還沒存夠一桶金也沒關係,但你一定要從現在就開始去接觸「談錢的環境」,就去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慢慢熟悉,慢慢從大海裡撈出自己使用起來不會感到為難的理財方式,我有對夫婦檔客戶,曾在申購了一支平衡型基金後高高興興的離開,兩個小時過去,先生又再度出現,他說太太回去之後一直沒辦法冷靜下來,又慌又緊張,深怕資金全都跌光光,為了讓她能夜夜好眠,即使先生看好該檔標的,最後還是選擇把金額降至一百萬以下,投資確實要量力而為,腸胃不好就千萬別挑戰極辣的麻辣鍋。如果你在只有一筆小錢就貿然開始高風險的投資,往往趨勢一看不對,你就只能任人宰割坐以待斃,用來投資的資金最好是有可以分批進場的規模,在過程中能用上的操作技巧才能越多,當你的本能越雄厚,你也才能減少心理壓力的負擔,保持理性應變的穩定度,勝率與絕對獲利也才能跟著提高,你看看股市裡把散戶當韭菜割的法人就能理解了吧(笑)。
我的資產配置是以時間來規劃,按投資工具不同的功用歸類至長、中、短期,在一切的開始前,請先測驗出你的投資風險屬性,了解自己能承受風險的程度,梳理好全部的資金,思考過你目前及未來需要解決的財務目標,以利進行。
#投資理財 #財務規劃 #第一桶金 #財富自由
梅姬LU 思維創作|個人品牌經營|財務規劃指導
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碩士班畢業,
橫跨銀行、證券、人壽八年金融界業務資歷,
從本土龍頭銀行年度排名中嶄露頭角,躍升前三大外商銀行客戶關係維護經理,
現攢夠經驗值,匯聚能力,決定成就翻新。
和熟悉的環境告別 在 Mama Colleg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何處理分離焦慮?
呢個疫情對所有人影響都好深
其中一個估唔到嘅
就係好多小朋友變得更加倚賴
有冇遇過呢個情況呢?
1)你嘅小朋友唔俾你出門口
2)你去廁所佢都要跟住你
3)夜晚要陪佢瞓覺
呢幾種情況都有機會係因為佢同父母有分離焦慮
咁點算好呢?
不如聽聽睇吓擁有
幼兒教育學位及
家庭教育及輔導碩士學位嘅
Teacher Fiona 點講!
大家記得留意一下幾個point!
A.先理解孩子的焦慮來源
(與父母分離的焦慮?面對新環境和新事物的焦慮? )
B. 觀察幼兒在什麼情況下有焦慮行為(例如刮手指、周圍望)
C.父母切勿偷偷溜走,說清晰在孩子情緒穩定下與孩子告別
D.與孩子交換一兩件熟悉的物品
記得留意埋 www.youtube.com/mamacollege
有更多video等緊大家
#mamacollege
#分離焦慮
#teacherfiona
孩子説,Teacher Fiona聽
Mama College 張嘉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s4ymlGEFhE/hqdefault.jpg)
和熟悉的環境告別 在 廖文強 Wen-Chiang Lia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廖文強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enChiangLiao
線上購買《那些你不敢解決的問題》專輯
◎iTunes
https://itunes.apple.com/tw/album/na-xie-ni-bu-gan-jie-jue-de-wen-ti/id906564494?l=zh
◎iNDIEVOX
https://www.indievox.com/disc/7055
離鄉背井經典抒情搖滾「轉身之後」:由吉他手包子譜寫,用巨大的電吉他音牆和詩意的歌詞,描繪遊子面對離鄉的情境時,心中的義無反顧和不安。
----
如果你在找尋一張屬於你的專輯,這就是那些真正懂你的歌。
除了幫其他歌手寫歌之外,廖文強上一張專輯的「其實沒有那麼寂寞」在毫無宣傳預算的狀態下,衝出了四十萬觀看的好成績;話題作品「你聽過英雄聯盟嗎」也在一個月內得到超過五十萬人次的關注;「自卑」一曲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幫助許多人找回自我;而「到最後」這首歌在DEMO發佈當時,深植聽眾心中,也得到許多好評。
沉澱三年,這次廖文強帶著各懷鬼才的壞神經樂團一起出輯,新專輯《那些你不敢解決的問題》收錄了十三首歌,歌曲之間串連出一個完整的故事,以三首歌為一個段落,講述故事主角自我探索的起承轉合,再以專輯同名歌曲結尾,加上壞神經樂團充滿生命力的演奏和詞曲、和豐富多樣的音樂,陪你進行一段自我探索的「深度旅行」。
----
轉身之後
詞曲:張天偉
演唱:廖文強
編曲:廖文強與壞神經樂團
製作:廖文強、張天偉、林弼達、石啟瑞
而我 我終將告別
告別熟悉的一切
習慣的臉孔 和懷舊的街道
變得越來越小
而你 你腳步放慢
接受了我的離開
顧慮的問題 和保守的答案
也都逐漸黯淡
失眠的房間只剩下我 和搖曳不定的燭火
回頭也不能改變什麼 你的轉身提醒着我
當我走進城市裡的漩渦
希望你會微笑地看著我
帶著一知半解的衝動
我對著你說
站在面無表情的人群中
想起你無能為力的憂愁
看著前方那飄渺的路
我會繼續走
只能繼續走
而我 我看著窗外
習慣了自由的孤單
褪色的問候 和倔強的沈默
填補了彼此的失落
閉上雙眼觸摸回憶的餘溫
聽見你柔軟卻深邃的口吻
飛逝的街景輕聲地訴說著
也許遠方會有過去的我們
鼓:林弼達
電貝斯:石啟瑞
木吉他:廖文強
電吉他:張天偉
環境音:廖文強
合聲:張天偉、林弼達、石啟瑞
OP:Sony Music Publishing (Pte) Ltd. Taiwan Branch
----
「轉身之後」來電答鈴下載代碼:
281992 (遠傳代碼)
858697 (其他電信代碼)
來電答鈴下載方式:
中華用戶: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台哥大用戶:手機直撥803→按4→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亞太用戶:手機直撥560→按2→按6選擇快速點歌→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威寶用戶: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即可完成
遠傳用戶: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代碼即可下載;來電答鈴新選擇 : 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349982即可申裝全球流行指標音樂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ul-KCM9q_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