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學界展現企圖心
進入行政部門,才發現我國基礎研究的經費這十年來只是維持平盤,以金額論,今年更是十年的新低。原因牽涉複雜就不此討論,我一直奮力爭取,也答應學界一定盡我所能,讓基礎研究經費在未來幾年都能穩定成長,惟仍需要時間解決。但幸運的是去年起,正好有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推出。雖是特別預算,但科技部很努力說服行政院和立法院,讓學界獲得一筆額外經費,目前推動中的「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愛因斯坦、哥倫布)、「國際產學聯盟」(Gloria計畫)、國際青年新創基地(TTA計畫)、高階人才就業培訓方案(Raise 計畫)都是屬於前瞻基礎建設匡列的特別預算。
鑑於上述計畫有效發揮攬才、留才績效,明年度又獲得行政院支持再加碼「沙克爾頓計畫」,目前正全力爭取立法院支持,如能順利獲得委員同意,學界又能有一筆經費挹注,並以跨領域團隊為主體做長期性的基礎研究。這個計畫歡迎所有傑出學者發揮想像力,來構思提案申請!
這些額外經費得來不易,也受到高度監管,但科技部願意承接壓力,扛起責任來努力提升基礎研究能量,也期盼學界朋友展現企圖心,以突破性科學研究帶領台灣向前走!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540126
哥倫布計畫經費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上百位精英願意回台灣?
每個人給的理由各自不同:愛台灣、為了家人、為了傳承經驗給年輕人、看見台灣學術環境不比國外差。
其實台灣人才大舉外流,早已不是新聞;但今年開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措施,諸如教育部的「玉山計畫」、科技部的「哥倫布計畫」「愛因斯坦培育計畫」等,拿出大筆經費就為了留住人才、吸引台灣人才回鄉。
延伸閱讀:
100位精英的歸鄉告白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6098
馬上看【100位精英的歸鄉告白】完整報導
http://bit.ly/2N9bIEX
哥倫布計畫經費 在 陳宜民教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7.09.12 科技部獨厚 AI ,刪基礎科研經費 公聽會
今年科技不在8月1號公布計畫結果學界有很強烈的反彈,學界有一個聯合聲明,聲明有提到,今年科技部專題計畫補助金額比去年減少2~3成,導致許多人才流失,尤其科技部修訂「補助延攬客座人才作業要點」中有關博士後人員的部分明定「總補助期間最長為6年」,造成年輕博士後研究員與博士班學生恐慌,尤其以自然科學和生醫領域最嚴重,與國際潮流完全不符合,恐怕造成人才斷層。
並且,學界質疑科技部獨厚AI人工智慧相關計畫,但沒有詳細規劃也沒有嚴格審查,尤其「愛因斯坦」與「哥倫布」計畫限制32~35以下,造成某些領域根本沒有足夠的申請人,結果陳良基部長在8月26開記者會澄清,但澄清稿裡面曾經提到,陳良基部長說科技部對於基礎研究的投入是「有求必應」、「毫不手軟」,也說「學界必須展現研究成果,科技部才能到立法院爭取經費」,否認科技部刪減經費預算,但是顯然部長的說法,在台灣有相當多的學者專家不同意,而且對於學會的三項聯合聲明:1.保障基礎研究經費,依照通膨逐年調增 ;2.妥善規劃博士後研究員進修管道;3.回歸正常的科研經費補助模式,取消獨厚特定領域或年齡層的專案補助,並未有正面回應,因此才有今天這一場立法院的公聽會。
108年度科技部已有人工智慧與卓越創新中心(15億元)、然而,有些打著AI申請計畫,就獲得數千萬的經費,如:精準醫療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就得到4550萬的補助(科技部)精進臨床試驗能量及國際躍升也有3970萬(衛福部);自然會排擠到基礎研究的經費!而行政院科技會報就應發揮統合指揮的功能,帶領國家各部會的科技政策方向,並整體性的審閱所有申請計畫,也避免重複申請的疑慮。
此外,宜民在此鄭重地向各界說明,依據預算法規定,立法院只有刪減權或建議權,沒有增加預算的權力,科技部應向行政院提出預算需求,另外108年度科技預算總額增加,但是扣除前瞻特別預算,年度預算其實是微幅減少,我不明白為何科技部堅持「沒有刪減預算」。
今天開這場公聽會,目的就是為兩邊做溝通,立委的職責就是反映民情,尤其是國內這麼重要的學會,他們都忍無可忍願意站出來,通常學者都是比較保守的,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是不會站出來的,尤其可能被科技不列入黑名單的風險下。
因此,今天這個會議,如果還來得及,請科技部將學會意見帶回去,好好研擬改善辦法,也請今天的每一位學者專家與出席來賓,踴躍發表意見,讓今天的公聽會達到交流的目的,也讓官員聽到你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