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先別管文筆,你知道爆文三原色嗎?】
我發現,
很多人對寫作有個誤解,
就是寫越多,文筆就會越好。
這話基本上態度是對的,
但策略上是錯的。
為什麼呢?
你換個角度想就明白了,
如果讓你練英文作文,
只是要你不斷寫,
卻沒讓你背新的單字,
那會變成怎樣?
是不是寫來寫去,
都是那幾個單字的排列組合呢?
寫作就像調色盤,
當你缺橙色,
要嘛擠顏料,
要嘛紅色調黃色,
而不是悶頭猛畫,
相信畫得多,橙色自來。
所以我練寫作有個小技巧:
「文章缺什麼,閱讀補什麼。」
基本上,
我理想的爆文三原色是:
口語紅、知識藍、文采黃
只要調得好,
就可以調出各色文章,
亦莊亦諧、犀利針砭、療癒走心。
但這必須建立在
你爆文三原色的顏料,
存量夠不夠多。
首先,從「口語紅」說起。
爆文寫作一定要口語化,
想像你在跟讀者對話。
假設讀者痛點、
預測讀者回應、
甚至,連讀者讀到哪段該笑,
厲害的作家也會設計好。
有時,寫著寫著,
我覺得文章太說教,
寫不出跟讀者像朋友般的感覺。
我會回頭去翻
「口語紅」類型的書:
《厭世廢文觀止》
《每天演好情緒穩定的大人》
《功勞只有你記得,老闆謝過就忘了》
這類型的書,有兩個特色:
第一,轉譯共鳴
能把讀者眼裡無趣的知識,
寫得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第二,撩撥情感
能把讀者遇到的情境,
近乎精準的投映,撩撥心弦。
其次,來談「知識藍」。
寫作如果只是風華雪月,
總有一天讀者會膩,
你必須創造「知識」的驚奇。
比方我有曾有篇爆文,
文章內容很單純,
就只是在說引導學生打餐排隊。
那為什麼會爆呢?
因為我塞了
一個知識的好奇點:
「為什麼麥當勞直著排,
而星巴克卻是橫著排?」
你一看到,
就會發出誒的一聲,
搔搔腦袋瓜開始想:
「對耶!為什麼呢?」
寫作者一旦
打開讀者的「認知縫隙」,
文章就容易引發關注和轉傳。
但這必須建立在
你有好幾管知識藍顏料:
歷史靛藍、心理淺藍、經濟海藍⋯⋯
別讓讀者摸清楚
你會用哪一管藍色,
畫出讓他們驚艷的文字風景就好。
當然,不是要你去唸
好幾個碩博士再來寫作。
而是要你去找各領域的
「入門書」或「普及書」來讀,
最好是能兼顧知識和趣味。
比方
《小說課之王》(文學)
《哇賽心理學》(心理)
《蘋果橘子經濟學》(經濟)
或是各種「超圖解」系列:
《社會學超圖解》、《哲學超圖解》等
快速吸收各領域的概念與詞彙,
在文章裡穿插交錯,
文章保證有料有趣。
最後,我們說說「文采黃」。
你說這不是跟「口語紅」矛盾嗎?
是!我是「口語紅」的信徒,
但卻有「文采黃」的身世,
別忘了,我是國文系出身的。
唸文學出來的,
沒有飽讀詩書,
但詩詞曲賦好歹也會幾首,
詞彙量豐富,
繪出的世間自然也就美了點。
這是祝福,也是詛咒。
因為我們多半等人來懂,
卻很少去懂讀者。
要寫爆文,
口語紅是要多於文采黃的,
但不代表不需要文采。
要測試文采最簡單的方式,
就是同一個意思,
你能用多少種詞彙來代換或連結。
比如:你能寫出幾種「寂寞」呢?
有時,我發現自己文章,
已經口語到,
看不見任何文采黃時。
我就會逼自己,
回到純文學的桑拿室,
任文采蒸氣逼出我的汗滴。
你可以找唐詩、宋詞來讀,
也可以找九歌出版社,
每年選出來的《散文選》來讀。
重點不在讀懂,
而是品一品文字和意境,
記住那樣的感覺,
記下那些讓人動心的字句,
任他進入你的潛意識,和筆尖。
當你有了「寫作三原色」
這個概念後,
寫作會變得很好玩,
連帶閱讀也變得有方向。
缺什麼色,就去補什麼色,
邊補邊調色,調著調著,
一個你從沒見過的色彩,
慢慢浮現在你眼前。
你能不為此振奮嗎?
…………………………………………………..
🔥「爆文寫作線上課」火熱募資中:
https://bit.ly/3gpKJqk
1.輸入「OHYOUNG100」可享100元折扣
2.三人團購不能使用上面折價券
3. 9/30募資結束後課程將會恢復原價3980元
#歡迎分享
#爆文寫作線上課破1600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阿湯趣歷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和 碩 特 汗國 在 蔡旺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陳文成逝世40周年音樂會在台南,市議員蔡旺詮與林易瑩為民主發聲
—————-///————————————-
〈內容:〉
陳文成博士逝世40周年紀念音樂會將於8月29日舉行,由台南市議員蔡旺詮與林易瑩擔任協辦單位並招開記者會,探討台灣民主之外,也邀請愛樂視障合唱團現場表演音樂會曲目,希望藉由音樂來傳達陳文成教授的民主精神。
蔡旺詮在記者會中提到,台灣民主有現在這樣的成果,是眾多前輩先人不斷的犧牲,漫長的旅程一路走來,塑造了台灣的民主奇蹟。眾所皆知,陳文成博士深愛這片土地,秉持知識份子的良知,熱心支持台灣的人權與民主發展。他留學期間,短短三年內拿到碩士與博士學位,是數理奇才也是學界中耀眼的新星,然而卻因支持台灣的民主運動,而殞命於台大校園。
蔡旺詮表示,早在30年前就與陳文成基金會結下很深的緣分,當時他是東吳大學學生會長,也是串聯13所大學的學生自治聯盟第二屆召集人,他從第一任召集人范雲與副召集人鄭文燦手中接下重任,並擔任聯盟刊物「大學報」的總編輯,第一次專訪就獻給了陳文成基金會,這也是全台灣第一次在大學中公開討論此事件,讓他受到極大的衝擊,也更堅定民主的道路。這份報導也讓大學生們知道,在台灣的民主歷程中,有這樣一位前輩披荊斬棘。
現場蔡旺詮也展示了30年前的刊物,雖早已泛黃,卻不影響其中蘊含的民主精神。蔡旺詮也提到,愛樂視障合唱團藝術總監黃南海及財團法人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執行長張龍僑,兩人與他都是舊識,但都20多年沒聯絡了,音樂會又將他們聯繫到一起,感嘆緣分的奇妙,也極力促成此次的紀念音樂會。除了感謝基金會與合唱團的努力,他也特別感謝楊黃美幸董事長的支持,巧合的是,兩人當年也是同事。這次音樂會選在台南這民主聖地舉辦,意味著傳承與走出歷史框架的意義,民主是爭取來的,然而紀念之餘一定要有所反省與警惕,我們共同的信念就是「阮的愛底這」,讓政治的傷口化為民主歷程的墊腳石,權利是爭取來的,我們緬懷陳教授用生命換我們今日的和平生活,用最虔敬的心,預祝音樂會順利。
黃南海總監表示,這次他以一種非常光榮且莊嚴的心情來舉行音樂會,也是首次紀念音樂會移師台南。陳教授為民主的犧牲大家有目共睹,他以生命爭取民主,今日大家才得以享受和平的生活。他也預告,音樂會一開始會以三首詩歌撫慰陳教授在天之靈,之後會有一系列的台灣民謠歌曲,有不少出自他本人之手以台語創作,以壓軸曲「千秋之敬」弔唁陳教授,並由83歲的男高音獻唱,最後以祝福曲作為結束,獻給家屬。他也提到,因為疫情影響,所以座位必須有間隔,原本260個名額減半成130名,大家如果想到現場聆聽,一定要把握先機。
張龍僑執行長表示,首先感謝愛樂合唱團黃博士和王老師主辦這場紀念音樂會,也謝謝台南鄉親的幫忙。陳文成殉難40年了,促轉會在2020年提出調查報告,雖然強調他殺的可能性大於自殺或意外,但仍然無法給家屬和社會大眾一個明確的真相,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需要大家繼續的努力。近日美軍撤離阿富汗,引起美國是否會放棄台灣的爭論。我們想說,我們當然希望朋友們能和台灣站在一起,但首先我們自己要有堅持留在台灣的決心。1980年陳文成在國民黨的戒嚴統治下,仍然心繫台灣,念茲在茲的就是要回來台灣為自己的國家頁獻心力。愛鄉愛國,保衛家園,這就是陳文成精神、台灣人的精神。陳文成博士殉難40周年紀念音樂會,邀請大家來參加,發揚民主的精神。我們會繼續努力,讓台灣成為一個民主自由公平正義,新而獨立的國家。最後,有許多朋友今天早上聲援黃春香家的緩拆行動,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林易瑩也回憶了自己與陳文成基金會的淵源,大學時他參加學運社團,隔年爆發318學運,由於他的學費都是自行打工賺取的,因學運而減少了工時,雖不後悔,但卻面臨學費無以為繼的困境,所幸當時有基金會的「社會關懷獎學金」資助,讓他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她也提到陳教授的名言「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感嘆我們都是成長在麥田裡的小孩,享受著民主的社會。她也強調台灣還有不少人權爭議,如南榕廣場的正名、陳文成紀念碑的修改等,這些都代表台灣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期望大家一起來努力。
最後蔡旺詮也對今日南鐵拆除事件表示看法,他表示我對聲援緩拆也表示支持,對於鐵路局堅持拆除一事表達沈重的遺憾,如此並無法真正使城市發展向前進步,突顯出了,即便解嚴過了三十多年了,我們離真正民主的道路仍然有一段距離。也希望藉由音樂會的精神傳承,發揚民主精神,使台灣變得更好,需要你我一同來努力。
和 碩 特 汗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幾天的國際新聞讓人喘不過氣來,直到昨天一則關於營救行動的新聞總算帶來一點點光。
新聞內容是關於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名60歲的媽媽,隻身飛往中東國家卡達,將阿富汗全女子機器人團隊的10名成員從險境中解救出來。
新聞部分內容:
綜合外媒報導,現年60歲的里諾(Allyson Reneau)不僅是11個小孩的母親,她在10年前還以50歲高齡攻讀哈佛大學國際關係和太空政策碩士學位,並在畢業後開創自己的事業;2019年她在NASA工作時,與阿富汗全女子機器人隊認識,並且一直與她們保持聯絡。
「這是一個非常狹窄的機會之窗,但我知道如果我沒有跑過那扇門,就永遠不再有機會了。」里諾打電話給美國參議員求救,卻發現參議員也束手無策,毅然決然直接搭機,隻身前往卡達,將10名少女成功救出。
————
看完這則新聞我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就是有人的愛這麼大、這麼即時、這麼不顧一切,非親非故耶,隻身前往如此危險的地區耶。
忍不住搜尋了這位里諾,她在20歲時因為結婚生子而放棄大學學業,後來生了11個小孩(9女2男),直到50歲,最後一個小孩滿5歲時才得以重回校園。接著她先用一年半的時間修完76小時課程、拿到滿分4分,然後殺入哈佛大學國際關係碩士班,取得哈佛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學位,同時也取得美國太空政策碩士學位。畢業後的工作我看不太懂,總之都是一些美國聯邦航空總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之類的厲害機構。
且讓我再看看她的其他經歷,不看還好,一看下巴收不回來,里諾同時也是體操項目奧運選手的教練,並持有超過35年的飛行員執照。開外掛的人生啊。
中文報導標題稱她為大媽、超狂大媽、最強老媽,我覺得既親切又到位。她的個人網頁抬頭寫著「艾莉森・里諾/十一個小孩的媽」,看來母親是她最自豪的身份。IG裡大多都是她的小孩、奧運體操隊的照片,其中一張照片非常醒目,是十一個小孩的合照,里諾為這張相片下的註解為:富比士完全搞錯了,我才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女人!!
里諾為小孩照片寫註解時還會附上編號,「生日快樂,六號!」「生日快樂,十一號!」「結婚快樂,二號!」哈哈哈好幽默。仔細想想,十一個小孩,肯定一年到頭都在過生日、懇親會、畢業典禮、入學典禮、結婚、生子、孫子行程⋯⋯光是這些就佔滿生活了不是嗎?哪還有空做其他事?但她事業學業家庭全拿,還可以去阿富汗救人。
真是一個偉大的媽媽。而我對於里諾營救行動的詮釋也跟母愛有關係,我覺得她是出於母愛而救那些少女。以里諾的身份與忙碌程度,對外聯繫大概都得靠助理才應付得來,除非工作需要,一般不太會跟合作對象多做聯繫,否則只是徒增負擔。但她竟然在結束2019 NASA的案子之後一直跟少女們保持聯繫,為什麼呢?這些十幾歲的少女能給予里諾的資源估計不會比里諾能給她們的多,但她們卻保持聯繫,我猜是因為里諾重視少女們的才智並且疼愛她們。這就是媽媽啊。
實在太感人,地表最強媽媽非她莫屬。里諾請出自傳吧(拜託出中譯本),我要秒買,這將會是我有生以來最期待的自傳。市面上大部分的自傳都是成功男性的自傳,但事實上很多所謂的成功男性回到家是不尊重妻子、不顧小孩也不理家務的,他們只負責賺錢跟功成名就,所以寫的也都是職場上的求存與角力,這不是不好看,但我也想知道他有沒有想過自己刷牙時噴好噴滿的鏡子是誰擦乾淨的,以及小孩的襪子為什麼總是剩一隻。
以前的我會僅憑一個人的社會成就而崇拜他,但自己當媽之後,才知道全世界最艱難的工作是媽媽,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成功在家庭裡。一個女人可以生養十一個小孩同時完成這麼多事,這才是傳奇,這才是我要看的自傳。
自從我結婚生子後,幾乎每次採訪都會被問到:有了小孩是不是就得放棄自己的夢想?我總說:「只是晚一點做而已,想做的還是會做。」我是真的這樣想,但還沒做到,而且其實多少有點擔心做不到。但今天看到里諾如此極致的人生,頓時安心許多。
不僅僅是里諾,所有傳奇人物的故事或多或少都讓我感到安心,因為他們總是能夠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為我這種誤陷不可能信念的人開一扇窗。人的潛能無窮,只要自己不阻礙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都說不準。
看到里諾救出全女子機器人團隊的成員,多麽振奮人心。亂世裡,救一個是一個。她的新聞也救了很多事件以外的人,因為這種新聞能鬆動痛苦,喚起感動與喜悅,很多人的心會因此被照亮。人的心只要有光照進來,就能夠做出有智慧的選擇、給出祝福。
最後,我真的真的覺得身在台灣很幸福,我感恩所有的一切。
___
本日最暖國際新聞:
女孩得救了!最強老媽搞定10本護照 救出阿富汗女子機器人隊成員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820/2060669.htm
半百全職媽 圓夢進哈佛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239942
欲盡一己之力,可選擇捐款給救援團體,比如國際特赦組織、無國界醫生台灣分部、臺灣世界展望會⋯⋯等等,若有其他管道歡迎提供於留言處。
(圖為月子中心清晨六點左右的窗景)
和 碩 特 汗國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