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容易交心難 #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作家 #王文華,著有《蛋白質女孩》、《創業教我的50件事》等書。本期 #書人生,王文華分享過去在史丹佛大學MBA中,上過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真情流露」課(aka人際動力學課)
等等,說到這兒,先別滿頭問號轉身離開。其實,在商學院中,這是一堂物以稀為貴的「軟技巧」課程……
(引文)要這群老奸巨滑的MBA交心,需要用些技巧。「人際動力學」的老師把同學分成三個「T-Group」(Training Group),每組12人。每週除了上課兩次,各組還要選定一個晚上聚會。在浪漫的加州月光下,喝著紅酒,進一步丈量彼此的個性、風格、靈魂。
晚上的聚會,老師不參加,但老師的命令如影隨形:真誠做自己。
在月光釀的紅酒中,我第一次體會到:雖然同學們過去在自己的領域都有不凡的經歷,但優秀並沒有增加大家的自信。大部分人受「持續保持優秀」的壓力所苦,甚至連社交生活,都要為自己打成績。「真誠做自己」,並不容易。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思葒 IN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心得]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讀-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1/3)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王文華談創新#練習變快樂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叫 ...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大學問Youtube頻道】暨南學長姐的真心話11/15-11/19首播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政治大學板 的評價
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期盼能夠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也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那就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別忘了要打開小鈴鐺哦!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秘密,但是呢,要守護自己的秘密,其實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有一個研究呢,重新定義了對於「秘密」這件事情哦!
他提出的新觀點來解釋人啊,心繫秘密和憂鬱、還有焦慮、還有整體的健康狀況的惡化的相關。
這些研究人員認為哦,保守秘密這樣的意圖,主要是想要守口如瓶,不管有沒有主動的掩人耳目、避免自己被發現;就算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企圖保守自己的秘密,也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活得很不真誠啊!
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心理學家~史列皮恩。他和同事在2017年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裡面,發表一個論文哦!
這個論文裡面有六項實驗,這六個實驗裡面,他們在網路上詢問了1200個美國人,針對38種秘而不宣的形式,或者是事件進行回答。
另外呢,還訪問了在紐約市的中央公園野餐的312個民眾,其中有五項實驗,根據應答者每個人的自我表述,他們表示,最近藏在心中的秘密,平均會有13種。
最常見的秘密,就是那種出軌的念頭啊,或者是心生遐想,再不然就是看色情的刊物,或影片、性幻想這些東西。
這些受試者表示,獨處的時候,想到自己秘密的頻率,是跟別人談話刻意隱瞞的時候的兩倍!
所以就算不跟別人相處,自己跟自己在一起的時候,這樣的心理壓力其實還是蠻大的哦!
而且那些越常心繫秘密的人,越容易認為自己因此而變得不幸福,而且自我感覺比較不健康。
另外呢,這個研究團隊又以網路的方式,進行了四種不同的實驗;實驗的對象全部是情侶,而這些結果,跟前面所發現的大同小異。
也就是說秘密之於每一個人,它是一個很矛盾的存在,因為保守秘密也保護了我們自己的尊嚴;我也常常說人都需要有秘密、人都可以有秘密。
可是當我們不得不,或者是必須去hold住某些秘密的時候,這時候它的數量,或者程度超過了某個標準,又會讓我們的心理跟生理,變得很不健康!
所以呢,在我自己的實務工作裡,我經常也發現,那些表面上諱莫如深,他很少跟別人交流跟交集,或者是他不知道怎麼跟別人交流、交集的這些人,他們的心理跟身體,往往是相對比較不健康的!
好,現在問題來了,秘密它真的是秘密嗎?有沒有可能我們認為的秘密,之所以要花很大的力氣去hold住它、守護它,源自於我們對自己沒有信心,我們不相信別人看到我們的缺點的時候,仍然會接納我們?
我們認為別人會因為我們的一些缺點,認為我們是一個不好的人,就像是我常常遇到一些朋友,他花好多力氣要維持自己完美的形象。
然而我們都知道人不可能完美,可是他花這麼大的力氣要維持完美,不也等於他花了很多力氣把自己ㄍㄧㄥ在那裡,讓別人不會發現他可能也會脆弱,他可能也會掉眼淚,他可能也會恐懼更害怕?
那你想想看,這是多麼不健康的一種內在,跟外在的生命形態啊!
所以呢,我想喔,如果你常常覺得自己要把自己hold得很緊,要把自己ㄍㄧㄥ在某個狀態底下。
或許呢,真正關鍵重要的議題,是在於你對於自己、他人,還有這個世界,是不是能夠保有信心?
然而這個部分,很難透過簡短的分享,來幫助你找到答案,你可能需要進行一些有系統的學習。
可是呢,有另外一個層面就簡單多了,那就是我遇到很多人哦,他ㄍㄧㄥ在那裡,並不是因為它要守護什麼秘密,很純粹的只是在於,他不知道怎樣跟別人表達清楚他自己啊!
就像我遇過一個個案,當我在跟他進行互動的時候,我只是很單純、很誠心的問他,他喜不喜歡自己的某些狀態?而這個狀態,是他告訴我的。
那我們可以想一下,當被問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他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喜歡或不喜歡,或者是某些情況底下喜歡,某些情況底下不喜歡,這樣子其實是很清楚簡單明白的。
可是這個個案剛開始,嗯啊了半天說不出半句話,然後終於開口說話了,又東繞、西繞繞了半天,到最後我實在是聽不出來,他到底喜不喜歡自己這樣的狀態?
於是呢,我就問他,這樣的情況,是不是經常發生在你跟他人的互動裡面?讓你覺得很辛苦?他默默的跟我點了頭。
接下來我們進行了一連串的互動,他才告訴我,他自己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他同時也透過這個過程發現,原來要他對於任何問題先有一個簡單的答案,是這麼的困難啊!
那麼你呢,你會有這樣的狀態嗎?當別人關心你一個很簡單、很真實的狀態,你卻怎麼樣就是講不清楚!
又或者是,明明你自己也沒有想要保守什麼秘密,你是一個很開放、透明的人,但是要去說自己的想法、觀點跟態度的時候,你怎麼樣就是說不清楚;你會有這樣的狀態嗎?
如果你有的話,我很鼓勵你,一定要參與我的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否則你是因為要hold住某些秘密,或者是有一些內在議題沒有圓滿,而造成你心理跟身體的負擔也就罷了!
而最讓人氣餒的,就是你明明沒有這些問題,但是卻因為沒有辦法把自己表達清楚,而造成了你的身體,跟心理的重大負擔,這是不是很划不來呢?
希望你可以想一想哦,也歡迎你一起加入【自信表達力】,跟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
除了訂閱以外,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連結。
歡迎你的加入,期待我可以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思葒 IN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應該堪稱是我史上最好剪的一集音頻!
因為每一段句句都是重點,正在就讀陽明大學醫學系的查理
分享了多數學生求學盲點、自身在求學過程中的挫折
以及經營自媒體的時間管理、自動化技巧等等,真的是含金量高到炸掉的一集!
也實在是讓我對他刮目相看,一個唸醫學系的學生
竟然同時擁有商學院的行銷頭腦,訪談下來也能感受到
他完整的思路和脈絡,真的S編我自己也不知不覺地被圈粉了!
工作室的IG也開張囉,未來在這裡將持續分享更多
關於個人品牌、社群經營的優質內容,怕錯過就趕快追起來💪
https://www.instagram.com/s.style.studio
__
⠀⠀⠀⠀⠀⠀⠀⠀⠀
每一集直播都將上傳精華片段至Podcast
怕錯過的朋友也歡迎追蹤起來~
Spotify:https://spoti.fi/2rWIWTD
IG:https://www.instagram.com/s.style.cycle
____
⠀⠀⠀⠀⠀⠀
#生涯定位設計課 也已經開始預購啦🎉🍻
點這裡先去領取4堂免費迷你課程試聽去:
https://s-style-cycle.teachable.com/
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1/3)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夜讀書齋】《華頓 商學院最受歡迎 的談判課》這本書,英文原名叫《Getting More》,就是「爭取更多」。作者認為,談判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贏過對方, ... ... <看更多>
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王文華談創新#練習變快樂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叫 ... 的推薦與評價
王文華談創新#練習變快樂耶魯大學 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叫「心理學與好生活」,教快樂,1100人搶修。 授課老師最近跟學校請長假,因為發現自己有了不快樂 ... ... <看更多>
商學院中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在 [心得] 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讀-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圖文好讀版:
https://reurl.cc/KkY62m
有緣能閱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是因為上個月讀了《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這本書,作者引用了"給予"這本書的主軸觀念,也就是將社會大眾區分為:給予者、互利者及索取者三種類型,引起我的好奇心,便去市圖借了這本2013年出版的書。
Give and Take這本書的作者叫做Adam Grant,他是華頓商學院最年輕、也是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教授,專長是心理學,他認為心理學可以改善全人類的生活。
Adam Grant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將生活重心放在工作上,甚至醒著的時間有一大半都奉獻給工作,但為什麼多數人面對工作缺提不起勁?甚至對自己的工作完全不滿意?
這樣一個"職場心理學"的大哉問,相信很多步入職場的人都曾經想過,但最後多半會告訴自己:「工作賺錢本來就不輕鬆。」,這樣的結論。
但作者用本書推翻大眾的見解。究竟,工作要如何獲得成就感、滿意度與快樂?我也想當個好人,但為何最後總是淪為工具人被利用?
書中用了許多成功、失敗人士的真實案例作為故事,並輔以各式的心理學研究做理論基礎。我把一些看到很有感觸的段落,記錄在這邊:
一、「假給予、真索取」的冒牌索給予者
索取者或許能因為「吻上位」而崛起,卻也會因為「踹下位」而失勢。研究指出,通常人的權力越大,就會越自視甚高、感覺自己掌握的東西越多—也就是會更沒有包袱,更敢表現出自己的天性。
因此索取者得勢後,便不會那麼關心自己給同儕及下位者的觀感,他們會認為自己有權追求自利的目標,儘可能搜刮利益。如此一來,隨著時間過去,虧待同儕和下屬的做法,便會損害他們的人際關係與聲譽。
二、「互利者」希望互惠的缺點
當得到的恩惠附帶著一些條件或暗示,人際間的往來也就沒那麼美好了,比較不像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倒像是交易,因為誰知道你是真的想幫我,或只是想來一場利益交換,未來再讓我還你人情債?
三、給予者就像太陽
索取者就像黑洞一樣,吸走了身邊人的能量,而給予者則像太陽,能替身邊的人注入能量。給予者會替同事創造貢獻的機會,而不是堅持執行自己的想法、獨攬功勞,而遇到自己不認同的建議時,也會尊重直言建議的人,不會貶低他們。
四、以給予的精神經營人脈
我們應該把人脈當成替所有人創造價值的管道,而不是獨善其身的工具。以這種給予精神經營人脈,將可徹底改造傳統的利益交換思維,讓人脈網路中的所有成員都得到最大收穫。
五、責任認知偏誤
許多人都會高估自己對情感關係的貢獻,這就是責任認知偏誤(responsibility bias):我們會放大自己的貢獻比例。索取者尤其容易產生這種偏誤。而會有這樣的偏誤,是因為我們都想在自己及別人心中留下正面形象。
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資訊失調。因為我們深知自己給予了多少,卻不一定清楚別人付出多少。我們自己的付出一項項都看得清楚分明,但別人的心力我們只能看到一部分,因此到了判斷功勞該給誰時,我們多半比較意識到自己的貢獻。
而這種偏誤往往是團隊合作失敗的主因。
六、人人都是潛力股
管理學學者Brian McNatt曾檢視17份研究,並分析不同企業中將近3000名員工,從銀行、零售到製造業都有。他的研究歸納出:若一些隨機選出的管理者,將某些員工視為高潛力員工,那些員工就真的能發揮高潛力。
McNatt的結論是,這些干預「對員工表現會有相當大的影響」,他鼓勵在上位者:「第一:應真心關注並相信員工的潛力。第二:應支持組織成員並傳達這個訊息,激發他人的努力,幫助他們確實發揮潛力;管理者須體認上述做法所能帶來的力量和影響。」
索取者很少如此,因為他們通常不太信任別人的能力,往往低估同儕及下屬的潛力。索取者常懷疑別人利益不良,總是小心翼翼提防別人傷害自己,甚至遇到有能力的人,會將其視為威脅,不願加以支持和栽培。
給予者通常他人的意圖感到樂觀且信任,他們擔任領導者時經常能看見每個人的潛力。給予者心中的預設立場就是「人人都是潛力股」,把每個人都當人才看待,努力栽培出他們最好的一面。
七、柔軟溝通:謙遜的力量
研究指出,影響力有兩大來源,分別是權力與聲望。索取者擅長取得權力後,採取強硬溝通,會放大音量來顯示權威,喜誇耀,驕矜自大,必要時不惜訴諸憤怒及恫嚇。
但這種影響他人的做法能持久嗎?
通常我們越想表現得高高在上,對方反而會越抗拒。這樣把權力攬在自己身上依然是"零和賽局"—我展現得越有權威,你就顯得越不如我。而一旦索取者遇到權力更高的人,便可能喪失影響力。
相較之下,聲望則不是零和的特質,我們可以分到的尊崇和景仰並沒有總額上限,這代表透過聲望來影響他人通常較為持久。
與索取者強硬溝通的相反做法稱為「柔軟溝通」。採取柔軟溝通的人,通常言語平實,不把話說滿,會大量聆聽別人的意見,他們言談間流露出自己的不完美及短處,也會使用委婉的規避語及不確定的語氣。
接著,作者Adam Grant舉了他在26歲時,向美軍資深將領授課的親身經驗,證明了"柔軟溝通"的效果。
八、「影響力真空」:避免成為缺乏目標的給予者
這邊作者舉了一個實例。一名叫做康芮的教師,在原先任教的學校碰上職業倦怠的困境,因為她沒有辦法在這間,充滿放牛班的學校獲得任何的成就。
然而面對這樣的低潮,康芮決定付出的更多。
她開始在非營利組織擔任志工,並在校外協助優秀的低收入學生進入大學。看似行程排得更滿,但實際效果卻是填補了她在原先學校教書所感受到的「影響力真空」。
作者研究發現,如果工作者能察覺自身的影響力,就更能對抗壓力,避免倦怠,並維持工作的動力與績效。
九、關係描述(relational account):堅定替他人爭取權益
這邊的實例,是一名叫做薩米爾的印度人向公司協商、談判,爭取加薪的故事。薩米爾是個好好先生,然而最終他以家人為立場發聲,並談判成功。
這種做法叫做關係描述,也就是在提出要求時,展現出自己是在維護他人利益,而非為了一己之私。
十、冷血無情王變得成熟了
這段我想特別紀錄,是因為筆者真的親身碰過書中的「冷血無情王」。
戴瑞克原先為一名職業選手,後來成為專業的談判人。然而他的談判作風被商學院同學們批評為"冷血無情王。原因是出自於,他出身是職業選手,一路走來的心得就是如果自己不儘量掠奪最大價值,就很可能任人宰割。
他說:「我極力索取,帶來短期的好處,但卻付出長期的代價,因為一個同事因此跟我交惡,我的名聲也壞了。」
最終戴瑞克改走給予者的路線,冷血無情王才變得成熟了。
--------------------------------------
洋洋灑灑列了十點,應該不會有人想一一把它讀完(笑);但是本書真得很精采,所以才可以節錄這麼多的重點,其實300多頁的內容讀起來並不會太吃力,因為多是有趣的實例故事與心理學原理。
本書也剛好在我職務上,初任一名小主管這個時間點碰到,我認為書中諸如"經營人脈"、"責任認知偏誤"、"人人都是潛力股"、"柔軟溝通"、"關係描述"等等的觀點,都帶給我滿大的啟發!
至少讓我了解到,我可以選擇當一名像是太陽一般,能夠創造機會的給予者,而非一名索取者或互利者。
再者,在"影響力真空"該段也提及了,我工作以來一直想瞭解與解釋的"職業倦怠"及"工作的動機"等等的大哉問。本書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出發,算是提供一個較為可行的解決方案:付出的更多、發揮自身的影響力。
結語,本書將中國古語「施比受更有福」更加擴張地去說明,為甚麼我們應該當一名給予者,而非索取者或互利者。又因為許多實例與心理學研究的基礎,讓整體的論述變得更有說服力!
推薦給樂於付出、給予,卻時常遭人利用或冷落的朋友。也許你"無私奉獻"的方式該稍作調整了!做一名"利己利他"的給予者,你可能會更快樂!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我們存在人世間,但很少人真正地活著。
我的部落格:雷克斯的隨筆園地
https://rax114200011.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175.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93189973.A.95D.html
... <看更多>