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說說《一事無成的偉大》MV
這是我們史上目前動用最多人力的一支MV
我們的好戰友影像團隊 8ID Studio
特別在MV中還原了阿璞高中的房間
也將當年小橘與家人的革命偷偷放到MV裡
更重現了阿璞拿湯匙打游擊吃同學便當
(對 上次偷用我們粉專發文的好同學x瓜
偶爾還會拿出來ㄉㄧㄤ)
有關拍攝、剪接導演心得 可以看這
http://pcse.pw/7YKTP
超用心良苦的苦主製片心得 可以看這
http://pcse.pw/84S8C
進入校園拍攝一向都不是校方同意就好
在這裡我們非常感謝母校成功高中
全體教職員、同學、家長會的協助與支持
讓我們得以將我們的故事說得完整
(校長還破費送大夥飲料 非常不好意思啊)
在音樂bridge完的副歌段落畫面
我們與近200位高中生合作
非常感謝同學踴躍參與拍攝
看似一事無成的信件往來
卻締造了雞皮疙瘩的影像
在現場看到大家青春熱血無畏的模樣
其實內心都激動的泛淚
速食文化下網路平台不喜歡長文章
但故事太長 感動感謝太多
還是要用長文寫下
非常謝謝每一位
是大家陪我們一起完成這
一事無成的偉大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支MV
誠心的向你推薦
我們的故事
https://yt1.pics.ee/7UREG
工作人員名單
------------------------------------
主演 阿璞高中時期 / 林志謙
導演 / 魏奕旻
副導演 / 張家毓
群演副導演 / 劉任修
導演助理 / 鍾承倩
製片 / 劉任修
執行製片 / 杜德修
製片助理 / 簡永宜 劉昱岑
拍攝場務 / 林柏傑
群演聯絡 / 于世青
群演機動人員 / 柯弗奇、李宜華、賴爰如、于世政
攝影師 / 張天城
攝影大助 / 楊家哲
攝影二助 / 莊竣瑋 陳韻如 林双赫
空拍 & 第二攝影機 / 洪建凱
第三攝影機/ 魏奕旻
側拍 / 林怡潔
燈光師 / 林宏洋
燈光大助 / 許原毓
燈光二助 / 葛柏廷 鄭智遠
燈車司機 / 吳宗憲
美術 / 陳若宇
美術助理 / 陳品劭
美術場務 / 陳信宏 吳芳源
道具車司機 / 林瑋鈞
場復協力 / 劉政瑋 簡上勛 劉世淳
化妝師 / 張椀雁
化妝助理 / 林詩庭、林熙筠
髮型師 / 芬麗
造型設計 / 李懿格
演員梳化 / 陳愈絜
演員梳化助理 / 董子瑄
演員服裝 / 莊鎮溢
演員服裝助理 / 李育玫
演員經紀 / 龔致豪 李佳佳
8id側拍練習生 / 陳可樺
8id製片練習生 / 張慈米 彭琦雯
後期 / 8id Studio
劇組保險 / 劉可愉 蔡欣倫
群演保險協力 / 張昶勝
攝影燈光器材 / 和寬攝影
其他演員
學生 Bass / 席少棠
學生 Guitar / 李友熊
學生 Drum set / 劉書維
學生 Keyboard / 鄭亦傑
女高中生 / 張瑜珊
學生主唱爸爸 / 劉炬良
汽車美容老闆 / 林義欽
教官 / 林旭元
憤怒車主 / 林宏洋
高中群眾演員
華江高中/
賴雨慈 彭凱威 吳東瑆 童文諺 盧文婕
呂寬柔 陳品勳 黃羽榛 彭玉婷 王語杉
簡晨伃 詹馨絜 張芷瑀 郭晨維 陳峻弘
邱憶 鄭翔壬 林家維 林欣儀 林思妤
賴欣宜 周榆涵 烏毓翔
木柵高工/
石宇文 陳為烽 鄭亞倫 楊至威 馬順威
中壢家商/
楊譽瑄 陳薇安
板橋高中/
程聖翔
永春高中/
孫德君 楊明哲 張家寧 翁資婷 黃阡晴
桃園市立南崁高中/
賴駿瑋 呂政軒
建國中學/
謝宇倫 鄭宥鵬 黃心豪 陳楷傑
林柏丞 蔡杰穎 吳宇宸 張立寰 韓子鳴
施柏禎 吳宇謙 周賢霖 黃彥嘉 朱向崴
中國科技大學/
林奕伶 楊昀澔 方立丞 楊子寬 陳昱翔
傅琦雯 王婷瑄
靜修女中/
黃禹菡
台北市陽明高中/
高紹瑜 王柏涵 周正熹 徐雅涵 簡佑勳
許維妮 王香媛 黃煒皓 曾凱筠 陳心怡
黃詩涵
育達高職/
洪振展 江宜靜 林永潔 陳偉哲 曾雨璇
杜嘉文 吳佩樺 劉良祖 張庭瑄 陳詩妤
姜宗佑 魏靖芳
大理高中/
吳彥霆 陳思帆 李偲瑀
泰山高中/
姚名軒 李昌隆
育成高中/
蘇威霖 葉品杏 趙偉廷 林妤謙 李愛方
張尚辰
麗山高中/
徐濬萌 唐宇安 趙偲辰 艾昶宏 鐘晏琳
王癸淳 張相祈 王文鉅
南湖高中/
江俞靜 李昱誼
成功高中/
陳奐宇 蔡政廷 李沐恩 林昀翰 葉仲儒
賴鈺迪 呂學錡 錢思齊 劉凡裔
石碇高中/
陳奕均 朱沛謙 薛容安 王昱婷 王均寧
北一女/
楊子薇
中山女中/
林祐瑄
中國文化大學/
顏秉世
南臺科技大學/
廖羿晴
台灣師範大學/
張群榮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員 林家 商 教官」的推薦目錄:
- 關於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八三夭 831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陳星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員林家商- 周杰倫教官~許多畢業校友應該都知道她吧 的評價
- 關於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員林農工教官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評價
- 關於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只差1小時案1183教官接觸赴酒吧機師卻沒被匡列-民視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員林家商103商一乙校歌比賽 - YouTube 的評價
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陳星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年前,一卷在表演藝術概論課堂上播放的紀錄片,種下了一顆讓我日後願意為了成為一個表演者而奮不顧身的種子,雖然當時紀錄片的有些內容我無法完全理解甚至有些消化不良,在方靜琦老師的引導下我慢慢敞開心房試著接受那些自己不熟悉的訊息。
老師總是要在看完一個作品之後就要我們練習發表心得感想,但我的心裡時常出現:「啊我就是沒有想法啊,不然你想要怎樣!」也曾經埋怨過老師是不是沒有把最關鍵的秘密告訴我們,所以我才不知道該怎麼發表我的觀點。殊不知老師讓我們練習發表感想就是在訓練我們接收訊息後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是看表演、閱讀、旅行,廣泛涉獵都能讓自己的生命經驗更豐富,腦袋中的資料庫館藏越豐富就越有經驗做判斷,而不是於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從小到大都是團體行動,生活起居都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但乖乖照表操課,腦袋只有接受命令執行命令這種模式好像也不行,因為總有一天我要學者給自己下達命令。謝謝那一堂表演藝術概論、謝謝方老師,讓我有機會在考試卷以外的地方練習問自己很多問題。
延伸學習:當初看到的那一個錄影帶現在有YouTube版本- mondo beyondo https://goo.gl/SnqEu2
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像方老師一樣有影響力的人,透過自己的經驗去啟發更多人,不過說來慚愧「從太陽回來的人」巡迴講座,從來就不是什麼能夠分享真知灼見的佈道大會。
「從太陽回來的人」其實是一場演出,我大量消費過去媒體送給我的光環,分享的內容大部分是拾人牙慧得來的。2015年之前,分享內容充滿大量熱血勵志、激勵人心的的名言佳句,例如:「你不可能完全準備好去迎接每一個挑戰,但你至少可以試試看往前踏出一步,
不管是否成功 我們都更接近了夢想一點。」 感謝IBM的朋友許史東多年後臉書精彩回顧。
天啊,現在要我說這些話還真的是會臉紅害羞捏~
(真心佩服那些能夠把 #讓世界看見台灣 #一起讓台灣變得更好 這些話講得理直氣壯的朋友,代表人物 勇氣雜貨商行老闆娘環島80次一步一腳印挖掘台灣好故事 https://goo.gl/KXCu9z 我也要繼續身體力行才能讓每一次的信心喊話更有說服力)

除了那些熱血喊話之外,我希望能夠分享更多關於自我實踐、表演藝術、馬戲雜耍、街頭藝人帶給我的啟發,也許台下的某一位聽眾因為我的故事而讓資料庫的館藏又多輸入一筆資料。也還好除了太陽馬戲團的故事之外我持續創造新的里程碑,讓我心裡能夠踏踏實實地答應每場邀請。
既然是表演,就應該要用專業演出的規格來看待,一定提早90分鐘到現場測試器材,在觀眾進場前排除所有可能會發生的阻礙,暖身暖聲樣樣不可少,精氣神飽滿才能夠把訊息有效率地傳遞給台下觀眾。
特別像今天遇到的觀眾更不能辜負他們的期待,完全不用威脅利誘,員林家商1000多位觀眾聚精會神專注聆聽,連老師教官們都投入參與,整個學校的凝聚力強大的嚇人(聽講座不就是學生打瞌睡,老師改考卷聊天的時間嗎?!)大家專心到當我透過播影片的空檔去上廁所都覺得有罪惡感(懇求未來去拜訪這間學校的講者,好好準備自己分享的內容,千萬不要浪費這些好聽眾的專注力)
感謝校長的結語,提醒我們價格不是很衡量事物的唯一標準,期許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創造價值的人。用我的方式來表達那就是:期許自己成為一個能為別人帶來幸福的人。(貓咪就有這樣的本事,光是存在就能為別人的幸福)
謝謝粲妮老師在圖書館與我的意外相遇,那本書的封面有這麼多精彩的故事,您卻偏偏選上我(還有另外一個平頭是江振誠耶!他應該是各單位的第一邀請順位吧)我當然要把您找上台互動,讓台下1000多位觀眾向您致敬。我們一起共同演出了10分鐘,相信我台下的觀眾看到的不是您的不完美而是勇於面對挑戰的毅力。
「球掉下去了怎麼辦?」
不要急著花力氣責備自己,意外已經發生了更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目光,冷靜專注呼吸,把球從地上撿起來再試一次就好了。保持信心,祝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跌倒之後微笑拍拍屁股再站起來的勇氣。
延伸閱讀:「離開太陽馬戲團的原因,陳星合:成人版或兒童版,你想聽哪個?」 http://goo.gl/iTnStV
有人耐著性子等到最後偷偷跑來問我:「對自己沒有自信怎麼辦?」
答:給自己定下一些目標,去完成那些原本自己覺得做不到的事情(請注意我說的是「完成」並不是有勇無謀的大冒險)舉例:練習連續100天稱讚身邊的人事物、早睡、培養運動習慣、每一天接觸一個新的才藝、記帳、直播講笑話、直播閱讀心得,實踐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公開分享,實際操作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人際關係都會有一些進步,更重要的是這時候你就會有自信了。
自我實踐的方式百百種,快出發尋那一個你即使受挫依然還願意鼓起勇氣站起迎接下一刀的真愛吧。我的關鍵字是「Circus」,你的咧?
歡迎大家分享看完「從太陽回來的人」這場表演後的心得。
感謝 BenQ 明基友達基金會支持,我們正在募集願意邀請陳星合的前往分享的單位,桃竹苗、中彰投、雲嘉地區的高中高職優先,若外縣市也願意提出邀請我們會向基金會爭取,請向BenQ 明基友達基金會申請:洽林㦤貞小姐,[email protected]或致電03-5805858分機1778
懇
請
協
助
分
享
,
星
合
愛
你
啦
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華民國支持者如何面對「臺獨」及「臺灣意識」?】
此篇文章是為了回應陳方隅先生的〈「台獨」跟「台灣意識」是不一樣的東西〉一文之下集。
四句話先總結:
1.「臺灣意識」絕對不等於「臺獨」也絕非「臺獨」支持者專屬;
2.窄化「臺灣意識」成為「臺獨」的政治工具反倒對臺灣有害無益;
3.我們應該努力從分享「臺灣意識」到建立「臺灣共識」;
4.「臺灣」不是少數人才有資格愛的禁臠,這是你的土地,也是我的。
(一)區分「臺灣意識」與「臺獨」。
由於是回應陳方隅先生的文,先來看看他的區分闡述:
「台獨當然有很多種方式,最直接的就是改國號成台灣國。
台灣意識則是泛指,對台灣的文化、歷史、語言或其他方面有所認同,覺得光榮,覺得自己屬於台灣,希望用台灣當成正式的名字,覺得自己的家鄉就是台灣......etc。」
從舊文章裡找到的老宋說法:
「台灣意識是在長期的歷史脈絡中自然形成的一種認同台灣人跟地的一種情感,“台獨”是要把中國從中國大陸徹底的去割裂的一種企圖。」(宋楚瑜,2005)
很多人打「臺獨」把「臺灣意識」一起抓下去打(某些深藍及紅統),或是只把「臺灣意識」當成遂行「臺獨」的工具(深綠臺獨),我認為這都是存在偏誤的。文章最末我羅列了許多關於本段的參考資料,有興趣者可以自行參考,在此先略過。簡單來說:
「臺獨」是一個人為的、存在於政治領域的動作,將會改變當前臺灣自身的政治定位、地位以及和對岸政權的關係。這個動作建立在「退出、離開中國而自立」的意識與「消滅中華民國」的政治基礎之上。
「臺灣意識」則是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成長的人所自然生成的意識,對自己土地的史地、文化有認同感,進而產生自豪、驕傲的意識,進而更加強化這種認同,是以疆域為界、土地為基底的意識,特徵則是。不過,這樣的意識也逐漸生成、或是這個名詞在一開始被提出時,對某些人來說同時也就代表政治上的認同,可以昇華成為政治上的國族意識,進而形成「臺灣民族」的論述,或是成為「臺獨建國」政治舉措的文化基礎。
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必須要先釐清:
「臺灣意識」的確可以成為「臺灣主體性」與「臺獨」運動的重要基礎(這也是許多人有意識地主張與推進「臺灣意識」的目的),但它不一定是完全和「中華民國」這個國號以及「中華民國政府」(及其現行憲政體制)這個目前在臺灣實行實際治理權利的權力主體有根本性矛盾而完全不可共存。
對「臺灣意識」的詮釋專利,絕不專屬於支持「臺獨」運動的人士,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人反而是在窄化「臺灣意識」的發展性(僅能導向臺獨而且做為實現臺獨的工具,我稱之為「#政治化臺灣意識」)。下面「中華民國的支持者也有臺灣意識」該段會有進一步說明,可以先看看文末參考資料第五點的那個例子。
(二)我反對的是什麼樣的「臺獨」。
這個問題和各方的朋友討論過非常多次。很多時候,我反對「臺獨」除了價值情感上(感性層面)不能接受中華民國被消滅之外,有很大原因也是在實際面(理性上對內部)無法信任這些口口聲聲喊「臺獨」,卻不願當兵又拿不出實際方法、只把希望放在等美國或日本來救的人。
(延伸閱讀:〈鐵桿台獨年輕化 7成信美軍助台〉,http://goo.gl/TMnQke,「調查還反映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愈是支持台獨的民眾,愈不認為大陸會攻打台灣;即使大陸攻打台灣,他們也比較有信心美國會出兵幫助台灣。另外,他們也相信台灣人民會起來反抗」。)
目前除了文化、歷史與政治層面「以臺灣為主」的各項論述以及各式文宣(如臺灣國貼紙)外,我幾乎看不到如何「達成臺灣獨立」及「確保宣佈臺灣獨立後的臺灣安全」的「可行方法」(別跟我說Cosplay黑熊的那支部隊)。你不能只有認識論卻沒有方法論,只有馬克思卻沒有列寧,只有史明老先生卻沒有……..咳,有哪一位英明神武的臺獨領袖可以告訴我你要如何外抗中共、說服美國、爭取全世界支持臺灣獨立?(這與應否是兩回事不要再跟我扯因為愛歹玩)如何凝聚民心士氣整軍經武準備發動臺獨戰爭?(理性上對外部)
反對臺獨,除了價值路線的分歧外,不切實際,反而損傷臺灣自身利益更是我反對最大的主因。
我知道,一定有人要說:「不要亂搞滑坡,我們只是主張臺灣人要當家作主,又沒說要打仗」。好,那就繼續在這個國民黨、中共及美國共同打造、全世界背書、小英總統承諾竭力維持的現狀裡用鍵盤與貼紙幻想建國大業吧。很久沒聽到疆獨的消息了對嗎?那邊現在正殺得火熱,只是訊息封鎖嚴密罷了,各位臺獨支持者有這個能力、膽識與覺悟嗎?沒做好準備就貿然行動,對無辜要被捲入戰火的臺灣民眾來說公平嗎?本人有幸擔任過半年(扣受訓)的中華民國陸軍機械化步兵少尉排長,服役的部隊在淡水某地,就是反衝第一線阻擊共軍從淡水河口長驅直入的那幾支。
從軍除了充實個人報國的榮譽感之外,兩件最大的心得體悟:一是看到臺灣社會的階級分野與構成(跟本文無關Pass),另一個就是我們確實毫無足以支持「臺獨」的武力後盾籌碼,自保都相當勉強。如果真的開戰,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前美國駐臺資深外交官,東亞問題專家)前兩個星期在與龍應台女士的座談當中說希望我們可以撐一個禮拜(國內外很少講超過這個數字),我真的很想請他實地來國軍部隊逛一逛,同時多多瞭解臺灣內部的民情、士氣狀況,看他還說不說得出one week來。
國軍這幾年在幾個特定領域有所進步,認真的幹部也很多,但整體狀況人貴自知,自己有待轉型,就不要沒事尋釁越級打怪。還有一個怪現象:最愛酸國軍沒戰力、當兵浪費生命、國防布好黑的這些人,大多也都是臺獨的支持者,是要用愛獨立、嘴炮建國?
(延伸閱讀:「龍應台也開玩笑地問卜睿哲,要是台灣與中國大陸發生戰爭,曾有調查70%台灣人認為美國會出兵協防台灣,他又怎麼看?卜睿哲則是回應,『就我知道確實有這70%的數據調查』,他則是解釋美國出兵海外有其一定的法律規範,不會貿然行動。」,〈卜睿哲:蔡英文演說或許是兩岸互信新起點〉,《BBC中文網》,http://goo.gl/aVD08Q。)
總而言之,冒進、天真,以幻想作願景基礎、以謬論做政治號召,對臺灣一點好處也沒有的「臺獨」,管你慢性還是柔性,我都反對。辦活動寫企劃要預算都得做風險評估考慮可行性,建國這麼大的工程你要我「憑忠誠信念為劍,化澎湃熱血為鎧」,一句「愛歹玩」就要大家賭身家?自己還做不到?別鬧了,這根本是在「#礙歹玩」。
酸國軍高層要搞政變沒人會跟?如果違憲亂紀當然不會有人跟。但要發動無腦無望的臺獨戰爭?好在中華民國三軍官校無論是政治教育還是軍事教育依然都相當扎實,我服役時同個營區就有年輕正期軍官是把黃埔官校軍刀、黨旗(?!)、國旗和軍官誓詞掛在寢室牆上每天敬禮的。步校受訓時有個白目教官搞不清楚民國史亂講一通外加言論多處帶有個人政治偏見,當天就被不爽的預官同袍檢舉到隔天保防請去喝茶外加調課,這群還是義務役軍官而已。退伍後雖然變成後備軍官,但戰時復員一樣需要擔任領導職。
如果是對岸先犯蠢,要這群軍官被動去打臺海防禦戰也就算了,想依靠這群人主動發起臺獨戰爭?無論從意識型態或專業軍事素質,他們大多都不願意,也會告訴你不可能。別告訴我天然獨怎樣怎樣,#天然獨不代表天然呆。不爽?自己開間軍校來玩真的呀。國民黨有一點是民進黨可能永遠也比不上的,那就是上過槍林彈雨的戰場打實仗。國軍打過勝仗,也打過敗仗,所以至少懂得打仗的基本動作、概念與know how,有許多拿得出手的光榮戰史,也歷經諸多恥辱的失敗而更深知和平的可貴。只有不瞭解戰爭威脅與代價的無知者,才會無謂尋釁、輕言戰端,看到流個鼻血就怕募不到兵正是最經典的表現。
(三)中華民國支持者也有「臺灣意識」。
前些日子去了一場談兩岸關係的講座當中提到轉型正義,在場一位公知的發言令我深受啟發。現在是民主社會,要談歷史記憶或是文化認同、政治意識這種事情,不可能再是由政府、政黨來灌輸,必須由個人生命經驗出發、相互理解與包容。宣揚「臺獨」或是想將「臺灣意識」政治工具化的人也必須注意到這一點,特別是在口口聲聲「反威權」的同時結果強自灌輸別人「所有人心中的臺灣意識」應該長什麼樣子的人,不過只是成為了新一代你輩口中要打倒的威權主宰。
據說民國初年,軍閥唐生智的代表曾對另一個大軍閥馮玉祥說:「張作霖、吳佩孚是舊軍閥,而蔣是新軍閥。舊軍閥腐敗,容易打;而新軍閥會拿什麽主義來騙人,不好對付。」現在的新威權也不簡單,口口聲聲民主自由,事實上是要別人絕對服從他的主張「#因為我愛臺灣這塊土地」。
為了反對黑箱而佔領立院結果自己也黑箱(#憑什麼那些妹可以上二樓是看起來比較愛臺灣嗎?),別人說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行還會宣稱因為人家理由沒有自己高尚「#因為我們都是為了臺灣這塊土地」,可謂人類政治進化(退化?)的奇觀。
有些人口口聲聲愛臺灣,或是一定要照他的方式來愛否則就不是「愛臺灣」(ex連臺獨運動圈自己都肚爛的某Y),壟斷了「臺灣意識」的詮釋權,卻不願意面對「中華民國」或是「藍營」的支持者,其實有相當大一部份跟他們一樣,是完全生在臺灣、長在臺灣(吃臺灣米、喝臺灣水XD)的「臺灣人」(你要說是「新臺灣人」也可以,這個詞有它的時代脈絡與政治背景),他們也有自己對於「臺灣意識」的想法,文末參考資料第五點那位中華民國派的臺灣留學生就是一位典型的例子。馬英九前總統曾經說過:「#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臺灣是我們的家園」也是一個可以參考的說法,這其實也才是藍營內部比較受到認同的主流說法,絕非綠營及外圍支持者時常抹黑或誤解的「中國(PRC)是國民黨支持的國家,所以要消滅與打壓臺灣意識」、「極力想和(被)中國(PRC)統一」,我理解某些人在論述戰場極力把國民黨打成「親共統派」有其戰略意義與戰術目的,但腦袋最好清醒點,不要說太多次催眠到自己真的把它當成政治現實,它也絕對不該是。
題外話一下,綠營或是台派有一種簡單直觀的錯誤論述:認為國民黨只有大中國意識,要出賣台灣給中國,所以應該消滅國民黨。事實上,正在這麼做的是「紅統」(什麼黨我就不特別點名了),藍營跟綠營應該有意識地聯合打擊這群「紅統」才對(#分清楚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矛盾),他們才是只有「中國意識」或把「中國意識」優先於「臺灣意識」,對臺灣有最大危害的群體,重點是,他們的「中國」認同主要是在政治價值與制度上認同「PRC」,而不只是對「中華文化」的欽慕而已;藍營至多只是認同中華文化,不至於在政治上倒向PRC。
如果我是綠營(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我一定想辦法極力擴張「臺灣意識」的包容度,最好讓所謂的藍營傳統支持者外省族群客家族群原住民新移民等跟我一樣「以臺灣為主」(啊這不就馬前總統的主張,顏色不對就當看無哦?現在天光了可以看清楚沒),一起守護臺灣的利益,豈不甚好?
一些人高喊「臺獨」、「消滅中華民國」的激進主張,除了讓藍營一些其實無心捍衛中華民國的政客可以以此當護身符吸票,依靠藍營支持者的恐懼來抹黑「整個綠營」繼續上位之外,又排除了和其實也具有某種「臺灣意識」的藍營對話的可能,豈不可惜。
有人說「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分支」或是「中華文化內包含了臺灣文化」,也有人說「臺灣文化內包含了中華文化」。我覺得都對,也都不對,因為這些說法都是個人的自我體驗與主張。還是舉個現實例子好了:
在台客天團「玖壹壹」的創作歌曲「癡情男子漢feat. 睿兒」當中,在形容愛情的意象時,分別點名經典的台語歌手蔡小虎象徵對愛的癡情、以「我若路行太快 你就說我 奇怪耶你」的國家級時事梗形容愛侶間的日常甜蜜(出處不用我多說了吧XD)、在「騎白馬」、「返來故鄉 娶阮心愛的王寶釧」等句中引用古代中國民間傳唱的愛情故事經典訴說非卿莫娶的堅定,這些跨越朝代與地理空間的文化意象,都成功引起臺灣內部不同族群的共鳴,而成為能夠代表臺灣的潮流新經典。
也許有人會對於引用「王寶釧苦守寒窯」這段「來自中國」的愛情故事覺得不滿,認為難道臺灣自己沒有傳誦千秋的愛情故事嗎?我想也許有,但尚待發掘與推廣。如果一個二十一世紀的臺灣本土嘻哈天團在填詞時必須援引千年前發生在彼岸神州的虛構愛情經典,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這個故事的文化意象對這塊土地上的人來說是熟稔、自然而且深入骨髓的。你能說臺灣文化裡沒有深厚的中華文化、或是傳承至今的中華文化沒有臺灣特色嗎?
無論政治上怎麼論戰,全世界包括臺灣自己都很難否認在「1949年」之後,這塊土地的確成為傳承與發揚中華文化的一個多元基因庫,只是融入更多臺灣原有累積的特色。就像楊儒賓教授在《
1949禮讚的》裡說的:
「如果我們從宏觀的角度看一九四九,從漢民族一步步承擔自己的歷史命運的觀點著眼,我們有可能脫離國共內鬥的史觀,而看出此一象徵的年份正是黃土文化與海洋文化的接榫」、「因為1949,徐復觀來到台中,和霧峰林家諸君子往還,埋下台灣儒學與民主種子;原籍山東的骨董商趙老與本土青年學者楊儒賓成為忘年交,展開翰墨因緣;清華大學來台復校,為水木清華添加竹塹風情。」
楊儒賓教授認為,1949年定格在當時也許是一個災難。我想,對逃難的人、接受難民的土地以及逃不出那塊淪陷災區的人來說,的確都是難以負荷的。但楊教授也提醒我們,六十多年後回過頭來看,兩岸三地各自歷經了不同的滄桑與路徑,當年所承受的苦痛,對臺灣來說反而開花結果,在政治制度與文化內涵上都達到華人世界未曾企及的高度。我們走得最遠,也因此承擔面臨最多未知的風險、承繼與培養出最勇於闖蕩的海洋性格。「臺灣」不只是狹隘的虛幻國號,更是華人世界在全球的驕傲品牌,保留自由主義傳統的小中國、人權法治的亞洲典範、相對均富安樂的社會、儒家文化的創新、傳統民俗與新興宗教的齊放、多元包容的移民熔爐、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的新共和,在這裡都能找到。
舉個切身的例子,我讀高職的時候和朋友創了熱音社,除了張震嶽與艾薇兒(Avril Lavigne),也偶爾聽過幾首大支,後來上大學改碰木吉他,聽到同學彈奏「晚安臺灣」後愛上滅火器,那也是我第一首能好好完整唱完的閩南語歌曲(當然金拍謝不是很輪轉)。我隱約知道那是所謂「屬於社運圈的歌」,訴說著臺灣飄零受欺的悲苦身世與對幸福的卑微期待,滅火器也是所謂的「臺獨樂團」,但這並未妨礙我去欣賞、喜愛一首好歌。102年時與夥伴到韓國首爾參加中日韓臺青年交流活動,代表臺灣擔任觀察員(是個非常現實地反應我國處境的活動),在Culture Party(各國代表要表演屬於自己國家文化的節目)上,我和夥伴所挑選的閩南語歌曲就是「晚安臺灣」,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也許聽過中文(國語)歌,但一定很少聽到閩南語的流行歌曲,除了希望這些未來中日韓的外交官與政府中堅聽聽閩南語之外,也希望能夠向他們介紹這首訴說臺灣故事的歌,當時也是搏得不少喝采(#啊反正他們沒人聽得懂啊XDDD)。
#廣告一下今年該組織年會將首次在臺灣臺北舉辦
#我們也是有付出努力讓世界看見中華民國臺灣的好嗎
台大亞洲未來領導人 Asian Future Political Leaders' Association NTU
年會招募連結:https://goo.gl/lEfQCr
對我來說,支持中華民國,跟具備「臺灣意識」,根本一點也不衝突!只有窄化「臺灣意識」或想利用「臺灣意識」作為政治工具的人,才會處處將它刻意與「中華」或「中國」這些文化符碼對立起來,製造矛盾與傷害。我可以私心聽著張雨生「心底的中國」(張描寫他外省人父親的國族情懷:https://goo.gl/kuK2di)到痛哭流涕,追懷父輩的家族記憶,也可以到國際場合去唱滅火器的「晚安臺灣」,宣揚臺灣文化。各位覺得,這可以算是「沒有臺灣意識」嗎?這樣是不愛臺灣嗎?我們晚到了一點,有不同的歷史記憶與政治主張,就不能用這樣的方式愛臺灣嗎?
#別跟我玩什麼某林老師的血統論
(四)如何在維護「臺灣意識」的情況下反「臺獨」?
如果你是臺獨支持者,要說服大家支持改用「臺灣國」的名稱,應該是要去說服大家這個名稱比「中華民國」更好更實用的地方,而不是拚命去講「臺灣人要當家自主」、「臺灣地位未定論」這種情感層面訴求與沒有人認真看待的謬論,這就脫離現實呀(延伸閱讀:覺醒好青年必看的〈關於「臺灣主權未定論」之答客問〉by一個中國就速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goo.gl/R3Swzb。)。
大多數臺灣人在理智上面從來都不覺得我們「不是一個國家」,任何有常識的人(包括民進黨眾多前行政院長呵)也都知道
#臺灣不是一個國家也沒有主權有主權的是中華民國。世界上絕大多數認識臺灣的人也都知道我們的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不是綠色臺灣或青色玉山(#拜託未來成功獨立的話至少不要選前者好嗎超醜)。不要跟我說時機到來外國就會願意支持臺灣獨立,所有國家包括美國都沒興趣為你的幻想流血或平白損傷自身利益。
所以,臺獨支持者應該要去說服大家的是,用「臺灣國」這個稱法取代「中華民國」的必要性是什麼、好處是什麼、實際戰術是什麼。而且,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更應該去講啊!告訴大家為什麼我們現在綠營全面執政了還不能使用「臺灣」這個名字走出去,為什麼還要用中華臺北?
(#連國民黨當年在WHA都一直講一直講一直講還用閩南語共內)
(中華民國現任行政院長林全:Chinese Taipei中華臺北就是中華民國。http://goo.gl/8p7Ma8。)
我們外交上的戰略應該是怎麼樣?#論閃靈與董事長之異同啊抱歉好像是我們養的人啊不過他停權惹
(如果民進黨真的一再在這件事上跳票,這次可沒國民黨坦啦。)
#這整段我發現引用原PO陳先生的文體反着講也行謝謝陳先生
如果你是中華民國的支持者(#親共紅統OutPlz),我認為,積極正面的方式是去努力建構「中華民國」與「臺灣意識」並不衝突的論述,甚至善用「中華民國」的國號與一些模糊但不失尊嚴的方式作掩護,才能最大程度地在世界及對岸擴張「臺灣意識」與「臺灣品牌」的文化及政治影響力。國民黨之前到現在有一個狀況,就是被外界與支持者認為在國家認同上跟進民進黨喊本土論述,本土到最後不但沒有吸引更多「#政治化臺灣意識」或誤將「臺灣意識」等同於「政治化臺灣意識」的支持者(雖然中國國民黨與臺灣的淵源超過百年,但現在要比本土土不過民進黨的,就算每個人閩南話都溜得跟龍介仙港款也一樣),原本抱持「政治化大中華意識」或「大中華意識」的鐵票也逐漸失望而生鏽,陷入父子騎驢的窘境。
中華民國支持者們該做的,不是仇化、打壓「臺灣意識」,站到「臺灣意識」的對立面,而是把自己的生命經驗與對土地的認同也納入到「臺灣意識」裡面,和意圖窄化、壟斷「臺灣意識」的綠營支持者作戰,用溫和、自然的方式充實進而分享對「臺灣意識」的詮釋權(我不鼓勵「搶奪」這個詞,但我不能阻止你這樣想),甚至在這個過程中讓藍綠雙方支持者找到重疊之處,#從分享臺灣意識到建立真正的臺灣共識,說服「臺灣意識」的支持者(暫時)放棄「臺獨」,聚焦解決民生議題,而不是放任幼稚冒進的「臺獨」主張與活動傷了皇島之內的和氣、製造外部紛擾友邦驚驚,對臺灣的經濟發展與政治空間造成阻礙。務實、包容、和解、前進,這才是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與中華民國之福。
愛中華民國,不代表不能同時付出對臺灣的愛,
這也是我的土地,不只是你的而已。
#有一種愛叫博愛
#國父說的國父好帥
(圖片內容:金門和平鐘,金門兩岸和平紀念園區,本人1050605攝。相關介紹:http://goo.gl/lQ8gMT)
-------------------------------------------------------------------------
簡單的認識「臺灣意識」與「臺獨」之參考資料整理:
利用Google搜尋「臺灣意識」,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理論與闡述:
1.台灣意識論戰(wiki):https://goo.gl/gdZTxv,該論戰又被稱為「台灣結與中國結論戰」,透過8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歷史事件,介紹「臺灣意識」的興起與展開過程,是「臺灣意識」超脫文學領域,進而在政治領域公開產生影響力的濫觴。
2.臺灣主體性(wiki):https://goo.gl/SQo7pm,直引如下:「亦稱臺灣主體意識,是臺灣一種政治及文化論述。這個論述的支持者,希望透過認同以臺灣為中心的思考、多元文化思想及台灣民族主義的力量,突破中國中心主義、中華民族主義或大漢族主義的文化霸權,來建立臺灣自身的民主國家、制度、與文化認同。」主要論點認為臺灣過去的歷史歷經不同外來者統治及對外開放,承載、吸收了不同的思想及文化遺產,已經內化為臺灣文化的資產,臺灣文化不再是這些文化的附屬,而是有自己的文化主體性。
3.國立臺灣大學的「東亞儒學研究計劃」在民國95年曾經出版這樣一本書:《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收錄了十篇討論臺灣意識與台灣文化相關的研究論文,當中的〈論「台灣意識」的發展及其特質——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由黃俊傑老師所撰寫,相當深入淺出地對「臺灣意識」的前世今生做了整理與介紹:http://goo.gl/MjnQY9。
從這篇文章可以瞭解,「臺灣意識」與「中國意識」的相碰、相互定義乃至於對立的問題,從光復初期到今天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解決。但在光復初期只能算是「省籍意識」的「臺灣意識」,如今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延伸閱讀:「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http://www.chinatide.org/BOOK/B2.htm
4. 民國88年,時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的國立東華大學社工系施正鋒教授在〈台灣意識的探索(上)〉(http://goo.gl/P9Svoj)一文中對「臺灣意識」的描述與理解方式提供了簡單的切入:
「『台灣意識』(Taiwanese consciousness)這個名詞表面上是不說自明(defined by default),其實是含混籠統、卻又從未經過嚴謹地定義 註1。簡單來說,台灣意識就是『感覺自己是台灣人的意識』(the consciousnes of being Taiwanese),也就是『台灣認同』或是『台灣人認同』 註2(Taiwanese identity)。台灣意識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種多面向(muliti-dimensional)、多層次(multi-layered)的集體認同(collective identity) 註3,因此會作多形式的呈現;其界定的因素會隨著時空的推移而有所遞嬗,其構成的要素之間並不一定會相互調和。由於我們在定點看到的認同是局部的、割裂的,因此不同的人對它當然有片斷的、選擇性的、甚至迥異的詮釋;譬如有人視之為族群意識;也有人矮化為地方意識、鄉土認同,因此從屬於中國意識、或至少不會火火不容;而更多的議者尊崇為民族意識 註4,與中國意識互相排斥。」
5.換日線專欄的一位臺灣留學生為文〈我是有著濃烈台灣意識的中國人──互相敵視謾罵之外,我們有沒有別的選擇?〉:http://goo.gl/h4EgLn。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是位堅定的中華民國派,他以切身在國外和綠營朋友、大陸同學相處的經驗,親身示範如何將「臺灣意識」與「中華民國」的立場做出融合,藍營裡面抱持這種想法的人其實並不算少,也是可以溝通的一群,不過他們的聲音還不夠大。
下文節錄:
「而對於許多中國人揮霍和不尊重的『野蠻人』行為,台灣人也想與其劃清界線,自然會想與『中國』這個詞有所劃分。因為種種的因素,造就了今天的『台灣意識』。而這個意識,隨著政治的揮發,成了台灣未來最大執政黨的一個王牌。這是不可忽視的事實,台灣意識的崛起,畫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另一個民主章節。『這是白日,是民主之光照耀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驕傲。』
『堅毅的立場,和平的共享,尊重與尊嚴。』這是我在這個時代浪潮下堅持相信的道理。往往,大陸的朋友會被我的愛國情操感動,最後都支持著我對於中國民主的熱情與信仰。這,對我來說,比敵視與分裂來的有效。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如果我們只把自己鎖在一座小島上,我們又要怎麼去影響對岸的十三億同胞呢?只有堅持己念,只有交流,才能讓海峽兩岸和平,才能在這個大世界找到屬於一個台灣人的驕傲。」
「當你看清了歷史與現況,你才能驕傲的告訴別人自己是誰。我是有著濃烈台灣意識的中國人。沒有人能改變我的立場,即使大時代的聲音要我把中國這兩個詞拿掉。但那是我的歷史,我的文化,我的驕傲,沒有人可以動搖。對於兩岸的交流,我也是抱持著這樣的堅持。」
6. 中時電子報的陸生投書:〈大陸人在台灣-我體會到的台灣意識(上)〉:http://goo.gl/WjA5kM。從陸生的觀點談她面對「臺灣意識」的心得與困惑。
7.國民黨有沒有人曾經試圖處理過這個問題?當然有,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基金會」的內政組在民國91年時曾經有這樣一篇文章〈論析台灣意識與文化認同〉(http://goo.gl/hLBGhl),認為以「反抗」為基礎的「臺灣意識」無法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為臺灣帶來開創作為,應該將「臺灣意識」作為文化意識,作為維繫兩岸和平但同時與大陸競爭的基礎。該文當中提到:
「……從上述對近百年來『台灣意識』面貌的描繪中,我們或許可以發現『台灣意識』的本質,大底上是一種『抗爭』與『怕被出賣』的論述。亦即,『台灣意識』的形成與凝聚,是在反抗滿清與日本異族統治、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及反抗中共打壓的脈絡中,再交織著因為害怕被出賣的安全感需要,所凝聚形成之鞏固台灣主體性的『台灣意識』論述。這樣的『台灣意識』內涵,對於台灣這個海洋文化交匯之地來說,卻限制了其得以開闊地發展之活潑性與創造性。
當前台灣已在民主制度與經濟發展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兩岸關係中若要能夠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在以『反抗』與『怕被出賣』為論述基調的『台灣意識』下,則恐怕難有積極的開拓性作為。然而,如果我們將『台灣意識』轉化為文化論述,並將之作為台灣主體性與認同的基礎,則或許在兩岸關係的進展中,能夠找到維繫和平發展的紐帶。
過去,我們曾經驕傲地向中共宣稱,我們要把台灣建設為中華文化的『新中原』。如此以文化認同為基礎,並有躍馬中原之氣魄,才是具有積極進取的性格,並應該為我們所應凝聚的『台灣意識』。」
8.臺灣獨立運動(wiki):https://goo.gl/MMh9fD,「臺獨」的光譜依照不同時期的目標、作法以及領導人的不同其實可以區分成非常多種,這邊簡單引用維基百科的區分:
「a.臺獨:欲擺脫現有的中華民國體制,根據《舊金山和約》所產生的臺灣地位未定論來進行民族自決,並以新的國號來實現臺獨。
b.獨臺:主張走體制內的國會修憲路線,建構本土化的中華民國第二共和,以達成臺灣獨立。
c.在獨臺派別中,主張以中華民國為國號的人士,被稱為華獨。」
臺灣獨立建國方案則有(引用維基百科之整理):
「 a.法理建國臺獨:為臺澎諸島直接建國方案,該派系反對國民黨政權,同時認定所謂流亡政府沒有擁有實質主權,僅是掌握臺灣治權(或按二戰後日本投降的同盟國權利行使代管),因此必須以住民自決的方式建國。
b.修憲正名臺獨:
主張從中華民國現狀中脫離,現今多數臺獨人士訴求的是「修憲正名獨立」,也就是在憲法層面上與中國徹底脫鉤,反對與中國在政治上合併。…….達成法律上臺灣獨立(即一中一臺、一邊一國),並申請加入聯合國,他們的目標就是臺灣共和國方案。
c.中華民國是臺灣:
認為法理獨立並不重要,目前只要維持現狀、國家正常化才是接下來的目標,而正名、制憲、建立國家認同、返回聯合國則是臺灣國家正常化的要素。即「中華民國在臺灣」或「中華民國是臺灣」、或是有人稱為華獨。
d.美屬臺灣群島方案:
認為臺灣是日本投降美國後,由國際法交由美國託管,中華民國佔領臺灣,在國際法上未必享有領有權,臺灣地位不確定論因此產生。」
延伸閱讀:
不要再瞎扯那種自我幻想的「臺灣主權未定論」啦!覺醒好青年必讀的〈關於「臺灣主權未定論」之答客問〉by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goo.gl/R3Swzb。
相關文獻或說法還有很多,歡迎大家自行搜尋。
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員林農工教官 :: 高中高職資訊通 的推薦與評價
高中高職資訊通,員林農工教官室電話,員林農工科系,員林農工分機,員林農工開放 ... 以下是「國立員林家商」的詳細資料:學校級別:高級中等學校學校名稱:國立員林家. ... <看更多>
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只差1小時案1183教官接觸赴酒吧機師卻沒被匡列-民視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即時新聞】華航機師染疫,再爆出案1183這名 教官 機師,曾經和案1153在模擬機訓練時接觸,但卻因為距離案1153匡列接觸者的時間差了一小時, ... ... <看更多>
員 林家 商 教官 在 員林家商- 周杰倫教官~許多畢業校友應該都知道她吧 的推薦與評價
校友會上传了35 张新照片到相册:新任主任教官張瑜柔佈達 — 和陳定宏、張瑜柔在員林家商 ... 在本校服務16年的張瑜柔教官離開本校後調到精誠中學服務,因本校主任教官出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