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子女身上付出過多,以至於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沉沒成本。此時所謂的「愛」,已經轉變成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於是一旦跟孩子的關係斷開,等於一二十年的時間都白白浪費了。此時「戒斷反應」會非常強烈,滋生了潛在的道德綁架可能。
再比如養兒是為了防老,「我現在這麼做,是給我的未來買一份保險」……
我們普遍認為的「愛」裡,就有很多種其實是「非愛」的。當然還有一大堆我們一眼看上去就根本不愛的,比如賣孩子、把孩子當出氣筒等。所以,所謂的「父母總是為子女好的」,這一點已經無須複雜證明就能知道是荒謬的了。
摘錄自《#你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這篇在談親子之愛,筆鋒犀利,論述不太一般,有些朋友看了恐怕不會太舒服。不過,這篇文章也描述到了某些親子相處的面向,能發人深省。
祝願您,能保持思考的彈性,勇於挑戰自己思考的慣性!
... ... ... ... ... ... ... ... ... ... ... ... ... ... ...
父母偉大,但沒有那麼偉大
【文/ 蔡壘磊】
■ 父母總是為子女好?
人和人最好的界限就是相互獨立,但僅這樣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弄明白不同人之間的具體邏輯關係。
我經常被人問到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同小異,但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親子關係的認識模糊不清。許多人由於被「有毒」教育洗腦過久,導致對客觀事實視而不見,只願意固執地相信那些與自己現有的雜亂不堪的認知系統相融的東西,於是,自然對於超出這個範圍的事實難以理解,以至於處理不好一些基礎的事情。
在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我們都會看到很多形容父母偉大的詞句,煽情異常。還有的學校搞感恩教育,弄得全場哭聲一片。然而,這裡面除了滿滿的噱頭和行銷之外,其實對於我們認識客觀世界毫無說明。
很多人都毫不懷疑地認同,父母永遠為子女好。稍微有一點思考能力的人,會認為父母的出發點的確是為子女好,但有時容易「好心辦壞事」。不過之所以偶爾給子女造成困擾,也僅僅是因為方式和方法的問題。這些理解都沒有正確理順親子關係的核心。
父母這種生物,跟「對子女好」之間是沒有什麼必然的邏輯聯繫的。通常,父母都會盡力將子女撫養到有獨立能力為止,不過這就足夠偉大了嗎?這種行為在鳥類或者哺乳動物中也很常見,是嵌入基因中讓種族得以順利延續的一種天性,非人類獨有,而「偉大」這個詞顯然也不是這麼用的。
如果硬要將這種行為說成「愛」也可以,但這是一種初級的衝動,一種沒有多少理性成分、沒怎麼經過思考的「愛」,跟我們通常說的愛是有區別的。就像你的天性就是要進食,若是因為你的進食行為從而讓某些物種得以更好地生存,那麼該物種就該認為你很偉大嗎?顯然沒有一毛錢關係,但該物種若是沒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也許是會這麼認為的。同樣的道理,子女作為受惠的一方,因為性命得以保全,自然容易將這種天性視為莫大的恩惠。因此,從古至今,在智慧未開化的時候,我們一直將其視為高層次的「愛」。
不過在子女有了獨立能力以後,很多父母還是會繼續盡心盡力地撫養,顯然就不能用天性來解釋了,而是根據社會現實分為很多種原因。比如父母受到社會的道德壓力──「因為周圍人都這樣,所以我不得不這樣,否則會被人指指點點」;比如父母有攀比需求──「誰的孩子更厲害,誰就更厲害」。這就直接導致很多父母用近乎變態的方式逼孩子成長為他們想要的樣子,這背後除了「為孩子好」以外,可能有自己的攀比私心在作祟。比如父母在長期撫養中形成了「默認價值觀」,那就是「撫養孩子天經地義」「我的一切都是孩子的」 「孩子是我的延續,跟我是一體的」等,這使得他們人為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了,並用從中得到的快樂強化這種「默認價值觀」(這也導致一旦子女的反應與他們的期待不符,很多父母會憤怒)。比如父母在子女身上付出過多,以至於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沉沒成本。此時所謂的「愛」,已經轉變成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於是一旦跟孩子的關係斷開,等於一二十年的時間都白白浪費了。此時「戒斷反應」會非常強烈,滋生了潛在的道德綁架可能。再比如養兒是為了防老,「我現在這麼做,是給我的未來買一份保險」……
我們普遍認為的「愛」裡,就有很多種其實是「非愛」的。當然還有一大堆我們一眼看上去就根本不愛的,比如賣孩子、把孩子當出氣筒等。所以,所謂的「父母總是為子女好的」,這一點已經無須複雜證明就能知道是荒謬的了。
■ 親子「天性」並不天然
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很複雜,雖然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了父母的那些看似真心實意為孩子好的行為,其內核很多都並不純粹。但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情感,有時又不像是有目的的,這一點我想很多為人父母的人都深有感觸,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在於我們並沒有將情感的物件搞清楚。
我們會對某個老物件有感情,我們會對某個玩了很久的遊戲帳號有感情,我們會對某個人有感情,這些感情的物件是什麼,是老物件、遊戲帳號或是人本身嗎?我想很多人都沒有真正想明白。
人在與世界的互動中,一直進行著塑造與反向塑造。我們不斷地將自己的某些資訊加到其他人或物的身上,同時也通過接收其他人或物的資訊來改造自己。所以當我們對某人或物做出某種行為之時,我們就將這個行為所包含的全部內容加在了對方的身上,對方可以拒收,也可以曲解,但那是在對方的世界裡。在我們自己的世界裡,內容是我們自己定義的,也就是說,不管對方收不收,反正我們的大腦是認為我們已經加上了的。
於是,不管老物件、遊戲帳號有沒有意識,對我們而言,那些曾經令我們印象深刻的記憶是存在的。不管孩子領不領情,對父母而言,曾經千辛萬苦的撫養行為是存在的。
你跟這些東西的所有交集,構成了你的情感來源,而非這些東西本身。這句話或許不太容易理解,希望你反覆閱讀一下。那麼,我們情感的物件是什麼?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分身」。我們對凝結在其他東西上面屬於自己的那部分產生了情感,我們付出得愈多,情感就愈濃烈。
所以,所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是什麼?
很遺憾,世俗認知中的親情是虛構的,真實存在的只是父母與自己那麼多年付出的心血、精力、勞動之間的情感。如果父親與子女從母親懷孕開始就素未謀面,幾十年後相認,他們之間是根本沒有親情的。如果看似有,那一定是諸如「孩子是我生命的延續」「不認爹娘就是不孝」等,錯誤認知和社會道德壓力在起作用,這不是情感。同理,當某些富人的寵物犬丟了之後,為什麼這些人甚至願意花費寵物犬原價格的一百倍懸賞找回,而普通人可能不會出這麼高的價格?因為在付出同等時間和心血的前提下,富人的時間價值比普通人值錢,於是他的情感價值自然比普通人值錢。偶爾有幾個普通人也願意出很高的價格,那是因為他們付出的心血更多,於是情感總值就水漲船高。
那麼,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又對父母有哪些「天性」呢?
很遺憾,孩子的確有印刻和跟隨的天性,但並非是對父母的,而是出於生存需求。是不是親生的,這並不重要,在沒有能力獨立生存的時期,生存才是最重要的事。因此,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是基於「不得不信任」和「不得不依附」。這裡面當然有情感,關於情感的由來我們已經說得很清楚,刻意昇華情感並自我感動是不正確的。
所以你看有些孩子,父母對他付出了很多,但他往往並不懂得感恩,是他天性特別壞嗎?當然不是,是父母不懂人性,用了錯誤的方式對孩子好,就不要怪孩子「忘恩負義」。
有同父母產生互動,所以僅僅是父母把自己的心血加在孩子身上。那麼父母自然對孩子有感情,因為父母對自己的心血有感情。但孩子並沒有,所以孩子怎麼會對父母有感情呢?就算孩子有那麼一點點「感恩」,那根本就是靠教育強行洗腦出來的,並非出自人的天性。一旦有利益大過了背棄教育的羞恥感, 這種模式馬上就會崩潰。
因此,如果父母希望跟孩子之間,能夠長時間地保持一個互相有感情的友好狀態,那麼,就得多提供孩子為父母做事的場景。不要以為這是壓榨孩子,其實一味對孩子好才是真正的自私,因為對孩子好是使父母心情愉悅的本意,符合本意的當然是自私,但我們的教育卻常常把這種自私扯成無私,實在是荒謬之極。
.
以上文字摘錄自
《#你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讓你不迷茫,突破盲點的33則人生指引(二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8167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https://www.facebook.com/Walkers.Cultural/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哺乳動物的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食力foodnex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哺乳動物特徵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哺乳動物特徵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評價
- 關於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哺乳類定義、狗、食肉植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哺乳類定義、狗、食肉植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iTeamWorld - 在大自然之中哺乳动物都产奶。 每种动物的乳汁 ... 的評價
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類的社會與文化生活中,有一部分總是可以看到自然與文化兩種範疇的力量影響,尤其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都存在的親屬、家庭與情感連結最常被拿出來辯論人類究竟是自然的生物還是文化與社會的生物。過往的研究中,曾經有一段時期的學術界希望透過人類與動物的比較,來建立起人類情感生活的科學性證據,或是使用自然界的法則來解釋人類生活中不理性的情感活動。無論我們多希望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或是期待人類是透過文化與社會成為自己的主人,我們都無法否認,在人類的情感生活中,固然有文化價值、社會習俗的影響,但極具生物性的好感判斷機制常常也主導了一段關係的開始與結束。也正因為如此,人類對於「愛」與「伴侶」的定義與闡釋版本才會如此的多元且豐富,某種程度也讓人類獨佔了這些多樣且豐富的感情經驗。
---------------
我們為何戀愛,又為何分離?TED千萬流量人氣愛情科學專家海倫‧費雪帶你了解戀愛的演化與科學
千古不變的調情建議:眼神交流、保持微笑
要怎麼引起心儀的對象注意?不管是嬌羞的微笑、深情的凝視對方,或是露出欲拒還迎的眼神,那些我們稱之為「調情」的動作在亞馬遜叢林、巴黎的沙龍或新幾內亞的高地幾乎都是一樣的。作者在本書中指出,這些動作或許是經過長期演化,「內建」在我們基因裡的求愛策略。然而,這只是一場戀愛的開始,接下來還有隨性但充滿交談、肢體接觸,或許還有個晚餐約會……
你愛我還是他:愛情的分分合合
開始交往之後,婚姻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愛情的終極目標。身為少數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動物,我們大部分都在追求婚姻的穩定與承諾。然而,歷史上出軌和離婚的例子多如牛毛。而直到現代,我們仍然在面對同樣的問題。作者在此爬梳愛情最大的矛盾:既然做出承諾,又為何會出軌、甚而離婚?
費雪戀愛量表:在愛情中,你是個怎麼樣的人?
「我是不是愛上他/她了?」作者針對437名美國人與402名日本人設計了54個問題,試圖解開「墜入愛河」背後的心理與科學。還有,在愛情中你喜歡追求刺激,還是嚮往細水長流?你喜歡打情罵俏,還是甜言蜜語?這些不只跟外在刺激有關,也跟體內的賀爾蒙息息相關。利用愛情四大人格量表,作者解析各種愛情中的依戀傾向與失戀後的痊癒機制。
在這本談論人類性、羅曼史與伴侶關係之演化與未來的全新修訂版經典著作中,知名的愛情科學專家海倫‧費雪博士帶我們檢視58個社會中的結婚與離婚案例以及42個文化中的婚外情事件,詳盡解釋了從一見鍾情與不忠、勾搭文化的種種。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2907?fbclid=IwAR3P6pD8g-7r3adqT108wqsH3Z9VZJt9QZ7u8jpeeBjhTMVCZMlmGugKugs
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食力foodnex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又是蝙蝠?】
2003年的 #SARS、2019年的 #武漢肺炎 之間的共同點,在於它們的源頭都被推測為 #蝙蝠。為什麼蝙蝠總是 #人畜共通新病毒 的源頭宿主?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均衡飲食對抗武漢肺炎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公告:依據現今中國疫情變化,2月8日起將廣東省列入一級流行地區!
同步更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法定傳染病通報定義如下:
❗️發燒(≧38°C)或急性呼吸道感染
❗️發病前14日內去過中國大陸湖北省、廣東省
❗️發病前14日內接觸過來自中國大陸湖北省、廣東省之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人士
❗️有肺炎且發病前14日內有中港澳旅遊史或居住史
✈️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返國14天內如出現上述疑似症狀,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 (或0800-001922)依指示戴口罩儘速就醫,並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及時診斷通報。
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哺乳動物特徵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哺乳動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特徵[編輯]. 正在為牛犢哺乳的母牛,哺乳行為是哺乳類動物的重要特徵,也因生長特有的乳腺而得名。 哺乳動物在外在和內在上 ... ... <看更多>
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哺乳類定義、狗、食肉植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哺乳动物 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 竞争压力。人類正因為有毛髮和乳腺,所以也屬於哺乳類動物。 ... <看更多>
哺乳動物的定義 在 哺乳動物特徵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萌寵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哺乳動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特徵[編輯]. 正在為牛犢哺乳的母牛,哺乳行為是哺乳類動物的重要特徵,也因生長特有的乳腺而得名。 哺乳動物在外在和內在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