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遭逢「內憂內患」,疑似因為太早解封,導致Covid-19爆發第二波疫情,外加「佛洛伊德」事件釀成了全國示威潮,但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完全沒在怕,甚至急著宣布重啟競選活動,何必造勢呢?最後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你的人啊~好,不要歪樓。
總之呢,川普把首場造勢大會定在6月19日,辦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城市「土爾沙」,結果消息一出立刻被戰翻。
首先,6月19日是美國Juneteenth「六月節」,也被稱作獨立日、自由日或解放日,是為了紀念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美國最後一個州也就是德州,宣布解放奴隸,這天被視為黑人民權里程碑。
而地點選在「土爾沙」更敏感。1921年5月31日,有一群白人至上主義者,跑去當時美國最有錢的黑人社區,號稱是土爾沙的「黑華爾街」,持槍濫殺黑人居民、搶劫燒毀企業和民宅,甚至開私人飛機轟炸,造成近300人死亡,這場大屠殺,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之一。
這個時間地點對非裔美人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你川普己經被人家叫做白人至上的總統了,還一定要選在這一天去Tulsa造勢,是想要踢館嗎?如果是故意的,就是在人家傷口灑鹽,如果是不小心的,那也太白目了吧?如果是在台灣,簡直像選在二二八紀念日當天,跑去天馬茶房外面造勢一樣,不被罵翻才怪!
脫口秀名嘴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嘴爆川普的機會,被各界強烈抨擊後,川普團隊才同意延後造勢,把紀念日當天「還給非裔美國人」。相較於川普的「不知不覺」,現在許多歐洲國家從政府到民間,都出現反省蓄奴歷史、檢討西方文明的聲浪,在英國、比利時,跟蓄奴、種族主義沾上邊的雕像,紛紛被推倒。
這段剝削非裔的往事,不但是「貨出去、人進來、美國發大財」,甚至成為美國建國的基礎,我們今天就要翻開這本,恐怕連美國人自己都不太清楚,或根本就不想面對的美國蓄奴史。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1619年白獅號揭幕)
距今400年前的1619年8月下旬,一艘英國海盜船「白獅號」,抵達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維吉尼亞州的「康福特角」(Point Comfort),船上「卸下」20多名從葡萄牙奴隸船搶來的非洲裔戰俘,這些來自安哥拉的無辜民眾,被海盜拿來換取食物,成為第一批被賣到美國的黑奴,也開啟了美國長達246年的野蠻蓄奴時代。
奴隸買賣是「三角貿易」的主角。歐洲人把布匹、槍支和金屬鍋等貨品,拿到非洲進行買賣,換取在非洲大陸西岸抓獲的俘虜,再把這些俘虜運往美洲沿岸,這些被賣到西半球的非洲人,大多來自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他們被迫從事苦力活,種植甘蔗、稻米、棉花和菸草等,美洲再把這些原物料賣到歐洲。
這龐大的共犯結構,涉及歐美非三大洲、交通業、銀行業,甚至宗教團體,教會「善款」來自奴隸買賣的黑心錢,連神職人員都蓄奴。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待遇牲畜不如)
這些奴隸出發前會被葡萄牙人強迫受洗,改成基督教的新名字,抹去文化和背景。根據美國埃默里大學數據,從1525年算到1866美國廢奴隔年,大約有1250萬名非洲人被抓、送上了開往美洲和加勒比海的船隻,但其中只有八成六、也就是1070萬的男女以及兒童,在航程中倖存下來。
這些奴隸被捆綁,在甲板下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幾乎沒有水和食物,一旦生病就會火速蔓延開來,病死或是不聽話,就被丟進海裡。男性在海上必須做粗活,跳舞娛樂船員,常常被鞭打虐待,女性動不動就被性侵懷孕。古時候的交通可不像現在搭個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當初哥倫布可是花了70天才從西班牙抵達美洲大陸,整段航程宛如人間煉獄。
這些非洲人上岸後,往往像牲畜一樣被暫時關在殺牛的「待宰室」或私人監獄,短則幾天,長達好幾週,然後直接在監獄裡出售,或是光天化日下進行拍賣。從河岸、路邊、火車站、小酒館到城市廣場,甚至法院和市政廳前的台階上,整個城市都是他們的拍賣場,歷史學家形容,奴隸拍賣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賣魚賣菜一樣,這麼的赤裸裸、血淋淋。
這些被奴役的人一無所有,完全不被當人看,而是一個可以用來抵押、買賣、贈與和暴力對待的財產,有些奴隸一輩子被賣了6次,妻離子散。奴隸不能合法結婚,也被禁止學習閱讀,更沒有法律地位,主人可以任意強暴或謀殺奴隸,不會有任何法律責任,奴隸生下來的孩子也還是奴隸,就像電影《自由之心》裡演的那樣淒涼。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苦了奴隸富了商人)
許多美國人的財富都是透過買賣奴隸賺到的。從1820年代末期到1830年代,最大的奴隸貿易公司是維吉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和「阿姆菲爾德」,在他們的全盛時期,每年可以賣出1000到2000名黑奴,等於一天成交3到5人,1846年富蘭克林去世時,他的財產價值高達71萬美元,等於今天的近2400萬美元,幾乎全都是靠賣奴賺來的黑心錢。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奴隸拍賣,發生在1859年2月8日,為期兩天的拍賣,一口氣賣出436人,總成交價30萬3850美元,奴隸販子賺飽飽,但這場拍賣被歷史學家稱作「哭泣時刻」。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建立美國經濟)
這群被奴役的人十分百搭萬用,拓荒、農耕、甚至打仗都用得上,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幫忙開墾殖民地,獨立戰爭後又幫忙建立新的國家。
當年棉花的地位,就像20世紀的石油一樣,從衣服到醫療用品,到處供不應求,誰掌握了棉花,就掌握了經濟命脈。美國獨立戰爭後,棉花產量迅速增長,1793年美國人發明了「軋棉機」,棉花去子效率提高50%,讓主要棉花產地美國「深南」部,對棉花奴工的需求暴增,當時棉花佔美國所有出口商品的一半,全球66%的棉花都是來自美國。而把棉花運到北部紡織廠的鐵路,也是這些奴隸鋪的,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
雖然1808年國際販奴禁令上路,但因為他們不能再從國外進口新奴隸,只能境內交易,反而導致美國境內奴隸貿易的蓬勃發展。當時北方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較高,對奴隸需求量沒那麼大,反觀南方各州需要大量奴隸種植棉花,腦筋動得快的商人,開始做起奴隸南北交易,轉手獲取暴利,甚至把奴隸拿去銀行抵押貸款,銀行又把奴隸抵押打包成金融商品,賣給紐約或倫敦的銀行家,為北方和南方白人,都創造巨大財富。
專家統計,在1860年南北戰爭開始前的蓄奴高峰,美國境內400萬奴隸帶來的產值高達35億美元(1050億台幣),超越所有製造業和鐵路的總價值,是整個經濟中最大單一資產,這些靠剝削奴隸得來的錢,不但幫美國還清戰爭債務,還為美國資本主義打下基礎。
雖然南北戰爭後的1865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憲法第13修正案,全美正式廢除奴隸制,但155年來,美國以白人為主流的政權,對待非洲裔的方式,仍然飽受批評。
誰沒有黑歷史呢!正對歷史是為了讓同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要知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蓄奴建國 #美國黑歷史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最近遭逢「內憂內患」,疑似因為太早解封,導致Covid-19爆發第二波疫情,外加「佛洛伊德」事件釀成了全國示威潮,但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完全沒在怕,甚至急著宣布重啟競選活動,何必造勢呢?最後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你的人啊~好,不要歪樓。 總之呢,川普把首場造勢大會定在6月19日,辦在奧克拉荷...
哥倫布 貿易 商品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最近遭逢「內憂內患」,疑似因為太早解封,導致Covid-19爆發第二波疫情,外加「佛洛伊德」事件釀成了全國示威潮,但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完全沒在怕,甚至急著宣布重啟競選活動,何必造勢呢?最後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你的人啊~好,不要歪樓。
總之呢,川普把首場造勢大會定在6月19日,辦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城市「土爾沙」,結果消息一出立刻被戰翻。
首先,6月19日是美國Juneteenth「六月節」,也被稱作獨立日、自由日或解放日,是為了紀念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美國最後一個州也就是德州,宣布解放奴隸,這天被視為黑人民權里程碑。
而地點選在「土爾沙」更敏感。1921年5月31日,有一群白人至上主義者,跑去當時美國最有錢的黑人社區,號稱是土爾沙的「黑華爾街」,持槍濫殺黑人居民、搶劫燒毀企業和民宅,甚至開私人飛機轟炸,造成近300人死亡,這場大屠殺,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之一。
這個時間地點對非裔美人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你川普己經被人家叫做白人至上的總統了,還一定要選在這一天去Tulsa造勢,是想要踢館嗎?如果是故意的,就是在人家傷口灑鹽,如果是不小心的,那也太白目了吧?如果是在台灣,簡直像選在二二八紀念日當天,跑去天馬茶房外面造勢一樣,不被罵翻才怪!
脫口秀名嘴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嘴爆川普的機會,被各界強烈抨擊後,川普團隊才同意延後造勢,把紀念日當天「還給非裔美國人」。相較於川普的「不知不覺」,現在許多歐洲國家從政府到民間,都出現反省蓄奴歷史、檢討西方文明的聲浪,在英國、比利時,跟蓄奴、種族主義沾上邊的雕像,紛紛被推倒。
這段剝削非裔的往事,不但是「貨出去、人進來、美國發大財」,甚至成為美國建國的基礎,我們今天就要翻開這本,恐怕連美國人自己都不太清楚,或根本就不想面對的美國蓄奴史。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1619年白獅號揭幕)
距今400年前的1619年8月下旬,一艘英國海盜船「白獅號」,抵達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維吉尼亞州的「康福特角」(Point Comfort),船上「卸下」20多名從葡萄牙奴隸船搶來的非洲裔戰俘,這些來自安哥拉的無辜民眾,被海盜拿來換取食物,成為第一批被賣到美國的黑奴,也開啟了美國長達246年的野蠻蓄奴時代。
奴隸買賣是「三角貿易」的主角。歐洲人把布匹、槍支和金屬鍋等貨品,拿到非洲進行買賣,換取在非洲大陸西岸抓獲的俘虜,再把這些俘虜運往美洲沿岸,這些被賣到西半球的非洲人,大多來自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他們被迫從事苦力活,種植甘蔗、稻米、棉花和菸草等,美洲再把這些原物料賣到歐洲。
這龐大的共犯結構,涉及歐美非三大洲、交通業、銀行業,甚至宗教團體,教會「善款」來自奴隸買賣的黑心錢,連神職人員都蓄奴。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待遇牲畜不如)
這些奴隸出發前會被葡萄牙人強迫受洗,改成基督教的新名字,抹去文化和背景。根據美國埃默里大學數據,從1525年算到1866美國廢奴隔年,大約有1250萬名非洲人被抓、送上了開往美洲和加勒比海的船隻,但其中只有八成六、也就是1070萬的男女以及兒童,在航程中倖存下來。
這些奴隸被捆綁,在甲板下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幾乎沒有水和食物,一旦生病就會火速蔓延開來,病死或是不聽話,就被丟進海裡。男性在海上必須做粗活,跳舞娛樂船員,常常被鞭打虐待,女性動不動就被性侵懷孕。古時候的交通可不像現在搭個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當初哥倫布可是花了70天才從西班牙抵達美洲大陸,整段航程宛如人間煉獄。
這些非洲人上岸後,往往像牲畜一樣被暫時關在殺牛的「待宰室」或私人監獄,短則幾天,長達好幾週,然後直接在監獄裡出售,或是光天化日下進行拍賣。從河岸、路邊、火車站、小酒館到城市廣場,甚至法院和市政廳前的台階上,整個城市都是他們的拍賣場,歷史學家形容,奴隸拍賣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賣魚賣菜一樣,這麼的赤裸裸、血淋淋。
這些被奴役的人一無所有,完全不被當人看,而是一個可以用來抵押、買賣、贈與和暴力對待的財產,有些奴隸一輩子被賣了6次,妻離子散。奴隸不能合法結婚,也被禁止學習閱讀,更沒有法律地位,主人可以任意強暴或謀殺奴隸,不會有任何法律責任,奴隸生下來的孩子也還是奴隸,就像電影《自由之心》裡演的那樣淒涼。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苦了奴隸富了商人)
許多美國人的財富都是透過買賣奴隸賺到的。從1820年代末期到1830年代,最大的奴隸貿易公司是維吉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和「阿姆菲爾德」,在他們的全盛時期,每年可以賣出1000到2000名黑奴,等於一天成交3到5人,1846年富蘭克林去世時,他的財產價值高達71萬美元,等於今天的近2400萬美元,幾乎全都是靠賣奴賺來的黑心錢。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奴隸拍賣,發生在1859年2月8日,為期兩天的拍賣,一口氣賣出436人,總成交價30萬3850美元,奴隸販子賺飽飽,但這場拍賣被歷史學家稱作「哭泣時刻」。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建立美國經濟)
這群被奴役的人十分百搭萬用,拓荒、農耕、甚至打仗都用得上,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幫忙開墾殖民地,獨立戰爭後又幫忙建立新的國家。
當年棉花的地位,就像20世紀的石油一樣,從衣服到醫療用品,到處供不應求,誰掌握了棉花,就掌握了經濟命脈。美國獨立戰爭後,棉花產量迅速增長,1793年美國人發明了「軋棉機」,棉花去子效率提高50%,讓主要棉花產地美國「深南」部,對棉花奴工的需求暴增,當時棉花佔美國所有出口商品的一半,全球66%的棉花都是來自美國。而把棉花運到北部紡織廠的鐵路,也是這些奴隸鋪的,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
雖然1808年國際販奴禁令上路,但因為他們不能再從國外進口新奴隸,只能境內交易,反而導致美國境內奴隸貿易的蓬勃發展。當時北方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較高,對奴隸需求量沒那麼大,反觀南方各州需要大量奴隸種植棉花,腦筋動得快的商人,開始做起奴隸南北交易,轉手獲取暴利,甚至把奴隸拿去銀行抵押貸款,銀行又把奴隸抵押打包成金融商品,賣給紐約或倫敦的銀行家,為北方和南方白人,都創造巨大財富。
專家統計,在1860年南北戰爭開始前的蓄奴高峰,美國境內400萬奴隸帶來的產值高達35億美元(1050億台幣),超越所有製造業和鐵路的總價值,是整個經濟中最大單一資產,這些靠剝削奴隸得來的錢,不但幫美國還清戰爭債務,還為美國資本主義打下基礎。
雖然南北戰爭後的1865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憲法第13修正案,全美正式廢除奴隸制,但155年來,美國以白人為主流的政權,對待非洲裔的方式,仍然飽受批評。
誰沒有黑歷史呢!正對歷史是為了讓同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要知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蓄奴建國 #美國黑歷史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哥倫布 貿易 商品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今天來談辣椒。
大家都知道,川菜以辣取勝,雖然很多美味的川菜一點也不辣,這點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說。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川菜的辣,那是明朝末年流寇作亂(農民起義)之後的事。
原因有二。第一,張獻忠將從前的四川人殺光,之後「湖廣填川」,會離鄉背井從湖北湖南移民到四川的人基本上都是窮苦來百姓。
而他們抵達的四川是一片廢墟。
辣椒容易生長、又可以保存食物、並且遮蓋食物的不新鮮,於是就成了當地重要食材。
第二,也是今天的主題:辣椒(chili pepper)是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傳入歐洲的,一個半世紀之後才發生明末清流寇。之前歐洲與中國都沒有辣椒。
辣椒不同於胡椒,後者很早在歐亞大陸就出現。
自古以來歐洲人對於黑胡椒就是趨之若鶩。除了刺激味覺、保存食物之外,他們相信還可以提振性慾。今天的英文還有“spice it up”一詞。若要翻譯成中文,可以簡單就是「讓我爽」。
此外,胡椒甚至可以作為貨幣,用以支付租金或是薪水。
可能是因為這種爽快刺激感,歐洲人源源不斷從亞洲進口胡椒等香料。
但是鄂圖曼帝國興起之後,切斷胡椒貿易路線,使得歐洲人對哥倫布的西航寄予厚望。
所以哥倫布上岸之後,據說第一句話就是問原住民哪裡有香料。
哥倫布幾次航行回航之後,雖然滿載而歸,但是帶著的不是歐洲人期待的胡椒,而是當時他們認為沒有任何價值的辣椒。
西班牙王室當然對此十分不滿,也就棄之如敝屣。
不過西班牙天主教修道院還比較能夠接受新事物。
哥倫布將種子送給Royal Monastery of Santa Maria de Guadalupe(在Extremadura),教士很快就栽種作為食材。不過這僅止於西班牙。
倒是另外一頭,鄰國葡萄牙在達伽馬的率領下繞過非洲好望角,於1498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六年)在印度的Goa建立了據點,其中他帶去交易的商品就是辣椒。
沒想到這個在歐洲還沒開始火紅的食材,在印度大受歡迎。
於是隨著航海家與傳教士,辣椒就流傳到中國、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
而之前提到,辣椒容易生長,在流寇作亂之後大量在四川栽種,就成了當地標誌性食材。
有趣的是,辣椒也從印度的Goa往西回傳,傳到土耳其、再到匈牙利。
現在匈牙利菜還會有一項重要的食材:Paprika,其實就是辣椒,而且是原始型態的辣椒。
從匈牙利傳到整個歐洲、整個世界,辣椒經過許多改良,有了新的品種,除了原始的Paprika,還有最辣的Carolina Reaper。
這個「最辣」的頭銜是在吉尼斯世界紀錄登載的,而且有客觀的標準,就是辣椒裡面辣椒素(Capsaicin)的多寡。
根據演化論,辣椒素讓哺乳動物不敢接近,但鳥類卻不在乎。
辣椒就靠著鳥類播種、而不受到哺乳類的侵害。
今天世界上每天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食用辣椒。其中中國的辣椒生產量就佔了世界的一半。
哥倫布 貿易 商品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美國最近遭逢「內憂內患」,疑似因為太早解封,導致Covid-19爆發第二波疫情,外加「佛洛伊德」事件釀成了全國示威潮,但美國總統川普似乎完全沒在怕,甚至急著宣布重啟競選活動,何必造勢呢?最後沒有出來投票的人都是支持你的人啊~好,不要歪樓。
總之呢,川普把首場造勢大會定在6月19日,辦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城市「土爾沙」,結果消息一出立刻被戰翻。
首先,6月19日是美國Juneteenth「六月節」,也被稱作獨立日、自由日或解放日,是為了紀念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美國最後一個州也就是德州,宣布解放奴隸,這天被視為黑人民權里程碑。
而地點選在「土爾沙」更敏感。1921年5月31日,有一群白人至上主義者,跑去當時美國最有錢的黑人社區,號稱是土爾沙的「黑華爾街」,持槍濫殺黑人居民、搶劫燒毀企業和民宅,甚至開私人飛機轟炸,造成近300人死亡,這場大屠殺,是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之一。
這個時間地點對非裔美人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你川普己經被人家叫做白人至上的總統了,還一定要選在這一天去Tulsa造勢,是想要踢館嗎?如果是故意的,就是在人家傷口灑鹽,如果是不小心的,那也太白目了吧?如果是在台灣,簡直像選在二二八紀念日當天,跑去天馬茶房外面造勢一樣,不被罵翻才怪!
脫口秀名嘴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嘴爆川普的機會,被各界強烈抨擊後,川普團隊才同意延後造勢,把紀念日當天「還給非裔美國人」。相較於川普的「不知不覺」,現在許多歐洲國家從政府到民間,都出現反省蓄奴歷史、檢討西方文明的聲浪,在英國、比利時,跟蓄奴、種族主義沾上邊的雕像,紛紛被推倒。
這段剝削非裔的往事,不但是「貨出去、人進來、美國發大財」,甚至成為美國建國的基礎,我們今天就要翻開這本,恐怕連美國人自己都不太清楚,或根本就不想面對的美國蓄奴史。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1619年白獅號揭幕)
距今400年前的1619年8月下旬,一艘英國海盜船「白獅號」,抵達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維吉尼亞州的「康福特角」(Point Comfort),船上「卸下」20多名從葡萄牙奴隸船搶來的非洲裔戰俘,這些來自安哥拉的無辜民眾,被海盜拿來換取食物,成為第一批被賣到美國的黑奴,也開啟了美國長達246年的野蠻蓄奴時代。
奴隸買賣是「三角貿易」的主角。歐洲人把布匹、槍支和金屬鍋等貨品,拿到非洲進行買賣,換取在非洲大陸西岸抓獲的俘虜,再把這些俘虜運往美洲沿岸,這些被賣到西半球的非洲人,大多來自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他們被迫從事苦力活,種植甘蔗、稻米、棉花和菸草等,美洲再把這些原物料賣到歐洲。
這龐大的共犯結構,涉及歐美非三大洲、交通業、銀行業,甚至宗教團體,教會「善款」來自奴隸買賣的黑心錢,連神職人員都蓄奴。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待遇牲畜不如)
這些奴隸出發前會被葡萄牙人強迫受洗,改成基督教的新名字,抹去文化和背景。根據美國埃默里大學數據,從1525年算到1866美國廢奴隔年,大約有1250萬名非洲人被抓、送上了開往美洲和加勒比海的船隻,但其中只有八成六、也就是1070萬的男女以及兒童,在航程中倖存下來。
這些奴隸被捆綁,在甲板下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幾乎沒有水和食物,一旦生病就會火速蔓延開來,病死或是不聽話,就被丟進海裡。男性在海上必須做粗活,跳舞娛樂船員,常常被鞭打虐待,女性動不動就被性侵懷孕。古時候的交通可不像現在搭個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當初哥倫布可是花了70天才從西班牙抵達美洲大陸,整段航程宛如人間煉獄。
這些非洲人上岸後,往往像牲畜一樣被暫時關在殺牛的「待宰室」或私人監獄,短則幾天,長達好幾週,然後直接在監獄裡出售,或是光天化日下進行拍賣。從河岸、路邊、火車站、小酒館到城市廣場,甚至法院和市政廳前的台階上,整個城市都是他們的拍賣場,歷史學家形容,奴隸拍賣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賣魚賣菜一樣,這麼的赤裸裸、血淋淋。
這些被奴役的人一無所有,完全不被當人看,而是一個可以用來抵押、買賣、贈與和暴力對待的財產,有些奴隸一輩子被賣了6次,妻離子散。奴隸不能合法結婚,也被禁止學習閱讀,更沒有法律地位,主人可以任意強暴或謀殺奴隸,不會有任何法律責任,奴隸生下來的孩子也還是奴隸,就像電影《自由之心》裡演的那樣淒涼。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苦了奴隸富了商人)
許多美國人的財富都是透過買賣奴隸賺到的。從1820年代末期到1830年代,最大的奴隸貿易公司是維吉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和「阿姆菲爾德」,在他們的全盛時期,每年可以賣出1000到2000名黑奴,等於一天成交3到5人,1846年富蘭克林去世時,他的財產價值高達71萬美元,等於今天的近2400萬美元,幾乎全都是靠賣奴賺來的黑心錢。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奴隸拍賣,發生在1859年2月8日,為期兩天的拍賣,一口氣賣出436人,總成交價30萬3850美元,奴隸販子賺飽飽,但這場拍賣被歷史學家稱作「哭泣時刻」。
(被忽略的美國蓄奴史|奴隸建立美國經濟)
這群被奴役的人十分百搭萬用,拓荒、農耕、甚至打仗都用得上,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幫忙開墾殖民地,獨立戰爭後又幫忙建立新的國家。
當年棉花的地位,就像20世紀的石油一樣,從衣服到醫療用品,到處供不應求,誰掌握了棉花,就掌握了經濟命脈。美國獨立戰爭後,棉花產量迅速增長,1793年美國人發明了「軋棉機」,棉花去子效率提高50%,讓主要棉花產地美國「深南」部,對棉花奴工的需求暴增,當時棉花佔美國所有出口商品的一半,全球66%的棉花都是來自美國。而把棉花運到北部紡織廠的鐵路,也是這些奴隸鋪的,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
雖然1808年國際販奴禁令上路,但因為他們不能再從國外進口新奴隸,只能境內交易,反而導致美國境內奴隸貿易的蓬勃發展。當時北方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程度較高,對奴隸需求量沒那麼大,反觀南方各州需要大量奴隸種植棉花,腦筋動得快的商人,開始做起奴隸南北交易,轉手獲取暴利,甚至把奴隸拿去銀行抵押貸款,銀行又把奴隸抵押打包成金融商品,賣給紐約或倫敦的銀行家,為北方和南方白人,都創造巨大財富。
專家統計,在1860年南北戰爭開始前的蓄奴高峰,美國境內400萬奴隸帶來的產值高達35億美元(1050億台幣),超越所有製造業和鐵路的總價值,是整個經濟中最大單一資產,這些靠剝削奴隸得來的錢,不但幫美國還清戰爭債務,還為美國資本主義打下基礎。
雖然南北戰爭後的1865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憲法第13修正案,全美正式廢除奴隸制,但155年來,美國以白人為主流的政權,對待非洲裔的方式,仍然飽受批評。
誰沒有黑歷史呢!正對歷史是為了讓同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要知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蓄奴建國 #美國黑歷史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哥倫布 貿易 商品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甲午戰爭後,戰敗的大清國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但...難道臺灣人會乖乖就範?!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完結篇,讓我們來談「臺灣獨立」吧。
上一集『想找茶?來天龍國找我吧!』 http://bit.ly/2fYDicj
-
明治維新後,本來被列強霸凌的日本,搖身一變成為霸凌別人的殖民主義國家。
大清國因為在甲午戰爭敗給了日本,而簽訂馬關條約:割讓了遼東半島、澎湖、臺灣。
為了抵抗日本的接收,臺灣仕紳們成立了「臺灣民主國」。
他們是真的想要臺灣獨立嗎?還是只為了透過國際列強牽制日本?
而來到100多年後現在的臺灣,我們又該怎麼面對依然艱難的國際困境呢?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臺灣世界史從第1集的「大航海時代」一直聊到了第8集的「臺灣民主國」。大家有發現了嗎?完結篇剛好接回了動畫臺灣史第一季近代臺灣史的時間點噢!大家趕緊再複習一下兩季共16集的動畫臺灣史,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臺灣吧接下來的新節目們!
本集關鍵字:臺灣民主國、臺灣獨立、甲午戰爭、明治維新、馬關條約
-
想讓臺灣吧團隊繼續做更多有趣、更多元的節目嗎?
歡迎透過購買臺灣吧商品,給予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霧面!超厚!全彩!五小福L型文件夾.現正熱賣中 http://bit.ly/2eeXFBg
或上臺灣吧線上賣場逛逛 http://bit.ly/TaiwanBarShop
-
更多臺灣吧節目!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節目全集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客客客棧」節目全集 http://bit.ly/hahahakka
「木擊者」節目全集 http://bit.ly/123voter
-
臺灣吧訂閱集資 https://taiwanbar.cc/subscribe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
英文翻譯 Hsiao Sz Ting、黃牧寒、吳周蓉、張芷瑄
專文協力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主題曲
DJ Hauer - Big Fat Guitar
插曲
DJ Hauer - Japanese Folk Songs
Scott Joplin - Solace
Pico Taro - PPAP (DJ Hauer House Remix)
街 ■作曲:煉獄小僧■編曲:煉獄小僧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Aunt Tagonist”, “Bubbly March”, “Run Amok”, “Comic Hero”,“Fluffing a Duck”,“Monkey Spinning Monkeys”,“Hidden Agenda”,“Super Circus”,“Scheming Weasel (faster version)”, “Sneaky Snitch”, “Call to Adventure”, “Wannabe March”, “Hamster March”, “The Complex”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
參考資料:
江明珊、蕭軒竹、趙小菁編,2012。《斯土斯民 ̇臺灣的故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導覽手冊》臺南市:臺史博。
石文誠、陳怡宏、蔡承豪、謝仕淵、蕭軒竹,2010。《簡明臺灣圖史:從區域地理的角度看臺灣史》臺南市:臺史博。
翁佳音,〈麻豆社事件〉,臺灣故事館。
周婉窈,《少年臺灣史》臺北:玉山社,2014
James W. Loewen著,陳雅雲譯,《老師的謊言:美國高中課本不教的歷史》,紅桌文化,2015。
Alfred W. Crosby著,鄭明萱譯,《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2008。
王曾才,《西洋近世史》,正中書局,1976。
周婉窈,〈海洋之子鄭成功〉,台灣與海洋亞洲,https://tmantu.wordpress.com/,2008。
遠流臺灣館,《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楊雲萍,〈鄭成功之歿〉,《南明研究與臺灣文化》。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3。
包樂史Leonard Blussé 著,賴鈺勻、彭昉 譯,《看得見的城市:全球史視野下的廣州、長崎與巴達維亞》,臺北:蔚藍文化,2015。
卜正民Timothy Brook 著,黃中憲 譯,《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5。
梁志明,〈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興衰〉《歷史月刊》,臺北:歷史智庫出版公司,2003。
邵式柏著,林偉盛、張隆志、林文凱、蔡耀緯譯,《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卜正民,《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
全漢昇,〈宋明間白銀購買力的變動及其原因〉,《新亞學報》8.1,頁157-186,1967。
唐啟宇《中國作物栽培史稿》,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林滿江,《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7。
池宗憲,《台灣茶街》臺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
涂豐恩,《大人的日本史》,平安文化,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